垂体及周围解剖及疾病修改后

合集下载

边缘系统、间脑、垂体的解剖和生理

边缘系统、间脑、垂体的解剖和生理
• 下丘脑的核团分为4个区:视前区、视上 区、结节区、乳头体区。
下丘脑
视前区
• 含有视前核,位于第三脑室的两旁,终 板的后方。
• 视前区又分为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 与身体的体温调节有关。
视上区
• 含有视上核和室旁核。 • 视上核在视交叉之上循灰结节向前延伸,
由此发出视上垂体束,经垂体茎至 脑下 垂体后叶,与水的代谢有关。 • 室旁核在第三脑室两旁前连合的后方, 与糖的代谢有关。
• 通常所称的垂体后叶,是以神经部为主, 实际上并无分泌作用,其释放的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是分别由下丘脑的视上核、 室旁核分泌产生,并贮存于神经部,需 要时再由后叶释放入血液。可使血压上 升,尿量减少,并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
• 谢谢大家!
•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 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以坚韧的硬 脑膜。
•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垂体各部名称和关系
垂体
腺垂体 神经垂体
远侧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部 漏斗部
正中隆起
前叶 后叶 漏斗
• 通常所称的垂体前叶,是以远侧部为主,还包 括极小的结节部,它所分泌的激素可分为四类: 1、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和软组织的生长。 2、催乳素,使已发育而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 分泌乳汁。 3、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使皮肤黑色素细胞合 成黑色素。 4、促激素,即各种促进其它内分泌腺分泌活 动的激素,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 主要结构:松果体、缰连合、后连合。 • 上丘脑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可出现压迫中
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特征为两眼 同向上视不能、两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 应、调节反射存在。)

