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071005)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微生物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

2.努力学习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系统掌握所攻读方向的知识内容,对该方向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 环境微生物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研发、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降解菌剂和酶制剂的研发、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态与功能解析、污染环境与微生物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该方向是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的前沿科学,涉及到两大领域的应用与机制研究。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计划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以及横向联合项目多项。

该方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名,其他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3名,在《Process Biochemistry》、《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发明国家专利2项,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出版著作8部。

2.微生物遗传学:

该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1)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植物和植物病原菌基因组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例如,克隆微生物抗病虫害基因(如BT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基因(如转录因子基因和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和代谢关键酶基因(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fad),构建工程菌,将基因转入动植物细胞,进行动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和代谢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利用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创制新品质(如怀地黄、大豆和花生),应用

于农业生产。(2)优良菌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利用诱变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杂交、转导和转化等技术、代谢控制和基因工程技术选育优良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环境和化工能源等方面。(3)人类和动植物病毒检测及其病毒病机理与防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和防治,对病毒病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例如,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分型试剂盒研制,怀地黄病毒病和昆虫病毒病机理与防治研究。

本研究方向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讲师各一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者各一名;硕士生导师2名。先后承担国家863子课题和省、市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10多项,在以下三个方面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DNA Sequence》、《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Israeli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和《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等SCI期刊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生物遗传标记及其应用》等著作8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项奖励7项。

3.应用微生物学:

主要开展核苷类微生物生物制药研究,微生物酶制剂的开发与利用,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微生物催化研究,微生物菌肥、微生物产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利用,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或本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或接收。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5分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计划的确定: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3.课程的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本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课和其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可作为本研究方向的选修课。

4.学术和教学活动: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采用的形式,可以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验课。经考核合格可给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适当减免。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6.体育锻炼: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研究生要心胸开阔,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给予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