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局限与对策
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局限与对策
额 等等 ,这些职业判断 的正确 与否 和误 差的大小都严重依 叹 , 束手无措。 最重要的是新模型的实施意味着会计 监管对金
赖 于会计人 员自身素质的高低 。此外 , 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 融监管的妥协 , 那么会 计监管 的独立性将受到很大 的威胁 还要依 靠完善的数据库系统 。 数据是预测 的基础 , 没有 完善 会计监管 的独 立性 是会 计客观性原则和真 实性 原则所 赋予 的数据减值的估计就失去 了基 础 ,如同空 中楼 阁 , 源之 的固有属性和特 征 , 无 它要求必须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会计信 水, 相应的估值结果其可靠性和相关性 更是差之甚远 。 息。与金融监管的审慎性原则相比 , 会计监管的职能是为投
3 . 预期损失模型建立在投资者能够理解 的基础之上
资者决策服务 ,而金融监管的 目标则是维护存款人的利益 ,
减值的计提过程比较复杂 , 不仅包括概率的估计模型、 风 二者服务的 目标是截 然不 同的。因此 , 新模型的实施将是会 险的分布估计, 而且还涉及汇率等一些金融要素的判断 , 这些 计监管屈从 的表现 , 个信 号可 能会引起连锁反应 , 这 使更 多 都要求普通投资者具备很强的业务素质和理解能力。因此 , 的外界力量干预 会计监管过程 , 使会计监管的独 立性和权威 IS A B发布预期损失模型的一个假设就是现有的所有投 资者 性下降 , 引发会计监管效率低下 。 ( 至少是大部分 ) 都能理解并熟悉该模型的计算过程。期损 失模型和我国国情 的分析可知 , 新模型
FES A O TG RN 探 UI ID FC 讨N 理 论 CN I O
差距甚 远 , 对于一 些大的金融机构来说 。 要完成新模型 的实 1 . 理论框架亟待成熟 预期 损失模 型是 以未 来现金流 量 的估 计为基础 的 、 减 施 。 不仅数据 系统 的完善和转换需要很大 的时间成本和准备 值 的确认并不符 合权 责发生制原则 , 该减值 部分 所对应的 成 本 , 而且与新模 型相 匹配的风险管理也未必 完善 , 由此估 收入 的减少 实际上并没有发生风险和报 酬的转移 ,也不存 计 的减值 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就不言而喻 了。 对于 中小金融企 在企业很可能丧 失对 其控制 ,因此这种减值 方式与现有 的 业而言 , 这些企业竞争实力弱 、 盈利少 、 系统落后甚至还 数据 不健全 , 因此新模型 的实施 由此所 带来 的巨额成本更是使得 会计概念框架存在冲突 。此外 , 这两种模型也反映了会计各 界长期争论 的一 个话题 , : 即 会计信息是应该 反映过去还是 成 本不符合效益原则。最后 , 我国的会计人 员素质和投资者 面 向未来。这种争论反 映了两个会计 目 : 标 受托责任观 和决 的会计 知识还远远达不到新模型预期的要求 。截止到 2 0 05 策 有用观 。到 目前为止 ,世界各 国都在试 图平衡这两种 目 年我国会计人 员人数达 到 1 5 1 人 。到 20 年底 我 0 8 0 5 6 08 0 2 。 标 ,并侧重 于决 策有用观 ,为投资者决 策提 供更有用 的信 国会计 人员已达到 1 0 万人④ 而在这众多的从 业者 当中 , 00 6 中级资格为 11 3 万 息 。而 资产减值 会计本身正是两种会计 目标相互交锋 的一 截止到 2 1 年底初级资格为 28万人 , 种折 中的结果 , 它既能反 映资产 的真实价值 , 又满足 了投 资 人 ,高级会计 师 59 .万人② ,考虑到这两年会计人员的增长 者决策 的需要。预 期损 失模型的提出打破 了这种平衡 , 使信 ( 2 0 ̄ 20 年 的平均增长速度估计 )三者的比率分别 按 0 5 08 , 息 的获取 完全面 向了未来 ,因此这 种激 进的做法及其作用 约为 2 . %、0 7 0 5 0 2 1. %、. %左右。 6 0 4 近年来会计人员虽有所 仍待检验 , 理论仍待 完善 、 成熟 。 发展 , 中、 但 高级会计 师的比重 仍然很低 , 会计 师的平均能力 2 . 预期损失模型中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判断完全依赖 依旧落后于实务 的需要 , 因此我国会计 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 于高度 完善的资本市场 、较高 的会计人 员职 业素质和 完善 具备实施新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 因此 , 基于我国 目前的情形 贸然 引入预期损 失模型 , 很 的数据库系统 根据 有效资本 市场假说 (f i t a il akt y 可能导致严重 的后果 。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 : E ie p a m r — t n c t c eh 新模型的实施 p t s ) 会计人 员只有在强势有效的资本市场 中才能 完 首先就是以现有 完善的数据系统作 支撑 , 国的金融业在不 o ei , h s 我 全 观测到所 有内幕和外部 的信 息 ,并以此为依据正确预测 具备此条件 的情况下 引入新模型可能造成 巨额的转换成本 , 未来的预期损失和现金流量 。但这只是一个客观条件 , 预期 使企业现金流量 出现严重困难 , 甚至带来经 营风险 。即使 是 但会 计人员素质不高 。 运用新模型估计 出来 的减值 损 失模 型的正确应用 ,不仅与市场 环境 的发展状况有 密切 大企业 , 联系, 而更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 业素质 。在未来现金 流量 主观性较大 , 缺乏会计信息所应具 有的可靠性 , 造成 会计信 的预测 过程 中, 涉及 到大 量的职业判断 , 包括信用损失是否 息混乱 , 缺乏透明度 , 其决策有用性也大打折扣。 投资者在不 可能发 生 、 发生 的概 率如何 、 是否会产 生影响 以及影 响的金 具备相应知识 的J 隋况下面对这样的财务报表 , 只能是望洋兴
《2024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范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领域,资产减值是评估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环节。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其应用在金融资产减值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就如何更好地应用该模型提出建议。
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概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金融资产减值计量方法。
该模型通过对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进行预测,从而估计出潜在的信用损失。
这一模型的核心在于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风险的量化评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资产减值信息。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1. 识别风险: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和评估。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资产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程度,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2. 计量减值: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更为准确地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
通过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风险的量化评估,可以更为精确地估计出潜在的信用损失,从而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 优化决策:通过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从而优化投资决策。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调整风险策略,降低潜在的风险损失。
四、优势与挑战(一)优势1. 提高信息透明度: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金融资产的减值,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 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3. 促进市场稳定:准确的资产减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风险,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
(二)挑战1. 数据质量: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数据质量。
金融机构需要确保其数据来源可靠、完整,并具备足够的时效性。
2. 模型复杂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其应用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随着我国商业环境的不断发展,商业保理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
商业保理是指将应收账款的权利向银行或保理公司转让,以获得立即的资金支持。
然而,在商业保理业务中,预期损失模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是什么?首先,需要了解预期损失模型是什么。
预期损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应收账款中因债务人违约所产生的损失。
因此,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评估应收账款违约风险的工具,它能够根据债务人的信用、历史数据和其他因素对未来违约进行预测。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对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产生影响。
商业保理公司是通过收购应收账款的权利获得资金,而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商业保理公司确定哪些债务人可能会失约,以及可能产生的损失。
