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日本的侵华政策(P96)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日本的侵华政策(P96)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宣示《对华政策纲领》,企图以武力将“满蒙”从中国分割出去。
▪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世界。
2、九一八事变(P96)
1929年10月后,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实施侵华政策。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2月,东北沦陷。
3、华北事变(P97)
▪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妥协退让,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33.1.日军攻占山海关,开始入侵华北地区。
▪1933.5.31. 签订《塘沽协定》,使华北处于日本监视、控制之下。
▪1935.6.签订《何梅协定》,使河北、察哈尔主权大部丧失。
▪1935.11.日方策动汉奸进行华北五省(冀、察、绥、晋、鲁)和平、津的“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此即“华北事变”。
4、日本侵略计划得逞的原因(P97)
▪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侵华蓄谋已久,且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
▪国民党政府致力于“围剿”红军,对日本妥协退让。
▪国际联盟和英美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政策(P97)
1、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
▪1936.8.广田弘毅内阁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北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1936.11.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反动同盟。
▪1937.7.7.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相继占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
市。
3、1938.10. 占领广州、武汉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策
略。
▪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
4、1944.4.—1945.1.日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战役(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
攻)。
5、1945.8.15.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略战争彻底失败。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P98)
1、在台湾统治达50年。
日本总督及其官员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疯狂的经济掠夺,并竭
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
2、在东北统治14年。
1932年拼凑“伪”满洲国“,使东北成为其殖民地。
(P98)
3、在华北事变后,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P98)
4、1938.12.汪精卫投降日本。
1940.3.南北汉奸政权合流,成立全国性的伪中央政府—“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
(P98)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P98)
1937.12.南京大屠杀(30万)
相持阶段,日军八路军、新四军及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扫荡”,实行“三光”(杀光、烧光、强光)政策。
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掳掠、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P99)
▪在东北,日本垄断公司独占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日本公司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
▪日军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和农产品,保证日军需求外,大量运往日本。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思想战”)(P99)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 多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P98)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发表抗日宣言,号召民众抗日(P99-100)
▪1931.9.20.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农武装抗战。
▪1932.4.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直接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P100)
▪选派党员到东北加强当地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派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
▪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进行英勇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P100)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共及其领导的红军和广大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P100-101)
中共与国民党部队中进行局部抗战的爱国官兵合作。
(1)东北满洲省委与抗日义勇军合作。
(2)同十九路军合作
1932.1.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
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作战。
福建事变前,红军与十九路军签署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事变失败后,仍与李济深、蔡廷锴等保持着联系。
3、与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合作
4、与宋庆龄、何香凝等爱国人士合作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P101)
2、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提出和实施(P101-102)
(1)1935.8.1.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2)1935.12.瓦窑堡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3)1935.5.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4)1936年上半年,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停止敌对行动。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P102)
1、西安事变的发生:张、杨从“哭谏”到“兵谏”。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1937.2.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引起巨大反响。
国难当头,国共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P103-104)
1、1937.7.7.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战开始。
2、1937.7.8.中共通电全国,号召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
3、1938.8.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不久为十八集团军),南方的红军和
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4、1937.9.22.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次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
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P103-10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1)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
(2)在中共的领导、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斗争。
(3)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
2、这一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侵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P104)
3、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是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淞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4、国民党正面战场多数战役以退却、失败而结束。
其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是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1)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武装群众;
(2)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P104-105)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同时也发动过几次进攻
性打击。
2、国民党对日军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基本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3、国民党有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实行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同时,制造了多
次方“摩擦”。
4、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配合英美对日军发起攻击。
5、1944.4.—1945.1.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大溃败。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一)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P106)
1、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实行国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改组军事委员会,成立国民
参政会)。
2、1939.10.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宪政运
动普遍开展起来。
3、1941.3.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得到中共南方局的支持,同年创办《光明报》。
4、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体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5、1944.9.中共参议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主
张,得到各界代表的热烈响应,但遭到蒋介石的反对。
(二)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P107)
1、在中共的推动影响下,文化界各抗敌协会相继成立。
2、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的参与和领导下,团聚了大批文化界爱国人
士,成为抗日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
第三厅组织了十多个抗敌演剧队、宣传队,分赴敌后进行抗日宣传。
3、武汉失守后,南方局设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大后方的进步文化工作。
4、中共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5、北京、上海等地院校迁往西南、西北,坚持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6、意义(P107)
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一体重要战线,对于激
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P108)
▪中共主张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P109)
1、抗战初期,八路军主要是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挺进敌后的八路军,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
