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 胶体系统及其特点

胶体:分散相粒子在某方向上的线度在1~100 nm 范围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体。对于由金属及难溶于水的卤化物、硫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在水中形成胶体称憎液溶胶(简称为胶体)。憎液溶胶的粒子均是由数目众多的分子构成,存在着很大的相界面,因此憎液溶胶具有高分散性、多相性以及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点。

2. 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由于受到分散介质分子的不平衡撞击而不断地作不规则地运动,称此运动为布朗运动。其平均位移x 可按下列爱因斯坦-布朗位移公式计算

2/1)π3/(ηr L RTt x =

式中:t 为时间,r 为粒子半径,η为介质的粘度。

(2) 扩散、沉降及沉降平衡

扩散是指当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包括胶体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位移之现象。

沉降是指胶体粒子因重力作用而发生下沉的现象。

沉降平衡:当胶体粒子的沉降速率与其扩散速率相等时,胶体粒子在介质的浓度随高度形成一定分布并且不随时间而变,这一状态称为胶体粒子处于沉降平衡。其数密度C 与高度h 的关系为

}{[])()/(1)/()/ln(12012h h RT Mg C C ---=ρρ

式中ρ及ρ0分别为粒子及介质的密度,M 为粒子的摩尔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此式适用于单级分散粒子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3. 光学性质

当将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可见光照射到胶体系统时,在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上可以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此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

是胶体粒子大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而发生光的散射之结果。散射光的强度I 可由下面瑞利公式计算:

()2

2222200422209π1cos 22n n V C I I l n n αλ??-=+ ?+??

式中:I 0及λ表示入射光的强度与波长;n 及n 0分别为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折射率;α为散射角,为观测方向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V 为单个分散相粒子的体积;C 为分散相的数密度;l 为观测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此式适用粒子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粒子堪称点光源,而且不导电,还有不考虑粒子的散射光互相不发生干涉。

4. 电学性质

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其所以能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就是胶体粒子本身带电的结果。证明胶体粒子带电的有: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等电动现象。电泳与电渗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中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流动电势与沉降电势则是当外力场作用于胶体上时,使得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电势差。产生上述电动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胶体粒子具双电层结构的缘故。

5. 斯特恩双电层模型

有关胶粒带电的双层模型中以斯特恩双电层模型使用较广。其双电层结构可用下面模型(图12-1)表示。

图中:0?热力学电势:表示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δ?斯特恩电势:斯特恩面与容液本体的电势差。ζ电势(流动电势):当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从电泳速率或电渗速率计算电势的公式如下:

E v εη

ζ=

式中: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v 为电泳速率,单位为-1m s ?;E 为电势梯度,单位为V · m -1;η为介质的粘度,单位为Pa · s 。

6. 胶团结构

根据吸附与斯特恩双电层结构可知,溶胶的胶团结构分为胶核、胶粒及胶团三个层次。以AgCl 溶胶为例,当用KCl 与AgNO 3制备AgCl 溶胶时,若AgNO 3是略微过量的,则若干个AgCl 粒子组成的固体微粒优先吸附与其自身有相同元素的离子(Ag +)而形成胶核。再按双电层结构分别写出胶粒与胶团部分,即

[]()

胶团-胶粒-胶核++-33m NO NO Ag AgCl x x n n x ????????????

胶粒带正电荷。

但若制备AgCl 时是采用KCl 稍微过量,则其胶团结构为

[]()

胶团胶粒胶核++-++????????????K K Cl AgCl m x x n n x

胶粒带负电荷。

7.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溶胶稳定的原因有三:胶体粒子带电、溶剂化作用以及布朗运动。

(2)聚沉:是指溶胶中胶粒互相聚结变成大颗粒,直到发生沉淀的现象。导致溶胶聚沉的因素很多,但是电解质加入时溶胶发生聚沉的作用是显著的,为比较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大小而引进聚沉值,聚沉值是指令溶胶发生明显的聚沉所需之电解质最小浓度。聚沉值的倒数称为聚沉能力。

应指出: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即反离子),反离子价数越高则聚沉值越小。离子价数及个数均相同的不同反离子,其聚沉能力亦不相同,如

