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航油案例

合集下载

高盛中航油对赌案例分析--金融理论案例分析

高盛中航油对赌案例分析--金融理论案例分析
中航油(新加坡)直到破产清算也没能对展期期权定价!
•期权的价格:
➢ 期权合约的有效期。 ➢ 相关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 ➢ 行权价格。 深
2004年4月,陈久霖首 次得知公司交易员期权 投机出现580万美元的账 面亏损。此时,他面临 三种选择: 1、斩仓 2、让期权合同自动到期 3、展期
• 2006年3月21日,新加坡初级法庭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原 总裁陈久霖做出一审判决。陈久霖因涉嫌6项指控被处以 33.5万新元的罚款、4年3个月监禁。
• 2007年2月6日,国资委宣布:原中航油总经理荚长斌被 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航油(新加坡)有 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
二、亏损真相
二、亏损真相
一.中航油高盛对赌前背景
高盛方 (Goldman Sachs)
•1869年创立于纽约,作为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 ,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 •高盛在中国: 不仅是企业的交易对手,还是老师和顾问 •衍生品业务:作为投资方同企业对赌股价,油价,业绩 等等盈利.在亚洲:杰润子公司贡献集团30%的利润. 上帝不掷骰子,但高盛在中国喜欢扮演着融资上帝的角色, 制订自己才玩得起的游戏规则
标的价格USD
二、亏损真相
二:三项式合约
➢2.高盛买入看涨期权:36USD
•中航油出售看涨期权
义务:油价涨到36USD以 上时,以36USD/15万 桶/月出售给高盛
高盛盈利:万USD
高盛买入看涨期权:36USD/桶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10 -15 -20
二、亏损真相
二:三项式合约
交易量:15万桶(未考虑加倍) 合约期限:3个月(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 1.高盛卖出看跌期权执行价:33美元/桶 2.高盛买入看涨期权执行价:36美元/桶 3.高盛买入看跌期权执行价:31美元/桶 杠杆比率: 2 油价现价: 34USD

中航油巨亏事件经典案例

中航油巨亏事件经典案例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3.国有企业境外金融衍生交易须谨慎 • 由于国家严格限制境内期货公司进行外盘代理,中国企业 参与国际套期保值只能借助外资投行的渠道,这样其交易 资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就完全暴露在国际资本的 视野中,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 中航油(新加坡)进行期权交易的渠道,主要包括日本三 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 行和澳大利亚麦戈利银行在内的国际知名投行。上述公司 既是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媒介,同时也是中航油卖出 看涨期权的交易对手。这样,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动 向或许都在外资投行的视线之内。值得注意的是,油价在 2004年10~11月份非理性狂涨,但在2004年11月底中航 油(新加坡)斩仓认赔之后,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 格应声而跌,两者之间的时间对应十分巧合。
失败原因分析——内部原因
• 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就是一个典型的风险爱好者,这从他执 掌中航油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前期 他的冒险是成功的,可是在中航油首次发生亏损以后,侥 幸和翻本心态使他一再挪盘,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亏损越 来越大,直至对手逼仓。中航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 行都不尽如人意,中航油的部分风险管理机制极度不健全, 其高层管理人员对已有的风险控制体系又漠然置之,发生 亏损时陈久霖竟然置企业规定的止损限额和持仓限额于不 顾,反而在亏损的头寸上不断增持仓位,这无异于雪上加 霜。
中航油事件始末
• 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对手日本三井能 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中航油 (新加坡)被迫进行部分斩仓。至11月8日,公司继续斩 仓4,亏损增加到2.32亿美元。 • 11月25日,由于不断遭到巴克莱资本、伦敦标准银行等国 际投行的逼仓,中航油(新加坡)的实际亏损已经高达 3.81亿美元,相对于其1.45亿美元的净资产已经资不抵债, 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境地。 • 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申请停牌。次日,公司终止 了所有期权交易,正式向市场公告了已亏3.94亿美元、潜 亏1.6亿美元的消息,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中航油事 件终于浮出水面。