垂体的解剖及MRI检查

垂体的解剖及MRI检查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192
窦。 1.3 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垂体前叶约占垂体的 3 / 4,主要由腺上皮细胞构成,细胞 类型多。按细胞的组织学染色情况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 细胞、嫌色细胞。垂 体 前 叶 嗜 酸 性 细 胞 分 泌 生 长 激 素、催 乳 素;嗜碱性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嫌色细胞无内分泌功能。
全强化的时间为 22 . 2 ~ 25 . 9(s < 30s)。关于静脉窦与垂体后
叶同时强化的原因,Maglnie 认为可能与大口径的静脉血流
速度比细小的垂体下动脉的灌注更快有关。
垂体后叶强化开始时间超过 20s,垂体前叶强化开始时
间超过 30s,即 提 示 垂 体 动 脉 和 门 静 脉 的 血 管 结 构 异 常。 Maglnie[10]发现中枢性尿崩症(centraI diabetes insipidus,CDI)病
人垂体后叶开始强化时间延迟 4 . 5 ~ 9 . 2s,且强化持续时间
延长,可达 23s;同时垂体前叶强化延长 32 . 2 ~ 64 . 4s。有垂体
强化延迟的 CDI 患者有可能发展为垂体前叶功能低下,且垂
体体积减小。故垂体动态 MRI 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当神经垂体柄先天性发育不良时,垂体前叶完全强化时间延
1 垂体的解剖、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功能 垂体(hypophsysis / pituitary giand)位于中颅窝底蝶鞍内,借 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垂体被鞍隔分为鞍隔上部和鞍隔 下部。垂体柄在 鞍 隔 上 部,鞍 隔 下 部 是 内 分 泌 的 主 要 部 分, 呈横椭圆形,外面包以由硬膜构成的被囊。 1 . 1 垂体的解剖[1] 根据垂体的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将其分成腺垂体(adenohypophysis)和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两大部分。腺垂体包 括:远侧部、结 节 部 和 中 间 部。神 经 垂 体 包 括:神 经 部、漏 斗 干和正中隆起。神经垂体含有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似的垂体 细胞和从丘脑下部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一般将结节 部和远侧部合称为垂体前叶,中间部和神经部合称为垂体后 叶,漏斗干 和 正 中 隆 起 合 称 为 漏 斗( infundibuium),结 节 部 包 绕漏斗干合称为垂体柄(pituitary staik,PS)。 文献报道[2]国人断面标本的垂体柄从后上斜向内下,类 似圆柱型,上端粗与丘脑相连,下端细插入垂体上缘,从上向 下均匀变细,断面标本测得垂体柄插入垂体上缘中后 1 / 3 占 94% 。垂体柄视交叉处的横径为 3 . 08mm,插入处的横径为 2 . 00mm。 1.2 垂体的血供 垂体动脉包 括 垂 体 上 动 脉 和 垂 体 下 动 脉。垂 体 上 动 脉 由脑底 Wiiiis 环发出,多数学者认为其不是单支,平均支数 2 .2 支(1 ~ 5 支),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和垂体柄上部,有一支 小梁动脉达垂体远侧部。垂体下动脉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发出或起自颈内动脉脑膜垂体干,分内、外支,主要分布在垂 体后叶和垂 体 柄 下 部,入 垂 体 后,与 对 侧 垂 体 下 动 脉 吻 合。 垂体上、下动脉间有吻合。 垂体门静脉(hypophyseai portai system)是下丘脑分泌的调 节垂体激素的各种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到达垂体远侧部的 直接通道。垂体门静脉是指正中隆起和漏斗干区域的毛细 血管网汇集而成的若干小静脉,其下行至垂体远侧部,按其 行程分为长门静脉和短门静脉;而后在垂体远侧部其再次形 成毛细血管网。第二次毛细血管网汇集才形成垂体静脉。 垂体静脉有数 条,很 短,出 腺 体 后 立 即 注 入 邻 近 的 静 脉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MRI发现垂体瘤的敏感性为45%~100%
在垂体MRI的检查中,脂肪抑制技术显得很 重要,此技术可克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腺体 上界上凸
垂体柄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正 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误 认为病变
11 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准 测量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 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点 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12 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分 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13 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视 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借助 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多无分泌功能 肿瘤均一等密度,其次为高密度,约1/4囊变 肿瘤鞍上部分多为圆型或分叶或不规则形,
边缘锐利
肿瘤常侵蚀鞍底,可侵入蝶窦,使蝶鞍扩 大 对称性或非对称性
肿瘤向上延伸,鞍上池充盈缺损,压迫视交 叉下部
肿瘤向后延伸,大脑脚受压倾斜,脚间池部 分或全部消失
肿瘤向左右方向生长,可使海绵窦及窦内 血管挤压 手术证实仅少数侵入海绵窦,大 多未受侵犯
A组在垂体前――垂体上动脉前组――从 垂体结节部的前上方穿入垂体实质内向前
下方走去
B组在垂体后――垂体上动脉后组――从垂 体柄的后方进入垂体实质内,形成血管网,向 垂体前叶方向走去
丘脑下部与垂体远部的关系及血液供应
垂体下动脉
垂体血液供应的另一个来源
左右各一条,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部发 出→向内进入垂体窝底→在接近垂体下方 时,每一侧垂体下动脉分为两小支进入垂体
ACTH的靶腺为肾上腺皮质,所以ACTH 分泌增加时,则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导 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PPT课件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PPT课件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 多激素细胞腺瘤 无功能细胞腺瘤
PPT学习交流
7
垂体微腺瘤
• 平扫:鞍内结节,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呈相对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延迟扫描呈等信号 • 间接征象:垂体柄偏移,鞍隔膨隆,鞍底下陷
蝶鞍
• 前部:前床突、鞍结节 • 后部:后床突、鞍背 • 两侧:海绵窦 • 上方:鞍隔(硬脑膜) • 下方:蝶鞍 • 内 : 垂体窝、垂体
PPT学习交流
1
腺垂体
垂体
远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漏斗部
漏斗干 正中隆起
PPT学习交流
2
PPT学习交流
3
正常垂体高度
• 儿童 6mm • 男性、绝经后女性 8mm
PPT学习交流
10
PPT学习交流
11
鉴别诊断
• 垂体增生 • Rathke囊肿 • 动脉瘤 • 颅咽管瘤 • 脑膜瘤 • 脊索瘤...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8
垂体大腺瘤
• 多为椭圆形,也可不规则形,向鞍上生 长形成“束腰征”、“雪人征”
• T1WI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可有出血、 囊变、坏死导致信号混杂
•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PPT学习交流
9
侵袭性垂体腺瘤

向上侵犯视交叉、第三脑室

向鞍底侵犯蝶窦、鼻咽

向鞍旁侵犯海绵窦、硬膜组织

向后侵犯鞍背、斜坡
• 年轻女性 10mm • 妊娠、哺乳期女性 12mm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02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垂体知识点总结一、垂体的解剖结构1.垂体的位置垂体位于脑下部,与下丘脑紧密相连,由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两部分组成。

垂体前叶又叫做腺垂体,它由腺体细胞和嗅上皮细胞构成;垂体后叶又叫做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和星形胶质细胞组成。

