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胶体及胶体的性质优秀课件

高中化学胶体及胶体的性质优秀课件

均一、透明 稳定
均一、透明 介稳性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②布朗运动 ③胶体的聚沉
阅读教材P28〔了解〕
3、胶体的应用 P29
实例: ① 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
(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 ② 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参加电解质
③ 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 使墨水失效。 参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分散系
悬浊液 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 nm
溶液 分散质粒子小于1 nm 〔即10-9 m〕 胶体 分散质粒子在1 nm~100 nm
分散系分类的实质依据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二〕胶体
1. 定义: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 nm ~100 nm〔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常称为胶粒。
半透膜。〔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
一定时间之后, 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是: 氯化钠 检测不出的是: 淀粉 盛有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的半透膜浸在蒸馏水中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2、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科学探究
〔1〕Fe(OH)3 胶体的制备:饱和FeCl3 溶液滴入沸水
△ 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红褐色 注意: 方程式中 Fe(OH) 3 不加↓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
〔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气态
气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固态
常见的一些分散系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汽水、自来水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泥水 泡沫塑料、面包 珍珠、枯燥剂吸潮 有色玻璃、合金、宝石

最新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最新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另一种连续分布 的物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1
12.0 概述
表 12.0.1 分散系统按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
系统 真溶液 胶体系统 粗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 直径 d
实例
各种分子、原子、离子溶液
d < 1 nm 如乙醇水溶液、NaCl 水溶液、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1
溶胶的制备--研磨法
1.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
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 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胶体系统中的分散相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多种物质, 可以是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粒子,也可以是一个大分子。
胶体系统通常还可分为三类:
1)溶胶 — 分散相不溶于分散介质,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 界面能,因此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2)高分子溶液— 以分子形式溶于介质,没有相界面,为均相 热力学稳定系统;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1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12.0 概述 12.1 溶胶的制备 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2.3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2.4 溶胶的电学性质 12.5 溶胶的稳定和聚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1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12.6 乳状液 12.7 泡沫 12.8 悬浮液 12.9 气溶胶 12.10 高分子化合物的渗透压和粘度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ppt课件
分散介质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都是连续的
如油在水中的分散
油滴
二、分散体系分类 (一)按分散相的线度大小分类
1. 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线度:<10-9 m 电子显微镜看不见,能透过半透膜
如:混合气体,真溶液
2.胶体分散体系(固-液溶胶,憎液溶胶)
分散相粒子线度:10-9~10-7m 电子显微镜能看见,不能透过半透膜
散作用和渗透压。实验中可观测到胶粒是从高浓度区→低浓度区迁 移——扩散
扩散:在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 现象
原因:粒子热运动
扩散与布朗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粒子热运动
不同点:布朗运动
扩散
无规则
定向运动
任何时刻都存在 有浓度梯度时存在
3. 沉降和沉降平衡
粒子
介质
x
双 电 层 的 Stern 模 型
当溶胶相对静止时,整个溶胶体系是电中性的,但当分散相粒子和液 体介质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电动电势。
胶粒是带电的,由于静电引力使反粒子在表面周围,又由于分子热运动, 使反粒子在表面附近呈扩散分布。
离表面近的一层——紧密层(内层),厚度(约几个水分子直径大小, 因为离子的水化所致),当固体(胶粒)移动时,紧密层随固体一起移动。 外层——扩散层,紧密层与扩散层的界面叫切动面(滑动面)。
所加入的可溶性物质—胶溶剂 胶溶法一般只适用于新鲜沉淀。
如:Fe(OH)3(新鲜沉淀)
3. 凝聚法
加FeCl3
Fe(OH)3(溶胶)
化学凝聚法: 如AgNO3稀溶液滴入KBr溶液中可制AgBr溶胶; FeCl3(稀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溶胶。

第十二胶体化学演示文稿

第十二胶体化学演示文稿
油包水,W/O,水分散在油中
O+W+乳化剂
乳状液
第30页,共34页。
1.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1)染色法:将油(水)溶性染料滴入乳状液,在显微镜下
观察,染色的一相为油(水)相。
(2)稀释法:将乳状液滴入水中或油中,若乳状液在水中能稀
释,即为O/W型;在油中能稀释,即为W/O型。
(3)导电法:O/W型乳状液的导电性能远好于W/O型乳状液,
反离子浓度
距离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 ,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 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 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
使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
=0时,为等电点,u=0,溶胶极易聚沉
第18页,共34页。
3.溶胶的动电现象
(1)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
质中定 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脱水效应 高分子对水的亲合力强,由于它的存在 ,使胶粒 脱水,失去水化外壳而聚沉;
电中和效应 离子型的高分子,吸附到带电胶粒上 ,中和了粒子表面电荷,使粒子间斥力降低,进而聚沉

