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燃烧和灭火(省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燃烧和灭火(省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杨道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对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燃烧条件的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演示实验法
学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自主学习法:对于不同物质着火点的差异,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查表即可学会。

教学反思:
当初我选择这一节课就是因为非得用多媒体整合方法来安排的教学效果,也是。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稀盐酸
现象 分析
A 蜡烛熄灭 氧气耗尽
Na2CO3粉末
B
C
正常燃烧
蜡烛熄灭
符合燃烧条件
CO2灭火,隔绝 空气
Na2CO3 +2 HCl =2 NaCl + H2O + CO2↑
怎样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 吹灭

★ 用水浇

★ 用沙子盖

★ 用湿抹布盖灭 绝

★ 用烧杯罩住

★ 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 移除可燃物 ★ 用剪刀把烛芯剪掉
(取一即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不不
飞鸣
则则
已已
,,
一一
飞鸣
冲惊 天人
(
司 马

)
再 见
着火点
2.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是可燃物, 但白磷燃烧红磷没有
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 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
给铜片上的红磷继续加热
物质 【着白火磷 点红】磷 木材
………………………………………
2、灭火方法:
结论:只要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 件,就可以灭火。
总结:选择合适的方法灭火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液化气、煤气起火:关闭阀门
与其它物品隔离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其他:用沙、土、灭火器……
用水、干冰、灭火器……
蜡烛的燃烧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课前准备
教师实验:带刻度的集气瓶(里面放上盛有白磷的金属盖,配带气球的橡皮塞,
带镁条的橡皮塞)
带刻度的集气瓶(配带镁条的橡皮塞)
托盘(上带有蜡烛,放打火机,装满水的喷壶,剪刀,小烧杯)
酒精灯
火柴
500ml 烧杯(装水,滴上红墨水),
500ml 烧杯(装小半杯冷水)
500ml 烧杯(空的,留装热水)
集气瓶(大的,配无孔橡皮塞),
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里事先铺少量水)
一小截镁条(约5cm )
坩埚钳(一个)
石棉网(一个)
彩色粉笔(红色,蓝色)
热水
学生实验(15组):大集气瓶(配一个橡皮塞,将镁条弯成螺旋粘在弯管上) 250ml 烧杯一个(装水,满杯)
火柴
酒精灯。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王灵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九年级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3.在证明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在实验结束后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逐步树立防火安全意识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教学模式:探究式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七、课前准备:烧杯、镊子、试管、白磷、热水、酒精灯、蜡烛、石块、火柴、木条、纸杯、集气瓶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有关燃烧的图片实验探究:根据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分析评价:演示实验形成结论:燃烧的条件→ → →→ → → →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播放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和灭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燃烧和灭火》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堂小结 燃烧与灭火Βιβλιοθήκη 堂小结 燃烧与灭火谢观 谢

与氧气接触
实验改进后有什么优点?
防止白烟逸出污染空气。
小结:燃烧的条件
三者缺 一不可
·思考:手帕为什么完好无损?
分析:手帕上的酒精在燃烧,同时 水吸收较多热量供其挥发,使得温 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 帕完好无损。
探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一根 点燃蜡烛火焰熄灭,并简述原理。
扑灭油气 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 档案、贵 重设备等 物的失火
扑灭木材 棉布等引 起的失火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安,请谨慎观看)
事例
1994年12月8日,在新疆克拉 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中小学生葬身 火海,火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 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 如何逃生。
据 统 计 , 全 球 每 年 约 发 生 600 万 至 700 万起火灾,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 65000至75000人。
提供材料:烧杯、水、 湿抹布、沙子、剪刀等
·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 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沙 子
隔绝空气或氧气
清除可燃物
小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有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或放 入较多的蔬菜 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油罐着火 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安徽省优质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
1、分别用燃着的火柴去点酒精和水, 酒精燃烧而水不能 猜想燃烧需要—— 可燃物
2、分别点燃两盏酒精灯, 其中一盏用灯帽盖灭
猜想燃烧需要——
氧气或空气
3、分别用燃着的火柴去点一小团纸和一小块煤,
纸张燃烧而煤不能 猜想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Ⅹ Ⅴ Ⅴ
Ⅴ Ⅴ Ⅹ
Ⅹ Ⅴ 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中考资源网
小组讨论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
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
——清除可燃物(形成隔离带)
再 见
再 见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温度(着火点)
活动与探究:要满足几个燃烧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空气中的白磷燃烧了 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
是 是否与氧气 温度是否达 禾 可燃物 (或空气接触) 达着火点 是否 发生燃烧
空气中的红磷
Ⅴ Ⅴ Ⅴ
rrrrrrrr 燃

