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策略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策略引言: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不仅会导致身体的不适,还会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体育心理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体育心理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策略,并分析其对运动员康复过程的积极影响。
一、认知重建运动损伤后,运动员常常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如恐惧、焦虑、沮丧等。
这些情绪会对康复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心理学通过认知重建的策略帮助运动员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建积极的认知。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业的辅导和训练,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以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目标设定在运动损伤康复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心理学通过帮助运动员设定合理、具体的康复目标,激发其积极性和动力,提高康复效果。
运动员可以将康复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相应的目标。
这样做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逐步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压力管理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来自团队、教练、家庭等方面的压力。
体育心理学通过教授运动员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压力,减轻压力对康复的负面影响。
运动员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有效地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自我调节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
体育心理学通过训练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运动员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积极思考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五、团队支持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团队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心理学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和支持,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和分享经验,帮助运动员度过康复过程中的低谷,保持积极的心态。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近年来,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不断进步,如积极恢复法、最少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负重训练等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新型的心理学技术对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人员更多地使用整体治疗手段从身心两方面来加速运动员的恢复过程。
对运动损伤者实施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促进受伤机能的恢复。
只有把生理恢复和心理恢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1.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Grove 和 Gordon(1991年)在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扩充,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见图8-5)。
这个模型认为,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返回赛场是由治疗的相关因素、个体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个体的应激源史、应对资源、人格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
2.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前人的描述性研究清楚地显示:运动损伤的康复应使用整体的康复方法,用心理学策略作为生理疗法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
心理学策略虽来源于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的理解,但仅仅理解损伤后的反应过程是不够的。
心理学的过程和技术对康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它们包括:与受伤运动员建立密切地联系,向他们传授损伤和康复过程的知识,教会他们应对伤病的特殊心理技能,使他们做好应对伤病复发的心理准备,建立社会支持以及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队医有责任学习和使用这些适当的步骤。
(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运动员或锻炼者受伤之后,他们常常产生怀疑、挫折、愤怒、困惑的体验,并且十分脆弱。
这些情绪可能使那些想帮助他们的人难以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
因此,显示移情心是有益的。
这种移情心是指:努力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
让受伤的人感到有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并和他们在一起,对他们是很有帮助地。
在运动员受伤的新鲜感逐渐减弱,他们感到自己正在被人淡忘的时候,用探视、电话慰问的方法表示对他们的关心是特别重要的。
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康复的作用
一、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康复较快的运动员比康复慢 的运动员更多的使用了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 谈话,较多的使用了康复表象。这些结果提示 我们,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本质上,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应该包 括心里技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的过程。
二、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 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 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 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三、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 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 引起“停训综合症”;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 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 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 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 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