+++++++

H>Cs>Rb>NH>K>Na>Li

4

-------

F>Cl>Br>NO>I>SCN>OH

3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概念题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 12.2 概念题 12.2.1 填空题 1.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高分散、多相和热力学不稳定的系统)。 2. 丁达尔现象是指(将一束经聚焦的光投射到胶体系统,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 察到一法律的光锤的现象)。胶体系统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3. 晴朗的天空呈蓝色的原因是(在大气层中分散烟、雾和灰尘等微小粒子构成胶体系统(称气溶胶)。当包括各种波长的白光照射到大气层时,上述的微粒对光产生散射,根据瑞利公式可知,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当白光照射到无色胶体上时,其散射光呈蓝紫色,透射光呈橙红色,这就是人们在白天晴朗天空看到天是蔚蓝色,而太阳下山时看到天空呈橙红色)。 4. 胶体的动力性质包括有(布朗运动、扩散和沉降与沉降平衡)。 5. 溶胶的电动现象说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两者(带有相反符号的电荷)。 6. 电势是指()电势差。电势的数值可以作为衡量溶胶稳定性的原因是()。 解:当分散相(胶粒)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胶粒的滑动面和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 差,称电势。电势之所以能作为衡量溶胶稳定性的原因,是因为溶胶能稳定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溶胶的胶粒带相同的符号的电荷而存在着静电排斥力,阻止了胶粒的聚沉。 电势的大小是反映脱粒上所带电荷的多少,亦即电势越大则胶粒间静电排斥力越大,所 以电势的数值可以衡量溶胶稳定性。 7. 用AgI (s)制成多孔圆柱体,并将一玻璃管分隔成两部分。在柱体两端紧贴着两片电极。当多孔圆体中冲满KI 溶液,并将两电极与直流电源连通时,则溶液向()极流动。这一现象称()。解:向负极流动,称为电渗。溶液向负极流动的原因是因为AgI 溶胶中充满KI 溶液时,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为[AgI] m (n x)K ]x xK 。当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带负电荷的胶粒与带正电荷的溶液要发生相对移动,即胶粒向正极移动而溶液向负极移动,但因胶粒被固定,所以只看到负极处有液体流出。 8. NaNO3,NaCl,MgCl2和AlCl3 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mmol dm -3)分别为300,295,25和0.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该溶胶的胶粒是带()电荷。 解:题中溶胶的胶粒是带负电。根据NaNO3 与NaCl 的聚沉值看,两者基本相同,但从NaCl, MgCl 2及AlCl 3三者聚沉值看,这三种电解质的阴离子均为Cl ,而不同为阳离子, 而且随着阳离子价数增大,聚沉值明显下降,说明只有该溶胶的胶粒带负电荷时阳离子的聚沉作用才显著。从本题可以知道,利用电解质令深胶发生聚沉亦能判断深胶的胶粒带何种电荷。 9.DLVO 理论认为胶体稳定的因素是(胶体粒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双电层重叠的排斥力)。