与 灭

授课人 倪海英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国战神1-x火箭发射j
长征二号
长征3号 丙火箭携嫦娥2号发射
神7在酒泉发射升空
课题 :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及仪器: 大理石块 蜡烛(两根) 木条
细铜丝 50ml烧杯 坩埚钳
纸张 火柴
酒精灯
实验、记录与分析
燃烧和灭火
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与空气(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原理(缺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氧气)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活动三:燃烧的定义
发光、放热
➢燃烧是 可燃物 与 氧气发生的发 放光 的热 剧烈的 氧化反应。
活动四:安全用火
讨论:
1、生活中怎样预防火灾?? 2、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火灾,我们 如何自救
3、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___向__水__中__的__白__磷__通__入__氧__气______。
红磷
水火相容
氧气
通过这些实验探究,你能
得出猜想中的三个条件,满足
什么关系才物质能够顺利燃烧
吗?
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与空气(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关系
拨打火警电话:
当堂检测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燃烧条件的猜想,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着火点
1、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物质
着火 点 (℃)

燃烧和灭火 省优获奖课件ppt

燃烧和灭火  省优获奖课件ppt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下!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实验7-1 Ⅰ
白 磷 热水 白 磷 红磷 薄铜片
现象
铜片上的白 磷燃烧,产 生白烟,而 水中的白磷 和铜片上的 红磷没有燃 烧

现象
白磷燃烧
探讨与结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将温度降到纸箱着火点以下,同时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 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3.灭火器 (1)灭火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 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 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燃烧和灭火说课公开课获奖课件

燃烧和灭火说课公开课获奖课件
基于翻转课堂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第1页
老式课堂
翻转课堂
转移
转移
第2页
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基础知识 轻易,自学
试验探究 重要,引导
课前观看微课 课堂主体
课后继续探究
第3页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教法分析 3 学法分析 4 教学流程 5 板书设计
第4页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作用、地位
学习了氧气、 二氧化碳制备 试验
能力基础
第6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掌握燃烧条件、灭 火原理和措施,并学会 运用有关知识处理平常 生活中有关问题
知识 与技能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三维 目旳
过程与 措施
第7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独
立思索,学会构建自己知
识体系和运用迁移措施学习
灭火原理
第20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五步:迁移学习(10 min)
提问:
变换角色,燃假如烧 你是曹操,条该怎件
么办呢?
迁移 火场逃生
破坏燃 烧的三 个条件
将船解开、
灭火逆地原风区往跑理没有着火
时机
第21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六步:成果交流(10 min)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梳理微课 结果交流 迁移学习
引入探究
协作学 习环境
个性化 学习环 境
独立探究
协作学习
设计逃 生路线
翻转汇报
课前
课中
课后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燃烧需要氧气作为条件之一。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回答,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

环节三蜡烛燃烧分析灭火原理生活实例教师演示蜡烛燃烧提问:蜡烛燃烧时,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有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温度。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师介绍灭火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提出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灭火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温度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化学灭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兴趣实验、对比实验、生活实例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空气)。

为了让白磷燃烧,我们可以往水中的白磷中通入氧气。

这再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在火的一面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如火灾等。

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听课,了解火的利与弊。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只点燃的蜡烛,让他们思考如何将其熄灭。