受伤的运动员会将注意集中在伤痛上,急 切的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受伤的程度、受伤 原因及受伤后果,包括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 一些运动员受伤后不再重返赛场是因为丧 失了自我认知感。 还有许多运动员受伤后难以降低他们的期 望,他们可能期待自己重返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 但这种期望可能不太现实。因此,他们需要调整 自己的目标和期望。
三.应激源史
一、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困扰可能削弱运动员有 效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理状态的注 意力,使运动员极易受伤。 二、运动员过去受伤的 经历。
四.应对资源
(一)应对行为 任何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对付应激情境的行为都可 称为应对行为。 (二)社会支持 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小压力反应带 来的不利影响。 (三)应激管理 (四)注意技能 (五)药物作用 有些运动员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常常非法使用药物, 这些药物被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兴奋剂”。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第三节 运动训练与心理损耗
一、心理损耗的主要症状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身体和情绪上的筋疲力尽。 2、人格解体。(无感情无人理耗竭的理论模型 认知-情感应激模型
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
投入模型
单一认同的发展的外部控制模型
三、运动训练和心理耗竭的识别、干预与预防
(二)动机
(三)人格因素 (四)心理准备 (五)其他 应对策略的资源、应激源史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反应
(二)其他反应(丧失认同感、恐惧和焦虑、缺乏 自信、运动表现下降)
运动心理学对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 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关系、传授损伤与康复 过程知识、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教会怎样 应对伤病的复发、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 伤运动员学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应激
1、应激的概念 指遇见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 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 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 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2、应激的诱发原因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均会造成应激并带来身 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3、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作用(重点)
4、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
肌肉紧张(运动损伤)、视野变窄、注意分散
5、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
(一)应激的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情绪反应。 (三)应激的认知反应。
6、应对应激的方式
(一)一般应对行为。 (二)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与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 (三)社会支持。
二、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一)应激反应
(一)识别
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观察外部表现进行初步判 断。 (二)干预与预防 调整认知 设定比赛练习的短期目标; 积极性思维、处理赛后情绪;
《运动损伤与康复》课件
VS
详细描述
肩袖损伤通常是由于长期重复性动作、肩 部肌肉力量不足或遭受撞击等原因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肩部肌肉力量、注意运 动姿势和技巧、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康 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锻 炼,以缓解疼痛、恢复肩部功能和提高生 活质量。
05
总结与展望
运动损伤与康复的重要性
促进运动员健康
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助于 减轻肿胀。
康复期治疗
物理疗法
如超声、电刺激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组织修复。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在疼痛缓解后,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 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 练等。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 活血化瘀药等,可缓解疼痛和消炎。
康复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无痛范围内,逐渐增加关节 的活动范围,防止僵硬。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对于保护 运动员的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
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提高竞技水平
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运动员可以 更快地恢复到最佳竞技状态,提高 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推动科研发展
运动损伤与康复的研究对于推动相 关领域的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运动损伤的机制和 康复过程。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THANKS FO伤的原因
运动前未进行充分热身
热身不足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运动强度过大
过度训练或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容易引起 肌肉疲劳和拉伤。
运动姿势不正确
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可能导致关节压力过大, 引发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
防护措施不当
未佩戴合适的护具或防护措施不当,容易造 成关节扭伤和皮肤擦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潜在的运动应 激环境
认知评价: 需求 资源 结果
应激反应 生理变化 肌肉紧张 视野变窄 注意分散
运动损伤
心理技能的干预 认知干预 唤醒控制
图9-1 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应激
(一)应激源 (二)应对方式 (三)动机 (四)人格 (五)心理准备
(一)应激源
1.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2.运动损伤史 3.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
(六) 自我放松训练
这是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研究出来的,以一定套语进行引导, 促使肌肉放松,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并在肌肉放松后采 用一定的套语振奋精神,进行自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练习 时采用最舒适的仰卧或坐姿,按一定的放松或运动套语进行。如 “我很放松,安静”“我很舒适,我的全身肌肉再慢慢由下而上 的放松”“我休息得很好,我感到浑身是劲我很愿意参加比赛” 等。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运动损伤后运动员心情抑郁,难过的运动 员。要注意做到调匀呼吸,身心入静和肌肉放松。 总之,为受伤运动员制定系统得身心康复方案,进行诚恳地 思想交流,科学的采用以上的六种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对于帮 助身处于运动损伤中的运动员起到更快速恢复作用。