胶体与表面化学1-5

胶体与表面化学 第一章 绪论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研究无机物的制备、合成与性能) 如:H 2O 有机化学:(生命化学,研究C 、O 、P 、S 等少量元素形成的 种类极多的化合物 ,就简单元素的复杂化学。) 小分子:甲烷 如: 大分子:淀粉 杀虫剂: 医药: 液晶: 物理化学:(用物理模型、数学概念化的手段研究化学) 物理:量子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是量子间结合与排列。 热力学:状态——状态:能量转化的过程, 几千种状态方程。 动力学:物质间反应速度的问题(有时热力学 分支极多: 能进行但动力学不能进行) 电化学:电池:Fe+HCl ——FeCl 2+H 2 电子转移 形成电池(Li +) 高能电池 Fe 2+,Fe 3+(提纯难99.99%~99.9999%) 胶体与表面化学:气液固按不同形式混合, 泥土在水中分层,纳米材料, 牙膏,原油,化妆品。 理论化学:(非实验的推算来解释或预测化合物的各种现 象。) 如:用计算机模拟模型推算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校 正 合成。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 学信息的分析方法一门科学) 如:三聚氰胺事件分析手段差蛋白质含量(N)一、基本概念 相: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界面:相与相的交接面 表面:一相为气相的界面 比表面:单位体积或重量物体的表面积。 S0=S/V 对于立方体:S0=6L2/L3=6/L 对于球体:S0=3/R 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体系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表面化学:研究发生在表面或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一门科学。是胶体化学的分支。 (原油催化裂化) 二、胶体体系 小实验:泥土置于水中沉降。1、分类及定义:分散相粒子半径在1 ~100 nm 的分散体系。 2、特点 (1)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项多分散体 粒子的大小在10-9~10-7m之间,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2)多相不均匀性 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热力学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配南大傅献彩)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 一、填空题 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 ·4H 2O 。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 2SO 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 2SO 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 2.Na +、H +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 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而不是H 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其胶团结构式为 。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 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 极方向流动。 5. 反应 A ?→?1k B (Ⅰ) ; A ?→?2 k D (Ⅱ)。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 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 及p ?)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 -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 -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为γ0–γ =A + B ln c(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与浓度c的关系为。 1O2(g) ═ H2O(l) 的8.298.2K、101.325kPa下,反应H2(g) + 2 (?r G m–?r F m)/ J·mol-1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1O2(g) ═ H2O(g),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2(g) + 2 在反应自发进行。问此变化中下述各量哪些为零,哪些大于零,哪些小于零?Q,W,?U,?H,?S和?F。 3.对单组分体系相变,将克拉贝龙方程演化为克-克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5.为什么说,热化学实验数据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基础? 三、计算题 1.苯在正常沸点353K下的?vap H m?= 30.77 kJ·mol-1,今将353K及p?下的1molC6H6(l)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14-胶体与大分子-1

胶体与大分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2 分(7205)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 (A) [(As2S3)m·n H+,(n-x)HS-]x-·x HS-(B) [(As2S3)m·n HS-,(n-x)H+]x-·x H+ (C) [(As2S3)m·n H+,(n-x)HS-]x-·x HS-(D) [(As2S3)m·n HS-,(n-x)H+]x-·x H+ 2. 2 分(7206)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A) 是热力学稳定体系(B)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是动力学稳定体系(D) 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3. 1 分(7210)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 (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4. 1 分(7211)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 (A) 灭火泡沫(B) 珍珠(C) 雾(D) 空气 5. 1 分(7212)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 (A) 特有的分散程度(B) 不均匀(多相)性(C) 动力稳定性(D) 聚结不稳定性 6. 1 分(7213)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7. 2 分(7236)用新鲜Fe(OH)3沉淀来制备Fe(OH)3溶胶时,加入的少量稳定剂是:() (A) KCl (B) AgNO3 (C) FeCl3 (D)KOH 8. 2 分(7255)对于大小相同的胶粒,带电时与不带时相比,其扩散速度:( ) (A) 前者较慢(B) 前者较快(C) 两者相同(D) 不确定 9. 2 分(7301)下列诸分散体系中,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 10. 2 分(7302)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 (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子显微镜(D) 超显微镜 11. 2 分(7304)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 ) (A) 透射光;折射光(B) 散射光;透射光 (C) 透射光;反射光(D) 透射光;散射光 12. 2 分(7305) (1)超显微镜在胶体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研制是利用的原理是:( )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透射(D) 光的散射 (2)超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E) 粒子的实像(F) 粒子的虚像(G) 乳光(H) 透过光 13. 1 分(7308)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的反映, 丁铎尔效应是最显著的表现, 在下列光学现象中,它指的是:( ) (A) 反射(B) 散射(C) 折射(D) 透射 14. 2 分(7312) (1) 在晴朗的白昼, 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