2.垂体的血供垂体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前庭动脉和脑底动脉,这些血管将氧合血输送到垂体细胞中,以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3.垂体的分泌激素垂体前叶主要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等;垂体后叶主要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等。

二、垂体的功能1. 生长发育调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

GH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骨骼、软骨和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分解。

当GH分泌不足时,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而过度分泌GH则可能引发巨人症。

2. 代谢调节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机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而ACTH则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释放,从而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平衡。

3. 生殖调节垂体分泌的性激素调节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性激素的合成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调控着女性的月经周期和卵巢功能,而在男性则调节着睾丸的精子和雄性激素的生成。

4. 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又称为vasopressin,主要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

ADH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和血容量的稳定。

5. 催产素的作用垂体后叶分泌的催产素(OXT)主要起着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和增强母婴情感联系等作用。

三、垂体相关疾病1.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垂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腺瘤。

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牛朝诗;罗其中;韩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1999(17)3【摘要】目的:为探讨垂体上动脉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时的意义,以及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发生的关系。

方法:研究了24例颅脑48侧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结果:垂体上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有1~4支,可分为单支型(37.5%)和多支型(62.5%)。

平均支数为2.2±1.0支,直径为0.26±0.1(0.16~0.48)mm。

起点在颈内动脉起点远侧5.8±2.0(3.6~18.6)mm。

该动脉起始后向内、后、上行至视交叉下前面,发出分支与对侧垂体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支相互吻合,构成漏斗周围吻合网,分布至漏斗、垂体、视交叉。

且有一恒定分支折返前行至视神经,它对视神经的血液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论:该动脉的显微解剖,对理解颈内动脉瘤的发生以及鞍区肿瘤的外科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204-205)【关键词】垂体上动脉;显微外科解剖;鞍区肿瘤【作者】牛朝诗;罗其中;韩卉【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48;R739.41【相关文献】1.垂体上动脉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J], 吴建东;惠国桢;夏春林2.垂体前上动脉显微解剖特点及其在垂体瘤致视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J], 祖朝辉;张宇新;阚志生3.Willis动脉环上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J], 李爱国;何俊4.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J], 张洪伟;李爱民;刘希光;伏光辉;孙勇;马草原;戴大鹏;徐德智;徐瑶5.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J], 陈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垂体应用解剖

垂体应用解剖

垂体脓肿
【临床特征】 垂体脓肿可为。CT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 后病灶环形强化。
受累--鞍区颅咽管瘤
▲(A)CT示钙化灶(空心白箭头)在病灶的中央;(B)T2示囊呈高密度,有占位效应;(C)增强扫 描囊肿周围可见环形强化(蓝色细箭头)。 【影像特征】 ✓ CT多见鞍上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占位,通常在鞍上池内,也可累积鞍内,蝶鞍可扩大,肿瘤多
➢ 垂体发育不良
先天异常
▲矢状位T1WI示鞍部几乎没有组织(蓝箭头),垂体柄缺如,异位后垂体(白箭头, 高信号亮点);冠状位T2WI未见垂体(白箭头),垂体柄缺如,并在下丘脑后方可 见移位的神经垂体(黑箭头)。
【临床特征】 垂体发育不良,包括小的蝶鞍和垂体前叶、垂体柄发育不全或缺失,垂体后叶移位
到下丘脑漏斗或正中隆起。是生长激素缺乏儿童最常见的异常,其中垂体柄异常伴随 多激素缺乏。
先天异常
➢ Rathke氏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
A
B
▲冠状位T2(A)和T1增强MRI(B)示鞍内、鞍上囊肿。A示囊内(粗空心箭头)低密 度结节(蓝色细箭头);B示增强后,囊肿无强化,垂体强化并受压。
【临床特征】 RCCs来源于胎儿时期Rathke囊的残余物。当胚胎气孔(原始口腔)内陷并向背侧
垂体转移瘤
【临床特征】 垂体转移瘤比较罕见,原发灶常见于肺癌及乳腺癌。常先发生于垂体后叶。CT平
扫见鞍内圆形或不规则结节肿块,等或稍高密度,边界不清,垂体腺增大;MRI检查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难以与腺瘤 区别,但垂体转移瘤患者往往肝脏、肺等其他部位多有转移灶。
类胎儿中,但很快衍变为前叶的一部分。但在成人中,也可以残留为一个无 功能性囊肿,即垂体中间部囊肿。