第29页,共34页。
§12.7 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 系统,称为乳状液。
水包油,O/W,油分散在水中 类型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粒子的平动能=(3/2) RT <Emax时,溶胶稳定; > Emax时,溶胶不稳定
ER 势 能
E
Emax
0
x
第二最小值
EA 第一最小值
第25页,共34页。
势能
EA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曲线的形状、位置强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化学》课件

胶体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荷平衡、添加剂浓度、温度和离子浓度等。了解这些因素对 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控制胶体性质非常重要。
胶体的表面现象及表面电荷
胶体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电荷是胶体特性的重要方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和双电层理论等是解释胶体表面现象和电荷行为的基本概念。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和黏度
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决定了其在应用中的性能。黏度是评估胶体流动性的重 要指标,它受到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胶体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多样
胶体可以根据颗粒的组成、形状和大小来进行分类,如溶胶、凝胶和乳胶等。
特点独特
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光学散射特性、颗粒间作用力以及流变性质等特点。
广泛应用
胶体在许多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和环境工程等。
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
物理方法
如凝胶法、胶体溶胶法和机械法等,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液法等,用于合成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胶体。
3
应用广泛
胶体在纳米材料制备、催化剂合成、石油开发和医药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的粒径测定方法
粒径测定是胶体研究中的重要任务,常用的方法包括光散射、动态光散射和 电子显微镜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胶体化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胶体化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特 点、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展开这个神奇而有趣的化 学世界吧!
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它由微小的颗粒悬浮在连续介质中而形成。胶体化学研究这些颗粒 的性质、行为和相互作用。

胶体PPT课件

胶体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
2020年10月2日
2
实验2—1 现象:产生红褐色液体
实验2—2 现象: 红褐色液体:光束通过产生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没有现象
2020年10月2日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分散系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 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 合物。 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质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分散剂

不能
不能
不能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分散系
溶液 (NaCl溶液) 悬浊液 (泥水) 乳浊液(油水)
分散质
Na+和Cl小土粒 小油滴
分散剂

水 水
可见,不同的分散系取决于分散质微 粒大小的不同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溶液: <1nm ; 悬浊液、乳浊液: >100nm
2020年10月2日
5
二、胶体
实验2—3
1、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根据分散 剂状态分
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AgI胶体、Fe(OH)3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4、胶体的提纯与净化
胶体的净化:采用渗析法。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 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 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PPT教学课件

胶体PPT教学课件
化学气相沉积法
通过化学反应在气相中生成固体颗 粒,并沉降在基底上形成胶体。
生物制备方法
微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过程,产生胶体物质。
植物提取法
从植物中提取胶体物质, 如阿拉伯胶、果胶等。
动物提取法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胶体物 质,如明胶等。
03
胶体的应用
工业应用
印染
印染胶体通常用于丝织品、毛 织品和棉织品的印染,可以改 善织物的颜色和外观,提高产
胶体的基本性质
光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 此对光线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呈 现出独特的丁达尔效应。
电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具有电 动电位,因此具有电泳现象和电渗 现象。
动力学性质
胶体粒子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具 有一定的扩散速度,具有动力学不 稳定性。
稳定性
胶体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 得益于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 用和空间位阻效应。
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采矿
采矿过程中使用浮选剂和矿浆 等胶体材料,可以改善矿物的 浮选效果和分离效果,提高矿
物的回收率和生产效率。
造纸
造纸过程中使用胶体材料可以 改善纸张的印刷效果和外观质 量,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

生物医学应用
01
药物输送
药物输送是胶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可以利用胶体的吸
02
胶体的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
01
02
03
机械分散法
将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介 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
胶体磨法
使用胶体磨将固体颗粒研 磨成胶体颗粒。
超声波法
使用超声波震荡将固体颗 粒分散成胶体颗粒。

化学课件《胶体》优秀ppt2 人教版

化学课件《胶体》优秀ppt2 人教版

分散系
溶液 (NaCl溶液) 悬浊液 (泥水) 乳浊液(油水)
分散质
Na+和Cl小土粒 小油滴
分散剂
水 水 水
通过比较不同的分散系取决于分散质 微粒大小的不同
根据分散质 微粒的直径
溶液< 10-9 m (1nm)
悬浊液、乳浊液 > 10-7 m (100nm )
二、胶体
1、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m~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1nm—100nm)
根据分散 剂状态分
气溶胶:烟、雾
液溶胶:Fe(OH)3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 直径
<1nm
>100nm
分散质微粒 小分子、离 巨大数量分
组成