中航油母公司请求国家豁免案

中航油母公司请求国家豁免案

中航油母公司请求国家豁免案案例:中航油母公司请求国家豁免案案情简介:2004年10月,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下称中航油集团)旗下专责海外航油采购的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因违规投机石油期权,出现最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2006年3月21日,原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法院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监禁及33.5万新元罚款。

中航油和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与印尼投资集团萨蒂亚资本公司(Satya Capital)在11月份达成协议,收购后者持有的新加坡石油(Singapore Petroleum)股份。

但中航油和中国航油集团公司被指违约,萨蒂亚资本公司已就此对它们提起起诉,要求赔偿4700万新元(合2900万美元)。

本案争议点以及涉及到的国际法问题: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中国航油公司要求获得免受萨蒂亚资本公司起诉的豁免权,因为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又有并受它监督”,因此应被视为一个政府“部门”,而根据新加坡法律政府部门可以不受法庭程序的约束。

从国际法的角度讲,国家的财产享有不受他国管辖的豁免权。

萨蒂亚资本公司:中国航油公司违规投机石油期权,出现巨额亏损,此行为属于商业行为,不设计国家主权问题,因此不应该享有豁免权。

主要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中航油的违约行为是商业行为还是国家主权行为,其财产是否享有国家豁免权?法院的判决:法院驳回了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申请,称它没有出具任何表明它将依照中国的主权权力行事的证据,因为它的活动主要是商业性的。

分析:2004年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规定不享有国家豁免权的财产必须具有一下几个特征:(1)该财产必须与“被诉实体有联系”;(2)该财产被其所有国特定或意图用于政府的商业目的;(3)该财产位于法院地国境内。

萨蒂亚公司要求赔偿的4700元新元,是由于中航油公司的违规操作引起的,因此该财产与被诉实体有关系,而且中航油公司的行为主要是国际间的石油交易,完全属于平等互利的商业行为,并不是基于国家权力行使的主权行为。

中航油审计案例分析

中航油审计案例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始末(1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加坡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总裁陈久霖兼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风险极大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先后和日本三井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石油期权合同,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

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最高时曾达到每桶55.65美元。

2004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合同,每桶油价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这直接导致了新加坡公司现金的枯竭。

到2004年12月,新加坡公司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3.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巨额的国有资产就这样因陈久霖的投机行为而损失殆尽。

四、“中航油事件”启示(5人)1.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具有制衡和监督约束的功能。

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及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就可以防止像陈久霖这样的“内部人”独断专行。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它的有效实施,可以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防止欺诈和舞弊,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并确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由于陈久霖大权在握,控制了财务经理,内部会计控制失灵,最终使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遭受重创。

3.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当今社会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风险控制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05
中航油事件对监管机构的启示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01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市场的监测 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异常行为。
0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 有效的威慑力。
03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信息不 对称导致的市场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为市
03
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02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能源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 我国能源监管水平。
03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 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航油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未能对衍生品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和 管理。
内部控制失效
控制环境薄弱
中航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内部控 制文化,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缺乏有效监督
中航油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对衍生 品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控制环境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 有效实施。
控制活动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以便管理层及时掌握企 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和 工作程序,确保董事会能够 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

案例五 (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 (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中航油于2001年12月6日批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中航油的石油贸易涉及轻油、重油、原油、石化产品和石油衍生品等五个部分,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航油采购,公司交易的衍生品包括纸货互换和期货。

中航油于2002年3月起开始从事背对背期权交易,从2003年3月底开始投机性期权交易。

这项业务仅限于公司两位交易员进行。

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准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

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

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

但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地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目前的财务困境。

中航油全部负债高达5.3亿美元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全部负债(不包括股东贷款)估计约为5.3亿美元。

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提议偿还2.2亿美元,相当于偿付率为41.5%。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债权人有近百家。

债务重组方案需要债权人的批准。

目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正紧锣密鼓逐一同近百位债权人谈判,设法争取债权人在6月10日举行的债权人大会上投下支持票。

如果在债权人大会上无法得到超过半数、占债务总值至少75%的债权人的支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可能面临清盘。

