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涵括丰富的美育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那些急功近利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了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机会,造成大量学生审美能力极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今后的学业发展,因此,对语文的审美教育应该成小学的时候开始重视起来,赢在起跑线上。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展开,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情感
美学及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中心指导,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美学与审美教育的双向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素质及审美创造力,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审美教育其实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是语言和审美活动的集合体,这些特性的存在,注定了审美教育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地位的不可替代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塑造真、善、美的灵魂,是教育的宗旨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制约,语文被视为教化工具和识字工具,导致语文教学忽视了美育作用,最终达不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
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审美教育中,语文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具有其独有的语文美。如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从教材素材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本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1.借助课件,从感受语言美到情境美
以《颐和园》一文为例,作者对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及石桥长廊的描写语言非常优美,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金碧辉煌的排云殿、造型奇特的佛香阁以及静而绿的昆明湖等等,受此优美文字的影响,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想亲眼看看这如画般的美景,然而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都很少见到过诸如类似的文化遗产,缺乏对这些景物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借助课件,给同学们再现了这幅如画的情境,把学生带进颐和园的画面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颐和园的美。
2.从文到实物,让学生感受美的内涵
《仙人掌》一文为例,文中具体介绍了仙人掌的根、茎、叶及其生长的环境,课堂上,我给学生搬来了几盆不同样式的仙人掌,
结合文中内容给他们一一进行讲解,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感受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的内涵,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指引学生入情入境的美育教学方式随着教学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而悄然诞生,即情境教学。“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辅助设施来完成美的氛围及情景
的创设,以达到调动学生从各感官上深入到学习中的目的,让其熏陶在美的意境中。通过美化教学设计,带动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方法。
一堂课是否成功,可以从同学们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来判断,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十分密切。爱美是孩子们的天性,事物经过一定的美化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个心理特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比如: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画面,或者结合动听的音乐,抑或摆出具体的实物加上绘声绘色的描叙等将学生领进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这样学生们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石。
三、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是美育的终极目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在朗读的同时
根据书面文字描叙进行语言的表达,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创造美的培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形成的过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作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人家等人物景象简简单单的描写,阐叙了一个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的感伤情景。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了诗情、诗意,并受到艺术美、自然美的熏陶,学生边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这种画面,这样就可以慢慢深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境界中,最后用说,把诗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四、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内心的体验及情感产生的外部重要条件源于教师的情感,虽然说美感的产生并非是靠“传授”而来的,其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亲身的感受及感悟,然而教师的指引、熏陶和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挖掘课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到感染,在乐趣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乐趣中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师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指引学生,以感性的形式吸引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是审美活动的核心,诱发学生的情感是教育的入口,以“境中情”激起学生的“胸中情”。教师应该用满腔热情去激发
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为榜去打动学生。以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课堂上先给学生们播放一首气势磅礴的革命歌曲,同时截取了一段文中最惨烈的片段进行播放,并介绍五壮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与敌人热血奋战的故事,他们爱人民爱民族甚于爱自己的生命的崇高情怀和英雄气概让学生深受感染,学生情感十分投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本领,更在于鼓动、唤醒、鼓舞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事实证明一个不懂美,不追求美,不会欣赏及创造美的人,可以说在精神气质或在能力上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主战场在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特点,设法不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知识潜能,辅助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且创造美。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履行职责,合理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渗透美学教育,最终美化自身和世界,促进人性的不断完善,为祖国未来培养一代智慧与感情双丰富的新人。
参考文献:
[1]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