(四) 表象训练
受伤运动员可以想象自己成功地重返赛场,并 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演;也可以用观看取得最 佳成绩的录像片,进行放松练习和听音乐等方 法来提高想象效果。这种视觉形象化技术可以 帮助运动员快速地应付损伤初愈后的困难,加 速治愈过程(如想象肌纤维和组织正恢复), 促使损伤快速恢复。而且对于不能参加训练的 受伤运动员,表象训练可将肌肉力量的下降与 情绪的急躁控制在最低限度,在较大程度上保 持原以习得的运动技能。
(一)调整认知 (二)设置目标 (三)积极思维 (四)社会支持 (五)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浅谈体育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恢复
浅谈体育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恢复作者:黄振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5年第11期【摘要】运动损伤是参加体育运动在所难免的。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调试与训练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
在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施加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有助于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反应心理恢复【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66-01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在所难免的。
运动损伤会给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身体疼痛、心理、失落、失望,对未来信心的缺乏和与自身运动项目的隔离感。
运动损伤对伤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伤者的心理状态对身体损伤恢复所产生的作用,一直是个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已发现,由损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压抑会直接影响到。
一、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否认阶段: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防卫手段,在面临困难和忧虑的时候,可能产生一种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现实的曲解。
运动员受伤后,最初常以否认为保护手段,拒绝承认身体出了毛病,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2)愤怒阶段:由于受伤已成为事实,运动员由“不是我”的否认态度,能继续参加训练、比赛的一种反应。
愤怒的同时,常伴有恐慌、孤独、自怜等。
这也是受伤运动员特别需要关心和支持的时候。
(3)许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伤这一事实。
比如,指望伤痛将会消失等。
(4)沮丧阶段: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骨骼、关节损伤等问题的,就会变得孤僻、自我怜悯,常常回避教练员与队友,产生消沉、无奈等消极情绪。
(5)承认阶段:当运动员承认并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而且开始计划怎样成功地重返运动场时,实际上的心理康复过程也就开始了,但是,康复过程并不意味着轻松愉快,有时还会产生某些心理冲突。
【正式版】运动损伤的心理分PPT
大学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
1损伤的原因 a 长期训练或锻炼 b 运动超负荷训练\ 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
量或强度 c 训练或锻炼前准备活动没做好或不充分 d 在运动过程中意外突发的不经意的小动作
大学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和行为拓展训练的心理辅导 。 改善训练条件,注意运动场所的温度。 2,恢复健康后的心理鼓励期的自信心训练 。 肌肉拉伤后重新参加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勿操之过急,并要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再度拉伤。
运动损伤是有其特有的发病规律的,每一运动 项目由于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加之某些部位的 生理解剖弱点,主要由于“过度使用”,不同 运动项目就会有其不同的创伤好发部位及专项 多发病 .
专业运动队运动损伤的常见病种举例
b 自我保健按摩 缓解伤病部位或避免发生由于锻炼或训练而导致的身体酸痛
田径运动队的常见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髌 c 训练或锻炼前准备活动没做好或不充分
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CCTV、MTV、内师大TV给我这次机会!
2.要提高运动技术及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 分肌析肉自 拉己伤的后目重标新和参期加望训结练果时和要可循能序意渐外进还,有勿自操己之的过生急活,的并意要义加和强工局作部理保想护的,意防义止再。度拉伤。 d 在运动过程中意改外突善发的训不经练意的条小动件作 ,注意运动场所的温度。
c 训练或锻炼前准备活动没做好或不充分
冬季在野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不可穿得太薄;
腱炎、髌腱腱围炎、髌尖末端病、股四头肌拉 主要是针对发生原因进行。
1在他恢复期间,问他关于这次失利的看法,若他完全责难同伴,首先应任其发泄内心气愤不安情绪,然后给他讲赛场上这是难免的意
外a 之,前树作立好其准正备确活的伤动认知之。、后进行疲放松劳整理性骨膜炎、跟腱末端病、投掷肘、腰 肌劳损、踝关节扭伤等; 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CCTV、MTV、内师大TV给我这次机会!
运动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罐的种类
竹 罐 陶 抽气罐罐 多功玻璃能罐 替代罐罐
火罐的选择:面积大,肌肉厚的地方,用 大中罐,反之用小罐
一、拔罐的作 用
1、溶血的作用: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 裂产生淤血,淤血消退过程中产生自 身溶血
2、通经活络:在穴位上拔罐时,吸力对穴 位的直接刺激起到针灸的作用
3、热疗作用:使局部温度升高,促进局部
2、激素对创伤性腱鞘炎、滑囊炎、肌肉 拉伤、损伤性肌腱炎、肘内侧副韧带 损伤、肩袖损伤等治疗效果较好。脊 椎棘突骨膜炎、踝关节韧带损伤、髌
3、对急性损伤有组织断裂、血肿或水 肿严重者,均不宜使用。
4、对急性小创伤或慢性损伤可以采用 激素局部治疗,但注射的药量、次 数都要严格控制,并掌握正确的注 射方法。
1、 留罐法:留罐的时间按罐的大小和吸 力而定,大的、吸力强的,3—5min, 小的、吸力弱的,10—20min,气候 炎热,可缩短,寒冷天气可稍延长。 一般以皮肤颜色变为红紫色为度。
2、闪罐法:火罐拔上后又立即取下 再拔,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
3、走罐法: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 部位,如 腰背部、大腿部,有刮痧 效应,注意调节吸力
1、取舒适的体位,不能移动,若感到局 部紧而痛,或烧灼痛,应起罐,检查 是否烫伤或皮肤过敏,另外闪火时, 不能烫罐口。
2、拔罐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恶心、 大汗、面色苍白等不适时,立即起罐, 平卧,饮温开水休息,重者或昏迷时 可掐人中、合谷、涌泉、内关
按摩疗法
亦称推拿,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 或手的代替物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 位或穴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 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适用 性广。既无服药之苦,又无针刺之痛。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袁璐瑶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非常常见,而且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受伤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在心理方面难以稳定,为避免大学生运动损伤后产生心理疾病,以及对身体的全面恢复产生阻碍,对大学生开展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干预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机体损伤的原因非常多,情况也非常复杂,包括大学生的心理、身体机能和客观环境等因素。