中航油事件出来之后,很多媒体替陈久霖辩护,无非说是不小心赌输了,或者落入国际资本的圈套云云;包括陈久霖本人也自吹再给他多一些钱就能翻本。

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陈久霖是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对金融市场的极度无知和由于利令智昏展现的疯狂,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别人陷害他,当他做了一个完全不合常识的操作,国际金融市场不杀他杀谁?中航油能够亏损5.5亿美元,是因为看跌石油价格卖出了大量的石油看涨期权合约。

中航油在期货交易中破产的案例

中航油在期货交易中破产的案例

中航油在期货交易中破产的案例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货商中国航空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 Ltd.,以下简称中航油)表示该公司正在寻求法院保护以免受债权人起诉。

此前,公司出现了5.5亿美元(约合45亿人民币)的衍生工具交易亏损。

中航油巨亏以及总裁陈久霖停职接受审查的消息立即成为全球金融界的焦点话题。

业界称之为中国版的“巴林事件”。

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并一度在交易中获利。

随后,中航油在一种被称为纸货市场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售出大量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位于30~40美元之间(也有报道认为是在40美元以上)。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

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头寸已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

为了补交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流动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还支付了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

10月26日:中航油期权交易的主要对手日本三井开始逼仓,总公司决定不再展期,而是斩仓。

中航油期权交易第一次出现了实际亏损,而这次斩仓撞在了历史最高价位55.43美元/桶,实际亏损超过1亿美元。

随后两周,批准斩仓的实际损失累计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在分析中航油事件的经验教训时,与巴林事件一样,内部控制和未经授权的交易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中航油事件

案例:中航油事件

• •
借贷: 2003年7月18日,中国航油与10家国际银行签署 了1.6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协议。 • 而这就是中航油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的资金主力。 用借来的钱,在高风险的OTC市场,进行高风险的 期权交易,中航油简直将游戏玩到了极限,稍有闪 失,资金链接不上,便会导致崩盘。 • 果然,因国际油价的猛涨,引爆了危机。 • 爆仓:指帐户亏损额已超过帐户内原有保证金, 即帐户内保证金为零,甚至为负,交易所有权对帐 户内所持有仓单强制平仓。
危机处理(续)
• 面对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局面,中国航油集团管理层开始向主管机关国家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汇报请示。国资委对中国航油集团有意救助的想法 进行了研究,最初国资委一度认可救助方案,据称已向外管局申请了数 亿美元的保证金额度,但最终还是又否定了这一想法,认为不应对单个 企业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进行无原则救助,企业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国资委还阻止了国内另一家国有企业试图以先出资后入股的方式 “救助中航油(新加坡)挺过难关”的非常规做法。一度经批准的数亿美 元保证金也始终没有汇出。中航油(新加坡)的资金链最后终于断裂。 中航油(新加坡)的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的高层仍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 可以相对减少损失的斩仓时机被一再错过。11月25日,高调的三季度财 报公布后13天,公司的实际亏损已经达到3.81亿美元,相比1.45亿的净资 产已经形成了技术性破产。 2004年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申请当地股市停牌。翌日,公司正式 向市场公告实际亏损3.9亿美元、潜在亏损1.6亿美元的消息。净资产不 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总计亏损5.5亿美元而严重资不抵债, 随即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8日凌晨1时,CEO陈久霖被新 加坡警方羁押。次日,陈获保释。
不要将金融杠杆利用到极致

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

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

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2004年11月3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亿美元,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该事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炒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最大亏损案例。

在新加坡,政府对中航油的投机业务是明令禁止的。

但是在2003年下半年,时任总裁的陈久霖判断2004年国际油价将会下跌,因此和数家银行签订了卖出石油看涨的场外合同。

从各方披露的资料看,中航油巨亏事件主要由于在场外交易中卖出的石油看涨期权。

数据显示,中航油(新加坡)每年的进口量约为1500万桶,卖空的盘位则高达5200万桶,已经超过中国航空用油3年的用量。

看涨期权又称买入期权,是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按协议价格买入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

