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教学法

合集下载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

试论“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小说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以文学艺术的手法,描绘人类生活中的种种情境,展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激发其阅读和思考小说的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阅读引导法阅读是学生了解和欣赏小说的关键环节,阅读引导法是小说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在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通过预览法、扫读法、精读法等方法,快速略读整篇小说,找出该小说的主题和核心,确立阅读重点和目标。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小说的情节和结构,通过分析法、对比法、概括法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故事讲述法故事讲述法是小说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讲述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魅力。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好方法。

三、情感表达法情感表达法是小说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小说中的情感和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对小说情节中的矛盾、挫折、冲突等情感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体验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挣扎,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

四、批判性思维法批判性思维法是小说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通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发现小说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探索小说的内涵和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角色的形象、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说”体裁的有效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生发展角度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将小说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所说的真正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和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汉语国际教育《体裁教学法》

汉语国际教育《体裁教学法》

汉语国际教育《体裁教学法》背景:体裁最早是起源于“Genre” 一词。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个词,最初它是“种类”的意思,随着其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对其进行解释,如“体裁”、“语类”等,本文选用其“体裁”的含义。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对体裁概念有不同的定义:John M. Swales 认为,体裁是“包括一系列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活动”。

语言体裁的范例是可以随着其原型(prototype)的变化而变化的;体裁所具有的理论依据对其语篇的内容和形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属于同一交际社团的或者同一领域的人都会承认并且尽力遵守这种制约性;交际行为的组织,无论是否适当和成功,部分取决于其对体裁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

根据Swales 的观点,Bhatia 认为(1)体裁是具有交际性的事件,并且可以辨认;(2)体裁又不是简单的交际性事件,其内部结构特征鲜明,并且有惯例性;(3)在进行文章建构时,必须按照特定体裁的具体要求;(4)虽然特定体裁有自己的实践和约束,但内部人仍然可以在框架内传达他们的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

J. R. Martin 认为,体裁是“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的有阶段,具有一定的目标和目的的行动”。

Eggins (1994) 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实现的逐步,有目的的活动”,认为体裁与社会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

Eija Ventola (1995) 也认为体裁是一种具有可识别步骤的交际过程,并且具有常规性(routine like)。

中国学者秦秀白的“体裁”是话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释对话或文本时,如果我们只注意话语的连接或句子间关系,我们就会忽略话语的宏观结构分析,忽视话语类型的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我们很难有效地和交际地使用英语。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体裁概念的界定在本质上具有相同之处,表现在:(1)交际目的具有决定性。

不同的交际目的决定着不同的文本文体、文本语言和文本内容等。

“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 、 裁与体 裁 教学 法 体 的是 使语 言 学 习成 为 一种 社交 过 程 。 体裁 教 学 法 的
教学 循环 模 式包 括 师 生共 同经历 的五个 阶段 :建 立
分 共 S ae(903) 出 . 学 和修 辞 学 中 的常 用 术 场知 识 , 析 语篇 并 把 语 篇 模 式 化 , 同 构 建语 篇 , w l 19 : 指s 4 文 联 其 语 体 裁最 早 是被 人 种 学家 正式 引 入语 言学 研 究领 域 独 立创 作 , 系相关 语 篇 , 目的是 帮助 学 生 逐 渐独
刘 萍
( 曲阜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山东 ・ 曲阜 2 1 ) 7 5 36
【 摘
要】 体裁教 学法是把体裁分析运 用到课堂教 学中, 掌握各类语篇体裁结构有助于英语学习者 了解
不 同语篇 图式 结构和 建构过 程 , 更好地 理 解交 际意 图和 不 同思维模 式 . 帮助 他们 对再 次 出现 的 交际情 景作 出
第 1 4卷 ・ 2期 第 2 1年 4月 01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Vo . 4, . 1 1 No 2 Ap . 0 r 1 2 1
Jo 九a1 of S h u E ca on 1s 1 te ur uZ o du t I t tu 3
“ 裁教学法 ” 体 在英语 口语教学中的应 用
够使 用 语 言做 好准 备 。教 学 是否 成 功很 大 程 度上 取 体 裁结 构 由必要 成 分 、 可选 成 分和重 复成 分 组成 。必
决 于教 学 目标 的设 定 。而 区分 知 识 和技 能 对 口语 教 要 成 分及 其 顺 序决 定 体裁 类 型 。可 选成 分 和 重 复 成 学 而言 是 至关 重 要 的 。B gt(9 75指 出 口语技 能 分表示 同一 体裁 的不 同语 篇 的差 异, 裁结 构 有语 境 yae1 8 :) 体 包 括 机动 感知技 能 ( trp re t e sis 和互 动技 配置决 定 。C r t 认为体 裁 是有 目的 、 mo - ecpi kl ) o v l hi i se 有步 骤 的文 包 它是 有 特 定 的 能( t at nsis。 者包 括感 知 、 i e co kl)前 nr i l 回忆 和正 确发 音 化 活 动 , 括 口语 体裁 和 书 面语 体 裁 , 并用 语 言结 构 清 晰表 达 。后者 包 括控 制 语 言 产 出和 开 头 、 中间部 分 和结 尾 的图式 结构 ( mm n l 9 : Ha o d 9 0 做 出选 择 .利用 知 识 和机 动感 知 技 能达 到 交 际 目的 15 。 rn18 : ) 6 )Mat (9 42 把体裁 定义 为“ 为我 们 文化 成 i 5 作 有 有 的能 力 。机动感 知 技能是 不受 语境 限制 的 , 也是传 统 员 的讲话 者 的有 步骤 、 既定 目标 、 目的 的活动 。”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体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由文本的内容、结构、格式和语言来决定。

