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开采矿压技术研究
煤矿采矿作业中中厚煤层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煤矿采矿作业中中厚煤层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摘要:经常长期实践和研究,煤矿被人类发掘出来并将其发展成工业生产的能源物质。
在传统采矿工艺中,如何提升中厚煤层采矿技术一直是相关企业的研究重点,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总结了操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典型的采矿技术,最后对工艺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采矿;中厚煤层;作业特点;展望引言: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深埋地下的各种物质逐渐形成煤矿。
煤矿资源非常珍贵,开采后在近几十年间是不会再生的,因此要将开采效率达到最大。
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浪费,还要避免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
现阶段针对中厚煤层,很多大型企业采用最先进的开采技术,煤矿产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相信在科技的发展下,更先进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将会被研究出来。
一、作业特点(一)固定性采矿就是探索自然界能够利用的矿产,将其利用相关工艺开采处理,加工后运送到各个工厂使用。
矿产是固定分布在某些位置的,因此采矿时矿场不能随意选择。
矿业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矿物的储存和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矿产的固定性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司成本支出。
(二)不稳定性中国有许多中小型矿业企业。
工作环境恶劣,工人赔偿很低。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机械设备性能差,技术落后。
再加上工人因素,矿产生产量非常不稳定,且矿产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1]。
为了确保正常的矿产供应,需要加大对矿产的开采力度,甚至需要开采质量较差的矿物,目前采矿环境越来越差,从而提高了采矿的难度和成本。
在开采劣质矿物的过程中,会有岩石混入矿物中,导致贫矿石的出现。
这样会降低生产,如果不能优化采矿环境,工人不适应环境,一些开采工艺很难得到实现。
为改善这一现象,需要适当优化采矿环境,保证采矿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加快新技术的开发速度,提高矿场利用率。
二、采矿工艺(一)空场采矿利用该项技术完成矿产开采时,首先是要将原矿石进行分类,分成矿井和支柱两种类型。
该项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还要进行回采,回采时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顺序进行。
浅埋薄基岩中厚煤层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浅埋 薄基岩 中厚煤层 综采面矿 压 显现规 律研 究
潘 黎 明 , 贾光 胜
( 1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开采设计研究分 院,北京 1 0 0 0 1 3 ;2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设计事业部 ,北京 1 0 0 0 1 3 ;
3 .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0 4 8 0 2 1 ) [ 摘 要] 针对浅埋薄基岩 中厚煤 层综采工作面 ,采用 经验公 式分析 了工作 面覆岩 三带分布情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0 6
厚之比为 1 1 . 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工作面 冒
落带高度 、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别为 ( 1 3 . 0 2 + 3 . 1 5 )
m, ( 3 8 . 2 2 ± 2 . 3 6 )m,最大 冒落带高度 1 6 . 1 7 m, 最大导水 裂缝 带高度 4 0 . 5 8 m, “ 两带 ” 合计最 大高
1 0 0 M Hm = —— —— — — 一 ±3.1 5 5 . 4 5 M + 5. 8 2
…
类工作面 ,由于采高较大 ,工 作面易发 生煤壁片 帮 ,端面 冒顶 ,支架稳定事故率高 ,另一方面,采 高 增 大 ,引 起 的 覆 岩 活 动 空 间 更 大 ,矿 压 显 现 剧 烈 7 - 8 3 。相 对 而言 ,中厚 煤 层 综采 面矿 压 规律 研 究
在 近水平 煤层 长壁 开采 条件 下 ,随着 回采 工作
面从开切 眼开始推进 ,上 覆岩层将会相继 出现垮 落、开裂及弯曲下沉 ,并 自下而上逐层扩展 , 一般 可以形成 冒落带 、导水裂缝带和弯曲下沉带 。综采 工作面 ,冒落 带高度 ,导水裂缝带高度 i 的
经验 公式 见下 式 ¨ 。 。 :
浅埋深中硬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

高度为 40 .m。 表1 1 2煤层 1 18综放工 作面不同采高试验结果 20
响顶煤 的破碎 效果 ,不 利于 顶煤 破碎 和 冒落 ,同 时会 使 得
中硬煤层 ,埋 藏浅 ,地 压破 煤 的效 果不 明显 ,需 要支架 具 有较大的切顶能力 ,故 选择 Z Y 0 0 / 54 F 120 2 / 2型两柱 掩护式
延安组 ,煤 层厚度为 0 9—76 m,变 化较大 ,平均 厚度为 . .2 73 . m,硬度/= 3 2~ ,倾角为 1 一3 ,容重为 13 tm ;工 。 。 .2/ 作面长度为 2 5 7 m,推进长度为 9 8 5 7 .m。直接顶 为粉 沙岩 , 粉砂质结构 ,层 状构造 ;老顶 为泥岩 ,青灰色 ,泥质 结构 。
后部刮板输送机 ,电机可高低速 转换 ,可 以避 免顶煤较硬 , 出现大块煤堵塞 支架后 部放 煤空 间 ,压死后 部输送 机 的情 况发生 ,大大提高 了设备 的可靠性 和开机率 。
3 回采技 术措施
3 1 升 高采煤机 割煤 高度 .