胶体与表面化学 试题

一、是非题 1.表面超量的英文具体描述: The surface excess of solute is that the number of moles of solute in the sample from the surface minus the number of moles of solute in the sample from the bulk under a condition of the same quantity of solvent or the surface excess of solvent has been chosen to be zero. 2.囊泡的形成途径: The final surfactant structures we consider as models for biological membranes are vesicles. These are spherical or ellipsoidal particles formed by enclosing a volume of aqueous solution in a surfactant bilayer. Vesicles may be formed from synthetic surfactants as well. 3.絮凝与聚焦之间的区别: Coalescence :the process that many small particles take together to form a new big particle,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dispersion system decreases. Aggregation:the process by which small particles clump together like a bunch of grapes (an aggregate), but do not fuse into a new particle,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dispersion system do not decrease as well. 4.胶束micelle :A monophasic, fluid, transparent,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system composed by surfactant and water, the particle has some linear dimension between 10-9-10-6m. 5.乳液emulsion :A multiphasic, no-transparent and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system composed by surfactant, cosurfactant, oil and water. 6.微乳液microemulsion :A monophasic, fluid, transparent,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system composed by surfactant, cosurfactant, oil and water. 7.囊泡vesicle :能不能直接从双联续制备转换过来?(√) 8.憎水溶胶 亲水溶胶 连续相与分散相有没有明显界限?(没有) 9.胶束体系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 10.瑞利散射:条件 粒子大小 11.表面吸附超量γ:物理意义 溶剂的量是不是都为零?(×) 12.TEM 、SEM 都需要把样品放入真空中,最后结果都可以表明原来分散度。(×) 13.在Langmuir 膜、LB 膜 单层 理想气体方程式 能否用理想气体关系式描述?(能) 二、多项选择题 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The Gibbs equation:multicomponent systems γμAd dn SdT V G i i ++ =∑-dp From Gibbs-Duhen equation:∑μi dn i =0 注:S G G G G ++=β α ; ∑+-+=i i i n TS pV E G μ; ∑+-+=i i i s s s n TS A E G μγ; dA Ad d n dn SdT TdS Vdp pdV dE dG i i i s i i i γγμμβ α++++-++=∑∑∑)-(,,; dA Ad w d n dn dG pV nom s i i i i i i γγδμμβ α++++=∑∑∑)-SdT -(Vdp -,,; γμμβ αAd d n dn SdT Vdp dG i i i s i i i +++= ∑∑∑)-(,,; ∑+=i i i dn SdT Vdp dG μ-

胶体与表面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胶体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通常规定胶体颗粒的大小为1-100nm(直径) 2.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物质,不是物质的本性。 胶体化学研究对象是溶胶(也称憎液溶胶)和高分子溶液(也称亲液溶胶)。 气溶胶:云雾,青烟、高空灰尘 液溶胶:泡沫,乳状液,金溶胶、墨汁、牙膏 固溶胶:泡沫塑料、沸石、冰淇淋,珍珠、水凝胶、红宝石、合金 第二章 一.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1.溶胶制备的一般条件:(1)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 2.胶体的制备方法:(1)凝聚法(2)分散法 二.溶胶的运动性质 1.扩散:过程为自发过程 ,此为Fick第一扩散定律,式中dm/dt表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A扩散的物质数量,D为扩散系数,单位为m2/s,D越大,质点的扩散能力越大 扩散系数与质点在介质中运动时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R为气体常数) 若颗粒为球形,阻力系数=6(式中,为介质的黏度,为质点的半径)故,此式即为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 浓度梯度越大,质点扩散越快;就质点而言,半径越小,扩散能力越强,扩散速度越快。 2.布朗运动:本质是分子的热运动 现象: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 由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就单个粒子而言,它们向各方向运动的几率是相等的。在浓度高的区域,单位体积的粒子较周围多,造成该区域“出多进少”,使浓度降低,这就表现为扩散。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基础 Einstein认为,粒子的平均位移与粒子半径、介质黏度、温度和位移时间t之间的关系:,此式常称为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式中是在观察时间t内粒子沿x轴方向的平均位移;r为胶粒的半径;为介质的粘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沉降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及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及大分子溶液 1.在碱性溶液中HCHO 还原4HAuCl 以制备金溶胶,反应表示为: 422543HAuCl NaOH NaAuO NaCl H O +→++ 2222232NaAuO HCHO NaOH Au HCOONa H O ++→++ 此外2NaAuO 是稳定剂,试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标出胶核、胶粒和胶团。 解:2[(),()]x m Au AuO n x Na xNa - +-+- 胶核 胶粒 胶团 2.某溶液中粒子的平均直径为4.2nm ,设其黏度和纯水相同,0.001Pa s η=?。试计算: (1)298K 时,胶体的扩散系数D ; (2)在1s 的时间里,由于Brown 运动,粒子沿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x 。 解:(1)102123 918.3142981 1.0410()4.26 6.0231060.001(10)2 RT D m s L r πηπ---?=?=?=?????? (2)因为2 2x D t = 所以1052211.0410 1.4410x tD --==???=?(m) 3.已知某溶胶的黏度0.001Pa s μ=?,其粒子的密度近似为31mg m ρ-=?,在1s 时间内粒子在x 轴方向的平均位移51.410x m -=?。试计算: (1)298K 时,胶体的扩散系数D ; (2)胶粒的平均直径d ; (3)胶团的摩尔质量M 。 解:(1)252 1121(1.410)9.810()221 x D m s t ---?===??? (2)因为1 6RT D L r πη=? 所以 9231118.3142981 2.2310()6 6.0231060.0019.810 RT r m L D πηπ--?= ?=?=?????