这种风险控制工具可以提高商业保理公司的资本管理能力,因为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通过了解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过去的违约记录,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债务人的风险,并在发生损失时采取合适的措施。
建议如何在商业保理公司中应用预期损失模型?以下是一些建议:1.收集大量的数据,对于商业保理公司而言,理解债务人的信用、历史数据和其他因素对于评估未来违约风险至关重要。
因此,商业保理公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建立预期损失模型。
2.建立动态模型,商业保理公司需要时刻监控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过去的违约记录。
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商业保理公司可以及时识别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持续精益管理,商业保理公司需要持续精益管理和优化预期损失模型。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型,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和优化资本结构。
总结预期损失模型是商业保理公司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商业保理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评估未来违约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因此,商业保理公司需要建立优秀的预期损失模型,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模型,以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业务风险控制水平。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一、预期损失模型概述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基于未来信用损失预测的风险管理模型。
在商业保理业务中,预期损失模型通过对债务人未来违约概率和帐面价值的预测,帮助公司及时发现风险、预防损失,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预期损失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预测其未来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从而提前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1. 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2. 降低不良资产率商业保理公司在业务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这对公司的经营和资金成本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预期损失模型的使用能够帮助公司及时识别潜在的不良资产,通过制定风险预防措施和提前准备资金储备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产质量。
3. 加强资产配置和投放决策预期损失模型可以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数据,帮助公司更加科学地进行资产配置和投放决策。
通过分析不同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和潜在风险,预期损失模型能够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公司更加有效地配置资产和投放资金,降低信用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
1. 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预期损失模型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基础上,这对保理公司的数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理公司应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预期损失模型的有效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政策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需要与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政策相协调。
保理公司应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确保预期损失模型的有效应用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期损失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预测能力,但并不是万无一失。
保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债务人的信用情况和市场环境变化,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准备。
4. 提高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需要保理公司的人员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技能。
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
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摘要】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金融领域中一种重要的风险评估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概念和背景,然后对模型的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过程。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型应用实践,探讨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结合模型的优势与局限,评估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价值,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信用风险、模型应用、实际案例、模型优势、模型局限、价值、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和客观的风险评估手段。
通过对金融工具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从而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探讨,将深入剖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优势和局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概述和相关要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实际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和局限性。
模型应用实践部分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金融业务中,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模型的优势与局限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评估该模型在金融实践中的价值和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与发展,为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及建议
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及建议作者:张帆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11期摘要:2017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针对金融资产减值,提出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取代过去的已发生损失模型。
本文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出台背景出发,探讨预期损失模型的内容及计量方式,并以案例形式,从减值准备计提与收益计量两个方面比较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明确预期损失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从银行和监管两个层面提出未来我国应用该模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金融工具;减值一、引言《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于1999年发布,但因其规定复杂繁琐而饱受垢病。
2007年金融危机以前已历经数次修订,但危机后IFRS的框架遭到来自银行监管机构的诸多批评,被认为是造成市场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他们认为该准则使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将未实现收益计入表内,并作为红利或股利进行分配,但在經济衰退年度则无法予以弥补缓冲。
为应对相关质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FRS9)于2014年得以问世,它代替原有的IAS39,对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方式做了根本性转变,特别强调报告主体必须采用“前瞻性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
财政部按照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相关要求,于2017年4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明确了要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预期损失模型,不再采用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
