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善用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 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3.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资料卡片

1.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然注重铺陈,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这也就是“铺采摛文”的意思。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在形式上,赋字数不限,但以四、六言为主。赋的作用一般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治。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赋的特点。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未完成,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3.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称之为“杜樊川”。擅长诗、赋、辞,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阿(ē)房宫蜀山兀(wù)

囷(qūn)囷焉矗(chù)立

妃嫔(pín) 媵嫱(qiáng)

横槛(jiàn) 鼎铛(chēng)

珠砾(lì) 呕(ōu)哑(yā)

缦(màn)立辘(lù)辘远听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chuán)

剽(piāo)掠其人锱(zī)铢(zhū)

逦(lǐ)迤(yǐ)

2.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

(4)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5)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古:气温,环境气氛;今:气象情况)

(2)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经营,古:搜集保存;今:筹划并管理)

(3)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值得怜悯)

(4)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斗角,古: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别致;今: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4. 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特殊句式。

(1) 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宾语前置句)

(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

(4)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状语后置句)

六国论

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 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当、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

2. 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并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 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领悟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家有老人泉,故自号老泉。据传苏洵少年时不爱学习,深受其困,27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100卷,书成后不久去世。他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笔意。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

2. 背景简介

北宋建国后100年间,与契丹、西夏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3. 解题

(1)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2)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史论。

知识梳理

1.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六国互丧(sàng)城邑(yì)

厥(jué) 草芥(jiè)

安寝(qǐn)弥(mí)繁

颠覆(fù) 邯(hán)郸(dān)

胜负之数(shù) 下咽(yān)

暴(pù)霜露,斩荆(jīng)棘(jí)

与(yǔ)嬴(yíng)而不助五国也

洎(jì)牧以谗(chán)诛

处(chǔ)秦革灭殆(dài)尽之际

当(tǎng)与秦相较

为(wéi)国者无使为(wéi)积威之所劫哉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不要)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通“曝”,暴露)

(3)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4)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思厥先祖父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2) 至于颠覆古:到……结局,到达。今: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 其实百倍古:那实际情况。今:实在的,事实上。

(4) 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5) 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事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 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

(4)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5) 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6) 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击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