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蹈》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民族舞蹈
开发者:
课程类型:音乐特色类选修课程
教学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30课时
课程安排:一是利用每周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进行专门学习,二是通过社团活动和特色班级建设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学习。

课程目标:
1. 通过民族舞蹈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色彩斑斓的民族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课程实施建议: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

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使学生拥有匀称的体形、高雅的气质,从中受到美的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启发空间想像和创造力、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使我国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

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信息的行为,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是人类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

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
的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如果从功能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种类。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校本课程——民族舞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民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舞蹈的乐趣,加强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生活的了解和热爱,对体态美的追求,同时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民族舞蹈教学要注重两点:
一是夯实舞蹈基本功。

基本功是指一个舞者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外在及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水平。

外在条件是指人的基本条件,包括身高、体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质条件和要从事舞蹈专业动作学习的基础条件———“软开度”这一先天或后天素质条件;内在条件是指单纯从外表、外形看不出来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

具体包括:肢体形态的协调能力、动作理解与控制能力和基础的弹跳能力。

做好四项训练:
1.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初学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

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要使学生尽快达到肢体所需要的素质条件,应从“软”开始。

软度训练中可分为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l)压肩胛带是训练肩和胸的软开度。

在训练过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压肩胛带,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后拉肩胛带。

(2)腰是身体运动的轴心。

腰的软度训练是为了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训练中,我们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来练习。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

训练中,把杆上压腿使腿内侧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

而大踢腿则使腿部不仅有软度,还更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软度即是髋部的开度。

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扩大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动作的幅度,使身体的下肢更具有表现力。

训练中,可用坐地分腿练习和躺地分腿练习。

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强胯的软度的好方法。

2.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

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

扶把动作是借助把杆进行对身体的柔韧、力量、重心、美感的训练。

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

腰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

在把杆上,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

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

在训练中,可以围绕芭蕾基本元素“开、绷、直”来完成。

开: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

腿部运动过程中,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腕关节、脚趾尖全部向外转开,这样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使整条腿看上去更修长更具有表现力。

训练中,可以用蹲等练习。

绷:指脚背有力地绷提。

使脚的线条显得更加修长漂亮。

训练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划圈、控制等项目练习。

直:指在动作中,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都必须直立稳定。

训练过程中,在没有特定动作需要下必须要求直,使腿更修长优美,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

另外,扶把动作训练的应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的音乐。

但必须节奏鲜明,使学生易懂,从而增强动作的记忆力。

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通常都以小组合练习。

如离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

组合的音乐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采用一些欢快跳跃节奏鲜明的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动作的兴趣,促进组合的完成。

3.技巧训练
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

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

包括“转、翻、跳”等特技。

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
施教”。

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训练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l)转即旋转,以身体垂直于地面的轴心,给予恰当的动力,沿着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转运动。

旋转一般有原地自转,移动转和空中转。

(2)翻即翻身。

以身体的中心线为轴心,翻转三百六十度。

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腰翻身、点翻跟串翻项目进行训练。

(3)跳就是跳跃,即在空中形成一中优美的造型姿态。

跳跃一般有三个步骤:起跳。

“起法儿”身体快速离开地面,向腾空做好准备;腾空舞姿。

当人体重心想上最高点时做出的造型姿态;落地。

人体重心向地上掉下时应前脚掌先着地,过度到后脚跟着地,膝关节屈曲,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轻巧稳健。

4.舞姿训练
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

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基本舞姿包括手脚的基本形态姿态,基本位置,部法的训练,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

教学中,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

针对以上四项基本功训练,学校安排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舞蹈社团基本功展评。

二是进行成品舞排练。

每学期每个舞蹈社团重点排练一至二支成品民族舞蹈。

在编排过程中注意两点:
1.抓住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规律,顺应童心童趣,生动形象地分解教学。

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就能自如应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需要教师先把每一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民族风格准确抓住,把民族舞蹈动作一一进行分解。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表现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舞蹈教学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族舞蹈教学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艺,更要传授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在社团活动中,单纯的动作练习易引起少儿的厌倦,这时可适当穿插文化渗透,如讲述某个民族舞蹈的文化寓意、内涵、相关的美丽故事、传说等。

在舞蹈教学中不仅教授舞蹈艺术,也陶冶其情操,传承民族文化。

附:以艺术之旅为承载的“中国韵”课程小课题研究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