这不仅会对银行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和损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目前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之间的协调统一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及时着到钿开究预期损失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模型应用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无论是对会计准则的持续完善还是对金融监管的顺利实施,无疑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随着我国商业保理业的快速发展,保理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商业保理公司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预期损失模型成为了商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预期损失模型的影响1. 更加精确的风险评估预期损失模型将客户的信用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纳入考量,通过量化分析,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数据。
这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识别高风险客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不良应收账款的风险。
2.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预期损失模型有助于商业保理公司制定更加合理的信用政策。
通过对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公司可以区分对待,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
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分析,公司可以更好地制定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政策,降低公司的运营风险。
3. 有效的风险管理预期损失模型将客户信用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风险的动态变化。
在保理业务中,及时发现风险,是保理公司有效开展业务的关键。
预期损失模型的引入,为公司提供了更好的风险控制手段,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建议1. 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在推行预期损失模型的过程中,商业保理公司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
员工是公司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风险意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风险管理效果。
公司需要加强员工的风险教育,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2. 不断完善模型预期损失模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都在不断变化。
商业保理公司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预期损失模型,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公司可以加强对模型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升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3. 加强对合作客户的风险监控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需要加强对合作客户的风险监控。
商业保理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定期进行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商业保理作为重要的融资方式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商业保理公司作为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其风险管理和损失预期模型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商业保理公司在预期损失模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预期损失模型是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用于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信用损失的一种模型。
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可能的信用损失,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对商业保理公司来说,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信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融资方案,降低融资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保理公司在预期损失模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商业保理公司的预期损失模型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之上,对未来的信用风险估计不够准确。
由于商业保理公司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其信用状况较为复杂,难以通过传统的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准确评估。
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对于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和实践经验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一、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商业保理公司应加强对客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并为预期损失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引入先进的信用评估技术和模型。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评估技术和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准确、更有效的预期损失模型,提高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判断能力。
三、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与信用评级机构、征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信用评估模型,充分利用外部数据资源,提升预期损失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保理公司应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客户的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信用风险,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预期损失模型,即Expected Loss(EL)模型,是评估信贷风险的一种方法,用于计算预计损失的平均值。
它是根据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和违约时损失的预测值来确定的。
预期损失模型通常包含对历史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追偿成功率等数据的估计。
在商业保理业务中,预期损失模型主要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
商业保理公司在决策是否接受某个债权时,可以通过预期损失模型对其信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减少损失风险。
首先,预期损失模型可以提高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通过建立预期损失模型,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规避不良债权和减少损失。
其次,预期损失模型可以调整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债权,通过分析不同的债权特征和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并根据不同的风险控制需求调整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预期损失模型也会对商业保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产生影响。
商业保理公司需要根据预期损失模型的分析结果,调整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策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商业保理公司来说,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调整风险承受能力、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调整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预期损失模型的运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质量问题、模型建立复杂度高等。