第12章 胶体化学

思考题: 1.为什么加入与胶体粒子电荷异号离子能引起聚沉呢? 2.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或将溶胶适当 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分散体系观点解释。 3.胶粒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 4.影响胶粒电泳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电泳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5.什么是ζ-电势?如何确定ζ-电势的正、负号? 选择题: 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A.热力学稳定体系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动力学稳定体系 D.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2.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 2S制备As 2 S 3 溶胶,H 2 S适当过量,则胶团结构为() A. [(As 2S 3 ) m ·nH+,(n-x)HS—]x+·xHS— B. [(As 2S 3 ) m ·nHS—,(n-x)H+]x-·xH+ C. [(As 2S 3 ) m ·nH+,(n-x)HS—]x-·xHS— D. [(As 2S 3 ) m ·nHS—,(n-x)H+]x+·xHS- 3.下列诸性质中,哪一个属于亲液溶胶() A.溶胶与凝胶作用可逆 B.需要第三种物质作稳定剂 C. 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D. 丁达尔效应很强 4.关于ζ-电势,描述错误的是() A.是指胶粒的相对运动边界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 其值一般高于热力学电势 D. 有可能因外加电解质而改变符号 5.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溶胶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比浊计,它们分别观察胶体溶液的 () A.透射光、折射光 B.透射光、散射光 C. 透射光、反射光 D. 折射光、散射光 6.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尺寸为() A.> 1μm B.< 1 nm C. 1 nm ~ 1μm D. > 1 mm 7.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A.空气 B.蔗糖水溶液 C. 大分子溶液 D.硅胶溶胶 8.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A.向正极移动 B.向负极移动 C. 不移动 D.无法确定 9.用0.08mol·L-1的KI和0.1mol·L-1的AgNO 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水溶胶,电解质CaCl 2 、 Na 2SO 4 、MgSO 4 对它的聚沉能力顺序为() A.Na 2SO 4 > CaCl 2 > MgSO 4 B.MgSO 4 > Na 2 SO 4 > CaCl 2 C. Na 2SO 4 > MgSO 4 > CaCl 2 D. CaCl 2 > Na 2 SO 4 > MgSO 4 10.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A.易于分散在油中 B.导电性强 C. 导电性弱 D. 乳化剂的特点是亲油性强 11.将两滴K 4[Fe(CN) 6 ]水溶液滴入过量的CuCl 2 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氰化铜正溶胶,下列四种 电解质聚沉值最大的是() A. KBr B.K 2SO 4 C. K 4 [Fe(CN) 6 ] D. NaCl 12.在相同的温度及浓度下,同一高分子化合物在良性溶剂中与在不良性溶剂中其散射强度 是()

物理化学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i = N,∑ni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A、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C.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i =(N/q)·gi·exp( -εi/kT)的说法:(1) n i是第i 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εi 值越小,ni 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i = 2gj,则εj 和εi 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εj/2kT) B. 2exp(- εj/2kT) C. ( -εj/kT) D. 2exp( 2ε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 A. S、G、F、C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C ) A.Θv 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 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11.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A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D 12.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 /(4mV2/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A. 1 B. 3 C. 6 D. 2 C 的转动惯量J = ×10 -47 kg·m2 ,则O2 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 A. 10 K B. 5 K C. K D. 8 K C ; 14.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C 15.在相同条件下,对于He 与Ne 单原子分子,近似认为它们的电子配分函数 相同且等于1,则He 与Ne 单原子分子的摩尔熵是:( ) A. Sm(He) > Sm (Ne) B. Sm (He) = Sm (Ne) C. Sm (He) < S m(Ne) D. 以上答案均不成立C 二、判断题 1.玻耳兹曼熵定理一般不适用于单个粒子。(√) 2.玻耳兹曼分布是最概然分布,但不是平衡分布。(×) 3.并不是所有配分函数都无量纲。(×) 4.在分子运动的各配分函数中平均配分函数与压力有关。(√) - 5.粒子的配分函数q 是粒子的简并度和玻耳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6.对热力学性质(U、V、N)确定的体系,体系中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一定。(×) 7.理想气体的混合物属于独立粒子体系。(√)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作业题解

