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词大门遨游诗词海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叩诗词大门遨游诗词海洋

作者:林新友

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18期

摘要:古诗词凝练了古人的生活智慧,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变现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最近掀起的国学热潮,古诗词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展开探究,以期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已经、真挚的情感,流传千古,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但由于古诗词距离我们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缺乏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到来的压力,在教学中往往也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使得诗词本身的美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对于古诗词的畏惧心理,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保持的一种较为积极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某一项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种好奇心与欲望会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成为学生诗词学习的内驱力。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对于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这时教师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古诗词创作背景、创作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在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叩开诗词的大门,遨游于诗词的海洋之中。

以《石壕吏》的教学为例,这是杜甫所创作的现实主义叙事诗,描述了诗人杜甫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晚抓人充军的故事。即使是年老力衰的老妇人也未能放过。揭露了在安禄山叛乱时期黑暗的兵役制度和残暴的官吏,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劳苦大众深深的同情。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描述内容,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交流探讨,将此诗改变为课本剧,并结合诗词所蕴含的感情,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课堂堂上进行演绎,变现优异的小组将有机会代表本班级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进行展示。在表演的兴趣引导和文艺汇演的激励下,学生纷纷纷纷投入到剧本的改变与演绎之中。为了演好诗中的角色,学生必须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入角色,走进角色人物那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结合背景音乐,学生在表演时便会入情入境。如此,诗词学习的趣味性得到有效提升,且在学生学习、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会更进一步。

二、抓住诗眼,感悟诗词主题内涵

所谓“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不管是何种问题,其中都会有关键的字或词来点名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即被称为“诗眼”,是古诗词中的点睛之笔,是全诗最为传神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使得整首诗都会因此更加灵动飞舞,充满神气。

比如在教学王维先生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时,其中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如”则为全诗的诗眼。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联诗所描绘的景物,试着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便会思考在常人眼中毫无关联的“海日”与“残夜”“江春”与“旧年”,为什么在此处读起来毫无违和感,从而认识到“生”字与“入”字在此处的妙处。首先,“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本就是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作为一个“客路”之人,怎能不会想起故乡?其次,“日”和“春”象征着美好事物,诗人将其放在“生”和“入”之前,作为主语,则将其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思与意志。无意说理,却在景物描写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且使读者感受到了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

三、反复吟诵,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吟诵是中国人学习汉语文的传统方式,亦是汉语文的原生态形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诗词阅读不同,吟诵是一个需要口、耳、眼、手、脑多种感官共同协调而完成的过程,激发人脑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活跃和兴奋的状态,从而加深人的记忆。此外,通过吟诵教学,教师可以使教材中跨越千年的文字活起来,恢复其无穷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古文化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品格,涵养学生的性情。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吟诵的基本技巧。在发音方面,要让学生熟练的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并在字音的声、韵、调中感知诗词的情感色彩。比如范仲淹所做《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全部以入声结尾,让人吟诵起来悲凉、壮阔、深沉,且在这悲凉与伤感中,还能感到悲壮的英雄之气在回荡。其次,要活用吟诵的形式。古诗词由于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尝试着对诗词进行吟诵。于漪老师曾回忆自己老师使用自己家乡的语言诵读的《满江红》,抑扬顿挫且富有节律的音韵,使它至今有难以忘怀。这就说明通过方言读古诗,不仅同样押韵,同时还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感受到诗词中语言的无限魅力。

四、意向分析,诠释意向内涵

意向,即诗人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无香。在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并根据该意象的特点,分析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住诗人所要在这首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比如《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上阕中描写了秋、雁、边声、号角、嶂、长烟、落日、孤城这八种意向,通过这些意向,作者将一幅塞外的秋景圖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些充满意向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着诗句中充满着孤独、萧瑟与凄凉。在与下阕的浊酒、羌管、霜、白发、泪联结在一起,使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悲苦,这样,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意象进行诗意的扩展,那么文章的主旨也就会不攻自破,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此外,诗词中的意象都是想通的,通过意象的学习,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诗词打下基础,提升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汝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62.

[2]高瑛辉.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85.

[3]白丽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127.

作者简介:

林新友,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五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