因此,建议商业保理公司在运用预期损失模型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型和方法,同时加强数据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管理挑战。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保理公司在金融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商业保理是指以应收账款作为融资的基础,通过保理公司的介入,将应收账款出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向卖方提供融资和催收服务。
商业保理公司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商业保理公司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包括预期损失风险。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将探讨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预期损失模型要求商业保理公司对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这有助于提升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保理公司需要对融资对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提高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2. 资金成本上升预期损失模型要求商业保理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能的损失,因此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商业保理公司可能会提高融资成本以应对风险。
这会使得商业保理公司在资金成本上面临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信用风险较高的融资对象。
3. 利润空间受限二、针对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建议:1.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商业保理公司应该加强与融资对象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及时了解融资对象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保持透明度。
商业保理公司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披露水平,让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和经营状况有清晰的认识。
2.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保理公司应该加强对各种可能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
商业保理公司还应该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合规管理商业保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加强合规管理。
保理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的业务活动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
论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金融机构在评估信贷风险和计量资产和负债净额时所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提高资产和负债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本文将探讨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分析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一、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量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
它通过对债权人的未来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行测算,从而评估资产和负债净额的信用风险水平。
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经济情况的分析,预测未来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可能的违约损失,用以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进行测算。
二、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运用1. 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来评估和管理自身的信用风险。
通过对各项资产和负债净额的预期信用损失情况进行测算,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资产和负债的违约风险。
2. 资产质量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净额的信用质量。
通过对不同资产的信用损失进行计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资产的质量,并且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信贷定价: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测算结果,对信贷产品进行定价。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借款人的风险水平,并保证信贷产品的定价与风险相匹配。
三、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优势1. 更加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与传统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模型相比,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更加准确地评估了资产和负债净额的信用风险水平。
它考虑了未来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率,并在数据处理上更加科学和合理。
2. 更具实践指导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型,更是一种能够指导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实践的工具。
它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地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
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评估金融风险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应用。
一、预期损失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度量金融风险的方法,它基于概率分布和经济价值理论等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金融资产或投资组合的影响,估计其未来的损失,从而帮助投资者和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预期损失模型的分类与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可以根据其所针对的对象和模型设定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预期损失模型有基于分布的损失模型、机器学习的损失模型、风险分层模型等。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和机构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同时也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和保险定价。
三、预期损失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可以用于评估金融资产的价值和风险,并帮助投资者和机构制定相应的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
此外,预期损失模型也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定价依据,帮助其制定合理的保险产品和保险赔付方案。
四、预期损失模型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在金融风险监管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预期损失模型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要求。
预期损失模型还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发现和预防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五、预期损失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在金融市场中,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和机构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和保险定价。
此外,预期损失模型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六、案例分析1、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股票投资策略利用基于分布的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对不同股票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例如,对于某些股票的风险偏高,但是潜在收益也较高的情况,可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同时也可以设置合理的止损位以控制风险。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预期损失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坏账进行预测,通过损失率计算风险暴露度,实现对风险的量化与控制。