1.1 自身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情绪、动机等方面。
大学生在参加运动时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状况,使身体机能在调整方面受到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运动锻炼,非常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如果参加运动的动机比较消极,情绪方面不够高涨。
在运动之中,对运动水平的发挥会造成影响,容易发生机体损伤的情况。
如果运动前情绪过于兴奋,不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导致动作幅度过大,同样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在对抗训练之中也经常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会造成肢体的冲突而发生机体损伤。
另外在校园的活动之中,特别是对抗性比赛之中,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而且心情比较浮躁,对抗过于激烈,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
1.2 身体机能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大学生在物质条件比较充分,但是大学生运动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保持的不够良好,很多大学生出现了身体机能素质下降的情况。
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共体育课程,但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习惯,而且大学生存在熬夜、打游戏、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特别是在外卖盛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点外卖进行就餐,运动量小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参加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发生损伤的几率非常高。
有些在运动中损伤的同学,对损伤部位保护的不够到位,容易发生再次受伤的情况。
1.3 客观环境因素大学生在校园运动场地发生机体损伤,与外界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摘要】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
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
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1.1 心理反应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
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
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
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应激源史
一、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困扰可能削弱运动员有 效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理状态的注 意力,使运动员极易受伤。
二、运动员过去受伤的 经历。
四.应对资源
(一)应对行为 任何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对付应激情境的行为都可称
为应对行为。 (二)社会支持
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小压力反应带 来的不利影响。 (三)应激管理 (四)注意技能 (五)药物作用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康复的作用
一、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康复较快的运动员比康复慢的
运动员更多的使用了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谈 话,较多的使用了康复表象。这些结果提示我 们,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本质上,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应该包括 心里技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的过程。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与康复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造成的两种结果可直接导致运动员受伤。这两种结果是: 第一,注意力瓦解 第二,肌肉紧是致伤的直接因素,但它与应激源史、应对策 略的资源等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运动员对压力作出反应。这 些因素包括:意志的坚强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感、竞赛特 制焦虑、内部动机、自我观念以及内外向等等。
二、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 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 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 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三、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获 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 起“停训综合症”;
有些运动员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常常非法使用药物, 这些药物被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兴奋剂”。
五、其他心理因素
(一)动机 (二)心理准备
第二节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
一、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可以分 为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 第二阶段:愤怒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 第四阶段:抑郁 第五阶段:接受与改造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 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 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 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 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谢谢!!!
三、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
受伤的运动员会将注意集中在伤痛上,急切 的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受伤的程度、受伤原 因及受伤后果,包括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
一些运动员受伤后不再重返赛场是因为丧失 了自我认知感。
还有许多运动员受伤后难以降低他们的期望, 他们可能期待自己重返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但 这种期望可能不太现实。因此,他们需要调整自 己的目标和期望。
二 、运动员受伤后的情绪反应
一旦运动员确信自己受伤,可能会在情绪上 变得不安,犹豫不决,感到空虚,孤立和与世隔 绝,或者感到震惊,怀疑,否定或自我怜悯。许 多运动员还会高度的恐惧和焦虑。他们担心自己 是否能完全康复,担心如果再度受伤,是否有人 会永远取而代之。由于运动员受伤时不能训练和 比赛,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为此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