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重点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汇总

海洋技术111

(老师画的名词解释应该是全的,作业大题有的没有,老师画的重点大部分有,仅供参考)

绪论

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的总和。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绿色植物,它们具有光和色素,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H2O和无机营养盐类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用于本身的生产,此外,还有包括光合细菌合化能合成细菌。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生态平衡:输入和输出在较长的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调节恢复到原处的稳定状态。

消费者:指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所以称为异养生物。

分解者:也属异养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微小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连续地进行着分解作用。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

能量流动: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l.陆地生态系统

1.1 森林生态系统(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1.2 草原生态系统1.3 荒漠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

2.1 湖泊生态系统2.2 河流生态系统

2.3 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生态系统(潮上带、潮间带、河口) 岛屿生态系统 浅海生态系统 外海和大洋生态系统}

3.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由自然生态系统在其生态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生活环境对人类产生的服务功能就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其基本特征:

(1) 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

(2)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

(3) 自然生态系统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大陆架:是从潮下带至大陆边缘的海底,地形较为平缓,坡度小,水深平均约为200米。大陆缘是其外界。

浮游生物:指在水流的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得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底栖生物:是由生活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所组成。

游泳生物:是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很强的一类大型动物。

污损生物:过去也称周从生物、固着生物或附着生物,系指附着在船底、浮标和一切人工设施上的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总称。 海洋具有三大环境梯度:纬度梯度 深度梯度 延伸梯度

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水层部分和海底部分

水层部分:浅海区(大陆架水体,深200m ,宽80km ),大洋区

海底部分:

海岸带:潮间带(过渡带),潮下带(低潮线-20m 海底)

大陆架和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大洋底:深海平原,洋中脊,深海沟

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以及PH 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大意义?

答:(1)海洋的溶解性具有很强的溶解性,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N 、 P 等无机盐都以适合与有植物吸收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便于浮游植物吸收。

(2)海水具有透光性,光线可以投入一定的深度,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必须得光照条件。

(3)海水的流动性可以扩大生物分布的范围。

(4)海水的组分稳定,缓冲性能好,能够使PH 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使生物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答:按个体的大小浮游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微微型浮游生物:<2μm

(2)微型 :2—20μm

(3)小型 :20—200μm

图2.1 海洋环境主要分区(引自Tait 1981) 图

(4)中型:200—2000μm

(5)大型:2000μm—20㎜

(6)巨型:>20㎜意义: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生态学上环境概念与环境科学里环境概念最大的差异在于主体不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境:具体的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在所有这些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如果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限度,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的概念就称“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透光层(真光层):有足够的光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异常升高(有时竟比常年高5—6度)的现象。厄尔尼诺每隔2—10年发生一次,但间隔时间和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都不确定。

两极同源(两级分布):南北两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

生物学零度: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一定界限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一界限称为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法则(热常数):指发育期的平均水温(有效温度)与发育所经过的天数或时数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K(热常数)=N(T-C)

N(天数)T(平均温度)C(起点温度)

盐度:当碳酸盐全部转化为氧化物,溴和碘以为氯所取代,所有有机物均已完全氧化时,1kg海水中所含全部可溶性无机物的总质量(g)。简单定义为:溶解1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质量(g)。

生态幅: 耐受限度表示某种生物对于环境改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环境因素对生物发生影响的范围成为生态幅。

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

环境: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如何用辩证和统一的观点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只能生活和适应与于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决定着生物的分布和数量特征;生物的活动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生态学强调有机体与生物的统一性,一方面,生物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对它适于的物质以创造其本身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而得以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生命活动的产物又被释放回外界环境中去,从而直接影响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从长期的角度看,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本身在有机体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改变了生物圈并使其复杂化,即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增加了。这种多样性也要求生物对其适应,因此也成为动植物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有机体类型多样性的扩大,要求产生种的特殊性,以便按不同方式来利用周围环境的物种共同生存发展。因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结果

说明海洋中盐度分布及其生态作用

1.海洋盐度分布

远离海岸的大洋表层水盐度变化不大(34~37),平均为35,浅海区受大陆淡水影响,盐度较大洋的低,且波动范围也较大(27~30)。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Marcet ”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