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稳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
定性
稳定
稳定
能否透过滤


不能
>100nm
1nm— 100nm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鲁斯金]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胶体PPT课件

胶体PPT课件
③加热: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 从而使小颗粒成为大颗粒而聚沉。
为什么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小结
胶体 胶体的6点性质
1、介稳定 2、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4、有丁达尔现象 5、有电泳现象 6、能发生聚沉
练习
1.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通过滤纸的是
[ AC ]
A.FeCl3
注意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②复分解法
向盛有10mL 0.01mol/LKI的试管中,滴加8— 10滴0.01mol/L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得浅 黄色液体
AgNO3+KI=AgI(胶体)+KNO3 (浅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
此法注意的问题: Ⅰ浓度控制,浓度过大会生成沉淀(一般为0.01mol/L)。 Ⅱ逐滴滴加,同时要不断振荡。
C.加入适量的碘水充分振荡后,用分液 漏斗分离
D.渗析分离
小结
胶体 胶体的6点性质
1、介稳定 2、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3、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4、有丁达尔现象 5、有电泳现象 6、能发生聚沉
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 - 100nm之间
(1)物理法(研磨或直接分散) 墨汁,炭素墨水,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1 nm
1nm<d<100nm >100nm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各类分散系的比较
均一、透明 均一、多数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分子或离子
<1nm