第十二章作业题解 12.11 Ba(NO 3)2的稀溶液中滴加Na 2SO 4溶液可制备BaSO 4溶胶。分别写出(1)Ba(NO 3)2 溶液过量,(2)Na 2SO 4溶液过量时的胶团结构表示式。 解:(1)Ba(NO 3)2 溶液过量,则Ba(NO 3)2为稳定剂,溶胶选择性吸附Ba 2+ 而带电,胶团结构式为{[Ba(NO 3)2]m nBa 2+·(2n – x) NO -3}x+ xNO -3 或 {[Ba(NO 3)2]m nBa 2+·2(n – x) NO -3}2x+ 2xNO -3 (2)Na 2SO 4溶液过量时,溶胶选择性吸附SO 42- 而带负电,胶团结构式为 {[Ba(NO 3)2]m nSO 42-·(2n – x) Na +}x- xNa + 或 {[Ba(NO 3)2]m nSO 42-·2 (n – x) Na +}2x- 2xNa + 12.13 以等体积的0.08 mol.dm -3 AgNO 3溶液和0.1 mol.dm -3 KCl 溶液制备AgCl 溶胶。 (1) 写出胶团结构式,指出电场中胶体粒子的移动方向; (2) 加入电解质MgSO 4,AlCl 3和Na 3PO 4使上述溶胶发生聚沉,则电解质聚沉能力大小顺序是什么? 解:(1)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KCl 溶液的浓度大于AgNO 3溶液,故KCl 过量,为稳定剂。所以胶团结构式为 [(Ag Cl )m n Cl -? (n -x )K +] x -x K + 该AgCl 溶胶带负电荷,电泳时向正极移动。 (2)对上述溶胶起聚沉作用的是正离子,根据价数规则,三种电解质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AlCl 3 > MgSO 4 > Na 3PO 4 12.14 某带正电荷溶胶,KNO 3作为沉淀剂时,聚沉值为50*10-3 mol.dm -3,若用K 2SO 4溶液作为沉淀剂,其聚沉值大约为多少? 解: KNO 3作为沉淀剂时,聚沉值为50*10-3 mol.dm -3 ,则聚沉能力为1/50*10-3 = 20dm.mol -3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之比可以近似地表示为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之比,即 Me - : Me 2- : Me 3- = 16 : 26 : 36 K 2SO 4溶液作为沉淀剂时,聚沉能力为20dm.mol -3 * 26 =1280dm.mol -3 则聚沉值为 1/1280dm.mol -3 = 7.81*10-4 mol.dm -3 12.15 在三个烧瓶中分别盛有0.020 dm 3的Fe(OH)3 溶胶,分别加入NaCl 、Na 2SO 4及Na 3PO 4 溶液使溶胶发生聚沉,最少需要加入:1.00 mol.dm -3的NaCl 溶液0.021dm 3;5.0*10-3 mol.dm -3 的Na 2SO 4溶液0.125dm 3;3.333*10-3 mol.dm -3的Na 3PO 4溶液0.0074dm 3。试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聚沉能力之比,并指出胶体粒子的带电符号。 解:NaCl 溶液的聚沉值 = ;33-dm mol 105120.021 0.0200.0211.00-??=+?;333-mol dm 1.953dm mol 105121--?=??=聚沉能力 Na 2SO 4溶液的聚沉值 = 333dm mol 10314125 00.020********---??=+??.... 333-mol dm 232.0dm mol 104.311--?=??=聚沉能力 Na 3PO 4溶液的聚沉值 = 333dm mol 109000074 00.02000740103333---??=+??....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3

