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试前一天,由鸿胪寺官员负责设置 御座、黄案,由光禄寺官员安放试 桌,排定考生座位。
• 第二天参加 殿试的贡士须于黎明 时分到殿后的丹陛下排队等候,领 取宫饼一包;文武百官则分立两旁。
• 随后,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 殿,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 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放到 殿外的黄案上。
• 文武百官及考生参赞礼拜后,礼部 官员才开始散发题纸。
• 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每页 长四十公分,宽十二公分,有红线 直格,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要求 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
• 考生逐一跪接题纸后,到自己的座 位上开始答题。
• 按规定凌晨入场,日落交卷。
• 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
钦定前十名的次序。
• 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 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 第的情况。
•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 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
• 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 就是“连中三元”。
•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 十六人。
• 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 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 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 三元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 名曰状元或状头。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元继承三省制
宋代的宰相遇事须以札子向皇帝请旨,宰 相听命执行,权力小于唐代。
4朝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执掌兵权。中书 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印
三、明清的内阁制
1.朱元璋撤中书省,废丞相,一切政务统归六部, 由皇帝亲自辖制,传统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成 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该机 构设在宫廷,故称内阁。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三、明清的内阁制
2.清代仍设内阁大学士,不设丞相。各处 官员所呈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再呈皇 帝审处,皇帝诏令由内阁下达六部执行。
内 阁 大 学 士
ຫໍສະໝຸດ Baidu徐 光 启
三、明清的内阁制
3.清雍正时为加强皇权,设军机处,草拟和转 达皇帝旨意,处置军国要务,内阁形同虚设。军 机处的设立与运作,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确保 机密,也为了削弱群臣议政的权力,皇权专制因 此达到顶峰。
• 一次朝官们在 一起吃瓜,有苍蝇 飞来,武儒衡挥扇驱蝇,看了元稹 一眼,说:“这东西从哪里飞来?”
• 从这种极度的傲慢轻蔑中可以看出 进士及第官员的自负心理。
• 元稹不堪其辱,奋志抵砺,在二十 七岁时重入科场,终于及进士第, 官拜监察御史,出了胸中恶气。
• 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特别令士 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
• 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 一天。
• 录取名单称为“甲榜”, 又称 “金榜”。分为三甲:
• 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 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 第”。
•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都是经 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 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
• 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
• 二、 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
• 唐代进士科试以诗赋为主,自齐、 梁、陈、隋以来,文士都爱吟诗作 赋,因此一般都应进士科,以表现 自己的才能。
• 现代人说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只会 “读死书”,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应 该包括进士科,而且读死书的人也 是绝对考不取进士的。

• 唐代官员,进士出身的称清流,多 做朝官。
• 明经等其它科考出身的称浊流,也 有做朝官的。
第二讲 中国古代职官
•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 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 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 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 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 替九品中正制。
• 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 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二、隋唐宋元的三省制
1.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 中央官制。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 下省,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 审核,尚书省执行。
2.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分掌管官吏任免、军事、赋 税、财政;司法、科举、学校、工程、 水利、交通等,“六部”之名沿用到 清末。
•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承袭了
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 了进一步的完善。
•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 两类。
•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唐朝许多宰相、诗人都是进士出身。 如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 王维、岑参、韩愈、 刘禹锡、白 居易、柳宗元、杜牧等。
• 清流和浊流统称为流内。 • 而通过别的途径当官的称流外;有
一定才学而无法出仕的就是今天相 沿成习后所说的不入流。
• 在官场上,清流看不起浊流,流内 看不起流外。
• 盛唐与白居易齐名的 大诗人元稹 自幼聪颖,博闻强记,十五岁举明 经科及第,但唐代重进士轻明经, 元稹交结宦官才在朝中做个知制诰, 受到以牛僧儒为首的清流的鄙视。
•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 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 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 探花宴。
•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 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 士称为“雁塔题名”。
•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 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 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 正字”。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 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 士。
•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 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 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 试策。
• 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 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 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 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士史上新 的一页。
•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 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 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 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
夹带
中央官制变迁
一、秦汉的三公制
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 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 后世的宰相。
秦朝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