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主题--阅读教学中关于文本拓展的探索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关于文本拓展的探索与实施
文本拓展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文本为立足点,实实在在为学生的精神打底。课文文本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语文阅读课来说,开展适当的拓展,从文本界面上发生开去,让拓展的内容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现“拓展——活化文本思维,拓展——内化文本语言,拓展——链接文本资源,拓展——升华文本主题。”
一、文本拓展的有效途径
1、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
由于编写教材的某些局限,现有教材离学生生活经历较远,导致学生对某些问题不甚理解,这时,最基本、最有效的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促使个体的生活经验、文本材料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阅读教学一旦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把学生的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付诸于文本解读,就会产生一种“超原型”阅读——使其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深入化、系统化;使文本的符号语言,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使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交付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使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
力和震撼
二、文本拓展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拓展
文本是彼时彼此的产物,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导致与文本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很大的距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背景、课文的相关知识等,为了学生学习课文储备能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故课前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工作,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另外,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
1、其基本流程为:信息搜集导向——广泛搜集资料——集中汇报交流
信息搜集导向表现为学生自觉学习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任务,摘抄在“课外资料卡”中。
集中汇报交流是对资料的整合归类,便于同学之间信息交流,扩大交流面和信息容量。
2、搜集的导向点
①人物信息的搜集,如教学《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理解为什么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搜集有关周恩来
的生平、故事以及他少年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当这些资料汇成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了周恩来的伟大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学生就会产生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②事件信息的搜集,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组织学生搜集这次台湾地震状况、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由此走进文本。
③事物信息的搜集,如教学《长城》,课前布置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在交流中容易激发对长城的情感,学习课文时体验就更深。
(二)课中拓展
课中如何让有效拓展既服务于文本,又反哺文本呢?关键是找准文本拓展点。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笔者精心钻研这个例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材特点,选出有价值的拓展点,将课文知识引向纵深,将语文课堂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1、在重点句段处拓展——降低理解难度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示哲理的文章,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的限制,学生理解那些哲理特别困难。所以课文中的哲理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哲理”,必须作必要的扩
展和延伸,从而降低理解难度,进而透过语句,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
2、在文本空白处拓展——厚实文本内容
文本中有许多地方留有“空白”,这些“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又可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认识不全时拓展——建构文本意义
文本所提及的内容,有些与学生有着巨大的时空差距,教学时,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材料,为深入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保证。
4、在质疑问难时拓展——生成教学资源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阅读文本时,总会产生很多老师预设之外的问题,这时我们适时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同时又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5、在悟情体验时拓展——感悟文本意蕴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丰富课文的意蕴。此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阅读感悟。
6、在宣泄情感时拓展——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以抒情,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负载着作者深沉的情感。有些情感由于带有共性,就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但是,有些文章抒发的是作者特殊经历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沉浸其中,与作者同悲同喜、同怒同欢,则要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7、在主题升华时拓展——提升文本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每篇课文都表达着一定的主题,对主题的理解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课文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拓展和延伸,给学生更多的精神滋养和情感熏陶,提供语言练习机会。
个案例举:《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片断
(三)课后拓展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后、课外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1、续写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