物理化学胶体化学试卷3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21题40分) 1. 2 分(7481) 7481 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 顺序为:( ) (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 (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 (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 (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 2. 2 分(7360) 7360 胶体粒子的Zeta 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3. 2 分(7303) 7303 使用瑞利(Reyleigh) 散射光强度公式,在下列问题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A) 溶胶粒子的大小 (B) 溶胶粒子的形状 (C) 测量散射光的波长 (D) 测量散射光的振幅 4. 2 分(7477) 7477 在碱性溶液中,HCOH还原HAuCl4制备金溶胶: HAuCl4+5NaOH─→NaAuO2+4NaCl+3H2O 2NaAuO2+3HCHO+NaOH─→2Au+3HCOONa+2H2O 其稳定剂是:( ) (A) NaCl (B) NaAuO2 (C) NaOH (D) HCOONa 5. 2 分(7701) 7701 起始浓度分别为c1和c2的大分子电解质刚果红Na R与KCl 溶液分布在半透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学期)每章典型例题.doc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1mol, T 1=27℃, p 1=101325Pa ,V 1)→(1mol, T 2=27℃, p 2=p 外=?,V 2=?) →(1mol,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 例题2 计算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的△H 、△S 、△G 。已知θ)(,,2l O H m p C ,θ )(,,2s O H m p C 及 水在 θ p ,0℃的凝固焓θm con H ?。 解题思路: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θp ,0℃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p 2O (s ,1 mol ,-5℃,θp ) ↓△H 2,△S 2, △G 2 ↑△H 4,△S 4, △G 4 H 2O (l ,1 mol , 0℃,θ p H 2O (s ,1 mol ,0℃,θ p ) △H 1=△H 2+△H 3+△H 4=θ)(,,2l O H m p C (273K-268K )+θ m con H ?+θ )(,,2s O H m p C (268k-273K) △S 1=△S 2+△S 3+△S 4=θ)(,,2l O H m p C ln(273/268)+ θm con H ?/273+θ )(,,2s O H m p C ln(268/273) △G 1=△H 1-T 1△S 1 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 、- 393.51 kJ·mol - 1,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 1,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胶体结构及性质,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区别。掌握有关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及有关唐南平衡的求算 重点和难点: 唐南平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 1.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征。 2.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3.了解胶体的稳定性和胶体的聚沉。 4.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 5.掌握什么是唐南平衡,并能用唐南平衡准确求算大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教学内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称为“分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的物质,即分散相存在的介质,称“分散介质”。按照分散相被分散的程度,即分散粒子的大小,大致可分为三类:1.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粒子的半径小于10-9m,相当于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此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形成均匀的一相,属单相体系。例如,氯化钠或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真溶液”。 2.胶体分有散体系。分散粒子的半径在10-9m至10-7m范围内,比普通的单个分子大得多,是众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虽然用眼睛或普通显微镜观察时,这种体系是透明的,与真溶液差不多,但实际上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已不是一相,存在相界面。这就是说,胶体分散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和很高的表面能,因此胶体粒子有自动聚结的趋势,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高度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例如,AgI溶胶、SiO2溶胶、金溶胶、硫溶胶等。 3.粗分散体系。分散粒子的半径约在10-7m至10-5m范围,用普通显微镜甚至用眼睛直接观察已能分辨出是多相体系。例如,“乳状液”(如牛奶)、“悬浊液”(如泥浆)等。 §14.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通过对胶体溶液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结构的研究,人们发现胶体体系至少包含了性质颇不相同的两大类: (1)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憎液溶胶(简称胶液),其中的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各粒子中所含分子的数目并不相同)构成。这种体系具有很大的相界面,极易被破坏而聚沉,聚沉之后往往不能恢复原态,因而是热力学上不稳定、不可逆的体系。 (2)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其分子的大小已经到达胶体的范围,因此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扩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丁铎尔效应等等)。但是它却是分了分散的真溶液。