在讨论中,可以讲述寻求可行性方案,分析处理方法的原理。

在灭火的原理环节,教师可以总结蜡烛熄灭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处理方法的原理。

通过题练,可以总结方法思路。

最后,在分析生活实例并总结提升的环节,师生可以一起收获,一起反思。

板书设计可以包括燃烧和灭火。

《探究“燃烧与灭火” 安徽淮南十中》课件 (省优)2022年人教版化学精品课件

《探究“燃烧与灭火” 安徽淮南十中》课件 (省优)2022年人教版化学精品课件

酸在溶液中能离解出H+和酸根 离子。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 有H+。
碱在溶液中能离解出OH-和金 属离子。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 含有OH-。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酸碱指示剂跟酸和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例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 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酸碱溶液的判断方法: A、取少量该溶液 B、滴入几滴指示剂(石蕊)试液
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
如下表。
(1)上述植物的汁液 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 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汁液 酸溶液 水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碱溶液 蓝色 黄色
是 万寿菊 、胡萝卜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填植物的名称)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pH=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
3、试验指示剂在上述4种溶液中和颜色变化;
4、根据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是否明显来判断,能否作为
指示剂使用。
指示剂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汁液) 食 醋 石灰水 盐 酸 氢氧化钠
牵牛花
红色
蓝色
红色
蓝色
月季花
红色
草绿色
红色
草绿色
紫卷心菜 红色
绿色
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
冬天里的一把火
探究“燃烧与灭火”
伦敦奥运会点火现场
2010年11月15 日下午14时许,上 海市胶州路一栋高 层公寓着火,造成 58人死亡,70余人 受伤送医,直接经 济损失达5亿元。

燃烧与灭火(省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省一等奖)

5
课Hale Waihona Puke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判断练习、分组实验和观察 分析知道了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 度 。并学会了如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的一些方 法。
森林失火
房屋起火
厨房失火
有什么方法灭火?
燃烧与灭火
玉山县冰溪小学 舒颖 单位:玉 山 县 城 东 小 学
物 质









实验时请注意: 1、用火安全。 2、不要打碎玻璃。 3、吹灭时要轻、慢。 4、点燃蜡烛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烫到手。
演示实验
拓展活动
怎样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分组讨论
怎样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方法
原理
1
2
3
4

燃烧与灭火课件(公开课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课件(公开课一等奖)

熄灭蜡烛的方法有?
综上所述:



用水浇灭
烛 的



盖上湿毛巾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条件
(1)隔绝空气(或氧气) 灭火的方法 (2)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
谁有妙招?
1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酒精洒出失火怎么?
谁有妙招?
2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怎么办?
谁有妙招?
2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怎么办?
趣味小实验
烧 不 坏 的 手 帕
燃烧与灭火
温故而知新
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生活经验积累
燃烧必须具备条件之一 ──可燃物
【实验7-1】 在500mL的烧杯中放3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 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白磷,另一端放红磷,观察现 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观察现象。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 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1)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氧气(或空气) 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
“在2019年3月30日18:00左右,四川凉山木里县内将周 二村发生的火灾, 31名消防队员牺牲。”
学以致用
高楼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
3
课堂小结:
♦燃烧的定义:P129 (1)可燃物
一、燃烧的条件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隔绝空气(或氧气) 2、方法 (2)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024年一等奖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课件

2024年一等奖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课件

2024年一等奖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火险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 学习并掌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难点: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灭火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火柴、蜡烛、酒精灯、实验器材(烧杯、镊子、火盆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火灾现场图片,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重视。

2. 知识讲解:a. 燃烧的条件:讲解并举例说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b.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介绍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以及新物质的。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燃烧与灭火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燃烧与灭火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燃烧的条件a. 可燃物b. 氧气c. 温度达到着火点2.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3.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a. 消除可燃物b. 隔绝氧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燃烧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b. 分析灭火原理,举例说明常见灭火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火灾报警器的原理,探索如何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燃烧与灭火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于燃烧的条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燃烧和灭火》优课一等奖课件

《燃烧和灭火》优课一等奖课件
草料竟然是“纵火犯 ”!
智力大比拼:
• ⑴伊拉克的油井在燃烧有的同学 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 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会使 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 试说明理由。
▪ 没有必要。
由于地壳中缺氧,而燃烧需要氧气, 所以火焰不可能燃烧到油井里或者地壳里 去。

• ⑵如果当时委派你奔赴伊拉克,去扑 • 灭正在燃烧的油井,你认为下列措施不能 • 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D 。
2 与氧气接触
过一段时间后,被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烧杯罩住的蜡烛熄 灭,另一支无明显 变化。
用镊子取一张滤纸和一 滤纸比木炭更易 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点 燃烧。
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实验7-1】
操作:
(1)将300mL热水倒入500mL烧杯 中,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 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并在铜片 上一侧放一小堆红磷,另一侧放一 小块用滤纸擦干的白磷,观察现象。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着火点



