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务知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打造蓝色经济区 跳出山东看半岛
打造蓝色经济区跳出山东看半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将山东列入试点区域。
按照试点要求,山东省将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抓手,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山东将确立黄河流域的“龙头”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龙头”。
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将确立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全程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和制定的王诗成认为山东半岛具备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客观条件和良好的基础。
首先,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临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
其次,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打造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港口资源条件优良;海洋矿产资源丰富。
再次,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
山东有实力也有责任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如果从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上来审视,山东需要一个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放在黄河流域来定位,则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能带动整个流域发展的龙头。
山东半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科技,也是山东省和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三带三区”的规划构建“三带三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即: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陆域上,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形成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区、高端产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区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力求达成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专题十半岛蓝色经济区
专题十:发展海洋经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背景材料】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材料二: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材料四: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主体区和联动区。
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6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县,拥有人口3291.8万人,生产总值达16504.3亿元。
山东省内其他地区为联动区,与主体区一同规划、协调发展。
材料五: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山东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三是提高全省对外开放水平的强大动力。
四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材料六:据了解,山东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但与国际海洋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
山东要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应占相当比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应占举足轻重地位,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关键词】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水平【对应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城市的烟台市,正以科技为引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蓝色经济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科学发展强力引擎2012-7-19 21:45:00 来源:大众日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山东经济航船沿着科学发展航道一路向前,前景一片蔚蓝。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正式落子山东,为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力引擎,开启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蓝色经济区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展开广泛动员,全面部署各项工作,形成了发展蓝色经济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从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从阳光海岸到茫茫碱滩,一股蓝色经济的发展劲风,席卷了整个齐鲁大地。
蓝色经济,这个原本有些陌生的词汇,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方发展的文件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个攸关山东未来的全新发展高地和战略增长极,逐步从规划变成行动,从构想变成现实。
蓝色经济,是山东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
科学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十二五”发展的主题。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发与保护并重,各种生产要素统筹配置,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各地的资源禀赋相结合,与发展优势相结合,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为导向的蓝色经济,立足于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注重海洋深度开发与保护,其对海陆统筹发展的布局,对高端海洋产业的追求,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关注,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理念在山东大地生根发芽的鲜明标志。
《规划》实施以来,蓝色经济区各地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突出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突出沿海、涉海、深海产业特点,现代海洋产业蓬勃发展,大量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到海洋企业、项目、园区内,蓝色经济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加速释放,带动山东经济不断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迈进,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
半岛蓝色经济区
半岛蓝色经济区简介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指以蓝色经济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地区,特别指朝鲜半岛的蓝色经济发展区域。
蓝色经济是指将海洋资源及相关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通过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蓝色经济的意义蓝色经济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发展方向。
海洋资源占据着地球表面的近三分之二,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开发海洋资源有助于缓解陆地资源的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蓝色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半岛蓝色经济的条件朝鲜半岛地处东亚,东临日本海,西临黄海。
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
在朝鲜半岛的两个国家,韩国和朝鲜都有着发展蓝色经济的潜力。
韩国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行者之一,在渔业、海运、海洋科研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蓝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投资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蓝色经济的发展。
朝鲜虽然经济相对滞后,但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朝鲜也可以实现蓝色经济的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机遇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
首先,海洋产业的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其次,蓝色经济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形成共赢局面。
通过加强半岛地区在蓝色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
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蓝色经济注重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这也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挑战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洋资源开发的过度和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特别是朝鲜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浅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浅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区。
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包括著名的青岛、烟台、威海等海滨城市、山东寿光的黄瓜、海阳的草莓等旅游景点。
然而,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该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必需加强旅游产业管理,推进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
在推进规范化发展的同时,着力发掘和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游客体验,使旅游业更有竞争力。