大分子化合物在适当的介质中可以自动溶解而形成均相溶液,若设法使它沉淀,则当除去沉淀剂,重加溶剂后大分子化合物又可以自动再分散,因而它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高)分子化合物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样胶体化学所研究的就只是超微不均匀体系的物理化学了,即憎液溶胶(溶胶),但目前也适当讨论一些大分子化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胶体化学 思考题: 1.为什么加入与胶体粒子电荷异号离子能引起聚沉呢? 2.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 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分散体系观点解释。 3.胶粒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 4.影响胶粒电泳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电泳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5.什么是ζ-电势?如何确定ζ-电势的正、负号? 选择题: 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A.热力学稳定体系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动力学稳定体系 D.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2.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制备As2S3溶胶,H2S适当过量,则胶团结构 为() A.[(As2S3)m·nH+,(n-x)HS—]x+·xHS— B.[(As2S3)m·nHS—,(n-x)H+]x-·xH+ C.[(As2S3)m·nH+,(n-x)HS—]x-·xHS— D. [(As2S3)m·nHS—,(n-x)H+]x+·xHS- 3.下列诸性质中,哪一个属于亲液溶胶() A.溶胶与凝胶作用可逆B.需要第三种物质作稳定剂 C.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D. 丁达尔效应很强 4.关于ζ-电势,描述错误的是() A.是指胶粒的相对运动边界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一般高于热力学电势 D. 有可能因外加电解质而改变符号 5.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溶胶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比浊计,它们分别 观察胶体溶液的() A.透射光、折射光B.透射光、散射光 C.透射光、反射光 D. 折射光、散射光 6.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尺寸为() A.> 1μm B.< 1 nm C. 1 nm ~ 1μm D. > 1 mm 7.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A.空气B.蔗糖水溶液 C.大分子溶液 D.硅胶溶胶8.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 中的移动方向为() 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9.用0.08mol·L-1的KI和0.1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水 溶胶,电解质CaCl2、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顺序为()A.Na2SO4 > CaCl2 > MgSO4B.MgSO4 >Na2SO4 >CaCl2 C.Na2SO4 > MgSO4 > CaCl2 D.CaCl2 > Na2SO4 > MgSO4 10.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 A.易于分散在油中B.导电性强 C.导电性弱 D.乳化剂的特点是亲油性强 11.将两滴K4[Fe(CN)6]水溶液滴入过量的CuCl2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氰化铜 正溶胶,下列四种电解质聚沉值最大的是()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 一、填空题 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2SO4?H2O、H2SO4?2H2O 、H2SO4 ?4H2O。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2SO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2SO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2.Na+、H+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2.71V和–0.83V,但用Hg作阴极电解 NaCl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Hg 齐,而不是H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其胶团结构式为。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极方向流动。 5.反应 A B (Ⅰ) ; A D (Ⅱ)。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及p?)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浓度c的关系为γ0 –γ = A + B ln c(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 A、B 为常数),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与浓度c的关系为。8.298.2K、101.325kPa下,反应 H2(g) + O2(g) ═ H2O(l) 的 (?rGm– ?rFm)/ J?mol-1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2(g) + O2(g) ═ H2O(g),在反应自发进行。问此变化中下述各量哪些为零,哪些大于零,哪些小于零?Q,W,?U,?H,?S和 ?F。 3.对单组分体系相变,将克拉贝龙方程演化为克-克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5.为什么说,热化学实验数据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基础? 三、计算题 1.苯在正常沸点353K下的?vapHm? = 30.77 kJ?mol-1,今将353K及p?下的1molC6H6(l)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 (1) 求算在此过程中苯吸收的热量Q与所做的功W; (2) 求苯的摩尔气化熵 ?vapSm? 及摩尔气化自由能 ?vapGm?; (3) 求环境的熵变 ?S环,并判断上述过程是否为不可逆过程。 2.把一定量的气体反应物A迅速引入一个温度800K的抽空容器内,待反应达到指定温度后计时(已有一部分A分解)。已知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2A(g) 2B(g) + C(g) ,反应的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t=0时,p总=1.316×104Pa ;t=10min时,p总 =1.432×104Pa ;经很长时间后,p总 =1.500×104Pa。试求: (1) 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半衰期t1/2 ; (2) 反应进行到1小时时,A物质的分压和总压各为多少? 3.A和B能形成两种化合物A2B和AB2,A的熔点比B低,A2B的相合熔点介于A和B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