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送李愿归盘谷序》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李愿归盘谷序
【目标点击】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并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对照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知识链接】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
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
或者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
‛或者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
‛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
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
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
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
喜有赏,怒有罚。
才智杰出之土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
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
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
从山上采来的,甘美可口;从水中钓到的,鲜嫩可食。
生活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舒适就行。
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
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
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了。
‚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脚刚迈出又犹豫不前,口刚张开又嗫嚅不语,处于污秽之中而不知羞愧,触犯刑律而将遭诛戮,即使这样还想万一能侥幸发迹,直到老死而后已,在为人处世上哪种人贤哪种人不肖呢?‛
昌黎韩愈,听了这番话而不觉心气为之一壮,就敬他的酒为他唱了这首歌说:‚盘谷中间,有你先生的家园。
盘谷的土地,可以种植。
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濯可以盘桓。
盘谷山势险阻,又有谁来争夺你先生的住所?又幽又深,空阔得能广为包容;又弯又曲,走过去又绕回到原处。
赞叹盘谷的乐趣啊,快乐久长。
虎豹的脚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
鬼神守护着啊,呵禁不祥。
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辖上好油啊还喂好我的马,跟随先生你去盘谷啊,让我一辈子在那儿栖息徜徉。
‛
【自主学习】
1.诵读正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鲜少()旗旄()才畯()嗫嚅()
便体()轻裾()黜陟()趑趄()
2.注意下面加点词语。
①通假辨别:才畯满前秀外而惠中
②古今异义:奔走于形势之途
③词类活用: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膏吾车兮秣吾马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②触刑辟而诛戮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古今而誉盛德。
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思考探究】
1.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2.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反思】
【课后拓展】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
C.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濯:洗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无央:没完没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鲜少。
B.其在外,则树旗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得极夫游之乐也
D.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鲜少。
3.下列哪一项不是写隐居之乐的()
①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②起居无时,唯适之安
③盘之泉,可濯可沿
④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⑤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愿所说的话描述了三种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
者。
作者借李愿之口,对这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
B.本文精彩在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钻营者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C.作者极力赞美李愿的观点,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其实是作者当时与李愿一样“不遇于时”。
D.本文用李愿自己的话描写世上的三种人,赞李愿为正直的不遇于时的大丈夫;再用歌的形式,衬托李愿甘于恬淡。
全文如清代刘大櫆所说的洋洋洒洒,藏蓄不露。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
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牛年除夕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又将迎来虎年的除夕夜。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10.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
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
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
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
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④,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