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5.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是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
这节内容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之后,在前三节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就更加容易理解。
教材中首先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受水的流失,再用建议活动介绍气孔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最后介绍蒸腾作用的意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后练习中还拓展了探究植物气孔分布的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并不困难。
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以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比较困难。
所以这节课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拓展他们的知识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蒸作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希望学生认识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五、课时安排:1课时归纳设计表格归纳: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结,老师的归纳总结,突破重难点一: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从气孔是水分蒸腾出去的主要方式引入气孔在其中的重要性。
预习布置: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P91建议活动。
提出探究活动设:1.问题:2.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课后布置:将探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的实验方案布置给学生回答:问题;1.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吗?2.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一样?假设:1.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2.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多学生:根据实验假设及图预测试管水面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4 蒸腾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二节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组织学生回答。
总结,引入新课题:植物体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后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
二、讲授新课: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为了说明叶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可以准备一套相同实验装置,只是在叶片上涂抹一层凡士林)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
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
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课后反思
2、无机盐必须以什么方式存在,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3、为什么夏天在树下会有凉爽的感觉?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讲解:由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精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成安一中刘世伟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参照书本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植物生长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蒸腾作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晰,回答准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详细。
4.拓展阅读和课堂练习巩固要求独立完成,确保知识的掌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互助,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引发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3.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尝试在家中种植一株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关注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4.5蒸腾作用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节蒸腾作用课题蒸腾作用授课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本第4章第5节——蒸腾作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叶片的结构,并了解了表皮中的气孔及其作用,继而对探究植物蒸腾作用与气孔的关系中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其次,本章第3节课学习了植物通过吸收作用可吸收土壤里的水和无机盐;本章第4节课学习了植物的运输作用,在植物的导管中运输水和无机盐。
而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两节课的知识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有助于学习。
学情分析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究自然现象。
蒸腾作用作为植物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视频演示和知识点讲解来加深认识。
教学目标1.能描述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通过探究实验,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释生产生活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蒸腾作用的意义。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教师介绍:杏仁桉原产于澳大利亚,生长在气候湿润的地区,通常在河流附近或者降雨丰富的山地。
杏仁桉一般都高达100米以上,最高的杏仁桉据记载达到了156米,相当于50多层楼的高度。
据统计,一棵杏仁桉每天要吸收约1000公斤的水。
根据前面的学习,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海尔蒙特通过柳树浇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虽然他的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植物确实通过根尖的根毛区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那这些水全被植物体利用了吗?通过表格展示玉米一生消耗的水分,其中约1%的水被植物利用,约1%的水留在植物体内,学生回答:根。
并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的根尖结构的复习内容。
学生猜测是水分蒸发。
98%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哪个器官散失的呢?新课展开实验一【活动】植物蒸腾失水。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5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如移栽植物时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认识到植物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细胞结构、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等知识,对植物的生理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然而,蒸腾作用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生理过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微观机制和宏观意义。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理解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气孔开闭的机制、蒸腾作用的意义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法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叶片结构、气孔形态、实验现象等,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抽象知识提供基础。
实验法: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亲自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浇水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示意图,讲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进行。详细描述水分从根部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然后从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出去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提问学生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和大致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3.5.4蒸腾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生完成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作业环节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符合实际学情,能够有效解决蒸腾作用的重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掌握蒸腾作用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2.当堂检测:
-教师设计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解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3.检测题目:
请根据以下情境,回答相应的问题。
情境:某科学研究团队在热带雨林中进行植物蒸腾作用的研究。
问题:
1.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4节 蒸腾作用》精品教案 (12)
课题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一)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植物的蒸腾现象: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设问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学生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七年级生物上册35_4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1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学习流程(一)学生课前预习:阅念书本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植物体内的以形式散失到。
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若是通过上的来完成,叶柄和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增进植物对水的和,与此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份。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避免叶肉内细胞被阳光灼伤。
酷热的夏日,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主若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降低了大气的。
(二)教师课前预备1.植物的蒸腾失水: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数叶片,另一个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别离插在两个试管中。
用两个干燥透明而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别离套在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只能套住茎和叶),管内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址。
二、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教学方式实验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实验情形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六、教学进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份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份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一、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二、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址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仍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成安一中刘世伟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
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
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参照书本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
1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
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教学难点
1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师生互助、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
植物生长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一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勺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教师通过语言独白“要弄明白这个道理,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说起,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名称)
二、新授
1.植物的蒸腾失水
实验目的:首先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在观察时,请思考以下几
个问题,并分组讨论:
(1)两个试管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 描述两个塑料袋出现的实验现象?原因?
(4) 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板书)
2. 实验探究蒸腾作用的结构:主要是叶片的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师生共同复习叶片的结构,大胆推测蒸腾作用可能与叶片上气孔有关,并设计实验
教师启发学生:同一株植物的上部叶子和下部叶子, 以及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接受
光照的强弱也是不同的,那它们的叶子上的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会不会一样呢?
现象:试管内液面下降高度 D>B>A>C 分析:①D 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多说明水分散失最多,进而说明工作的气孔数目最多; C 试管中 液面下降最少说明水分散失最少, 进而说明工作的气孔数目最少;由此可知水分的散失主要通 过叶表面的气孔完成。
②通过试管A 和试管B 中液面高度可知B 试管中叶的下表皮工作的气孔数目要比试管 A 中叶的上表皮工作的气孔数目多。
结论: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表的气孔完成;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 多。
A:叶的下表
面涂凡士林 B :叶的上表 C:叶的上下 D:叶的上下表 表面都涂凡面都不涂凡士 士林 林 面涂凡士林
分析判断: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几天后(第二课时)展示结果
:
9 9
教师讲述: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多;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足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的多,有许多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
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3.蒸腾作用的过程
根是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叶是绿色开花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哪些结构进入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的呢?
多媒体展示蒸腾作用视频及图片,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该过程: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根、茎、叶的导管一叶肉细胞一气孔一大气
4.蒸腾作用的意义:
(1)体验1:喝橙汁(半杯)。
分析不用力吸橙汁不能入口的原因是缺少上升的动力,体会出
蒸腾作用能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使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
机盐的运输。
由此现象,让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
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
所以无机盐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2)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3)在炎热的夏季,植物没有“腿”不能移动,那是如何解决高温问题的?
由2, 3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于在炎热的夏天受到高温的伤害。
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热量的缘故。
三、总结
弓I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
情感升华:观看视频: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让学生简单回顾本节内容并站在新的高度和角度,体会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练习
1 •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A •液态
B •气态
C •固态
D •都不是
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A •根、茎、叶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 •所有器官 D •花、果实、种子
3.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且对移栽植物枝叶进行适量裁剪?
五、作业
课后习题,预习第5节并完成预习案
六、板书
5.4蒸腾作用
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意义:1.促进植物体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2,降低叶面温度
七、教学反思
优点:实验的设计和实物的演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用生活中的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它的奇妙之处。
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设计了几个生活中事例,让学生在事例中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效果很好, 大部分学生通过后面的小结,都记住了蒸腾作用的意义。
不足: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时间有些短,好多学生思考不充分。
以后教学中多分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