垂体及周围解剖及疾病修改后

垂体及周围解剖及疾病修改后

从显微图上看,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发结节样囊状结 构,位于脑的底部,沿裂隙生长。通常手术不能完 全切除。
右图的厚壁囊肿为颅咽管瘤的剖面图。
现在是25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cvc
约50%的颅咽管瘤有特征性表现。
如一个大的鞍内的囊性结构,其内信号多样,可 见结节样影,可见钙化、增强囊壁不均匀强化等 。
这些图像是一些手术过的垂体大腺瘤。
cvc
现在是19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cvc
垂体腺瘤可以向海绵窦侵袭,其中有50%的包绕颈内
动脉
注:脑膜瘤往往压迫颈动脉,腺瘤不。腺瘤组织可 以插入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外侧壁之间
现在是20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cvc
现在是21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转移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细菌或真菌在蝶窦炎症过程可以通过传播颅内海 绵窦。
垂体微腺瘤
cvc
根据定义,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0毫米,位于脑垂
体。
右图所见:在T1病变约3-4毫米直径,相比正常垂体 组织信号稍低,位于脑垂体右侧。在T2,病灶成稍高
信号。
鉴别诊断:Rathke囊肿
现在是12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cvc
海绵窦
海绵窦是一个成对的复杂的静脉通道。
海绵窦外侧有第III(动眼神经),IV(滑车),V1 和V2(三叉神经)。
内侧有第六颅神经(外展)和位于尾部的颈内动脉。
发生在海绵窦的最常见的病症包括颅神经的炎症 、神经鞘瘤,还可导致血栓形成(海绵窦血栓性 静脉炎)、颈动脉海绵窦瘘。
现在是9页\一共有58页\编辑于星期四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 因,海绵窦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 血、眼球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有时因经验不足而误诊为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结 膜炎、巩膜炎等。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垂体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是评估预后的关键因素, 生长缓慢且较小的肿瘤通常预后较好。
并发症情况
垂体瘤是否引起并发症,如视神经压迫、脑脊液 漏等,也是评估预后的因素之一。
ABCD
激素分泌情况
垂体瘤是否分泌过多的激素,如生长激素、泌乳 素等,对预后评估有重要影响。
患者年龄和一般状况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也是影响预 后的因素。
泌乳素瘤
分泌过多的泌乳素,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闭 经、溢乳等症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向心性 肥胖、满月脸等症状。
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
分泌过多的甲状腺刺激素,导致甲亢症状。
无功能性垂体瘤
01
无功能性垂体瘤不分泌过多的激 素,因此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02
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视 神经、脑组织等,导致头痛、视 力减退等症状。
垂体解剖及垂体瘤
目录
• 垂体的解剖结构 • 垂体瘤的分类和特征 • 垂体瘤的诊断 • 垂体瘤的治疗 • 垂体瘤的预防和预后
01
垂体的解剖结构
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01
垂体位于颅底中部、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 相连。
02
垂体呈椭圆形,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包括神经部、
、新陈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02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分别调节尿量和子宫 收缩等生理活动。
03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等,调节腺垂体和 神经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02
垂体瘤的分类和特征
功能性垂体瘤
生长激素瘤

