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05第四章 教育制度(60)
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双轨学制(西欧) 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单轨学制(美国)
(一)双轨学制
1.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 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 业学校。 2.后来的演变 一轨是文法中学、国立中学和文科中学 一轨是现代中学、市立中等学校和初级中学
(二)单轨学制 小学、中学、大学 美国 多种分段: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 很多国家采用,包括我国 原因在于它有利于逐级普及,对于普及初等教 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三)分支型学制 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 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劳动学 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恢复了文科中学的某些 传统和职业教育的做法,单轨和双轨相结合。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 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 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 “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 制。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重新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
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确立学习者 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育管理,实现学习这受教育和学习的自律性。
终身教育的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价值和选择; 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学习”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教师招聘知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演变
教师招聘知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演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自古代开始,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变革,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演变的介绍。
一、古代学校我国古代学校起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教育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父母亲自教导子女读书写字、礼仪和传统文化。
后来出现了私塾和府学,私塾在民间,府学则由政府主办,为贵族子弟提供学习机会。
这些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经史为主,教授传统文化和文学知识。
古代学校以尚重文化传统、重视礼仪教育和儒家思想为特点。
二、封建教育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开始走向官方化。
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官府开始派遣官员管理学校,在教育中逐渐强化统治意识。
此时的教育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教育内容也日趋丰富。
人们开始关注实用性,课程设置也开始涉及到农业、工艺、商业等方面。
同时,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女子教育开始逐渐边缘化。
三、民主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国民教育的发展。
在此期间,大学开始出现,并取代了传统的国子监和府学。
教育内容开始注重现代化的文化、科技等方面,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优秀人才。
同时,女子教育也得到了普及,头一次有女子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国家针对教育的投资也得到了不断增长,教育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建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教育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国家采取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教育逐渐公开和大众化。
1949年,全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城乡普及。
1952年,政府开始全民普及初中教育。
后来,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现代教育科技的新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科技教育、网络教育等。
总之,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演变经历了封建制度、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以后三个时期,而这些变化都旨在培养具备现代思想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如今,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正在不断发展,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第四章教育学基础 教育制度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提 出,终身教育是围绕着四种学习安排的,这四种学习 是将21世纪人生的知识支柱
1.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各种职业技能;学会
有效地应付变化不足的社会;学会参与创造未来;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1)发现他人的多样性; (2)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双轨制的产生一方面保留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同时也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特殊利益有关,更为根 本的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存 在严重的分离有关,也就是说,与生产力低有关。
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因此对脑力劳动的质量要 求不高。可以说,双轨制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生产力 基础。
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劳动者 接受更多的教育,于是双轨制逐渐消亡。
(二)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 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当前,人类进入了知识经 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 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 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 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 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形 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单轨制、双轨制 和分支型学制。
“自上而下”是指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 的预科阶段相下延伸,形成中等教育系统,与 初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 “自下而上”是指原来的平民子弟的初等教 育系统向上延伸,与中等教育连接起来。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习惯和技能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展开探讨。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教育多由私人或宗教
机构负责,学生通过师徒制学习知识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立学校逐渐兴起,并成为普遍教育的主要方式。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19世纪开始建立,经
过多次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模式。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全面性:学校教育制度覆盖广泛,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有序性:学校教育制度遵循一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有序性和连贯性。
•公平性:学校教育制度注重公平,致力于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专业性:学校教育制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评价性:学校教育制度通过考试和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现状
目前,学校教育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完善和发展。
各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
质量和公平性,推动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制度也在积极探索教育科技的应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对于塑造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我国的教育制度思维导图-高清脑图分享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张百熙特点小学修业年限,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高等小学堂三年,最早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女子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标志示范教育的开始(高等教育设置)地位: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没有实施。
借鉴日本学制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 张之洞特点借鉴日本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男女不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修业年限长(最长21年)标志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技术正式确立师范教育体系(小中大学都有)最早将小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首次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推广首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地位: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近代学习的发展走上制度化,法制化阶段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设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男女同校,增加了自然科学。
将学堂改为学校学前教育叫“蒙养园”地位: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别称1922年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北洋政府。
特点美国学制为蓝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三段五级)兼备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普通高中有职业科第一次明确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小学年限7年缩短到6年。
中学年限4年增长到6年(3+3年)首次确立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基础地位。