它表现出文学作品对读者自然语言和文言风格的有益且深入的理解。

体裁也可以被称为文本的“外形”,比文章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它是文本所有层次理解的唯一出口。

体裁分析主要涉及阅读技巧、语言类型和文本分层等方面。

在阅读技巧方面,阅读者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比如议论文、报告、散文、小说等。

这有助于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及体裁特点进行深入总结和理解。

语言类型方面,文本的体裁决定了其语言特点和类型。

比如,诗歌体裁更加强调形式而不是内容;散文体裁则以描述性文字为特征。

文本分层方面,分层是指文本的主体、框架和表述方式等。

根据文本的体裁,它们可以用相应的分层,如诗歌的语调、报告的框架、议论文的证据等。

体裁教学法以体裁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体裁分析和理解教材,从而掌握文本的特殊结构,从而掌握文本的深入意义。

体裁教学应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读者能够分析体裁特征,了解文本分层结构,把握文本脉络;二是读者能够信手拈来地在指定的文本中表达出原文中的主题思想。

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如把比较复杂的文本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帮助学生分析其体裁特征;给予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加深对体裁结构的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握其中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联;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体裁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体裁时,利用语言资源,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

比如,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去创作,并分析其创作的文章的体裁;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进行体裁分析,从而熟悉不同体裁的特点;通过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裁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科学理论,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丰富体裁教学,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知体裁,为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学习资源,根据不同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特点。

前写作过程与过程体裁教学法

前写作过程与过程体裁教学法

前写作过程与过程体裁教学法前写作过程与过程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全面协调,以及学生的深入参与。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发展成为熟练的写作者。

前写作过程作为一种写作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把握写作的细节,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前写作过程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前写作过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课程的要求,给学生布置合适的写作任务。

为了确保存写作任务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可以在布置任务之前,先给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比如文章、图画、视频等,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写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并对写作任务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给学生布置合适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技巧,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

二、前写作过程的进行在前写作过程的进行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首先,教师可以把握写作任务的要点,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任务的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写作任务,并且能够把握写作任务的重点。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前,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比如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结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语句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写作成绩。

三、前写作过程的反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把握学生的写作水平,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不断练习,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最终的写作目的。

四、过程体裁教学法过程体裁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对写作任务的理解,以及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写作任务的把握。

体裁教学法英语

体裁教学法英语

体裁教学法英语Teaching Methods in EnglishEffective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requires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and needs of students. One such approach is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which focuses on the explicit teaching of different text types or genres. This metho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purpose, structur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various genres, such as narratives, informative texts, and persuasive essays,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more proficient in their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nderpinned by the belief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a social process and that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and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By explicitly teaching the conven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different genre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language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effectively in a range of situations.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the learning cycle, which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ages: 1) building the context, 2) modeling the genre, 3)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genre, and 4)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genre. In the first stage, the teacher introduces the topic and the purpose of the genre, and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 genre is typically used. This may involve discussing the typical audience,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and the language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genre.In the second stage, the teacher provides explicit instruc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genre, using sample texts to illustrate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may involve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the use of particular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r vocabulary, and 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author.The third stage involves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to construct a text in the target genre. This collaborative process allows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re and receive feedback and support from the teacher as they develop their skills.Finally, in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stage,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produce their own text in the target genre, demonstrating their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apply the knowledgeand skills they have acquired.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shown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as it provides them with a clear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ducing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By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linguistic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genre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how language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effectively in a range of contexts.However,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not without its limitations. Some critics argue that it can be overly prescriptive, leading to a formulaic approach to writing that stifles creativity and individuality. Additionally, there is a risk that the explicit focus on genre conventions can lead to a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use, failing to account for the dynamic and context-dependent nature of communication.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many practitioners of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have incorporated elements of other teaching approaches, such as process-based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critical literacy. By blending different method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more well-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while still leveraging the benefits of the genre-based approach.Overall,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method offers a valuable framework for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structured way to understand and produce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By focusing on the purpose, structur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various genre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become more proficient and confident in their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preparing them for success in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contexts.。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