垂体及周围解剖及疾病修改后

垂体及周围解剖及疾病修改后

cvc
注意病变沿脑膜走行区的蔓延。
病变的中心是在鞍上。
cvc
在冠状位图像(T1和T1增强扫描),一个
压缩的垂体可在蝶鞍底部显示。
上面是一个大肿块,分位于鞍内、大部份位 于鞍上。它可能是一个鞍上肿块向下生长的。
当垂体大腺瘤长到这么大通常有出血或坏死 区,而脑膜瘤很少出现。
动脉瘤
cvc
这是一个要牢记的案例。
cvc
颈动脉
在这个地方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是颈内动脉。
直径:4-7mm;是颈动脉比较粗的分支;颈 总动脉70%的血流向颈内动脉,30%的血流向 颈外动脉;在颈部一般没有分支;是4根给 大脑供液的2支主要血管;一般分为七部分; 为大脑和眼睛供血
•动脉瘤和扩张病症会出现在这里。 还有颈内动脉的先天性变异。
这被称为“茎段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垂体以外 肿瘤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cvc
右图是一个血栓性动脉瘤的T1加权像扫描。
左边的T2加权图像是一个有黑边的血栓性 动脉瘤。
动脉瘤内新鲜血栓,在T1及T2像均呈高信 号,陈旧性血栓呈中等信号
cvc
这是一个位于鞍上的血栓性动脉瘤的T1加
权图像。
特征性的改变是黑色的留空影像。
cvc
这是一个错构瘤悬挂在第三脑室底的CT图
像。
cvc
一个类似的小结节,悬挂在第三脑室底的
MR图像。
cvc
观察错构瘤的最好的图像,是在矢状T1加
权MR增强图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强化的错构瘤附着的灰 结节与垂体柄和乳头体。
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鉴别诊断。
错构瘤(红色箭头)来提高垂体柄后。
下丘脑和视交叉胶质瘤
cvc
垂体柄
这是一个垂直走向的结构,连接到大脑的下 丘脑。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垂体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详细描述
X线是一种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操作简便且价格低廉。通过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可以观察垂体的位 置和形态,有助于某些垂体疾病的诊断。然而,X线辐射暴露较大,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因此 在垂体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04
垂体疾病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瘤的影像表现
垂体瘤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鞍 内占位性病变,可压迫周围组织 ,导致鞍内结构变形。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治疗。
预后与康复
预后与康复是垂体疾病治疗的重要环 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方式、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
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指导、 运动康复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生活。
预后与康复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少并发症、恢复社会功能和 心理健康。
THANKS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蝶 窦手术、开颅手术等,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介 入治疗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垂 体疾病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通过放射线杀灭病 变细胞,适用于某些肿瘤类型的
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血管内操作来 阻塞供应病变组织的血管,适用
垂体瘤的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结合临 床表现和激素水平检测,可以明 确诊断垂体瘤。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垂体脓肿的影像表现
垂体脓肿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鞍内低密 度或等密度病变,周围可见炎症反应 和水肿。
垂体脓肿的诊断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特征,可以确诊垂体脓肿。

垂体疾病ppt课件

垂体疾病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垂体疾病
垂体瘤

垂体的定义解剖结构、分泌激素 垂体瘤的组织、功能和病理分类 垂体瘤占位效应与激素异常分泌 治疗原则、方法和目标
垂体解剖结构


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
通过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 大小约1.2cmx1.0cmx 0.5cm 平均重量为750mg(男350700mg,女450-900mg)
泌乳素的调节
© Kenneth L. Campbell, 1997. All rights reserved.
垂体瘤

相当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0% 来源于腺垂体细胞,腺瘤为主,单克隆生长 来源于蝶鞍的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带功能活性或无 功能、部分有压迫症状,侵袭性较弱,预后较好 来源于蝶鞍旁的多为恶性,预后较差


腺瘤切除后症状可完全消失,无激素分泌动态异常; 复发与未切除或余瘤有关
催乳素、生长激素和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 的腺瘤占绝大多数;催乳素瘤占1/3以上,促性激素 瘤和促甲状激素瘤<5%

垂体瘤病因


基因突变
Gs-α基因:cAMP↑ 40% GH腺瘤 H-ras基因:转移性垂体腺癌


女性妊娠时呈现生理性肥大

分为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 体(后叶)
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 泌功能
/.../pubs/mmanual_home/ illus/i144_1.gif

垂体解剖结构
垂体解剖结构
垂体解剖结构
蝶鞍
蝶窦
鞍前型11%
甲壳型3%
Hale Waihona Puke 全鞍型86%+ CRH

垂体疾病3

垂体疾病3

2 垂体前叶缺血坏死
1)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缺血性坏死: Sheehan氏病-胎盘滞留、前置胎盘,分娩时大
出血所致,垂体门脉血管痉挛,垂体前叶坏死萎 缩。
2)产褥期严重感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细 菌栓子造成垂体缺血性梗死:,称西蒙氏病。
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4)垂体卒中
3 手术、外伤、放射性损伤
三、垂体瘤的分类
病理分类:大多数为良性腺瘤,少数为增生或腺 癌
光学显微镜下垂体瘤细胞内颗粒染色性质分类: 嗜酸性、嗜硷性 和嫌色性。
功能分类:目前垂体瘤已大多按所分泌的激素种
类进行分类。见表1
表 1 垂体前叶肿瘤及其分泌激素
肿瘤命名
分泌激素
临床表现
泌乳素瘤
PRL
闭经泌乳综合症(女)
性功能低下 阳痿(男)
丘脑综合症 、第三脑室受压,脑积水 两侧生长:海绵窦综合症 向下生长:脑脊液鼻漏 “鼻息肉” 垂体自身压迫:垂体卒中、 出血 、梗死
(四)垂体卒中 pituitary apoplexy
垂体瘤在垂体窝内生长的自身压迫加之各种诱 因,发生的垂体瘤的出血、坏死或梗死
1 暴发型—起并病突然,出血量大。表现: 垂体瘤迅速增大的压迫症 肿瘤内容物或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刺激 症 急剧的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危象
诊断
血清PRL水平大于200微克/L,基本可诊断 多为大腺瘤
血清PRL水平大于100微克/L,多为小腺瘤 血清PRL水平20-100微克/L,诊断困难,需
做进一步检查(如瘤内出血、囊性变、坏死) 须除外甲减、妊娠、药物等影响。
生长激素瘤
占功能性腺瘤20%
GH对组织过度刺激 1、巨人症:Gigantism