在商业保理中,预期损失模型可通过对借款人信用、保理单据等信息进行筛选,有效降低损失率并控制风险。
同时,预期损失模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倘若模型参数的设定与计算不当,将会导致风险暴露度的误判,从而影响商业保理公司的利润和声誉。
一是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对借款人风险的动态监控和评估,实现对坏账率的有效预测,并结合资产池管理、会计准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风险,减少损失,有助于提升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强经营实力。
二是商业保理市场的规范化。
预期损失模型作为商业保理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对市场的发展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保理公司在使用预期损失模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对贷款人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确保贷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和经济实力。
这不仅可以增强商业保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还可以提高市场的信誉度和稳定性。
建议商业保理公司在应用预期损失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系统。
商业保理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合适的预期损失模型,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系统,并对预期损失模型的参数设定和计算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风险的准确控制。
二是加强对贷款人的调查和评估。
商业保理公司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和审核,确保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
三是合理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商业保理公司应该在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化、资产种类、交易模式、资金安排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控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风险变化。
总之,预期损失模型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合理使用预期损失模型的基础上,商业保理公司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规范市场秩序,增强市场稳定性,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预期损失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风险暴露度和确定可能损失的方法。
在商业保理公司中,预期损失模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公司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以确保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商业保理公司更准确地评估风险。
商业保理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资金流动性支持,并在贸易过程中担任中介角色。
由于涉及多个参与方和复杂的交易结构,商业保理公司面临着一定的信用和风险暴露。
通过预期损失模型,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担保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帮助商业保理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保理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
通过建立预期损失模型,可以将这些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管理。
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根据预期损失模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损失的可能性,并避免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预期损失模型还可以提供商业保理公司决策的支持。
商业保理公司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决策,例如选择合适的客户、确定合适的融资额度等。
预期损失模型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交易规模等因素,提供相应的预期损失结果,帮助公司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通过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调整。
预期损失模型在商业保理公司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商业保理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参与方和复杂的交易结构,这增加了建立准确预期损失模型的困难。
商业保理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贸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这要求预期损失模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预期损失模型仅是一种辅助工具,其结果仍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建议供商业保理公司参考。
建议商业保理公司加强对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范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信用风险始终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资产减值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准确计量和有效处理金融资产减值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资产减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概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基于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方法,用于评估金融资产因债务人违约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
该模型主要考虑金融资产的剩余合同期限内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以及这些违约事件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
通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1. 识别减值迹象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有助于金融机构识别金融资产减值的迹象。
当债务人出现违约或逾期等不良行为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评估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
如果预期信用损失超过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则表明金融资产存在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2. 计量减值准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以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
根据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特征、历史违约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因素,模型可以估算出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这一损失金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
3. 反映风险状况通过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风险状况。
该模型考虑了多种因素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包括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因此,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模型结果及时调整其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4. 支持决策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
通过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金融机构可以了解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趋势,评估不同风险情景下的潜在损失。