文学体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学体裁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区别和特点,如叙事、抒情、戏剧、骈文等;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4.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区别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文学作品片段或摘录,引发学生对文学体裁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介绍文学体裁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如叙事、抒情、戏剧和骈文等;b. 分析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叙事具有故事性、抒情注重感情表达、戏剧有舞台性等;c. 阐述不同文学体裁的功能和作用,如叙事能吸引读者注意力、抒情能表达情感、戏剧能传达思想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a. 教师提供多个文学作品的示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岳阳楼记》等,让学生分析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并找出相应的特点和表现手法;b.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分享各自找到的文学作品示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体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文学作品分析(30分钟):a. 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和特点;b. 学生与同伴进行分享,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5. 创作实践(30分钟):a. 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创作实践;b.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体裁,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a.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b.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和示范;2. 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3. 学生独立研究和创作。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

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体裁是汉语文体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议题、创作目的等出现的一定形式的、有意义的、系统性的文字组织形式。

常见的体裁有新闻报道体、说明文体、议论文体、散文体(如书信、演讲稿、广告语)、对话、小说体等。

体裁的重要性在于,文章的体裁决定了文章的结构、语言形式、思维模式以及表达方式等,它会影响到文章的内容和文体水平。

二、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是提高文章写作水平、拓展文体选择和写作技巧的必要过程。

做体裁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体裁:要充分了解文章所属的体裁特征,以便判断文章类型。

(2)了解体裁特点:只有了解体裁的特点,才能根据体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写作,文章的表达才能更加准确、有效。

(3)探究体裁的内涵:不同的体裁含有不同的意义内涵,要正确理解体裁的含义,才能把握体裁的特点。

(4)有效运用体裁:要根据文章的要求,运用合理的体裁,以更好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传达文章内容。

三、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在文体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体裁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体的概念,也能更好地应用体裁进行文章的写作。

(1)反复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讲解和强化文体的定义、特征和结构,以便学生能套用文体的原理,把握文体的特点,达到灵活运用文体的目的。

(2)激发学生兴趣:体裁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把握体裁学习的关键点和重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要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文体写作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从而用文体解决实际的问题。

(4)注重分析:只有通过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体的本质,以及体裁与文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5)创新运用:把握体裁的特点及技巧,让学生运用文体的原则,从而达到更高的文体水平,并能运用文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发挥文体的有效性。

总之,体裁在汉语文体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体裁分析和体裁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体的理解,更能提高写作水平,发挥自身思维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裁教学法是近10年随着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形式主义(formalism)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因其服务的目的不同而功能有所不同。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语言规则,更应该理解在特定的语境中,文本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Halliday的这一观点为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做出了贡献。

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把交际事件表述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序运用语言,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办事的实例,而“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则可看作是一种体裁(Swa les,1999:45—48)。

Vijay K.Bhatia(1993)进一步阐释体裁,指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可以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交际目的是体裁的核心思想,它使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Kay,H.&T.Dudley—Evans,1998)。

比如记叙文和议论文交际目的不同,那么它们各自的图式结构就决定了这两类体裁的语篇内容和语言的选择完全不同。

另外,体裁具有常规性、制约性、程序性、重复性、习惯性等特点。

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写作一直是我这地区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今天看了一篇这样的论文《“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感觉收获颇多,帮在此向大家推荐这种写作教学法。

该方法“将体裁概念和体裁教学贯彻于教育方案之中”,以不同体裁的语篇为依据,以探讨语篇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为核心,注重“让教师和学生彻底理解语篇(体裁)类型为什么会因为交际的目的、内容、受众和渠道不同而变化”目的是通过教师清晰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让学生认识到的仅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

该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示范分析、共同协商写作和独立写作。

在示范分析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某一体裁的范文,运用“图式结构”分析法,重点讲解语篇的社会功能、体裁结构、语言特点等,以指导下一步的写作。

