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3.4质量守恒方程式(完美版)

从上表分析,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表中X=_____.
在高温下普通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与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相同)和氢气.该氧化物在 高温下被纯净氢气还原为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 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就会燃烧,俗称”引火铁”, 是一种准纳米材料/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铁粉与水蒸气 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沉 淀和水.
练习:判断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1.4Fe+3O2 → 2Fe2O3
点燃
2.HgO → Hg+O2
3.H2+Cl2 → 2HCl 4.2H2+O2 → 2H2O
通电 点燃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观察法.
2.奇数配偶法. 3.最小公倍数法. 4.其他.
点燃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明特殊反应条件.
(如加热.点燃.催化剂.高温.高压.通电等)
4.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表示生成物为气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标注).
表示生成物在溶液中为沉淀.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4.镁带燃烧. 5.电解水.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多因素,例如催化剂二氧化锰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可能的因素再作出两种猜 想,并设计验证方法或操作以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 容填在下表中). 序号 生活事例 猜想 验证方法或 操作
(1) (2)
小华在实验室中用老师提供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 合物8.0g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0.075 mol.则: ①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②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确定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 量? 如回答”能”,请算出具体质量;如回答”不能”,请 说明理由.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初首次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根蜡烛,当蜡烛燃烧完毕时,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氧气减少了,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氧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燃烧前氧气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大的应用。
在实验中,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发生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反应并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原料的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它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发生。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如下:反应物1+反应物2+……→生成物1+生成物2+……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₂→2H₂O在这个方程式中,2H₂表示2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2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中考化学第3讲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精讲本课件

考点扫描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八下教材P87)
1.内容: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质的量各总物和质的____________。 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量也 没有增减,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详见实验突破) 4.应用: (1)解释化学变化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镁条燃烧后生成的物 质比镁条的质量大;
变式1 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
(1)上述实验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有__A_C__D___。(可多 选) (2)实验A中硫酸铜溶液与烧杯中铁粉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 往滤渣中加入足量硫的酸稀亚盐铁酸,,硫没酸有亚产铁生、气硫泡酸。铜请写出滤液中溶 质的可能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D中,若将稀盐酸逐滴滴 入烧杯中时,混合物中4种离子 (分别用a、b、c、d表示)数量变 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滴入稀盐酸 的质量在甲、乙、丙中哪个点时
重点突破
1.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与应用
例1 兴趣小组利用图甲白磷燃烧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利用 红外测温仪测量瓶内温度T0,注射器记录气体体积变化V0,电 子天平测量装置质量m0,将相关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 图乙。
(1)若实验中加入的白磷质量较小,则该实验能否验证化学反应 中质量守恒:__能____。
物质
XYZ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Y、Z、W三种物质
第九讲: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诚优教育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最小公倍数法:利用反应前后某一元素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以配平的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④“等” 把短线(或箭头)改成等号
⑤“查” 整体检查
随堂训练:
+4Na C
5
11. 如下图所示,二分子甲生成二分子乙与一分子丙,已知甲、乙、丙三者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A. XY2
B. X2Y
C. X2
D. X4Y2
﹡12. 将4.6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
法中正确的是()(多选题)
A. 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D.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13. 下列装置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多选题)
14. 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B. 2CO+O2点燃2CO
D. CH4+2O2点燃CO
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
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B. 6g镁与4g氧气生成
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D. 4g镁与6g氧气生成
氧气的空气中燃烧,生成pg五氧化二磷,则(
>m+n C. P<m+n D. P≤m+n
H6+bO2点燃mCO2+nH2O 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间的关
2
B. 3a=n
C. 3m=2n
D. 2b=m+n。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知识梳理】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求某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温馨提示]:质量守恒的理解要注意“化学反应”和“参加”这两个词。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其次,之所以强调“参加”,是因为某物质未必全部参加反应。
如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因为只有1g氢气参加了反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n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n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n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必须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提出的,他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参与反应并发生变化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为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例。
假设有一根铁丝被燃烧成氧化铁(铁锈)的反应。
Fe+O2->Fe2O3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反应物是铁(Fe)和氧气(O2),生成物是氧化铁(Fe2O3)。
假设我们有100克的铁丝。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必须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1 mol Fe = 55.85 g1 mol O2 = 32 g1 mol Fe2O3 = 159.69 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可以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
在这个反应中,铁和氧气的摩尔比是1:1,即1 mol Fe需要1 mol O2首先,我们需要将100克的铁转换为摩尔数:100 g F e * (1 mol Fe / 55.85 g Fe) ≈ 1.79 mol Fe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我们可以得知氧气的摩尔数也是1.79 mol。
进一步,我们可以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2 mol Fe2O3 / 4 mol Fe):1.79 mol Fe * (2 mol Fe2O3 / 4 mol Fe) = 0.895 mol Fe2O3最后,将生成物的摩尔数转换为质量:0.895 mol Fe2O3 * (159.69 g Fe2O3 / 1 mol Fe2O3) ≈ 142.94 g Fe2O3可以看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100克Fe)等于生成物的质量(142.94克Fe2O3)。
这个例子展示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或生成物)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求一致,若不是纯净物的 质量则要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若不是质量单位,可按质量、体 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即密度=质量/体积。
例题解析
【例1】某同学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有铜绿的铜粉,用敞口耐高温容器盛 装,在空气中充分加热[铜 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加热 2CuO+H2O+CO2↑]冷却后再称量该容器中 固体物质的质量,结果是( D ) A.质量减小 C.质量不变 B.质量增大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以2H2 + O2 点燃 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表明氢气和氧气在点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均保持不变 (原子 的“三不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 3.化学反应前后 •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 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 变 •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以及
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类型: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 质量求反应物质量。 (3)注意事项:①所设未知量是X(不带任何单位),并指明X所 代表的物理量(即“质量”、“体积”、“密度”)②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 写正确且配平。③准确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质量比。④代入的质量 是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2H2O
