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多元化经营”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多元化经营”困境
1.国有企业涉足领域
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部分,涉足领域之广堪称惊人,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这其中有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历史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当前众多垄断性国有企业涉足竞争性行业,主要原因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资本逐利性与国有企业职能规划形成了冲突,由于监管缺位,垄断性国企凭借其先天实力进入竞争性行业与民营企业竞争,本身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机制造成资源的无效配置,管理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强硬的问责制度与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方法,政府机构常常成为国有企业实力疯狂扩张的推手,这符合了政府俘虏理论的假设,反应了当前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结合的权力资本扩张势头。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当前许多大型央企,由于其均属于垄断性行业,在政策上理应相应许多优惠政策。这些央企本身的筹资成本极低,或通过优惠的银行贷款利率,或通过财政补贴(如税收减免、土地无偿拨付)等等。国家对这些垄断性国企进行扶持,是由于该类国企属于公益性企业,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这本无可厚非。然后一旦行业监管缺位,我们就会发现,资本逐利性必然导致资金流向潜在获利更大的地方。在垄断性国企其自身主营业务相对饱和的地方,他们本不应该再获得更多的廉价资金,这时资金溢出应该归还国家,让国家转移支付给其他真正需要资金补贴的地方。然而事实上,许多国企为了继续占用这部分廉价筹集的资金,会通过会计操纵等等手法,把相当部分资金留在企业里,或作为三公消费,或用作其他投资,增加了管理成本。对于这部分留在企业内的资金,作为投资扩充企业的本身并不是坏事,只要其经营确实需要。问题是,这部分资金进入的往往是与其垄断性主营业务无关的暴利行业,如房地产、信托、证券金融或者为其它既得利益者提供关联交易所需的过桥贷款或福利补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10月份,我国国营企业(含央企)整体平均利润率下跌8.3%,届时国资委表示:国营企业未来三到五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冬。1
面对当前国营企业的整体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笔者认为是由于其日益高企的管理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这归咎于国营企业的投资规模过大,而这些投资本身就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这些业务不属于垄断性国营企业的主营业务。国营企业通过扩大投资占据国家财政,以一种极其低效率的投资方式,除了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收入之外,对国家整体的社会效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无多大贡献。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凭空推测,让我们来看看一下一组数据。
据了解,目前国资委所管理的央企总共有117家,其中有87家即接近三分之二涉足了金融业。例如,我们的国家电网,其顾名思义应该经营国家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等设备,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家电网除了其主营业务之外,还深度进入了许多金融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其下控制着“英大系”的品牌包括:英大财险、英大人寿、英大信托、英大证券、英大长安保险、英大期货及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等七家金融企业。一家主营电网设备的国营企业竟然涉足七家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金融企业,这种“混业经营”的程度实在惊人。与国家电网公司类似
1解码财商财经节目(2012)
的还有红塔集团,其主营业务是烟草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在银行业方面参股了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富滇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玉溪商业银行等投资;在保险方面,参股了太平洋保险、华泰财产保险;证券方面,参股了国信证券和控股了红塔证券。但这并不是特例,我们通过查询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发现,已经有相当多的垄断性央企热衷于进入竞争性行业经营非主营业务,具体如下:
1.保险业务:中石化、宝钢集团、华润集团、中海油、中粮集团、中外运、
中化集团;
2.控股信托业务:宝钢集团、华能集团、华润集团、中石油、国家电网、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3.期货业务: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神华集团;
4.银行业务:中国石油控股昆仑银行,国电电力控股河北银行,中国移动
控股浦发银行,华润集团控股珠海华润银行,首钢集团控股华夏银行,
招商局控股招商银行,中信集团控股中信银行;
5.证券业务:南方航空控股天源证券,五矿集团控股五矿证券,航天科工
控股航天证券,中航工业控股中航集团,宝钢集团控股华宝证券,国家
电网控股英大证券,华能集团控股长城证券;
6.租赁业务:中石油控股昆仑金融。
可以看出,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何等热衷于多元化经营,这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向。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认为,这是造成国营企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多元化经营导致了管理成本控制无效,即使忽略国营企业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与耗费庞大的三公支出,其多元化经营的结果也最终会导致资金利用率过低且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境。市场化经济必须是通过民营经济为主导,国营企业依靠行政垄断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不应该进入市场经济与民争利,否则对民营企业是一种不公平,有损市场效率。
2.多元化经营之下的大而不强
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确实有着资本扩充与占领市场的能力与冲动。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虽然热衷于“做大做强”,但他们近年来的整体平均利润率却不尽人意,许多企业出现整体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需要动用政府财政补贴才能维持其庞大的运转机构。他们对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国际形势的错判,声称需要多元化经营来平衡经济周期带来的行业风险,这是为了以一种合理的姿态进入竞争性行业做的辩解。
细数近年来中国国营企业的亏损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是由于其好大喜功的进行扩张经营,在自身主营业务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并购行为而引起的。在企业管理方面,一味强调资本扩张,却没有合理评估扩张的风险与商业行为的绩效,甚至把公司扩张当作衡量管理层绩效的标准,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对于国有企业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诟病,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市公司2012年披露的年报显示,中国远洋亏损95.6亿、中国铝业亏损80亿、中国中冶亏损70亿…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国企的亏损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好比中国中冶在2011年曾实现42亿元的净利润,在2012年第三季度还保持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