改名为幼稚园地位:我国近代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类型结构各级学校:纵向等级划分学校范围: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类学校:横向划分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类型: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使用时间最长,一直到建国初期影响最大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基础教育:幼儿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中国学制的历史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 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 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 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 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改革
明确规定了中华扫人文民盲、普及实施九年 “两基”、“两 共和国的新学制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 全”、“两重”
1.《关于 改革学制 的决定》
2.《关 于教育 工作的 指示》
3.《关 于教育 体制改 革的决
定》
4.《中 国教育 改革和 发展纲 要》
5.《中 华人民 共和国 教育法》
1951年
1958年
1985年
1993年 1995年
我国现行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与类型
(一)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 (二)初等教育:小学 (三)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四)高级中等教育:高中 (五)高等教育:大学 (六)成人教育
四、我国现行学制的发展趋势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五、我国现行教育的基本制度
• (1)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 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教育制度。
• (2)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其中五四制 和六三制是两种较突出的制度类型。
• (3)我国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 (4)我国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 (5)我国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 (6)我国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
教育学原理——教育制度_图文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特点:
1. 客观性 2. 规范性 3. 历史性 4. 强制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 客观条件。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政治
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 教育公平已成为政治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者一定 的文化功能。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教育 的制度。
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大。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时期
产生条件
教育制度特点
原始时代 社会未分化
阶级社会
教育从社会生产、 生活中第一次分离
。 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五)职业学校
产生条件:现代生产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 而且还应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同时第一次世 界大战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代表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苏联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德国:1919年,决定对14—18岁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的 职业教育。
教育从社会生产、 现代 生活中第二次分离
未产生
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和年限规定,学校 类型少,层次简单
系统性和完善性: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 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学校规模上的群 众性和普及性;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 和多种层次性。
当代
随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与演变
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与演变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革,教育制度也随之不断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教育不仅受到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影响,还受到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探究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与演变。
清朝时期的教育制度清朝时期,中国采用了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这一制度影响着整个清朝时期的教育。
科举考试更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的考查,而非真正的知识背景。
此外,这一制度只向有钱有势的人开放,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知识的贫乏。
除了科举制度,清朝的教育与城乡之间的教育收入不平等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有一些私立学校和书院,地主和富商们这些人捐赠款项,开设自己的学校;而在农村,教育的机会很少,只有极少数家庭可以自行培养孩子的才能。
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1912年,清朝灭亡,中国建立了民国政府。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中国的教育制度得到了重大的改革,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样子。
首先,这个时期中国的教育成为国家的基本人权,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此外,民国时期也建立了现代的大学制度。
1920年,北京大学建立,成为中国现代大学之首。
20世纪30年代,许多其他大学也建立,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因为历史的局势和前后的变化,中国的教育在那个时代仍然缺乏长足的发展。
而且随着战争之后的经济崩溃,中国的教育又再次进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新中国以来的教育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家的建设中,教育也被赋予了重要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建立一个真正平等、公正的教育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建设提供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人才。
学习和生产的联系被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工作的应用相结合。
54年,新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大讨论,学者们对教育的方向、性质和制度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哪些阶段
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哪些阶段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政策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校教育制度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需求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安排。
第一阶段是小学教育。
小学一般分为六年,面向年龄在6岁到12岁的儿童。
在小学,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数、外语、科学等知识,同时也接受基本的思想道德和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和基本社会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一般分为三年,是面向年龄在12岁到18岁的学生,也被称作“高中阶段”。
在中学,学生除了继续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更加深入的科目知识,如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等。
同时,中学重点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维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等。
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和生活。
第三阶段是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是面向年龄在18岁以上的学生,其培养的目标不同于前两个阶段,而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大学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英化的重要阶段。
在大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人才,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职业挑战。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制度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阶段,如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等。
职业培训一般面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培训他们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
成人教育则是面向成年人开放的教育形式,旨在提高他们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总的来讲,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其内容和形式都有着很多不同的阶段和内容。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以便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
教综: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3·4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190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
但并未实行。
1904,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底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规定初等小学堂教育为义务教育,是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学制。
1912,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蔡元培拟定。
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
1922,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第一次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以美国为蓝本,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视职业教育。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法律法规)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
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①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本科。