加强旅游管理,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经济政策,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旅游经营环境,提高旅游业营利能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其次,必须注重生态保护,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必须注重生态环保。
在旅游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推进“绿色旅游”,积极倡导游客减少用水、用电、用纸等浪费现象,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
同时,对旅游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行加强和培养,如开展旅游环保培训、推广环保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完善各项环保制度和管理体系,使旅游景区成为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胜地。
最后,必须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产业链的延伸。
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的持续发展还因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
当前,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大,可以通过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资源无疑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加的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旅游产业规范化管理、注重生态环保,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等措施,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有力援助。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挥港口带动作用促进临港经济发展
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挥港口带动作用促进临港经济发展(一)港口与临港经济发展概况山东沿海港口群地处亚太经济圈西环带和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部位,北有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西与山西等能源基地和大西北相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港口群岸线资源丰富,港湾水深条件好,气候环境适宜,建港条件优越,港口腹地广阔,货源丰富,集疏运体系发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港口群规模不断扩大,各港口在能源、原材料、外贸物资运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初步形成了青岛、纽港,龙口、的港口群体。
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沿海港口2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46个,总吞吐能力达到3.28亿吨,全年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5.8亿吨,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同行贸易关系。
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415.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70.2万TEU;烟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128万吨,集装箱吞量104.9万TEU;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00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3万TEU;三大主要港口共完成全省货物吞吐量的84%。
如表1所示:截至2007年12月25日,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5.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130万标箱。
青岛港吞吐量完成2.6亿吨,日照港吞吐量完成1.3亿吨,烟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个亿吨大港的省份。
在港口的经济带动方面,山东省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覆盖了山东及沿黄河流域7省,广阔的腹地内经济发展较快,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依托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港口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山东沿海已初步形成了大、中、小港口相结合的港口布局。
但是,除青岛、日照、烟台三个大港外,其它港口规模均较小,有一半以上的港口吞吐能力在100万吨以下,且港口腹地交叉,造成重复建设和港口资源的浪费,并且加剧了与长三角港口群和日韩港口间的竞争。
(二)港口发展定位与临港产业发展设想1、重点港口定位与布局设想港口资源的独占性和资源使用的垄断性使得对港口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情况介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优势条件得天独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海洋资源优势突出。
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能源、港口、矿产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
海洋产业基础较好。
预计201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载体支撑能力较强。
区内已有各类园区68家,其中国家级16家。
新规划的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潍坊滨海、东营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和一批特色海洋产业基地及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将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国务院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府及沿海7市政府在用地用海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并设立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
产业布局优势互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
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重要增长极。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为骨干,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
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作者:栾小惠来源:《走向世界》2009年第16期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100多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海洋资源、区位和科技优势明显。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近日,山东省出台《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意在打造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拓展发展空间,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与日韩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北临渤海湾经济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
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且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在山东半岛打造一个海洋蓝色经济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根据初步设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
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核心区包括“两城七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两城七区”作为九大核心区功能定位各具特色。
丁字湾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游艇产业、房地产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
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潍坊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
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巨大型港口、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国际物流业。
功能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门户、临海重化工业集聚区。
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机械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科技产业。
功能定位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临港化工业、能源产业、物流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1. 引言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山东半岛决定打造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2. 蓝色经济区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
3.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3.1 唯一性的海洋资源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渤海湾、黄海和海河三大经济区。
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山东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优势。
3.2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开发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实现山东半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将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和重点4.1 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实施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的开放。
5. 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5.1 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提供政策红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蓝色经济的建设。