(完整版)垂体解剖及其影像学诊断

(完整版)垂体解剖及其影像学诊断



垂体解剖及其

影像表现
垂体的解剖
❖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椭圆形,灰红色,垂体借漏斗 与下丘脑相连
❖ 垂体前后径约1.0cm,横径约1.0cm-1.5cm,高度约0.5cm, 重约0.5g
❖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 腺垂体又分为远侧部(占垂体总重量的75%)、结节部和中间
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病例一
❖ 性别:女 ❖ 年龄:27岁 ❖ 主诉:头晕、头痛1周
Rathke囊肿
病例二
❖ 性别:男 ❖ 年龄:19岁 ❖ 主诉:发育延缓。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
病例三
❖ 性别:男 ❖ 年龄:35岁 ❖ 主诉:视物模糊2周
❖ 拉特克囊的前壁迅速增厚,形成垂体侧部。 ❖ 由远侧部向上长出一结节状突起包绕漏斗柄,形成结节部 ❖ 囊的后壁生长缓慢,形成中间部 ❖ 囊腔大部消失,只残留小的裂隙,随后退化
❖ 尸检发现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13-22%存在直径约 1-5mm的小囊,系Rathke裂或袋的残留组织
❖ 该裂的存留和增大可致Rathke囊的发生 ❖ 文献报道Rathke囊肿的发现率为3.1%,女性多见
垂体解剖
垂体
远侧部 腺垂结体节部
中间部 神经神垂经体部
漏斗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垂体比邻
❖ 垂体前下为蝶窦,蝶窦下方为鼻咽部 ❖ 垂体前上有视交叉,在视交叉与鞍膈之间有颈内动脉的脑段
起始处 ❖ 鞍膈,位于垂体上方,连于前后床突之间,构成垂体窝的顶,
鞍膈上留有小孔,有垂体柄通过,四周为海绵窦 ❖ 后方为鞍背及斜坡
❖ 神经部和中间部的静 脉最终也汇入海绵窦
垂体功能
嗜酸细胞 促生长素细胞 催乳素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vc
通常一个大腺瘤的诊断是简单的。
有时一个脑膜瘤可以给一个相似的外观。
在左侧的脑膜瘤一例。 注意有没有膈肌收缩,图3增强后均匀强化 是典型的脑膜瘤的表现。
这些图像是一些手术过的垂体大腺瘤。
cvc
cvc
垂体腺瘤可以向海绵窦侵袭,其中有50%的 包绕颈内动脉 注:脑膜瘤往往压迫颈动脉,腺瘤不。腺瘤 组织可以插入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外侧壁之间
在这个地方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是颈内动脉。
直径:4-7mm;是颈动脉比较粗的分支;颈 总动脉70%的血流向颈内动脉,30%的血流向 颈外动脉;在颈部一般没有分支;是4根给 大脑供液的2支主要血管;一般分为七部分; 为大脑和眼睛供血
•动脉瘤和扩张病症会出现在这里。
还有颈内动脉的先天性变异。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 征。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海绵窦区是全身发生动静脉瘘最多的部位80%以上的患者 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突出、充血、眼球运动障碍等而就诊于眼科医师。 有时因经验不足而误诊为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结膜炎、巩膜炎等。
cvc
海绵窦
海绵窦是一个成对的复杂的静脉通道。 海绵窦外侧有第III(动眼神经),IV(滑 车),V1和V2(三叉神经)。 内侧有第六颅神经(外展)和位于尾部的颈 内动脉。 发生在海绵窦的最常见的病症包括颅神经的 炎症、神经鞘瘤,还可导致血栓形成(海绵 窦血栓性静脉炎)、颈动脉海绵窦瘘。
cvc
脑膜 脑膜覆盖在海绵窦上。 最常见的肿:脑膜瘤。 脑膜转移也是最常见的出现在这里肿瘤。 还有发生在基底脑膜炎性病变,最常见的感 染有结核性脑膜炎。 非感染性炎症的疾病结节病是最常见的。
如果你只是看了静脉注射造影剂给药后的图 像,你可能认为垂体异常。 cvc
正常垂体组织受压移位到左边,有可能被误 认为是一个增强的囊性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的囊壁) 如果是一个无强化的病变,有三的可能性: 1。快速的动脉血流(比如大血管)。 2。无蜂窝组织(如囊肿)。 3。没有血液供应(如心肌梗死)。
cvc
这是另一例垂体大腺瘤。
