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捧红了一个新名词———假日经济。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彩票都成为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在节假日集中消费,已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并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本文就我国假日经济的形成原因,发展现状,假日经济的理论溯源,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发展策略作初步探析。

一、假日经济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的基础作用,认为“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可知,闲暇时间也是一种生产力,因为人们在闲暇时的自我塑造与发展和大脑的自由创造推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另外后弯劳动供给曲线也是“黄金假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解释。分析曲线可知:最初,由于替代效应,劳动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人们愿意以劳动代替闲暇来获得较多的工资;然而,随着工资继续增加,收入效应逐渐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人们对货币相对满足时,不再愿意以牺牲闲暇为代价用劳动争取更多的工资了,这时劳动供给随着工资增加而减少。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民收入的逐渐升高,闲暇时间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获得充分的精神享受之后,人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黄金周的产生

我国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生产落后,经济水平不高,没有实行五天工作制的经济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加强,休假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就势不可挡。1994年3月1日我国实行五天半工作日,迈出了休假制改革的第一步。1995年12月7日,

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该决定明确规定了5天工作制。

1999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两大难题:一是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二是国企改革出现大批职工下岗,国内经济出现疲软,影响到经济的稳步增长,并导致就业水平下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消费是带动经济的力量,储蓄是经济发展的大敌。

”当时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想通过此举鼓励人们去扩大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寻找消费热点不仅成为经济学家更是政府关心的问题。1999年,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上移下借的形式形成春节、“五一”和国庆三个七天黄金长假。从2000年5月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已经过了28个“黄金周”。这一休假制度的实施,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繁荣经济,促进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黄金周消费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可以说,当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研究

周维娜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100101)

摘要:“假日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假日经济”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从我国现状看,

假日经济虽然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在对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形成背景,发展现状,假日经济理论支撑、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假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第三产业;消费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09)06-0009-03

收稿日期:2009—10—17

作者简介:周维娜(1988—),女,山西长治人,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2009年12月长治学院学报

Dec.,2009第26卷第6期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Vol.26,No.6

·9·

长治学院学报

前,假日消费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假日经济不仅在拓展消费领域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观念变革的动力。

2000年“五一”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黄金周”,数据统计表明,在这个长假期间,出外旅游人数达7000多万人,大大超过往年同期人数。2003年元旦“黄金周”使我国的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和饮食业在内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平日翻了几番;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多数地方天气晴好,游客激增,假日出游、休闲到餐馆、茶社和酒吧已成为一大时尚,旅游餐饮有力地拉动了餐饮消费。

从1999年国庆节我国实行长假以来,我国的“假日经济”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逐步趋向于理性化,由2003年和2008年的假日消费情况比较来看,消费者对假日的内在质量需求提高了,旅游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其中,一日游、自驾游、自助游正逐步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方式。旅游主题更为丰富,奥运游受到热捧,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休闲旅游正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

随着百姓消费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假日消费的人群将继续扩大,假日经济的内涵和覆盖面将更为广泛。实践表明,假日经济正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增长要素,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有效途径,它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假日经济蕴含无限生机,有着广阔的持续的发展前景。

四、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假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假日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有力的促进着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发展。

首先,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假日经济拉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假日期间旅游人数激增的同时,商场、宾馆、餐饮、娱乐场所等非出游项目也比平时火爆。因此,从国家的宏观角度看,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经济,而是与许多行业都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对我国经济产业起着拉动作用。

其次,从地方角度来看,“假日经济”之实质即为旅游经济。目前,我国地方经济的相互竞争非常激烈,地方均在发展其区域经济,期望在地方经济竞争中独占鳌头。在“假日经济”竞争过程中,地区通过为外来旅游者提供一种旅游休闲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包括促进商品展销、经贸洽谈、专项活动、观光休闲的短期效应,同时通过营造旅游休闲吸引物,树立区域品牌,提升区域软实力,易于形成区域竞争力的长期效应。

第三,从企业角度看,

“假日经济”之实质即为开拓市场。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假日还是平时,获得更高的利润始终是企业的永恒目标。由于“假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得假日者得天下”。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当前在国家法定假期期间所实现的商品零售总额已占全年商品零售总额的2/3。而商业零售企业销售的最终是生产企业的产品。因此,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而言,

“假日”已成为其决胜的市场,也是其实现全年销售目标之关键。对企业而言,“假日经济”之实质即为努力开拓市场,在“假日”期间尽可能地提高其销售量,能更快更高地实现其全年的销售目标。

五、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困难

自从我国实行长假以来,假日经济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障碍和困难。

首先,短期经营行为带给假日经济不少危害。在我国的法定长假期间,部分服务行业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出现降低服务标准,甚至欺诈等短期经营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旅游业务来说,一些旅游企业并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庞大的旅游人数往往使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感到措手不及,其中尤以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薄弱表现最为突出,满足不了人们假日消费和出行的需求。有些旅游行社不考虑自身接待能力,只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强行组团,来者不拒,不能保证服务质量,从而导致了长假之后的旅游消费投诉上升。而每次黄金周过后,旅游景点和相关服务业往往会遭遇“寒潮”,造成集中消费后几个月的低迷,出现了“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过山车”局面,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对节日消费的宏观引导不足。近几年,尽管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在黄金周前夕发布“假日旅游预报”,通报各地旅游市场情况,但是这种预报在时间上通常落后于人们的出行计划,只能做为一份“出行参考”,对市场和消费者起不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赵晓指出:“假日经济更多的是不同消费之间的替代,激发的是消费者的节日性冲动消费,而没有激发新的需求。”由此可见,假日经济要持续增加消费总量和健康发展,还需要商家和政府部门进一步丰富假日消费品种,挖掘新的亮点市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第三,市场秩序和管理滞后。在假日经济中,始终表现突出的问题即为节后投诉。有些商家,例如超市借促销之际,任意哄抬物价、以次充好,服务质量明显下降。部分旅行社只求价格,不讲服务,人们对此颇多怨言,从而导致潜在消费人数下降。假日出游的各类投诉,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在现场或假日内得到解决的少而甚少,绝大部分积压到节后处理。更有甚者,很多市场监管部门只作投诉记录和承诺,随后便置之不理,很少有能及时安排处理的。

六、解决方法

面对这些障碍和困难,笔者认为有如下解决方法:第一,在继续促进消费,拉动需求的同时,应尽快完善社会统筹保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