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朝方与中苏的外交博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与中苏关系的博弈

在最开始爆发朝鲜战争的时候,北方军处于几乎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在爆发战争的短时间之后美国就采取了军事干预政策。随即1950年8月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受到强大阻力,同时美军的空军轰炸也让金日成十分头痛。所以在这一阶段,朝方与中苏关系的博弈主要就体现在了争取苏联以及中国的力量来协助朝鲜共同抵抗联合国军。当时,朝鲜当局与中苏两国外交重点有两个:第一,获得苏军的空中支援;第二,希望中国同志派兵援助朝鲜。接下来我分开论述:

1、关于苏军的空中支援问题

在8月中下旬,金日成一次又一次通报斯大林朝鲜战争形势的紧急,希望斯大林提供空中支援。斯大林也逐渐意识到了情况的紧急,所以在8月28日发电报给金日成,“不要因为在与外国干涉者的斗争中没有取得连续的胜利而不安,胜利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些挫折,甚至局部的失利。”“俄国人在1919年英、法、美武装干涉时期的处境,比现在朝鲜同志的处境要困难的多。”不过在最后斯大林答应金日成“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向朝鲜空军提供强击机和歼击机。”

不过斯大林此时十分谨慎,他不仅没有及时向朝鲜提供空军援助,就连原来已经确定的在东北的空中掩护任务也停止了。因为斯大林出于政治的考量不能让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此就算在南方部队跨过了三八线的时候斯大林也在反复考量之后放弃了苏联出动空军保护朝鲜的计划。因此后来斯大林也不愿意答应中国出动空军辅助志愿军入朝作战,只是只在中国境内起掩护作用。但苏联看到中国入朝作战以后最后还是以俄罗斯族的名义让自己的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所以是金日成过于乐观的估计了苏联出动空军的计划,他没有站在苏联的角度考虑,不到最佳的时机,苏联是不会投入自己的空军入朝与美军正面冲突的。

2、中国同志派兵援助朝鲜

朝鲜在8月申请苏军的空中力量的同时也在向斯大林提出“请中国同志派兵援助朝鲜,帮助朝鲜走出困境。”而在起初斯大林并不希望自己和中国过分的卷入这场战争,所以对朝鲜的提议几乎不做反应。

在9月15日美国组织了仁川登陆,在登陆成功后一路向汉城进击,人民军防线已接近崩溃。此时,中国领导人立即作出反应。周恩来指出我们可以将南方部队向东北调动,使英美政府感到不安,并将这个意图通知了斯大林,但是斯大林就中国出兵问题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在这个时刻的朝鲜的态度如何呢?朝鲜首先肯定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且他自己知道单单凭借朝鲜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美国军队的,想要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要请求中国政府的援助。但是朝鲜方面认为自己不能够单方面就提出这种要求,他必须要经过苏联的同意。可是金日成在屡次与斯大林的对话中,斯大林始终不愿意提及中国出兵这件事,

就连朝鲜希望中国派1500名司机解决运输问题一事都拖延了四天才予以同意。

9月30日汉城陷落了,人民军主力部队北撤的道路也被切断,金日成担心敌军会越过三八线,而朝鲜再也无法组织新的部队进行有效的抵抗。这个时候金日成只能同时给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人同时写了求援信。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莫斯科终于开了绿灯,同意中国军队入朝作战。而毛泽东却回复莫斯科国内有争议,需要进行讨论。因为中国此时入朝作战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战机再加上中国武器落后,又没有空中力量支援,所以有很大的困难。之后周恩来亲自访苏,就入朝作战一些相关事宜与斯大林进行探讨。(属中苏部分,与朝鲜无关,这里不写了)于是在会谈之后,终于中苏两国达成一致,即使在苏联空军不入朝作战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会在10月19日入朝作战。

