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三、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五、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六、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七、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八、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九、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十、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十三、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十四、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
5示范——模仿式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8活动——体验式
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2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
4实验法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明确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
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
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
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
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6、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
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
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
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30、现阶段我国基础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区还尝试开展了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师评价的探索等这些有
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
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
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
3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32.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3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3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6.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37.教师如何备好课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38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
39.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0.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3.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4.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2了解问题3分析诊断4帮助指导5结束咨询
46.学生良好兴趣品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1兴趣的指向性或倾向性2兴趣的广博性与中心性3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4兴趣的效能性
47.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8.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9.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50.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51.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规律
52.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5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
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
5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
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55.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等四个阶段
56.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7.简述教育创新的内容。
教育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教材以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活动,如学校的创立、课本的出现,都属于教育创新。
58.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1)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
①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⑦由模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59.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
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60.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61.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62.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
(2)集体促成的纪律。
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63.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
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64.简述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监视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调节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6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6.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
(2)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
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
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6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8.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6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1)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说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这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
复杂性所决定的。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是学校又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因而学校也就不可能
把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会在空间上有广延性、时间上有连续性。
教师劳动的价值:
(1)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文明的
传递者和传播者。
没有教师就没有社会文明的传递,社会发展也会大大延缓,社会进步就会大大推迟。
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2)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首先表现在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因为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其次,教
师劳动也有个人所得。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教师劳动还能得到一般劳动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70.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71.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产生的影响,就是迁移。
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
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
72.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73.简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
达到新的平衡。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
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7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75.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
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
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
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7.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