(1)1937年9月25日,115师部队于晋东北要隘平型关伏击歼灭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所属之第21旅团1000余人;
(2)同年10月18日,120师部队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运输队,断敌运输线并收复雁门关。
(3)同年10月19日,129师部队夜袭山西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烧毁敌机24架。
八路军在对日军作战中连获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胜利信心。
2、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多处抗日根据
地。
(P109)
3、南方的新四军挺进长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根据地。
4、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的发展
5、1944年底,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
6、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P110)
1、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起到配合正面战场的辅助作用。
(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
场的压力)。
2、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形式,可消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
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
3、在主要进行游击战的同时,也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日1940年8月至12月的百
团大战)。
4、人民军队的战绩(P111)
在八年抗战中。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P111)
1、原因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日的局面产生严重危机,出现了妥协、分裂危险,故中共于1937.7.提出此口号,
2、三次反共高潮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在山西、河北进攻人民军队,遭坚决还击。
(2)1941.1.皖南事变。
中共进行自卫反击,揭露声讨。
(3)1942年春,策划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的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P112)
1、原因:
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抗战路线不同,统一战线中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2、内容:既统一,又独立
(1)共产党必须坚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
力争中共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调解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三大政治口号的提出(P112)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了严重危机,存在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的两大危险。
1937.7.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
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自卫立场。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同时,中共坚持把解决中日民族矛盾放到首位,解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的合作抗日。
2、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P112-113)
(1)发展进步势力
进步势力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应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成立抗日根据地。
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2)争取中间势力
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他们需要一定的条件:共产党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他们的利益;同顽固派斗争并取得胜利。
(3)孤立顽固势力
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蒋介石集团)。
应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同其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政治)(P113)
1、根据地政权的性质: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
2、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
政权机构领导人经人民选举产生。
3、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分配实行“三三制”原则:
共产党员、非党左派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1941年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精兵简政”的提案。
在各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经济)(P113)
1、减租减息
2、发展农业生产
抗日民主政府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发动农民组织劳动互助;
帮助农民改进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
3、克服根据地困难的举措(P113-114)
(1)毛泽东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总方针,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2)1942年开展大生产运动。
(3)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成效:战胜了困难,农业和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思想文化)(P114)
1、创办了“抗大”、“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
2、各根据地创办了大量的中、小学校,吸收农民子女入学。
3、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
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照。
越来越多的人从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
1、背景:
1938.9—11.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撰文系统地阐释了我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P114)
2、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3、内容:(P115)
(1)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特征和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2)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3)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A、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经济上,没收官僚买办资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指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4、意义(P115)
(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二)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P115)
▪抗战以来党的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还没有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为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中共在20实际40年代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2、经过(进程)
▪1941年5月首先在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2月整风在全党普遍开展。
3、内容(P115)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4、主要任务:反对主观主义(P116)
▪主观主义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
当时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党内反复出现“左”、右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调查研究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5、整风的意义和作用(P116)
▪通过整风,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通过整风,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了起来。
6、1945.4.20.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
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P116)
7、党的七大(P116)
1945.4.23—6.11.举行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共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国内情况:
1944年起,敌后根据地开始向日军发起局部进攻,解放了一些地区,为全面反攻准备了条件。
1945年春,正面战场发动了局部反攻,收复了一些被敌人占领的城市。
2、国际形势:
▪1945.4.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5月上旬,苏联攻克柏林。
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7.26.中、美、苏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攻击日本关东军。
3、向日寇反攻
▪1945.8.9,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8.10.朱德发布向日寇反攻的命令。
4、1945.8.15.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9.2.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签署投降书。
5、1945.9.3.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9.9.9.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1945.10.25.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118)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共是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是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P118—119)
(1)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A.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
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B.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
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
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P11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是: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P120)
1、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抗击、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抗战期间,中国战场平均牵制日本陆军75%以上;日本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盟国军队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国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苏联避免东西两面作战;
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减轻了英美军队的压力。
3、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81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