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制定更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业务决策。
四、实例分析以某银行为例,该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贷款组合进行减值处理。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范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信用风险始终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资产减值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资产减值中。
本文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概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评估金融资产信用风险的方法,它基于对债务人违约可能性的预测,计算金融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该模型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债务人的信用历史、还款能力、行业风险等,从而更全面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1. 识别减值迹象:通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及时发现金融资产减值的迹象。
当债务人的信用状况恶化,或出现其他可能导致违约的迹象时,模型会及时反映出来,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
2. 计算减值准备: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可以准确计算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
这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控制风险,避免因未充分计提减值准备而导致的资产损失。
3. 决策支持: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全面的信用风险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制定风险政策、评估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资产出售或置换等方面,决策者可以依据模型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四、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优势1. 准确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
2. 及时性:模型能够及时发现金融资产减值的迹象,为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
3. 科学性:模型为决策者提供了全面的信用风险信息,有助于科学决策。
4. 灵活性:模型可根据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五、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局限性虽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 数据依赖性:模型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
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及建议一、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概念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是指一种用来计算信用风险的量化模型。
它主要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以及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预测未来一定期限内发生的损失。
在预期损失模型中,通常将信用风险分为预期损失和未预期损失两部分,其中预期损失是指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基于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预计将发生的损失;未预期损失则是指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由于突发事件、不可抗力因素等原因,可能会导致的损失。
预期损失模型广泛应用于银行业、保险业等领域,用来评估借款人或投资标的的信用风险水平,以及为风险管理和资本计量提供依据。
1.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商业保理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融资、催收账款、提供信用增值服务等业务获取利润。
随着市场风险的不断升级和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商业保理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风险的动态变化,无法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应对。
预期损失模型的引入,有助于商业保理公司提升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更加科学地制定信用政策和风险定价策略,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2. 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保理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其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
在传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下,商业保理公司往往采用经验主义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评估信用风险,导致资本配置不合理、风险集中度高等问题。
而引入预期损失模型后,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信用风险,准确计量资本需求,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和充足率,有效降低商业保理公司的经营风险。
3. 优化融资结构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商业保理公司应当加强对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增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团队、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控和评估,提高公司对信用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应对能力。
2. 精细化信用政策商业保理公司应当根据预期损失模型的风险评估结果,优化信用政策,明确各类客户的融资额度、授信条件、融资成本等,确保信用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不良资产的形成和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范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领域,资产减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对资产价值的合理评估和风险控制。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中。
本文将详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分析其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以期为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原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基于信用风险评估的资产减值模型。
它通过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并据此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该模型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信用风险的评估: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历史信用记录、行业风险等因素,评估信用风险的大小。
2. 预期损失的计算:根据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包括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3. 资产减值的计提:根据预期损失的结果,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方法1. 确定金融资产的类别和范围:根据金融资产的种类和特点,确定适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资产范围。
2. 评估信用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3. 计算预期损失:根据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和模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4. 确定减值准备:根据预期损失的结果,确定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
5. 会计处理: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四、实践应用1. 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在银行业务中,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和资产减值处理。