在起初的阶段斯大林对这一战局有他自己的考量。斯大林承诺朝鲜对他们进行空中掩护却没有说明出动时间和方式;斯大林迟迟不愿意动用中国军队的力量,因为这涉及到苏联出动空军及其在朝鲜的地位和影响。所以不到三八线被突破这种危急关头,斯大林就不会让苏联以及中国军队卷入这场战争。而金日成对斯大林的想法并不了解,他没有站在苏联的角度去思考过。所以在初期阶段金日成在外交决策完全是依赖苏联进行的,他始终看斯大林的脸色行事,对莫斯科方面言听计从。他既想让中国参加战斗又不能和毛泽东私自达成协议,生怕苏联方面质疑朝鲜军队浪费了苏联优质的武器资源以及朝鲜对苏联方面的衷心。所以在这一阶段概括而言就是朝鲜一直在争取中国的帮助,但是在大方向上还是事事听从莫斯科,不敢越雷池半步。

二、朝鲜战争中朝鲜关于军队的指挥权问题与中苏两国外交博弈

在起初的阶段,金日成的想法是由其自己来指挥中朝两国军队,在他眼里这是一种捍卫自己主权的方式,能防止志愿军控制朝鲜。当时金日成已转移到平壤以北的德川,金希望志愿军的指挥所也设在那里。金日成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即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请求中国出动军队帮助朝鲜顶一阵。这样,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当他得知中国准备派几十万部队分批入朝作战后,才感到事情重大,不便直接提出由他来指挥中国军队。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双方指挥所合在一起。而中方,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则另有一番考虑。首先,斯大林在10 月 1 日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其次,在朝鲜的所见所闻,实在令彭德怀对朝鲜的军事指挥能力担忧。因此,在彭德怀看来,根本不存在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至于对朝鲜军队的指挥,此时还不宜提出,一则不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二则人民军主力部队已经溃散,新组建的兵团正在中国境内整训,尚无法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于是,当10 月21 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会面时,双方均未提出统一指挥问题,只是在谈到两军如何配合时,金日成同意派朴一禹驻志愿军司令部,

以保持联络。

随着战事发展,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屡次报告,因中朝之间缺乏协调———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鲜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特别是还多次发生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在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也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为此,彭德怀通过北京委托中国使馆人员向金日成提出作战中的协调统一问题。但是第一次商谈朝方金日成坚持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交换情报,既不同意两军总部靠近,更不同意采取联合的形式。

从当时的史实出发去考量金日成的这种做法,或许可以看出他是对当时的形势作出了一些错误的判断。首先为了避免刺激美国,同时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中国政府对于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特别强调其非官方的性质,毛泽东11 月7 日批示:金日成在演说中可以提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朝鲜人民军统一指挥之下配合人民军反抗侵略者”,但不宜多说。这都是一些说法,实际上中国并没有考虑过把军队交给朝鲜指挥。而从金日成起初的反应来看他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其次,金日成不清楚莫斯科的立场。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金日成开始出于自己的主权和尊严的考量是拒绝联合指挥的问题。

后来毛泽东特别建议要金日成尽快与彭德怀和高岗直接见面,商谈中朝两军联合作战的事宜。会谈一开始,性情直率的彭德怀便提出了两军必须统一指挥的问题。高岗随后解释说,朝鲜半岛地域狭窄,战役上没有统一指挥不行。显然已经了解到斯大林的意见,什特科夫明确表示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并批评人民军以最好的苏联装备打了败仗,而赞扬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消灭了大量敌军,认为对中方指挥的正确性不应存在任何怀疑。后来毛泽东致电彭、高说,斯大林已回电,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在明确了中苏两国的态度之后,朝方也只能迫于压力而同意。从朝方这一点反应上也可以印证上文分析的此时金日成的心理。

在莫斯科的干预下,中朝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得到了解决。其实金日成的心理不难分析,他在前前后后不愿意交出指挥权,直到中苏摆出明确态度才在压力下妥协。对于朝方,这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要他们交出自己军队的指挥权,在民族感情上难以接受。而中国主要考虑的是战争胜负问题,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上讲,中方显然具有绝对优势。斯大林只能作此选择,这也是金日成在与中国结盟时必须面对的事实。在中方入朝作战之后的这一段的时期,金日成对中方的依赖有明显加强。虽然在大局上依然需要莫斯科决断,但是对中国的外交显然比之前强化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