交易者买入看涨期权,是因为预期这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在近期内会上涨。

看涨期权买方购买基础金融资产的最高买价是协议价加上期权费,在此价格水平上,股票市场价格越是上涨,其收益越是增加。

因此,看涨期权的买方承担有限风险,而理论收益却无限的。

对于看涨期权的卖方来说,因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根据买方选择来履行合约,因此,期权卖方的最大盈利为得到的期权费,而最大亏损则是无限的。

国际上,期权的卖方一般是具有很强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而中航油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中航油从2003年3月底开始投机性期权交易。

在2003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准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

从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

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分别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

但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地扩大,直至中航油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巨大的财务亏损。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

案例4 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中航油(新加坡)被步步推向悬崖,既是因为主事人陈久霖与市场对赌失败,也是因为深植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无从约束乃至鼓励了与市场对赌的"豪气"。

12月5日,周日中午,湖北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宝龙村。

43岁的陈久霖跪在祖父的坟前,上了一炷香。

11年来,他还是头一次到这个离家约半小时路程的坟前拜祭。

就在五天之前,陈久霖任职CEO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消息公布后,已经被停职的陈久霖于次日奉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之命回国,旋即在新加坡引起巨大反响,要求其立即返新接受调查。

陈久霖在北京没有久留,于12月4日返回家乡湖北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宝龙村探望父母、祭扫祖坟,随后于7日晚乘机返新。

8日凌晨1时,飞机刚一落地,陈即被新加坡警方羁押。

次日,他获保释。

无论陈久霖还是中航油(新加坡)及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如今都处在舆论聚焦之中。

多年来新加坡市场上风头最健的"龙筹大班"陈久霖突然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同样在新加坡从事期权投机搞垮了巴林银行的英国人里森;中航油(新加坡)近一年石油期权交易亏损连连,一直未曾披露,直至11月12日仍然在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大唱利好,使海外投资者再度对中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诚信发出严重质疑;中国航油集团在10月21日明知上市公司处于高风险状态,仍然隐瞒真相,向一批基金出售旗下中航油(新加坡)15%的股份,将所得款项用于补仓,明显涉嫌内幕交易。

国内还有更为广泛的思考。

中国航油集团海外采购的"独臂"突然折断,使人担忧随之而来的补救将加大航油进口成本,也意识到航空油料供应的垄断局面本就极不合理,早该结束;中航油(新加坡)期市亏损数额巨大,让人对国有大型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深感忧虑,也对现有的监控体系发生怀疑……事发后,面对媒体滔天的指责,陈久霖曾对友人说:"我的情况与里森不一样。

案例7 中航油事件分析

案例7 中航油事件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中国境外投资亏损企业
国航 东航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华翔微电 碧桂园 国泰航空 中信泰富 油料衍生品 航油期权 汇兑损失 汇兑损失 衍生品投资 衍生品亏损 燃油对冲合约 外汇合约 9.61亿 2.71亿元 19.39亿元 3.2亿 6000万 2.5亿美元 28亿 147亿港元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陈久霖-生平经历 陈久霖 生平经历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 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也因出色的业绩而获得 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 多项荣誉,包括被连续两次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 市公司, 市公司,公司发展过程被编为案例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MBA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杂 课程,同时也曾被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求是》 课程 志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志作为正面案例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陈久霖被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本人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也以490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也以 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万新元的高年薪被称作是新加坡的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陈久霖-生平经历 陈久霖 生平经历
陈久霖出生于湖北黄冈市宝龙村,地属偏僻。 陈久霖出生于湖北黄冈市宝龙村,地属偏僻。 1981年,他辞去了村里信用社的铁饭碗,专心准备高考, 年 他辞去了村里信用社的铁饭碗,专心准备高考, 2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学习越南语的同时,亦努力 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年后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学习越南语的同时, 修习英语。 修习英语。 毕业之后,进入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任翻译,经历 毕业之后,进入国家民航管理局局长办公室,任翻译, 了民航管理局一分为五的改革过程, 了民航管理局一分为五的改革过程,后又出任中德合资的北 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外国专家助理。 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外国专家助理。 1993年,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参加了建设香港新 年 加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机场供油设施和组建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谈判, 机场供油设施和组建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的谈判,以 及中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 及中航油的前身中国航空油料运输(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的筹组工作。 的筹组工作。