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小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喵喵喵~类别上:高人特机智从层次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的现行学校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长期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私塾制度到现代的义务教育制度,教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以下将详细介绍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私塾制度私塾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起始形式。
从古代开始,私塾就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这些私塾通常由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家中教授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如经典、字课、算术等。
私塾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数量较少,只有家族中的子弟可以参与。
二、官学制度宋朝时期,官学制度逐渐形成。
官学是由政府设立和管理的学校,旨在培养人才为政府服务。
官学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教育的范围,还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制度和规范。
在明清时期,官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分为国子监、府学等级别,招生范围逐渐扩大,教学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三、现代学校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许多国内学者和留学生返国,推动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先进的西方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进入中国,为我国教育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和发展。
在195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推动全民受教育的目标。
这一制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公平地分配,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
1978年,我国启动了开放的进程,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随后推行的措施包括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推行分层次教育、鼓励创新等,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和学习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教育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国家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推动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等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的描述,可以看出,教育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逐渐发展壮大。
我国的现代学校制度
自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革。
如今,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演变1.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癸卯学制(1904年):主要承袭日本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2.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颁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点1. 分级分类: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需求。
2. 学科体系: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以及各类专业学科。
3. 教育自主权: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4. 绩效管理:我国现代学校制度注重绩效管理,通过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校务公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保障教育公平。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1. 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第五章_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 高级技术班 技术学校 与 职业学校
中 学
中心学校 (4年)
中学预备班 小学(6~8年) 家庭教育 幼儿学校(3年)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0世纪初的英国学制
年龄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
现代学制
单轨学制
分支型学制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型
主要的学制类型
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英国、法国、德国) 一轨:学术教育,自上而下的结构,即大学→中学 一轨:职业教育,从下而上的结构,即小学→职业学 校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双轨制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非正规教育
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如 农民教育、成人识字计划、社区教学计划等。
非正式教育
无组织、无系统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然而,它却对 所有人发生影响,并占有了人生中学习活动的很大部分。
比如看书、读报、看电视电影、与人作有意义的 交谈等。
6.研究生教育机构 由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引 起了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的需求 ,这就要求部分大学本科生毕业后进一步 攻读高级学位。于是在19世纪初在德国产 生了现代学位(哲学博士)之后,又产生 了现代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以后的一百多 年里,研究生教育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
学校制度变迁
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到近代的学堂、学校,再到现代的教育体系,学校制度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简要梳理学校制度的变迁历程。
一、古代学校制度古代学校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以私塾、书院为主要形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塾开始兴起,以儒家思想为主,传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私塾以家庭为单位,学生数量较少,教育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寺院也开办了学校,传授佛教经典。
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学校教育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唐代学校制度以国家设立的学校为主,如国子监、太学等,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和佛教经典为主。
二、近代学校制度近代以来,我国学校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我国,新式学堂开始兴起。
19世纪末,洋务运动兴起,兴办新式学堂成为潮流。
这些学堂以传授西方科技知识为主,如电报学堂、医学堂等。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学校教育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民国时期,学校制度进一步改革,实施新学制,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这一时期,我国学校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三、现代学校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暂行条例》,确立国家教育领导体制。
1956年,实施《十二年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这一时期,我国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制度进一步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我国学校制度不断创新,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总结学校制度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到近代的新式学堂、学校,再到现代的教育体系,学校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巧记我国学校制度的演变
一、清末学制(1840年-1911年)1. 废科举,兴学校: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废除了科举制度,兴办学校。
2. 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3. 癸卯学制(1904年):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承袭了日本学制,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二、民国时期学制(1912年-1949年)1. 壬戌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 九年义务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学制(1949年至今)1. 学制改革(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2. 义务教育法(1985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
3. 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确定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四、巧记方法1. 谐音法:将学制名称的谐音与重要事件或人物相结合,如“壬寅”谐音“银元”,代表近代银元经济的兴起。
2. 顺口溜法:将学制演变过程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
例如:“清末废科举,壬寅癸卯起;民国壬戌制,新学制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义务教育普及。
”3. 时间线索法: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学制演变过程,形成清晰的脉络。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大家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委体,西学为用”。
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
其突出特点使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如果6岁入学,中学20岁毕业,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92年颁布了壬戌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不分级。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首先,这个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其次,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第三,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体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施教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发展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作为教育的基石,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也日渐完善。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不十分完善。
