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标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引言 (1)
一.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2)
1 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分类 (2)
4 质量要求 (2)
5 检验 (3)
二、如何检验印刷品的质量 (4)
1 外观 (4)
2 层次 (4)
3 套印 (4)
4 网点 (4)
5 颜色 (4)
三、标准的观察条件 (6)
1 颜色样品的照明与观察条件 (6)
2 照明条件 (6)
3 观察条件 (7)
参考文献 (9)
摘要
标准化就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当今印刷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随着印刷方式的多样化、自动化以及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在印刷过程中正确判断印刷机的状态并对印刷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客观评价和控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而今后印刷业将会以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为生产作业和管理的主要先导。

本文通过学习印刷标准化,分析影响平版印刷品质量和性能的因素,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如何检验印刷品的质量、标准的观察条件之后,充分理解各部分的原理,确定适合制版和印刷的控制要素。

关键词:质量检测;标准化。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is in a certain range of the best order, the actual or potential problems and to develop common rules for re-use activities, known as standardization. It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process.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is to improve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ervices, applicability, to prevent trade barriers and promote technical cooperation.
With today's printing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sulting in an unprecedent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diversity of printing, autom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the printing press during the state the right to judg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printing eff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next printing will be data,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ion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as the main leader.
In this paper, printing standardization study, analyze the impact of offset print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factors, offset print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how to test the print quality, a standard observation condition, ful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theory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late and elements.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ization.
引言
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印刷外资企业进驻我国。

这些企业在带来国外订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印刷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其中就包含了用标准化的理念开展印刷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

标准和专利的结合现已成为国际上新技术垄断的游戏规则。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有了技术先申请专利,有了专利想办法融入标准,再通过标准全球化实行技术和产业垄断。

如今我国已颁布的印刷技术标准已有53项,内容纷繁,所以在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种以阐明其意。

一.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

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 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
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
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 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10)%。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二、如何检验印刷品的质量
当每个人去做印刷品的时候肯定是很关心印刷的质量,(做印刷前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祥讲可是我们如何去检查质量呢,如何检查出印刷产品的漏洞与偷工减料呢?这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彩色胶印印刷品检查方法。

1 外观
外观是首要的,必须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其次是色调,应基本一致;然后是文字,应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最后是尺寸要求,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1.0mm。

2 层次
各阶调应分明,层次清楚。

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

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

4 网点
网点作为印刷的基本单元,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50%网点的扩大值,精细印刷品为10%-20%;一般印刷品为10%-25%。

5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丰富多彩。

指标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青(C)品红(M)小于等于0.15黑(BK)小于等0.20,黄(Y)小于等0.10;二是颜色符合印刷样品。

(备注)符合印刷样品与电子文件和是否是传统打佯有着密切的关系。

彩色凹版印刷品质量检查。

色基本一致。

三、标准的观察条件
虽然色度和密度测量在颜色复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替代图像复制质量的人的最终评估。

印刷品包括打样样张的图像和颜色质量在生产流程中都会被反复进行视觉评估,或者直接进行颜色复制的比较。

印刷品的观察条件千差万别,同一产品在不同的观察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色貌特征,因此为了保证视觉评价的准确性,ISO3664规定了若干标准的观察条件。

1 颜色样品的照明与观察条件
现代印刷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化与标准化日益得到重视。

数字化的颜色信息正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传递,尤其在对颜色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颜色的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则更应得到重视。

在实际生产中,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3-1999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iso3664∶2000观察彩色透射片和复印品的照明条件》标准,应作为印刷复制行业颜色技术测量和颜色评价的主要标准。

2 照明条件
(1)对于观察反射颜色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应采用CIE标准照明体
d65,其参数指标在iel931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l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所用人工光源为标准照明体d65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应大于等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检验色样9~15)应大于等于80。

(色品偏差值△c和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的方法可参见cy/t3—1999和gb/t 5702)。

并且用于观察反射颜色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在500lux~1500lux,并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

另外,观察面的照明应尽可能均匀,不能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应大于80%。

(2)对于观察透射颜色样品,应采用CIE标准照明体d50,其参数指标在CIEl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 1960 ucs 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 u=0.2091,v=0.3254,所用人工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

(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观察反射样品采用d65光源和对于观察透射样品d50光源的标准限于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对于执行《iso3664∶2000观察彩色透射片和复印品的照明条件》标准中,反射印品的鉴定、反射印品的实际评价、透射样品的直接观察等iso指定观察条件均采用d50标准光源。

3 观察条件
(1)观察反射颜色样品时,光源应从与颜色样品表面垂直方向入射,观察方向应从与样品表面法线方向成45°夹角处观察颜色样品的漫反射光,即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

在保证观察面照度均匀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观察条件,光源从与颜色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方向入射,观察方向从与样品表面垂直方向观察颜色样品的漫反射光,即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

此外,观察反射颜色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6/,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当观察诸如镭射卡纸等表面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不能直接观看镜面反射光,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调整观察角度,找出最佳的观察角度观察。

(2)观察透射颜色样品时,应用均匀漫射光在样品背后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

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

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3)人眼与色评价视场
人眼观察物体细节时的分辨率与观察时视场的大小有关,与此相似,人眼对色彩的分辨率也受视场大小的影响。

实验表明:人眼从小视场(2°)增大到大视场(10°)时,颜色匹配的精度和辨别色差的能力提高,但当视场再进一步增大时,颜色匹配的精度提高就不大了。

这是因为10°标准视场对400~500nm区域短波光谱有更高的敏感性。

所以在印刷工业中使用颜色测量仪器进行颜色数据测定时,我国国家标准gb7705-87、b7706-87、gb7707-87分别对平版装潢印刷品、凸版装潢印刷品和凹版装潢印刷品做出规定,测量同一批产品的颜色色差时,光源采用d65,测量视场采用10°。

(4)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周围环境是对标准照明和观察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观
察环境周围的物体及其自身颜色和亮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色彩感觉。

工作人员应尽量消除周围环境的影响。

注意:
1)避免周围环境同时有额外的光源或光斑,从而影响在标准光源下正确辨色。

2)避免在观察视场中有强烈的色彩对比或是环境表面强烈的色彩反射,例如来白墙、地板等的表面反射。

周围环境的反射率最好小于20%。

在稳定的周围环境中进行观察工作。

3)由于在观察和评判样品时,人的主观印象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当进入观测环境后,应让眼睛适应环境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测评判。

ISO 3664规定了五种观察条件,其中的透射直接观察(T1)、透射片的投影观察(T2)适用与胶片图像质量的评测,由于印刷中的胶片为黑白的半色调胶片且现在用的越来越少,因此,这里只介绍印品的鉴定比较条件(P1)、印品的实际评价(P2)、彩色显示器观察条件。

参考文献
主要参阅文献
[1]孙帮勇.周世生印尉质量控制条的检测原理及应用[J].2007.6
[2]赵伟立.印刷品质量检测[M].2007.9
[3]刘武辉,胡更生,王琪.印刷色彩学[J].2007.9
[4]陈世军.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M].2004.3
[5]中国印刷公司.印刷质量与标准化.1995年04期
[6]高鸿飞.彩色印刷质量检测及工具[J].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