通过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进行评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并据此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 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在证券投资中,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被用于评估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信用风险和资产减值。
贷款拨备预期损失模型:困境中的反思
贷款拨备预期损失模型:困境中的反思作者:林诗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11期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IASB和FASB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以便更及时地确认减值损失,因此,预期损失模型应运而生。
概述了预期损失模型的发展过程,从有效市场理论出发,发现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客观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存在困境,究其根源,是经济不确定性及相关心理因素导致无法对模型变量进行准确估计。
因此,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种种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做好准备以应对挑战。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一、引言贷款损失准备金代表未偿还贷款的预期信用损失,通常是银行的最大,最可自由支配的应计项目。
先前的证据表明,这些应计项目对银行的放贷和风险状况都有影响,从而影响了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BeattyandLiao,2011;BushmanandWilliams,2012;Bhatetal,2018).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备受批评。
该模型被认为阻止了银行为可能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拨备,导致信用损失的确认“太少,太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危机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等呼吁会计准则制定者采取行动,改进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金融危机的发生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并最终于2014年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9),用以完全替代国际会计准则(IAS39)。
其中,IFRS9中关于金融工具减值问题的规定发生了较大地变化,决定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该模型旨在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实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相关信息,要求根据三阶段始终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并在每个报告日期更新预期的信用损失额以提供更及时的信息。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在2017年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将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模型變更为预期损失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局限与对策【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ASB在2009年底发布了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已发生减值模型,文章讨论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各自的特征和利弊,分析了我国的现状与新模型实施所要求条件之间的差距,指出目前我国仍不宜引入新模型,而需要立足实际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对新模型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现有模型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减值;已发生损失模型;预期损失模型一、预期损失模型产生的背景和涵义金融危机爆发后,各金融机构把矛头直指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把顺周期效应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建议暂停应用公允价值,迫于金融界的压力,顺周期效应迅速为各界所关注并一度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作为现有资产减值损失模型所具有的顺周期效应也是在所难免的饱受质疑。
在此背景下,2009年4月召开的G20国峰会强烈建议IASB尽快改进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以取代现有的减值模型。
2009年5月IASB启动了替代IAS.39的项目研究,并把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金融资产的分类预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和套期会计。
同年11月IASB即发布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采用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的征求意见稿。
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现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的滞后性(Leg effect)和悬崖效应(Cliff effect)而产生的。
已发生损失模型是指对于一项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只有当且仅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并且该减值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确认为减值。
该模型不考虑预期损失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悬崖效应是指已发生损失模型确认的减值具有滞后性,减值一旦确认就会放大第四季度的损失,对企业损益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导致企业资产的质量迅速下降和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本次意见稿要求企业在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采用预期损失法,又称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是指在确定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时考虑预期损失,将其作为现金流入的扣减项确定各期的资产减值。
即:对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在初始确认时就要合理估计其未来期间的预计损失,按扣除预期损失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并计算实际利率,以此确认后期利息收入。
在以后该资产的存续期间内定期的估计其预计损失的变化,并根据各期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金额,相应的确认为减值或者转回减值损失。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减值事项触发点之前预先估计损失并确认减值,从而克服已发生减值模型滞后性和悬崖效应(Cliff effect)的缺陷。
二、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分析(一)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差异分析1.初始金额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按照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或者是实际成本确认为入账价值,而预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要合理估计预期存续期间的信用损失,扣除该损失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
2.后续确认的利息收入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是依据合同利率或者不考虑预期损失计算的实际利率,在不同会计期间的调整确认为收入。
预期损失模型是基于在初始确认时扣除预期损失计算的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
相比前者,此模型在各期确认的利息收入会比较平滑。
3.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使用的利率和依据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是实际利率或者合同利率,其依据是只有出现了资产减值迹象的证据之后且减值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只有同时满足两者才能确认为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中固定利率的金融资产使用的是实际利率,浮动利息的金融资产使用的是现实利率,其依据是只要能合理估计未来信用损失将要发生变化并对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就确认为减值。
4.对信用损失的处理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只有在信用损失已发生不利变化并且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可靠计量时才确认为减值,不考虑尚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点开始就将预期信用损失考虑在内,并根据后续对预期损失的估计对现金流量进行调整,将不同期间的现金流量差额确认为减值或者减值的转回。