病变从鞍内开始,逐渐扩大,并伸入鞍上池。 注意到经典的“雪人”征象是由鞍膈收缩引 起的。
其内可见分层,后层呈高密度,表明有出血。
cvc
观察膈单张的倾向性是前面提到的。
在右边你可以看到传单的腺瘤,蝶开始,向 上生长的向上移位的T2加权图像。
一个病变鞍上和向下增长,会在另一个方向 把传单(这可以看出,与脑膜瘤为例)。
如一个大的鞍内的囊性结构,其内信号多样, 可见结节样影,可见钙化、增强囊壁不均匀 强化等。 这些征象如果出现在一个孩子几乎可以确诊 为颅咽管瘤(唯一鉴别诊断:皮样囊肿)。
cvc
相同病变的冠状面图像。
和轴位图像。
cvc
CT平扫显示明显钙化。 CT增强反而影响钙化的观察。
脑膜瘤
cvc 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20%的脑膜瘤发生 在颅底。 右图所示一个尸检标本,显示一个坐在鞍膈 脑膜瘤。 脑膜瘤几乎都是实性病变,有时边缘有一囊 肿。
cvc
右图是一个血栓性动脉瘤的T1加权像扫描。
左边的T2加权图像是一个有黑边的血栓性 动脉瘤。
动脉瘤内新鲜血栓,在T1及T2像均呈高信 号,陈旧性血栓呈中等信号
cvc
这是一个位于鞍上的血栓性动脉瘤的T1加 权图像。
特征性的改变是黑色的留空影像。
它的四周是不同层次血块从管腔到达管壁。
它就像一个洋葱切成两半。
பைடு நூலகம்
cvc
一个类似的小结节,悬挂在第三脑室底的 MR图像。
cvc
观察错构瘤的最好的图像,是在矢状T1加 权MR增强图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强化的错构瘤附着的灰 结节与垂体柄和乳头体。 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鉴别诊断。
错构瘤(红色箭头)来提高垂体柄后。
cvc
右图是一个标本。
你可以看到,这个病人患有严重的脑室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cvc
CT上最难的是动脉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右图示颅底右侧有一个大肿块,可能起源于 脑膜或海绵窦。 CT上难以区别这是动脉瘤或脑膜瘤。
cvc
这是同一个病人的MRI。 肿瘤周围主要是黑色的,其内是白色的 可以肯定为一动脉瘤。
cvc
MRI平扫能检测出垂体微腺瘤的约70%, 动态增强能提高15%左右
对一些有明显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妇女, 不必总是增强检查,平扫过后可以直接对 症治疗;对一些治疗无效的垂体疾病(如 库欣病),给于增强扫描是必要的 平扫的目的是排除其它大的病变,及一些 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例如肿瘤卒中)
cvc
cvc
蝶窦 这个结构包含空气、粘膜和骨。在这里出现 的疾病,包括癌(其中蝶窦黏膜出现鳞状细 胞癌和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 在斜坡常见的是脊索瘤、软骨肉瘤和骨肉瘤 转移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细菌或真菌在蝶窦炎症过程可以通过传播颅 内海绵窦。
垂体微腺瘤
cvc 根据定义,垂体微腺瘤直径小于10毫米,位 于脑垂体。 右图所见:在T1病变约3-4毫米直径,相比 正常垂体组织信号稍低,位于脑垂体右侧。 在T2,病灶成稍高信号。 鉴别诊断:Rathke囊肿
cvc
Rathke囊肿可以发生在蝶鞍内。 右图显示有一个正常垂体腺,一个正常的视 交叉,两边各有一个正常的颈动脉。垂体柄 显示不清并出现一个圆形肿块。 平扫T1呈高信号。常见的是流体(血液或 proteinacious液)或脂肪。增强后信号强 度无明显变化。 因此,它最有可能是囊性结构,垂体 Rathke囊肿、囊性颅咽管瘤待鉴别。
这是相应的血管造影。 显然,这不能用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操 作。
cvc
为什么动脉瘤造成高催乳素血症和溢乳患者? 它是由垂体柄受压引起的。
垂体柄连接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产生的激素经 垂体柄运送到垂体前叶。
下丘脑分泌大量的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和CRH)被运送到垂体前叶,但多巴胺的释放抑 制垂体前叶生产催乳激素。因此当肿瘤压迫垂体 柄后,多巴胺的释放减少,催乳素水平上升而所 有其他激素水平下降。 这被称为“茎段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垂体以外 肿瘤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cvc