新加坡中航油案例

新加坡中航油案例

新加坡中航油案例过程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200万桶原油期货买卖,初期获利;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中航油持淡仓,录得账面亏损580万美元,为求收复失地,加大投资增持淡仓;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再加大投资,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2004年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油价到达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交易情况及面对1. 8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上述数据从未向其它股东及公众披露;2004年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为了筹集资金支付补仓资金,透过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分行配售15%的中航油股份,令集团持股比例由75%减至60%,集资1.0 8亿美元;2004年10月26日-28中航油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实际损失增至1.32亿美元;2004年10月26日-29巴克莱资本开始追债行动,要求中航油偿还2646万美元;2004年11月8日中航油再有合约被逼平仓,亏损增加1亿美元;2004年11月9日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追债行列,追讨7033万美元;2004年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再亏7000万美元;2004年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并指如果未能在12月9日支付欠款,将会申请将之破产;2004年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总亏损合计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合计追讨2.48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已违反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1. 6亿美元银团贷款条款,同样面对被清盘危机;2004年11月29日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指中航油集团已承诺继续支付及偿还该公司欠款,并正与新加坡政府拥有的淡马锡集团联合注资1亿美元协助公司重组,但淡马锡尚未答应;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案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案

案例六:揭开中航油事件内幕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当地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门的调查。

1、中航油事件背景陈久霖现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

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了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

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

去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 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

在陈久霖本人曾经就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他所领导的中国航油被作为商业管理的成功案例。

因为在新加坡的成功,陈久霖还被提升为了中国航油总公司的副总裁。

新加坡公司在陈久霖的管理下,中国航油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并于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在短短六年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增幅高达 761倍,陈久霖本人也成为了新加坡缴税个人所得税的冠军。

据报道,新加坡公司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创造了“国有资产疯狂增值”的辉煌业绩。

曾有国内同行论断“收购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集团”。

2、“押大押小”的金融赌注行为,为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设下陷阱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像“押大押小”一样的金融赌注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案例十八:中航油事件

案例十八: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一、案例介绍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公司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的成员。

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65 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航油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

中国国资委表示,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时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此次事件之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

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成为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

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

200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

中航油管理舞弊案例分析

中航油管理舞弊案例分析

中航油管理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唯一的一家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在2004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产生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致使中航油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这一重组事项涉及16000名股民,100多家债权人,是新加坡历年来债务金额巨大、债权人众多而复杂的一次重组,也是中国首例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进行的重组。

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6年内净资产增长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公司,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因此,中航油事件也被认为是继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1、公司发展历程和行业地位中航油的前身是1993年5月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出资在新加坡建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头几年经营状况一直不佳。

直到1997年7月,中航油总公司派出了陈久霖这个自称“打工的皇帝”,由后来的明星企业家一落成为阶下囚的人,带着49.2万新元,赴新加坡接管了当时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

上任后不久,陈久霖就向总公司提出了把公司重新定位为石油贸易企业的转型方案。

在陈久霖的精心策划下,中航油于2001年12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海外中资企业。

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市值超过65亿元人民币,曾被国内誉为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大石油公司”。

中航油以突出的业绩被选入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教学案例;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

由于中国内地航空油的供应几乎被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所垄断,所以内地航空公司需要以高于新加坡航空油市价6成至7成的价格,每月从中航油进口至少20万吨航空油,约占中国市场总需求的1/3。

2004年中航油巨亏案例

2004年中航油巨亏案例

2004年11月3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应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经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该公司时任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金融赌博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陈久霖卖出“看跌”期权,赌每桶38美元。

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

2004年10月以来,中航油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

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要向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结果导致中航油现金流量枯竭,累计亏损达5.54亿美元,而该公司的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

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爆出如此丑闻,发人深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航油巨亏破产?外部监控机制缺位国家明令规定,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交易;国有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业务而进行的期货交易总量,应与其同期现货交易总量相适应。

