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招聘简答题简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3、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策略上,应注重哪些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创造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营造民主性原则——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中存在差异,注重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任务能否驱动教学时衡量任务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要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2任务要具有适宜性,事宜学生在本课中完成任务,提出的任务要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3任务应具有明确性,即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或自己探索来完成具体的事情,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4任务完成情况具有可评价性,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5、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有哪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时代感很强的课程,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个别指导,现场教学等

6、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独立的一个教学分支,也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有效支撑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

4,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了奠基作用

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基础设施与设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2教学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库和网络课程为主,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有益于提高信息文化品质的教学信息资源3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几本要素,不仅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与开发,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8、信息技术课程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鼓励倡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有,纸笔测试、上机测试、作品制作、教师观察、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

9、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1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②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11、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2,掌握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3,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4,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5,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12、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连接,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1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的发展;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科渗透;倡导面向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14、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认可和确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支撑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5、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6、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哪些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2,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提示示范,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手段,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整个学校教育中。

3,通过课外活动,作业中要求使用信息技术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