介稳定
许多分子集合体 或单个高分子
1nm—100nm

不稳定
巨大数目分子 集合体
>100nm

第12章胶体化学1优秀课件

第12章胶体化学1优秀课件


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成胶体 溶胶
高(大)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扩散慢、 聚乙烯醇水溶液 分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成真溶液
胶束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胶束扩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c > cmc
粗 乳状液 分 泡沫 散 悬浮液
d >1000nm
粗颗粒
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扩散 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或滤纸,形 成悬浮液或乳状液
3.溶胶的净化
渗析法(常用):
利用半透膜将溶胶 与纯分散介质分开,由 于膜内外电解质浓度差 使溶胶中电解质及其它 小分子向介质中迁移而 达到净化的目的。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 可加速正、负离子定向 运动速度,从而加快渗 析速度,这种方法称为 电渗析。
§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丁铎尔效应—乳光效应
第12章胶体化学1
胶体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领 域是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学科的交 叉与重叠,它已成为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
胶体化学的理论和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 开采、催化、涂料、造纸、农药、纺织、食品、化妆品、 染料、医药和环境保护等工业部门和技术领域。
➢小分子真溶液因分子小,乳光弱; ➢悬浮液无散射; ➢只有溶胶粒子大小合适,可产生较强的乳光。
如已知 n 、n0 ,可测 I 求粒子大小V 。
2) I 1/4
波长越短的光,散射越强。 例:用白光照射溶胶,散射光呈蓝、紫色,
透射光呈橙红色
I9 2 2 V 4 l2 2 C n n 2 2 2 n n 0 2 0 2 1 c o s 2 I 0
2. 凝结法
将蒸气状态的物质或溶解状态的物质凝聚为胶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溶胶:由于分散相粒子很小,且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间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 的界面能,因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其有许多不同于真溶液和粗分散系统的性质。
(2)高分子溶液:它们的分子大小虽 然已经达到1~1000 nm范围,但由于不存 在相界面,且不会自动发生聚沉,因而属于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也称为亲 液胶体(没有相界面,分散相以分子形式溶 解,亲和力较强)。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江河 湖海、工业废水是液溶胶系统,大气是气溶 胶系统,人体各部分组织是含水的胶体。此 外,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无不与胶体相 关,随着科技的发展,胶体化学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高度分散的多相 系统。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一种介质中 所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相,而令一种呈连续分布的物质 称为分散介质。
3. 超显微镜
超显微镜在黑暗的视野下,从垂直于入射光 的方向上观察,可以在整个黑暗的背景内看到一 个个闪闪发光、不断移动的光点,恰似黑夜观天 可见满天星斗闪烁。
超显微镜可以近似测定粒子大小,
r
13
43m
43BC13
§12.3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
在溶胶分散系统中,溶胶粒子处于永不 停息、无规则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称为布 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胶粒 的热运动。
1 0 0 0 n m > d > 1 n m
d < 1 n m
1. 分散法
利用机械设备,将粗分散的物料分散成高分 散的胶体。分散过程所消耗的电功或机械功,远 大于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大部分能量以热 的形式传导给环境。 (1) 胶体磨:分干法和湿法。 (2) 气流粉碎机:粉碎程度1um以下。 (3) 电弧法:制备金属水溶胶。
1. 电动现象
在外电场或外力作用下,溶胶中固、液两 相发生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象。
(1) 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 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若溶胶粒子 不动(吸附固定于棉花或多孔物质),而液体介 质定向移动的现象。
(3) 流动电势: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 流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动,多 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
粒子小,扩散作用为主;粒子大,沉降 作用为主;粒子大小相当,重力作用与扩散 作用相近,构成沉降平衡。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微小粒子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lnC C1 2 M RT g10h2h1
大气分子的浓度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 亦可建立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ln
p2 p1
M RTgh2
h1
§12.4 溶胶的电学性质
当被分散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 (质点直径d<1 nm)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分散 介质中时,形成的系统即为真溶液。
真溶液分为固态溶液、液态溶液和气相 溶液。
分散相粒子直径d>1000nm的分散系 统称为粗分散系统。包括悬乳液、乳状液、 泡沫、粉尘等。有明显的相界面。是热力学 不稳定பைடு நூலகம்统。
分散相粒子直径介于1~1000 nm之间 的高分散系统即为胶体系统。分散相可以是 多原子或分子(103 ~ 106 个)组成的有界面 的粒子,也可以是没有相界面的大分子或胶 束,前者称为溶胶,后者称为高分子溶液或 缔合胶体。
(4) 沉降电渗:分散相粒子在重力作用 下或离心力场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 向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固、液两相在离子吸附、解离、静电引力 等作用下,而带有电荷,从而形成双电层。
(1) 亥姆霍茨模型:固液两相界面层整齐 地排列着正负离子,正负电荷的分布如同平板 电容器,在平板内电势直线下降,两层间距离 很小,与离子半径相当。
§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 丁铎尔效应
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集的光线投射到 溶胶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看 到一个发亮的光锥,此为丁铎尔效应。丁铎 尔效应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丁铎尔效应又称 乳光效应,散射光的强度可以用瑞利公式计 算。
2. 瑞利公式
(1) 只有溶胶有明显的丁铎尔效应; (2) 蓝、紫光散射最强,红光散射最弱; (3)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折射率相差越大,乳光 效应越强; (4) 乳光强度又称为浊度。
菲克第一定律:
dn
dc
dt DAs dx
扩散系数D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单位为 m2·s-1。
对于球形粒子,扩散系数D可由爱因斯坦-斯 托克斯方程计算:
D RT
6Lr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由于重力的作 用而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分散相粒子所 受作用力情况分为两方面:① 重力的沉降作 用;② 浓差导致的扩散作用。
与真溶液中的分子热运动无本质区别, 符合分子运动规律。
爱因斯坦-布朗平均位移公式
12
x
RTt
3Lr
平均位移公式有力地证明了分子运动论完 全适用于溶胶分散系统。就质点运动而言,溶 胶分散系统与分子分散系统并无本质区别。
2. 扩散
对存在浓度梯度的溶胶分散系统,由较 高浓度一侧进入较低浓度一侧的质点数更多, 总的净结果是溶胶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定 向迁移,即为溶胶粒子的扩散。
(3)缔合胶体:或称为胶体电解质, 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形成的胶束。通 常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有 很好的亲和性,因此也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12.1 溶胶的制备
粗 分 散 系 统 分 大 散 变 法 小胶 体 系 统小 聚 变 集 大 法 分 子 分 散 系 统
d > 1 0 0 0 n m
2. 凝聚法
由分子(或原子、离子)的分散状态凝聚为 胶体分散状态的一种方法。 (1) 物理凝聚法:将蒸气或溶解状态物质凝聚。 分为①蒸气凝聚法;② 过饱和法。 (2) 化学凝聚法:利用生成不溶性物质的化学反 应,通过控制析晶,使其停留在胶核尺度。
3. 溶胶的净化
过量的电解质或杂质影响溶胶的稳定性, 需要去除。常用渗析法。该法利用胶粒不能透 过半透膜的特点,分离出电解质或杂质。如用 羊皮纸、动物的膀胱膜、硝酸或醋酸纤维素制 成的半透膜,将溶胶装入膜内,在放入流动的 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作用,可达到净化 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