柳塔 1 18面 推进 过 程 中 ,工作 面机 头 推 进 123 20 3 . m, 机尾 推进 18 时 ,距 离工 作 面底 板 3 8 2m . m,有 一层 夹 矸 , 厚度为 0 0 0 2 . 5— .m,夹矸 厚度 变化 的二维 等值线 图如 图 1 所示 。由于夹矸硬 度较 硬 ,这 时 ,若 工作 面割 煤高度 低 于
决顶煤垮落形成 的大 块 问题 【 。在 初采 时应采取 措施 强制 2 ] 放顶 ,消除顶煤 大面积垮 落对 工作 面的冲击 ,同时还 可以
大大减少顶煤 初采损 失 。结合 冒放性 分析结 果 ,柳塔 矿东 部盘区 1 2煤层进行综放开 采,技术 上是安全 可行 的、在经
浅埋深中厚煤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中砂 岩
泥岩与粉 砂 岩互 层
42 — 煤
57 .3
81 .9
36 .
泥岩 与粉砂 岩互 层
33 - 6
中砂 岩
泥岩与 粉砂 岩互 层
71 . 7
38 . 4
中砂 岩
泥 岩与 粉砂 岩互 层 43 - 煤 , 泥岩与粉 砂 岩互 层
59 . 3
33 _ 2 、 I . 7 98 . 2
顶板来 压依 据 : =P + P, 各 支架依据来压判 据统计周期来压 如表 1
所示 。
均方差之 和作 为判 断顶 板周 期 来 压 的 主要 指 标 。 计 算公式 为 :
1 ( P
, i
表 1 各支架周期来压步距 ( 位 : 单 m)
位 置 来 压 次序 支 架 号 机 头
关键 词 : 榆家梁煤矿 ; 浅埋深 ; 矿压 显现; 初撑力
中图分 类号 : D 2 T 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2— 19 2 1 )3— 0 1— 4 17 7 6 (0 0 0 0 3 0
神 东矿 区 目前及 今 后 相 当一 段 时 期 内 , 矿 各 开采 区域大 部分集 中 于埋 深在 10—10m 以 内 0 5
√ 舅
6 2 MPa; .1
( 1 )
h一老顶厚度 , 根据综合柱状图, h= . 取 54m;
个测站中每个支架读取一个压力值 , 每个生产班 读取 一次 , 据 压 力 值 分 析 顶 板 来 压 情 况 。2分 根 _
析数 据选取 时 间从 2 0 0 9年 4月 2 日8时至 2 0 0 09
第 7卷
第 2期
华北科技学 院学报
厚煤层开采方法的研究

厚煤层开采方法的研究摘要:能源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而煤炭又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厚煤层作为我国高产高效的主采煤层,在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与产量中所占比例约为45%,因此,厚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以及开采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煤炭开采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煤炭;工作面;开采;顶板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厚煤层在我国煤炭资源中储量丰富,我国针对厚煤层的开采方法和其他国家基本相同,都可归结为以下三种:①分层开采法;②放顶煤开采;③大采高开采。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厚煤层开采技术的一个跨越分界点。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厚煤层开采方法——分层开采法。
在20世纪80年代后,从欧洲引入我国一种新的开采方法——放顶煤开采。
此后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推广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内外煤机行业的发展进程加快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采高开采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分层开采当开采煤层较厚时,一般来说厚度超过5 m,此时单一长壁开采法已满足不了开采需求。
我们就需要把煤层分成若干采高2-3 m进行分层来开采。
分层开采法根据煤层的倾斜程度划分为斜切分层、水平分层和倾斜分层。
斜切分层适应于急倾斜厚煤层,工作面沿走向推进,它将煤层分成若干个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分层。
水平分层和倾斜分层适应于倾斜、缓斜厚煤层。
其中水平分层工作面一般沿走向推进,它将煤层分成若干个与水平面相平行的分层。
倾斜分层工作面沿走向或倾斜推进,它将煤层分成若干个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
由于分层开采法在我国的长期应用,所以技术相对成熟,在瓦斯治理方面、设备投资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
但随着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引进及采煤技术的不断成熟,分层开采法所呈现的不足也不断显现,如:产量低、工序复杂、成本高、顶板管理难度大、易引起采空区自燃等。
因此,分层开采法目前已很少应用。
2 放顶煤开采在诸多的采煤方法中,一般认为放顶煤开采法能够在保持较高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做到对于人员安全的尽可能保障,并可以减少采煤相关的消耗。
我国厚煤层开采的技术研究

我国厚煤层开采的技术研究作者:闫春雷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闫春雷(神东煤炭集团生产服务中心)摘要:厚煤层矿井的开采体系极大地影响着煤矿生产经营成本。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开采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井的能力和潜力。
