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摘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的过程中蒙受了搞到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中航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方面的不完善。2004年美国反财务舞弊委员会颁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不仅满足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需求,也能促进企业建立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将内部控制的角度主要介绍事件的过程、原因及启示。

关键字:中航油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简介

1.1、中航油公司简介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油”)成立于2002年10月11日,是以原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为一体的航油供应商。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前身——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负责全国100多个机场的供油设施的建设和加油设备的购置;为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提供加油服务(包括航空燃油的采购、运输、储存直至加入飞机油箱等)。

1.2、中航油事件经过

中航油于2002年3月起开始从事背对背期权交易,从2003年3月底开始投机性期权交易。这项业务仅限于公司两位交易员进行。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准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

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

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但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地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目前的财务困境。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全部负债(不包括股东贷款)估计约为5.3亿美元。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提议偿还2.2亿美元,相当于偿付率为41.5%。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债权人有近百家。债务重组方案需要债权人的批准。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正紧锣密鼓逐一同近百位债权人谈判,设法争取债权人在6月10日举行的债权人大会上投下支持票。如果在债权人大会上无法得到超过半数、占债务总值至少75%的债权人的支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可能面临清盘。

在中航油2001年12月6日获批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时候,该公司的业务中并没有后来引发巨亏风波的期权交易,在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石油贸易包括轻油、重油、原油、石化产品和石油衍生品五个部分,其核心业务是航油采购,衍生品包括纸货互换和期货。

2002年3月,“为了能在国际油价市场上拥有话语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了期权交易。对期权交易毫无经验的中航油最初只从事背对背期权交易,即只扮演代理商的角色为买家卖家服务,从中赚取佣金,没有太大风险。自2003年始,中航油开始进行风险更大的投机性的期权交易,而此业务仅限于由两位公司的外籍交易员进行。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与走势一致,中航油尝到了甜头,于是一场更大的冒险也掀开了序幕。

2003年第四季度,中航油对未来油价走势事后证明是错误的判断为整个巨亏事件埋下了根源,且没有意识到仅仅一次判断失误将引来一连串不利的连锁反应。由于错估了石油价格趋势,公司调整了期权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在2003年第四季度出现12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以市值计价)。2004年第一季度,期权盘位到期,公司开始面临实质性的损失,当时正在与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英国富地、淡马锡等多家外国企业谈合作的中航油顾虑重重,最终选择了在没经过任何商业评估的情况下于2004年1月进行了第一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出售的期权盘位多是在2004年第二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之间到期,但也有一些甚至延伸到2005年第四季度。

根据普华的调查,虽然中航油公布的公告中2004年第一财政季度税前利润为1900万新元,但它实际上已经亏损了640万新元。

油价还在上涨,2004年6月,由于1月的挪盘,中航油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中,面临着更巨额的亏损,似乎已经无路可退的中航油决定进行第二次挪盘。随着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6月挪盘的风险已经远远高于1月的挪盘,关闭原先盘位,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的交易成本也大幅增加。此次挪盘出售的大多数新期权都是到2004年下半年或2005年到期。

如果期权对家提供的挪盘信息是正确的,而且公司能够对此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中航油的情况原本可以改善。普华认为那时中航油还有机会。而到了第二季度,中航油的亏损已经扩大到了5800万新元。

2004年9月,中航油再一次挪盘。与前两次挪盘不同的是,中航油不再与某个期权对家一对一的进行交易,而是同5个期权对家同时交易。这次移盘从8月31日持续到了9月27日。这次挪盘同样成倍扩大了风险,而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耗尽了公司的现金,也不再有银行愿意为其提供备用信用证,最终导致了目前的财务困境。当中航油公布第三财政季度税前利润为1130万新元的时候,实际上亏损已达3.146亿新元。

二、中航油事件中的期货背景

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陈久霖在炒石油期货指数,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位老总硬是把套期保值做成了投机,破产也不是意料之外。

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从下半年开始,中航油参与石油期货期权交易,买入,做多石油期权。此时国际油价波动上涨,陈久霖初战告捷,截至年底共盈利580万美元。尝到了甜头的中航油,加大对期货市场的投资。2004年第一季度,

伊拉克战争结束,在油价涨到30美元,陈久霖认为未来石油价格上涨无望,价格将回落至战争前的水平。于是开始卖出期权,做空市场,事实证明这次改变交易策略是错误的,由于战争因素石油减产导致供给减少,另一方面世界石油需求量不断扩大,油价继续上涨,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不愿服输的老总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杠杆的作用下使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涨时呈指数级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付交易的保证金,最终爆仓,导致了财务困境,中航油全面负债高达5.3亿美元。

卖空期权损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