学校教育主要由私塾和郡学两部分构成。
私塾是由一些有一定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的人开设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而郡学则是由政府设立,培养官员子弟和给士人准备考试。
然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只重视对经典的诵读和注解,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了一定的改善。
在元代,《明史·食货志》载有“元人立大学,培强讲授。
”的记载。
在明清时期,学校由私人开办向官办转变。
洪武四年,明朝设立了国子监。
清朝在康熙时期又分设了四大书院。
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学习科目也逐步扩大。
3.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了较大的变革。
1912年,北洋政府在天津设立了教育部,正式开始实行现代教育制度。
学校从传统的经院式,转化为校舍式,强调实用性,学校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但是,由于战乱不断和官场腐败,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这一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4. 新中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框架,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在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目的、范围和开展的方式方法。
其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5. 当前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逐渐实现了现代教育制度的要求。
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使学校教育制度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有着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我国近代的学制
(1)壬寅学制: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只颁布而没有施行。
(2)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该学制参照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法定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3)壬子癸卯学制: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卯学制。
该学制提倡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子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2、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1)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
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②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二、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又称义务性
(2)普及性,又称统一性
(3)免费性,又称公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
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如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
图4—6 癸卯学制系统图(1904年1月13日,光绪29年11月26日)图4—7 壬戌学制系统图(1922年公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不分级。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首先,这个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前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其次,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第三,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施教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
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
经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如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
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的表现作了纠正。
“文化大革命”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等口号,对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第一,和当代中学学制延长的发展趋势相反,毫无根据地把中学学制大大缩短,把初高中都缩短到二年;第二,和当代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相反,对中专和技校大加砍杀,盲目发展普通高中,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失调;第三,和当代高等教育多层次和多类型的发展趋势相反,把高等教育缩短为三年和一个层次,把很多院校、科系、专业取消,使人才培养比例完全失调;第四,和当代成人教育、业余教育大发展以及发展终身教育的趋势相反,把这类教育形式完全取消,扼杀了职工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和知识更新的机会;等等,从而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起来的具有某种终身教育因素的社会主义新学制糟踏得满目疮痍,破坏得不成样子。
这完全是一种倒退行为。
图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系统图(1951年)1976年结束了这场浩劫。
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我国迅速结束了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教育上的混乱局面,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了的学制系统:延长了中学的学习年限;恢复和重建了中专和技校,创办了职业高中;恢复了高等学校专科和本科的两个层次;扩大了高等专科学校;恢复和重建了很多院校、科系和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和完善了研究生教育制度;恢复和重建了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等等。
从而使我国学制逐步向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个学制还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
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7岁的幼儿。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
学制为5—6年。
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余教育。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
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3年。
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专科学校修业为2—3年。
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
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水平者,承认学历,享受同等待遇。
条件较好的大学、专门学院和科学研究机关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
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2—3年,招收获学士学位和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授予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获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
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相应学位。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图4—9 我国现行学校系统图我国在20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现代学制从总体上看是单轨学制。
那是因为我国的现代生产、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政治人才、管理人才和提高部分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不是培养大批为生产和经济服务的各级各类人才。
因此,这种单轨学制不是像美国单轨学制那样是由于现代生产的急剧发展,群众性一轨淹没了另一轨的那种单轨学制。
换句话说,这种单轨学制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还未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单轨学制,而不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充分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单轨学制。
这种单轨学制中的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极其薄弱就是明证。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我国的单轨学制必然要走向分支型学制。
所以,1951年参考前苏联分支型学制制定我国的新学制,在总体上是正确的和进步的措施。
十年动乱对这一学制的破坏,确系反动倒退,因为它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这个历史趋势。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
我们现在正在走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学制。
下一步要走的道路将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这是现代学制发展的大趋势。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教育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但从总体上看,教育事业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面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迅猛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显得更突出了。
主要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
因此,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解决我国落后的基础教育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实施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按质按量普及初级中学;在中等发达程度的镇和农村,首先按质按量普及小学,同时,准备条件普及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落后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基础教育的工作。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关键。
为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改革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的一贯做法。
在招生和分配上实行三种办法:一是国家计划招生,其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二是用人单位委托招生;三是学校可以在国家计划外招少数自费生。
在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方面,主要的改进办法有: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其他各级干部;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等。
在高等教育结构方面,要依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专科与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专科的发展。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中央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