在当今先进的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厚煤层开采主要用放顶煤和大采高较多,这也使得煤矿企业解决了各种复杂条件下厚煤层开采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并且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厚煤层的开采现状与技术重点,掌握煤火的防治和提高采出率等技术手段,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厚煤层开采技术分层开采放顶煤0 引言井工开采厚度3.5m 以上的煤层、露天开采厚度10m以上的煤层为厚煤层。
丰富的厚煤层储量构成了我国煤矿产业的一个特色,也是煤矿生产行业的一个优势。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厚煤层开采方面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相对落后,传统回采工艺巷道掘进率高、工序复杂、效率低、成本高,使得储量丰富的优势难以转化成巨大的效益。
所以,在如今煤炭行业集约化经营的改革要求下,如何选择科学的回采工艺和技术措施,已成为煤矿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厚煤层现代开采技术工艺的选择结合目前煤矿产业厚煤层开采情况来看,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综采是主流的开采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分层开采技术和放顶煤开采技术。
1.1 分层开采1.1.1 优越性。
现阶段,分层开采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是应用较为普遍的采煤工艺。
分层开采法不但可防止综放开采时煤矸混杂影响煤质,而且采放比适中,可提高顶煤回收率,同时顶分层还能起到保护层和卸压作用。
1.1.2 缺点。
①采准巷道构造复杂,巷道掘进率高,不易于维护,工程费用高;②必须借助人工假顶才能回采上分层,工作量大,无形中增加了人工费用;③地质构造对回采工艺的影响较大;④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时丢煤问题比较严重;⑤单产低,效益差。
1.2 放顶煤开采1.2.1 放顶煤开采的优越性及适应①优越性。
深部构造区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部构造区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煤层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深部构造区的煤层开采一直是困扰煤炭工业的难题。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压强度高,煤层厚度大,属于高风险、高危险的区域;同时,该区域的煤炭资源丰富,一旦开采成功,将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深部构造区厚煤层开采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地压导致的危险事件,如冒顶、底板破碎等,这么多年来,也曾经做过很多次研究,但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长期以来防治技术还不能达到十分完整的意义,所以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改进空间。
本文主要针对深部构造区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开展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该项技术的防治方案,减少事故的发生。
2.研究内容2.1 煤层地质特征及压力规律分析通过对深部构造区的煤层地质特征及压力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深入了解深部构造区厚煤层开采的风险程度和防控应对。
研究中将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手段,获取煤层高质量的地质数据,并利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煤层的压力规律建模。
2.2 煤层底板加固技术研究煤层开采中,底板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部位。
本文将通过现场实验、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研究不同方式下底板稳定性变化,分析其成因,从而提出更为有效的煤层底板加固技术。
同时,也将通过对加固技术的优化来提高加固效果。
2.3 支柱结构设计及优化在煤层开采中,支柱是支撑煤层和底板的关键部位,其结构设计和组合方式也对冲击地压的防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的支柱结构设计和组合方式,选取最优的结构和组合,以提高支柱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实验结果、数据资料和计算模拟结果,从而得出防治冲击地压的最优方案。
3.2 技术路线首先,在深部构造区中选定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煤层进行研究,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获取高质量的地质数据,进而建立煤层压力规律模型。
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深埋弱粘结煤层是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煤层类型,其采高较大,采场面积较大,直接关系到采煤效率和安全生产。
然而,由于煤层强度低、围岩裂隙发育等特点,导致深埋弱粘结厚煤层采动过程中易发生煤层崩落和支护失效等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
因此,对深埋弱粘结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研究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探究其矿压演化路径和规律性,以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技术支持。