因此,相比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初始确认并没有考虑预期损失,在实际的损失发生之前会高估利息收入。
其次,后续计量只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有证据表明实际损失已发生且可计量的情况下才确认减值,一方面会计人员可能并不明确减值迹象在期间内何时发生或在哪期发生,另一方面确认的时点存在滞后效应(Leg effect),不能及时反映金融资产(负债)存在的风险。
最后,现有模型并不考虑不满足特定条件的信用风险,可能会掩盖企业潜在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
新的模型的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质量。
(二)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分析由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思想可知,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优越性,但在实务中应用该模型还需满足一系列的条件。
一、预期损失模型产生的背景和涵义金融危机爆发后,各金融机构把矛头直指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把顺周期效应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建议暂停应用公允价值,迫于金融界的压力,顺周期效应迅速为各界所关注并一度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作为现有资产减值损失模型所具有的顺周期效应也是在所难免的饱受质疑。
在此背景下,2009年4月召开的G20国峰会强烈建议IASB尽快改进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以取代现有的减值模型。
2009年5月IASB启动了替代IAS.39的项目研究,并把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金融资产的分类预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和套期会计。
同年11月IASB即发布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采用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的征求意见稿。
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现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的滞后性(Leg effect)和悬崖效应(Cliff effect)而产生的。
已发生损失模型是指对于一项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只有当且仅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并且该减值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确认为减值。
该种模型不考虑预期损失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悬崖效应是指已发生损失模型确认的减值具有滞后性,减值一旦确认就会放大第四季度的损失,对企业损益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导致企业资产的质量迅速下降和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本次意见稿要求企业在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采用预期损失法,又称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是指在确定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的实际利率时考虑预期损失,将其作为现金流入的扣减项确定各期的资产减值。
即:对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在初始确认时就要合理估计其未来期间的预计损失,按扣除预期损失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并计算实际利率,以此确认后期利息收入。
在以后该资产的存续期间内定期的估计其预计损失的变化,并根据各期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金额,相应的确认为减值或者转回减值损失。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减值事项触发点之前预先估计损失并确认减值,从而克服已发生减值模型滞后性和悬崖效应(Cliff effect)的缺陷。
二、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分析(一)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差异分析1.初始金额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按照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或者是实际成本确认为入账价值,而预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要合理估计预期存续期间的信用损失,扣除该损失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
2.后续确认的利息收入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是依据合同利率或者不考虑预期损失计算的实际利率,在不同会计期间的调整确认为收入。
预期损失模型是基于在初始确认时扣除预期损失计算的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
相比前者,此模型在各期确认的利息收入会比较平滑。
3.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使用的利率和依据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是实际利率或者合同利率,其依据是只有出现了资产减值迹象的证据之后且减值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只有同时满足两者才能确认为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中固定利率的金融资产使用的是实际利率,浮动利息的金融资产使用的是现实利率,其依据是只要能合理估计未来信用损失将要发生变化并对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就确认为减值。
4.对信用损失的处理不同已发生损失模型只有在信用损失已发生不利变化并且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可靠计量时才确认为减值,不考虑尚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损失模型在初始确认时点开始就将预期信用损失考虑在内,并根据后续对预期损失的估计对现金流量进行调整,将不同期间的现金流量差额确认为减值或者减值的转回。
因此,相比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初始确认并没有考虑预期损失,在实际的损失发生之前会高估利息收入。
其次,后续计量只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有证据表明实际损失已发生且可计量的情况下才确认减值,一方面会计人员可能并不明确减值迹象在期间内何时发生或在哪期发生,另一方面确认的时点存在滞后效应(Leg effect),不能及时反映金融资产(负债)存在的风险。
最后,现模型并不考虑不满足特定条件的信用风险,可能会掩盖企业潜在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
新的模型的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质量。
(二)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分析由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思想可知,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优越性,但在实务中应用该模型还需满足一系列的条件。
1.理论框架亟待成熟预期损失模型是以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为基础的、减值的确认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该减值部分所对应的收入的减少实际上并没有发生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也不存在企业很可能丧失对其控制,因此这种减值方式与现有的会计概念框架存在冲突。
此外,这两种模型也反映了会计各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即:会计信息是应该反映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这种争论反映了两个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平衡这两种目标,并侧重于决策有用观,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而资产减值会计本身正是两种会计目标相互交锋的一种折中的结果,它既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又满足了投资者决策的需要。
预期损失模型的提出打破了这种平衡,使信息的获取完全面向了未来,因此这种激进的做法及其作用仍待检验,理论仍待完善、成熟。
2.预期损失模型中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判断完全依赖于高度完善的资本市场、较高的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根据有效资本市场假说(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hypothesis),会计人员只有在强势有效的资本市场中才能完全观测到所有内幕和外部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正确预测未来的预期损失和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