浅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浅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摘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区,旅游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介绍蓝色经济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和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并强调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平衡。
文章最后展望了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美好未来,并指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论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生态保护、发展方向、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指以山东半岛海岸线及周边海域为核心区域,依托海洋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产业集聚等战略,打造出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拥有优美的海岸风景线和独特的海岛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业也逐渐成为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率提高,还促进了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业也是推动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1.2 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旅游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过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为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旅游业是连接蓝色经济区与外界的重要纽带,能够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互动。
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各地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半岛蓝色经济区.doc
蓝色经济作为一种世界高端经济,将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新一轮复苏、振兴提供一种全新思路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新洲徐冰董振国刘宝森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想。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0月中旬,胡锦涛再次考察山东时强调,“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专家向本刊记者解读说,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陆地资源日益受到制约的条件下,谁抓住并利用好了海洋资源,谁就占据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志渔采访中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近现代的世界史充分证明,掌控和利用海洋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抢占蓝色制高点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表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认为,由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
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
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也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前,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涉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与资源整合研究综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与资源整合研究综述摘要:蓝色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模式,其发展的基础是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区域,研究其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产业布局理论发展阶段,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景区的提出和建立,从蓝色经济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规划及产业结构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资源整合;产业规划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与资源整合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空间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1]。
古典区位理论阶段,代表人物如马克思·韦伯(Max Weber),他提出工业区位论,即费用最小的生产区位是企业所追求的,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要考虑运费、工资成本及生产密度。
在近代区位理论阶段,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和奥古斯特·廖什(August Losch)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认为产业布局应该将市场因素考虑在内[2]。
现代区位理论阶段,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产业集聚和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指出制造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最小化运输成本,往往会选址于需求量较大的地方,中心—外围模式的出现是依赖于运输成本、经济规模及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3]。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简介2009年4月,胡锦涛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养海洋优势产业,进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区的发展开始提上了政府议程。
2011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一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发展海洋经济为目的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基本知识
——解读《XX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XX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X 区。
加快推进XX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X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要依据半岛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组团架构、错位发展的思路,以重点港口、大型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规划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区,促进沿岸线、环半岛地区联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XX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XX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沿岸分布有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
此外,XX半岛还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0个,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洋资源类型齐全,可用于开发建设的空间广阔。
XX半岛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
2020年(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
(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内容介绍概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壹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壹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km,陆域面积6.4万平方km;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和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概念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壹体开发和城乡壹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2x)》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章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报告
第一节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 第二节工业发展情况 第三节建筑业发展情况 第四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第三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与金融发展报告
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第二节国内贸易情况 第三节对外贸易情况 第四节外资利用情况 第五节金融发展情况 第六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贸易和金融发展情况总结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年度报告和专题报告。年度报告包括三个:一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 体报告;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发展年度报告;三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年度报告。专题报告有 五个:一是海洋产权、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维护;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业整合研究;三是山东半岛蓝色 经济区的金融支持研究;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制度创新框架研究;五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政府的合 作与竞争研究。
第四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民生活与科技发展情况报告
第一节人均收入与支出情况 第二节人民生活情况 第三节科技发展情况 第四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人民生活和科技发展情况总结
第五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境内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报告