对同一患者的血管造影。 它表明,在动脉瘤的流动不是层流,但它的 漩涡,对比剂逐渐充盈管腔。
错构瘤
cvc
几乎只在发育不良的儿童群体中发现错构瘤。
一种最常见的部位是第三脑室底。 右图病理标本显示小结节挂在鞍上池。 错构瘤是良性病变,但让病人担忧的是它糟 糕的位置
cvc
这是一个错构瘤悬挂在第三脑室底的CT图 像。
鞍区的解剖及疾病
cvc
如何根据解剖位置来分析鞍区或鞍旁肿瘤:
1、首先确定垂体和蝶鞍。 2、然后确定病变的中心,无论是在蝶鞍内 或鞍上,蝶鞍下或鞍旁。 3、如果是在蝶鞍内,确定是否存在蝶鞍扩 大。 4、一旦肿块的位置明确,分析肿块的密度 或信号强度:是囊性或实性病变?
5、它是否包含异常血管?是否有钙化?等。 6、根据以上分析建立诊断及可能的鉴别诊 断。
cvc
右图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鞍区占位,提 出包括脑膜瘤、垂体腺瘤及动脉瘤的诊断。
在下方的MR图像显示,排除动脉瘤作为一 个可能的诊断(无流空),但在轴位图像上 垂体腺瘤,脑膜瘤仍然难以区分。
cvc
注意病变沿脑膜走行区的蔓延。 病变的中心是在鞍上。
cvc
在冠状位图像(T1和T1增强扫描),一个 压缩的垂体可在蝶鞍底部显示。
cvc
垂体柄 这是一个垂直走向的结构,连接到大脑的下 丘脑。 它的底部薄而顶部厚。 胚胎发育中,它也是发生于Rathke上皮 因此在腺垂体出现的各种疾病在垂体柄中也 可以出现。 有一些不同的是,在儿童可以出现如生殖细 胞瘤和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转移和淋巴瘤偶尔可以在垂体柄出现。
cvc
视交叉 在鞍上池的另一个主要结构是视交叉。 这是大脑的延伸,看起来像数字8侧躺在地 上。 它是神经胶质组织,因此最常见的肿瘤是胶 质瘤。 在美国和欧洲在该地区的另一个常见的疾病 是脱髓鞘疾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症。
腺垂体分泌7种激素:由生长素细胞分泌生长素 (GH);由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TSH);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促黑(素细胞) 激素(MSH);由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 激素(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H);由催乳 素细胞分泌催乳素(PRL)
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所谓 的神经垂体激素是指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产生而贮存于神经垂体的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与催产素
上面是一个大肿块,分位于鞍内、大部份位 于鞍上。它可能是一个鞍上肿块向下生长的。 当垂体大腺瘤长到这么大通常有出血或坏死 区,而脑膜瘤很少出现。
动脉瘤
cvc
这是一个要牢记的案例。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女性病人,因为溢乳,医生提 出来做一些化验,包括她的泌乳素水平的测定, 结果显示150(25或更少的是正常的)。于是建 议她CT扫描。发现如右图,放射科医生根据她的 临床信息有高催乳素血症及溢乳,诊断垂体腺瘤。 随后病人接受了溴隐亭治疗。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病变的位置,然而(部分在蝶 鞍和部分在海绵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包括 脑膜瘤或动脉瘤。
cvc
溴隐亭治疗后病人症状无改善,于是去找 神经外科医生,想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医 建议她做了个MRI,如右图
病灶部分位于右侧海绵窦内,部分在蝶鞍, 在T1加权图像病变主体呈黑色。
MRI图像上一般有三种东西是黑色的:空气, 骨和血流量迅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 该想到黑色的颈动脉血流量迅速。
cvc
这是另一个病人在增强后冠状T1和T2加权 图像和平扫T1加权图像。 有些病人在平扫未能发现病变,但有一些可 疑征象,只有在增强后才能显示病变 鉴别诊断:Rathke囊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