通电
O2 + 2 H2
+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三个不变:
(1 ) 原子的种类不变; ( 2)原子的数目不变; ( 3)原子的质量不变。
3、宏观解释:
(1 )元素种类不变; (2 ) 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
物质的种类
有两个方面一定发生改变
分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有五个方面一定不改变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充分反应后,剩余1克B,求生成的C的 质量。 8克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能恰好完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 9克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 + O2 12 2.4g
点燃
CO2
44
X
2.4g 12 = X 44 X=8.8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电解 7.2g的水可生成氧气多少克 ?若氧气的密度 为1.43g/L,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3.某同学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在一密闭容 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A 反应前的质(克) 35 B 12 C 40 D 14
反应后的质量(克)
待测
25
12
40
从上述数据可知:反应后A 物质的总质量 是 24克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A和C , 它们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是 11:2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与例题解析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理解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的知识要点: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总和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的种类注意:⑴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⑵不能遗漏参加了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相应的各生成物(如气体),也不能将没有参加该反应的其他部分当做反应物或生成物。
举例子:小风同学加热固体硝酸钾(KNO),发现有气体生成,小风猜想:①可能是氧气3②也有可能是氮气,③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
其实这三种猜想中③猜想一定错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所以绝不会生成含碳元素的物质的。
3.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一写”:写出反应物写出生成物中间有等号隔开“二配”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是否相等,不相等,必须配平,配的系数只能配在化学式的前面,不能更改化学式“三标”标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往往需要标注气体的符号“↑”具体用法: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的气体后边不需要标注气体符号,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一定要在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面标注气体的符号“↑”,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出现了难溶性固体,要标注沉淀符号“↓”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首先请可爱的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后边要有气体符号呀!以电解水为例,阐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能表示出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反应条件是什么。
反应物:水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通电2.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可以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个数比为2:2:13.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反应中的质量比:以电解水为例先算出方程式中各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就是反应中这些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质量比约分为9:1:8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例题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 1和t 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t 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 2时的质量/g 23 3 x 51A.x 的值小于3 B .Q 可能是单质C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 .M 与N 的质量变化比为14∶3(解析:反应的质量总和为80,则最后物质的总质量也是80,可算出x 为3,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推出M 是反应物,有28g 参加了反应,N 有6g 参加了反应,Q 生成了24g ,P 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但质量不变,也可能是旁观者,及没参加反应,对其他的反应也没任何影响,M N 两物质中最少各含有一种元素,所以Q 中最少含两种元素,不会是单质)2.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O 2=====点燃8CO 2+10H 2O 。
燃料X 的化学式为( )A .C 3H 8B .C 4H 10C .CH 3OHD .C 2H 5OH(解析:方程式已经进行了配平,说明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都相等,可推出X 中含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3.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 )A .H 2B .H 2OC .COD .CO 2 5.(2012·河北)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 .t 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解析:质量变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变多的是生成物) 命题点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7年7考) 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O 2=====点燃MgO B .4Fe +3O 2=====点燃2Fe 2O 3C .2KMnO 4===K 2MnO 4+MnO 2+O 2↑D .CO 2+Ca(OH)2===CaCO 3↓+H 2O(解析:反应A 没有配平,错误。
B,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 错误 C 没有标注反应的条件“加热”错误) 7.(2015·河北)(1)酒精(C 2H 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8.(2014·河北)(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命题点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7年7考)9.(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 g 。
(解析:质量是守恒不变的。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28.0g ,反应后也应该是28.0g ,为什么反应后固体变成18.4g 了呢,那是因为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氧气从固体中跑走了,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9.6g,那么氧气的质量就变成了已知的量,第二问就能顺利的解决)(1)共制得氧气g 。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2KClO 3=====MnO 2△ 2KCl +3O 2 149 96 x 9.6 g 14996=x9.6 g x =14.9 g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g100 g ×100%=14.9%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电解水2.分解过氧化氢3.加热高锰酸钾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5.氢气燃烧6.红磷燃烧7.铁丝燃烧 8.木炭燃烧9.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10.硫燃烧 二.选择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物质的质量总和 C.原子的数目 D.分子的种类2.NH 4ClO 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的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 2 B.Cl 2 C.O 2 D.N 23.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中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 表示)燃烧时发生反应为2X+9O 2=4 CO 2+2SO 2+6H 2O ,则X 是( )A.C 4H 12S 2B.C 2H 6SC.C 2H 6O 2D.C 2H 6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 2O 通电 2H 2↑+ O 2↑B.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加热时间/min 0 t 1 t 2 t 3 固体质量/g 28.023.218.418.4C.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D.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H2O2H2 + O2↑5.(易错题)(2017·昆明)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x=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g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7.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02 B.N02 C.NH3 D.N2(提示: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推敲)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9.(2017·乌鲁木齐)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参加反应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 10.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1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MnO2△三.实验题14.如图所示:是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 图A 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 做这个实验前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入少量细沙的原因是 (3) 左盘的锥形瓶在红磷点燃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
原因是(4) 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个瘪气球的目的是 ,引燃红磷,气球膨胀,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气球缩进玻璃管内,气球缩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5)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红磷过量,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拔下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国,进入的水约占锥形瓶容积的1/5,原因是若图C 做实验时,橡胶塞没有塞紧,实验结束后进行称量,结果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 (填“左边”或“右边”或“中间”)15.(2017·孝感)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实验方 案(反应 后略)实验 现象-------------------------铁钉表面有_-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