第一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境内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第二节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第三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六章青岛行 政区划调整对 蓝色经济发展
的影响
后记
第一章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一节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第二节 2006年至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纵向 比较 第三节 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与联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横向比较 第四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知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优势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把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山东拓展发展新空间。
齐鲁之邦,具有独特的海洋优势,海洋开发潜力巨大。
从区位优势上看,海上半岛是山东地理上最大的特色优势。
濒临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处于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
山东半岛是我国通向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出海口,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环节,北临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连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处于我国“T”形经济宏观布局中的沿海发展轴线上,是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从资源优势上看,山东海岸线全长32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沿岸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26个。
全省沿海岬湾相间,形成了70余处优良港湾。
山东近海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基本相当。
海洋生物资源、港口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丰度居沿海地区前列。
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海洋化工基地和海洋运输、滨海旅游区域。
从海洋科技优势上看,山东省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目前已设立56家海洋科技机构,约占全国的1/4,驻鲁海洋界两院院士18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陆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集中集约用海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
总体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9大核心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为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每个集中集约用海区都是一个海洋或临海具体特色产业集聚区。
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大核心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9大核心区可用海域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从而大大扩展山东省的发展空间,搭建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除1个总体规划外,还有15个省直部门分别编制海洋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园区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城镇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25个专项规划喀什经济特区喀什概况的地市。
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2.74万平方公里。
全区辖有1市11县,总人口35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0%,汉族占8%,其它少数民族占喀什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多年。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到唐代这里又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的疏勒镇。
在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喀什市是新疆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的特色,在整个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区位优势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维吾尔族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维吾尔族的文化、建筑、艺术都在这里体现,具有浓郁维吾尔族风情。
喀什作为祖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周边与五国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这一点和东南沿海的深圳有些相似。
喀什水土喀什距周边国家首都只有1000多公里的半径。
喀什周边接壤国家最多,要真正把喀什建设成为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桥头堡,对周边国家形成发展上的比较优势。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的出路就是面向周边国家,实施全方位的向西开放。
设立意义从战略意义上讲,喀什是深化向西开放的门户。
喀什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亚南亚市场有利之地。
周边国家轻工纺织、食品工业滞后,中亚国家每年进口大量发挥地缘区位优势,促进内地开放型产业向西部转移,形成我国与中南亚更密切的合作格局。
国家把进一步扩大新疆喀什向西开放纳入国家沿边开放的整体战略之中,以大开放促进喀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并赋予国家计划单列权限,享受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扶持政策,依托沿海内地及乌昌地区、天山北坡、天山南麓经济带先进生产力要素,辐射全疆,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广泛集聚优势,加快超常规发展,把喀什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基地,进口能源和稀缺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欧亚大陆桥”。
在新疆喀什地区外经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以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各类出口加工企业在喀什落户,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影响“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缓解目前我国人口流动不合理的状况。
据了解,中国还未曾在西部设立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使得新疆经济迅速发展,会吸引众多高素质人才去新疆,去西部。
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人才基本上往东南方向流动,东南部的人才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缓解东南部人口的压力,也可以改变目前新疆地广人稀的状况,适当的平衡中国的人才分配。
从经济方面看,国家有意开发西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我国在沿海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及经济开发区,有效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效果显著。
而我国广阔的西部及西北部,除了乌鲁木齐一个大的经济圈外,几乎再提不上其他的来。
而与我们西部接壤的国家,有很强烈的经济振兴要求,且有和我国合作的计划,而喀什作为我们最西部的重镇,周围和6个国家接壤,地理条件优越。
很适合建立经济特区。
从政治方面:西部国防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兰州、西宁、拉萨,而临近边界的也只有拉萨和乌鲁木齐,也从新疆伊犁到西藏阿里,广阔的边疆,就再也没有实力强的中心城市,这样很不利于国家安全。
喀什恰到好处。
从国内民族团结稳定来看,南疆地域偏远,交通不便,造成当地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而且信息不发达,这样很可能被混言视听,产生民族矛盾,又得不到及时化解。
最终造成动荡。
以喀什经济特区带动整个南疆地区及西藏西北地区经济,将是一个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气候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很少,蒸发旺盛。
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春夏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
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5个区:一、喀什平原气候区。
包括喀什北部、中部广大冲积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4℃~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降水变化显著。
日照长,蒸发强,气候干燥。
冬季低温期长,夏季长而炎热。
春季升温快,常有倒春寒;秋季短促,降温迅速。
春季多大风、沙暴。
浮尘日数频繁。
二、沙漠荒漠气候区。
喀什南部、麦盖提东部和叶城东北部,属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区。
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上,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冷暖变化剧烈。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在40毫米以下。
风沙多,日照强。
三、山地丘陵气候区。
叶城中部,巴楚和伽师北部,疏附、英吉沙和莎车西部海拔1 500`3 000米处山区丘陵地带。
年平均气温在11℃以下,冬季较长,夏季短促,年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时有大雨甚至暴雨山洪发生。
山区河谷地带气候适宜,夏季温热,冬季偏暖。
四、帕米尔高原气候区。
主要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
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大风日数多,光照充足,辐射强,天气晴朗。
五、昆仑山气候区。
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部和叶城县南部。
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山峰终年积雪,气候严寒,空气干燥,低压缺氧,风大雪多,天气多变。
全年可分为冷暖两季。
社会发展工业从无到有,已形成纺织、煤炭、电力、农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纸、塑料加工等10多个初具规模的门类。
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学校1522所。
在校学生达83万人,广播和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5.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