在第二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创作一篇文章。

教师充当“抄写员”,把学生阅读、观察、调查、讨论的结果在黑板或者屏幕上写成近似范文体裁的文章,以使学生亲临整个创作的过程。

第三阶段是学生独立创作阶段。

学生选择一个题目,经过写初稿、教师和同伴评价、修改、编辑等过程,学生可利用所学体裁,独立完成创作任务。

“体裁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范文为学生他作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与作文题目相关的系列范文是体裁教学的出发点,是探讨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和情景语景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体裁能力的根本保证。

通过对范文的阅读理解、示范分析和模仿写作,学生能够掌握某一体裁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从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终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

“体裁教学模式”为学生独立创作语篇提供了直接的语言输入。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自始至终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特点和相关专业知识。

这种有的放矢的课堂语言输入,从而有效地促动了理想的语言输出。

第三,该方法为师生构建了评判作文的标准。

以往给学生作文以“写得好”、“语言不错”、或者“表达不够充分”、“结构不够完整”等笼统的评语,无助于解决写作难题,因为学生不清楚导致优劣的具体因素。

而“体裁教学法模式”的第一、第二阶段能使师生清楚认识到范文的语法、语旨、语式,即何种特定的场合、以何种方式、对何人、说什么话、谈论什么事情、经历几个步骤、达到什么目有等。

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独立创作的语篇与范文的异同。

久而久之,师生不仅发现特定体裁语篇在宏观结构、词汇、语法以及构建步骤上的分析框架,还形成一套使学生明确判断自己作文优缺点的标准。

摘要:本文阐述体裁教学法的定义,理论背景及其优点,介绍笔者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体裁教学法的做法、体会,并提出体裁教学法在阅读课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阅读课应用1.引言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每年高考试卷阅读题的分值比例中可见一斑。

高中英语阅读课一直倍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总是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高中英语教材的主编之一、人教社的刘道义先生在其《普通高中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一文中指出:相当多的高中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句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对语篇的分析。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高中教师关注的是词汇和句子结构,教学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词义的解释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上。

其实,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

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取何种阅读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

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课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

2.体裁教学法的定义、理论背景和优点2.1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的教学活动。

2.2 要了解体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背景,我们先对国内外学者在体裁分析领域的研究概况作个简单回顾。

总体来看,近年来,对体裁的分析可分为两个主要学派:以Swales和Bhatia 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以Martin 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术语见Kay, H&T. Dudley-Evans 1998)。

这两个学派都认为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使得某类语篇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他们都强调体裁的常规性和制约性,认为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社会交往工具,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其基本原则不能被随意更改。

同时两个学派都认为,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意味着体裁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仍然存在某些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将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三个流派:(1) ESP和 EAP领域的体裁教学法;(2) 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3) 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教学法。

2.3 体裁教学法的优点:(A)运用体裁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尤其的具有初级或中级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语篇模式,从而增强其理解语篇和创作语篇的信心。

(B)从长远看,体裁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学生熟练掌握体裁的结构之后,就能对这些体裁运用自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篇。

3. 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3.1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威廉斯(Eddie Williams)曾经给阅读下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阅读就是一个人看着并理解所写文字的过程(1984)。

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具备篇章知识,即课文体裁结构的知识。

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胡春洞,1998)。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辩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体裁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抓住典型文章,分析其体裁框架及写作特点,并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达到举一反三。

常用的篇章类型有:叙事类、说明类、论辩类。

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

从文章的写作方式上来看,一般都以叙事类(narration)和说明类(exposition)为主。

叙事类中又包括传记(biography)、故事(story)、游记等。

说明文中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饮食文化等话题。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阅读时,读者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以及规律对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章类型确定的一般方法:以时间为线索的篇章-----叙事类;以主题为线索的篇章-----说明类、论辩类。

另外,学生自己也可以迁移所具备的汉语篇章知识来确定课文体裁类型。

3.2 记叙文(narration)阅读教学方法及课文篇目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有新闻报导、通讯、回忆录、传记、故事、游记等。

高中英语三册课本中,以传记和故事类的文章居多,所以,下面我就着重叙述这两种文体的教学方法。

A. 传记 ( biography)传记属记叙文的一种,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线。

此类体裁的文章通常被分为四部分,即A. childhood years B. early manhood C. great achievement D. remarks.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下列主线来理解传记类文章:人物(who)→时间与事件(time and events)→成功/成就/信仰(success/achievements/belief)→评价(evaluation)。

这样,使学生在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高中英语教材中传记类文体的分布情况较广,共20篇,如Abraham Lincoln; 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Walt Disney ; Charlie Chapli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lbert Einstein; Madame Curie ; Capitain Cook; Gandhi 等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