但中航油在以上三方面均无视国家禁令违规操作。

而这些违规行为长期畅通无阻,足见外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国家建立的境外期货监管体系几成一纸空文。

内部治理漏洞百出第一,个人权力压倒制度。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陈久霖的个人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凌驾于公司内部监督及风险内控制度之上。

按公司规章的规定,如全公司交易亏损额超过500万美元,应通知公司高级管理层并停止交易。

此事件中亏损额已等于公司净资产值的3倍以上,却未按规定及时上报和纠正。

第二,经营透明度不高。

良好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应密切相联。

但中航油违规操作并形成巨额亏损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投资人竟一无所知,严重地侵犯了投资人的知情权,也导致公司的命运掌握在个别人手中并被葬送。

中航油新加坡内部控制案例

中航油新加坡内部控制案例

2
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
一个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 一个被评为 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 2004 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 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 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 5 . 54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 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 “ 经营奇 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 才”,却因触犯法律在新加坡锒铛入狱。 却因触犯法律在新加坡锒铛入狱。
10 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 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
谢谢大家!
1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在于分析和确认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利的不 确定因素”,帮助企业确定何处存在风险,怎样进行风险管理 ,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的场外石油 衍生品交易,具有高杠杆效应、风险大、复杂性强等特点,但 由于内部没有合理定价衍生产品,大大低估了所面临的风险, 再加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选择的是一对一的私下场外交易,整 个交易过程密不透风,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承担的风险要比 场内交易大得多。
4
中航油是经我国政府批准于2003年开始从事油 中航油是经我国政府批准于2003年开始从事油 2003 品套期保值业务的, 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 品套期保值业务的 , 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 , 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 。 相比较套期保值业务 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制。 ,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制。 不论是中航油内部,还是中航油集团, 不论是中航油内部 , 还是中航油集团 , 在内部 控制和风险管理上都暴露出重大缺陷。 控制和风险管理上都暴露出重大缺陷。
8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案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案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案案例4 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中航油(新加坡)被步步推向悬崖,既是因为主事⼈陈久霖与市场对赌失败,也是因为深植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从约束乃⾄⿎励了与市场对赌的"豪⽓"。

12⽉5⽇,周⽇中午,湖北黄冈市浠⽔县⽵⽡镇宝龙村。

43岁的陈久霖跪在祖⽗的坟前,上了⼀炷⾹。

11年来,他还是头⼀次到这个离家约半⼩时路程的坟前拜祭。

就在五天之前,陈久霖任职CEO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为China Aviation Oil,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油衍⽣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消息公布后,已经被停职的陈久霖于次⽇奉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之命回国,旋即在新加坡引起巨⼤反响,要求其⽴即返新接受调查。

陈久霖在北京没有久留,于12⽉4⽇返回家乡湖北黄冈市浠⽔县⽵⽡镇宝龙村探望⽗母、祭扫祖坟,随后于7⽇晚乘机返新。

8⽇凌晨1时,飞机刚⼀落地,陈即被新加坡警⽅羁押。

次⽇,他获保释。

⽆论陈久霖还是中航油(新加坡)及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如今都处在舆论聚焦之中。

多年来新加坡市场上风头最健的"龙筹⼤班"陈久霖突然在⽯油期货市场上翻船,很容易让⼈联想起当年同样在新加坡从事期权投机搞垮了巴林银⾏的英国⼈⾥森;中航油(新加坡)近⼀年⽯油期权交易亏损连连,⼀直未曾披露,直⾄11⽉12⽇仍然在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唱利好,使海外投资者再度对中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诚信发出严重质疑;中国航油集团在10⽉21⽇明知上市公司处于⾼风险状态,仍然隐瞒真相,向⼀批基⾦出售旗下中航油(新加坡)15%的股份,将所得款项⽤于补仓,明显涉嫌内幕交易。