红磷、白磷
着火点对比
物质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叫着 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 固有的属性, 不能随意改变。
练一练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 ,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 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 B.设法降低油井口温度 •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 D.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请你谈一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和探究,你取得了什么 样的收获?
请你想一想:
家里炒菜时油锅着 火了,你会怎么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再探“燃烧与灭火”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基础上,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再探究。

在学生已有认识中燃烧一定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本节课通过镁在CO2和N2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认识到氧气只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在可燃物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其他的助燃剂,如二氧化碳,氮气都可以支持镁条燃烧,并由此发现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对课本上燃烧的概念进行拓展。

2、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师既要抓好对课本已有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抓好对新知识的探究,如助燃剂范围的扩展,同时借助化学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回顾中探究新问题,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1、回顾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构建“火三角”。

通过亚运会火炬的点燃和上海大楼着火的情境,理解“火”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2、通过镁在CO2中的燃烧实验,掌握可燃物不一定要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助燃剂也不一定要是氧气,CO2也可以支持镁条燃烧。

3、通过镁与N2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培养探究精神,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及小组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对燃烧的概念进行拓展,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教学重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进行再探究,掌握可燃物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助燃剂。

教学难点:镁条在N2中燃烧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结论。

二、说教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不仅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从我做起,关注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提出问题:氧气是常用的助燃剂,除了氧气之外,其他物质能不能助燃呢?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留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尤其本课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三、说学法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燃烧的基本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在镁与N2反应的实验探究
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并且进行大胆的猜想,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在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总结归纳中和反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化学对日常生活得指导意义。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1、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当时正是广州亚运会举办的时候,大家都很关注亚运圣火的点燃,我就用这一情景做为铺垫,提出问题:亚运圣火的点燃需要具备那些必要条件呢?引起学生回忆,复习燃烧的条件。

再由上海市胶州路大楼的起火引起学生注意,我们能生火,也要能灭火,复习灭火的原理。

当然这些情景的选择可以根据上课时的时事进行调整。

这些情景的加入,即使复习不那么枯燥,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它是不是万能灭火剂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发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样就对我们已有的旧知识提出了质疑:氧气并不能说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它只是扮演助燃剂的角色,而除了氧气之外,二氧化碳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充当助燃剂。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提出新的问题:既然二氧化碳都能做助燃剂,那有没有其他物质也可以充当助燃剂的呢?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个疑问,我们进行了第二个演示实验: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的燃烧。

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镁条燃烧后,水倒吸进入集气瓶约占70%。

这一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发生了冲突,再次引发了学生的质疑和激烈的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水倒吸远远超过了预想的20%?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排除,最后剩下了一个可疑的地方:氮气是不是也支持了镁条的燃烧?进行到此,通过一系列学生亲眼可见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挑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迫不及待的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2、分组实验,探究新知
接下来释疑的环节,我也是将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自己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合适的引导。

既然大家都怀疑氮气参加了反应,那么解决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将燃着的镁条放入氮气中,看镁条能不能继续燃烧。

而这个原理学生基本也能想到,关键的难点在于:实验室并没有现成的氮气,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空气资源来获取氮气呢?这个问题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当然,根据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再加上小组间的讨论,有一些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这时我只需要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完善,让学生初步尝到了用自己的能
力来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的分组实验,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提出问题的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氮气也可以支持镁条的燃烧,这一结论与同学们开始的猜想不谋而合。

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了“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的环节。

3、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通过前面问题的探究,学生已获得了新的知识,燃烧的现象和原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探究有利于将这些知识形成系统,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部分由学生联系生活举例阐述,教师可适当点拨或补充相关的材料和练习。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以鼓励性评语加以激励,由老师对应每一部分板书要点,从而强化印象,突出要点。

最后由学生总结,以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通过练习和作业进一步巩固,使书上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的生长”。

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模拟科学探究真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并反映出教学线索。

再探“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与灭火
二、再探
点燃
1、2Mg+CO2==== 2MgO+C
点燃
2、3Mg+N2==== Mg3N2
六、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不是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表达、交流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教学效果得到良好的保证。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