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摘要】
本文论述了做好一名新时期的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认为编辑要做好稿件把关工作,提高期刊质量,就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具有市场经济头脑,具有良好的策划能力。
【关键词】
期刊编辑;稿件把关;素养;能力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经说过:传播学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点,是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双方为在彼此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象征符号所
进行的大量的信息择取与剔除。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被我们接收到,传播的过程牵涉到对某些信息的选择与加工,以及对另一些信息的剔除与摒弃。
然而,对于传播中这种固有的信息选择和过滤的行为,直到卢因首次用把关人比喻对信息做出选择和过滤行为的人,理论上才找到研究的焦点。
把关人概念的提出,为早期传播学的研究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以判断信息选择和过滤发生的原因,即研究信息内容在大众传播中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
对期刊编辑而言,他们肩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把关的职责,通过他们的把关,选出传播机构认为值得传播的信息加以传播。
编辑把关体现在编辑对科学文化成果选择加工的全过程。
新技术的发展为编辑工作拓展了崭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一、编辑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就是把稿件转化为出版物,即把作者个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社会文化产品。
这一工作是社会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内容、品位如何与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紧密相关。
期刊编辑责任意识强,其编辑稿件的思想境界艺术、理论水平、文字水平就必然高,也不会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反之,其所编辑的稿件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首先,责任编辑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如果文章发表后会给社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就应坚决不发,这就是期刊编辑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因为,社会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离开社会,个人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所以,期刊编辑编发稿件时必须对社会负责任,不能不考虑所编发稿件的社会后果。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如前几年个别杂志刊登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时,由于编辑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所发稿件没有认真审查,出现了侮辱少数民族风俗的文字,从而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事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就是期刊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上树立起防线。
因而我们决不能低估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危害性。
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一定要仔细审核稿件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如果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刊登的内容,应坚决不编发这类稿件。
二、编辑应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
编辑广阔的知识视野应包括传播对象的知识、跨学科的知识和新兴的知识、周围媒体和受众的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等。
作为编辑,首先自己应当是博学之人,因为编辑工作是一种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媒体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其质量的高低与编辑文化素质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唯有知识渊博、思路敏捷、灵感聪慧的人才能胜任,作为编辑人员,更应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朝着“博学”、“多识”的方向努力。
此外,期刊编辑必须不断钻研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鉴别稿件的能力,及时刊发有创意的、有见解的文章。
例如,在经济学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期刊的经济学栏目编辑应深人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突破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局限。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是经济学界的热点课题,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一时大量涌现,由于尚处于探究阶段,一些理论问题正在摸索之中,尚无定论,增加了编辑审稿的难度。
编辑只有及时联系实际钻研经济学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稿件的鉴别力,在审稿中才能具备应有的判断力,才能把握经济理论新观点的正确性。
由此不难看出,编辑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其中理论素养包括认知理论素养、政策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而知识结构则要求编辑以精通某科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知识为基础,以熟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构架,略知某些特别专业的学科为补充的一种开放性、更新性知识结构。
总之,要不断充电,具有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知识,只有
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三、编辑应具有市场经济头脑
随着出版业转制的全面铺开,出版社作为企业,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将全面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期。
出版业的竞争也就是出版物的竞争。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头脑中一定要有市场观念,要深入研究读者,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当代新兴的读者群。
新的社会群体,如个体户、民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策划人、经纪人、股民、彩民、“网虫”、“追星族”、球迷等正在产生壮大。
新的读者群体呼唤新型出版物,新的读者队伍蕴涵着新的出版商机。
出版社必须在对读者群细分的基础上,针对读者群进行特定的出版营销,图书要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你的产品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是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编辑把关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我国的传媒市场的“跑马圈地”已经基本完成,任何媒体想要提升市场占有率,只有吸引和掌控更多的社会注意力。
“厚报时代”、“多频道时代”的到来宣告传媒市场的关系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现阶段的“供过于求”。
而且我国的媒体大部分都与市场直接接轨,所以任何媒体都必须考虑其在市场上的生存问题,因此所有的编辑都必须有一定的营销头脑和一定的营销策略。
非但如此,现在有的媒体在
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已树立品牌的则在努力将自己的品牌扩展,如利用已有的品牌提供专项资讯服务,将传媒资讯作为“信息总汇”的资讯优势盘活,等等。
总之一句话就是编辑要使自己所在的媒体办出一定的特色,让自身的特色来吸引受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编辑应具有良好的策划能力
策划是现代公关学、广告学、企业管理学和cis理论的重要概念。
在市场经济大范畴内,策划理论和策划活动几乎可以渗透到所有的产业和事业之中。
作为精神产品的期刊,其运作环节自然也离不开策划。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6月26日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正式把“策划”列入“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并作为首要环节。
作为明确规定的工作具体环节,编辑策划的内涵和外延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性。
在编辑策划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编辑策划的认识和了解也逐渐得以深化和扩展:第一,从策划的内容上来看,编辑策划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选题和组稿等方面的设计上,策划的内容包括了读者定位策划、栏目设计策划、选题策划、版面策划、包装策划、营销策划等多项内容;第二,从实施的过程上来看,编辑策划也不仅仅是编辑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和起始环节,而是贯穿编辑出版过程的始终。
现代意义的编辑策划是涵盖期刊的市场调研、选题、定位、印刷、宣传、售后服务等综合范畴的整体过程。
当今社会传媒市场的发展已进入“过剩时代”,在传媒市场份额扩
增的代价急剧提升和网络传播使信息即时流通的条件下,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策划能力。
这种策划能力包括对传媒市场的预测能力和洞察力,对市场的认知能力,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对竞争环境的分析能力,对竞争对手采取何种对策的决策能力,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选题的能力。
聂震宁在他的《我的出版思维》一书中把创新看作是“强者愈强的秘诀”和“后来居上的法宝”,他认为创新不一定能赢,但不创新就注定迟早会输,所以编辑人员别无选择,在这种“优胜劣汰”的残酷的竞争社会中,只有不断地创新,进行选题策划,才能最后立足于当今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艳中.略论编辑把关[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8).
[2]唐励.浅阅读时代报纸编辑的把关人素养[j].中国出版,2011(7).
【作者简介】
毕春晖(1977-)女,汉族,中级职称,新疆妇女杂志社《伴侣》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