国内还有更为⼴泛的思考。

中国航油集团海外采购的"独臂"突然折断,使⼈担忧随之⽽来的补救将加⼤航油进⼝成本,也意识到航空油料供应的垄断局⾯本就极不合理,早该结束;中航油(新加坡)期市亏损数额巨⼤,让⼈对国有⼤型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能⼒深感忧虑,也对现有的监控体系发⽣怀疑……事发后,⾯对媒体滔天的指责,陈久霖曾对友⼈说:"我的情况与⾥森不⼀样。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篇一: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中航油事件分析事件经过 2003 年下半年,新加坡公司时任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开始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从事石油期权交易。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格理银行等在衍生品市场外市场签订期权合约,进行场外期权交易。

2003 年底,新加坡公司的仓位是空头200 万桶,因为石油价格的短暂下跌,公司有所盈利。

然而,进入2004 年之后,石油价格就一路上涨,新加坡公司逐渐由盈利变为亏损。

到3 月28 日,新加坡公司已经出现580 万美元账面亏损。

为了掩盖账面亏损,陈久霖决定对合约进行展期,致使交易仓位放大。

至6 月,公司因期权交易导致的账面亏损已扩大至3500 万美元。

此时,受赌徒心理的影响,陈久霖不仅没有止损,反而将期权合约展期至2005 年及2006 年,并且在新价位继续卖空。

到2004 年10 月,中航油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已达到5200 万桶之巨,超过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的3 倍以上,公司账面亏损已达1.8 亿美元,公司现金全部消耗殆尽。

10 月10 日以后,石油价格不但没有下调,反而继续一路走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久霖不得不向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写报告请求援助。

在接到新加坡公司的求助请求之后,中航油集团不仅没有责令新加坡公司迅速斩仓,反而决定对其实施救助。

10 月20 航油集团以私募方式卖出手中所持15%的股份,获资1.08 亿美元,立即交给新加坡公司补仓。

此举愈发使新加坡公司泥潭深陷。

2004 年10 月26 日和28 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约的保证金而强行平仓,从而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

接着,11 日到25日,公司的期权合约继续遭逼仓,截至 25 日的实际亏损达3.81 亿美元。

2004 年12 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新加坡公司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中航油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根源积弊已久的国企公司治理问题,即内部控制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中航油案例过程
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200万桶原油期货买卖,初期获利;
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中航油持淡仓,录得账面亏损580万美元,为求收复失地,加大投资增持淡仓;
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

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再加大投资,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
2004年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油价到达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
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交易情况及面对1. 8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上述数据从未向其它股东及公众披露;2004年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为了筹集资金支付补仓资金,透过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分行配售15%的中航油股份,令集团持股比例由75%减至60%,集资1.0 8亿美元;
2004年10月26日-28中航油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实际损失增至1.32亿美元;
2004年10月26日-29巴克莱资本开始追债行动,要求中航油偿还2646万美元;
2004年11月8日中航油再有合约被逼平仓,亏损增加1亿美元;
2004年11月9日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追债行列,追讨7033万美元;
2004年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再亏7000万美元;
2004年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并指如果未能在12月9日支付欠款,将会申请将之破产;
2004年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总亏损合计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合计追讨2.48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已违反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1. 6亿美元银团贷款条款,同样面对被清盘危机;
2004年11月29日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指中航油集团已承诺继续支付及偿还该公司欠款,并正与新加坡政府拥有的淡马锡集团联合注资1亿美元协助公司重组,但淡马锡尚未答应;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

2005年6月9日,陈久霖等五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高官被正式提起控告,陈久霖面临包括发布虚假消息、伪造文书、涉嫌内线交易等在内的15项指控,最高将可处以94年监禁以及25万新元的罚款。

几天之后,陈久霖在筹措到了2 00万新元(约合120万美元)的保释金后保外候审。

2006年3月15日,陈久霖在新加坡法院就六条罪名认罪,包括2004年串谋诈欺德意志银行,并伪造财务文件、发表虚假或误导性的声明、从事内线交易、没有及时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公司蒙受巨额亏损等。

3月21日,新加坡初等法院对陈久霖做出判决,陈久霖必须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遭罚款三十三万五千新元。

2007年2月6日,中国国资委在北京宣布了关于中航油事件的处理决定: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

中航油集团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孙立接任总经理一职,在进入中航油集团之前,孙立是中石油化工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