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研究结果能够为煤炭企业合理确定采高、采煤厚度、间距等参数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另一方面,针对深埋弱粘结煤层特点,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和技术,能够有效预防采动过程中的煤层崩落和支护失效事故,从而降低煤矿生产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深入了解深埋弱粘结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2. 采用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矿压演化过程;3. 分析矿压演化路径和规律性;4. 提出有效的支护技术和措施。
研究方法:1. 资料调研法:收集相关文献及实验数据,了解深埋弱粘结煤层特点、煤层崩落和支护失效事故发生机理等方面信息。
2. 物理模拟法:通过模拟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环境、压力等条件进行实验,观测模型矿压演化规律。
3. 数值模拟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煤层开采的数值模型,模拟煤层在采动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过程。
四、预期成果1. 深入了解深埋弱粘结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2. 建立煤层开采的数值模拟模型,掌握煤层采动的演化规律性;3. 提出有效的支护技术和措施,为生产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4. 发表有关深埋弱粘结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的学术论文。
浅析凉水井煤矿42110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

浅析凉水井煤矿42110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凉水井煤矿属于榆神矿区,直接顶板来压步距较为规律,但老顶来压规律难以掌握,且来压显现明显,较为剧烈。
本人以凉水井煤矿4-2煤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显现为背景,采用工程调查,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凉水井矿42110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
标签:浅埋深来压步距动载系数0引言凉水井煤矿投产至今已回采9个工作面,但对地表为厚松散风积沙、浅埋藏、顶板不易垮落条件下的矿压规律及老顶来压规律尚未完全充分掌握,经常导致顶板事故发生。
42107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综采工作面部分设备开始拆卸回撤,突然顶板大面积来压,工作面40#-100#支架切顶,顶板下沉1m左右,被压工作面高度约为2m;凉水井煤矿4-2煤层顶板压力的控制已成为困扰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
1工程概况(1)4-2煤赋存状况与地质特征根据凉水井煤矿地质报告及补充勘查报告、施工作业规程等相关资料可知,4-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顶部,距3-1煤层底板层距34.99~43.00m,平均37.77m。
最大埋深180m,煤层底板标高1124~1156m。
可采面积56.84km2,占矿区面积83.5%。
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总体趋势为一个倾角小于1°缓缓向北西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
无大型褶皱和断裂发育,仅发育小型宽缓的波状起伏。
(2)水文地质条件4-2煤层上覆基岩段孔隙裂隙含水层厚度9.37-81.81m,平均厚度42.98m,在开拓区东部没有分布。
水位埋深沟谷区0.20m,梁峁区48.0m,泉的流量0.08-4.459L/s,据L4、LK5、LK9号钻孔抽水资料,涌水量0.146-1.981L/s,单位涌水量0.00362-0.094L/s·m,渗透系数0.00968-0.1670m/d,富水性弱。
水质属于HCO3-Ca或HCO3-Ca、Mg、Na型,矿化度237-252mg/L。
(3)煤层上覆地层含水性弱,但遇适宜补水条件,工作面会有一定的涌水会影响施工。
厚煤层开采技术综述

厚煤层开采技术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厚煤层开采工艺大体为三种,即分层开采、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开采。
这三种开采工艺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提高煤炭回收率和做好瓦斯防治工作,最后文章分析了厚煤层开采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厚煤层;开采技术;分层开采;放顶煤;大采高1 前言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一次能源的70%来自于煤炭,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现有煤炭储量和产量中,厚度在3.5m以上的厚煤层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对于保障煤炭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我国新疆地区,厚煤层更是占了绝大多数,很多煤层的厚度在10m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 m以上。
因此,做好厚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煤炭采掘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分析2.1 分层开采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支架高度有限,一次开采高度也受到限制,厚煤层普遍采用分层开采法开采。
即首先平行于厚煤层面将厚煤层分为若干个分层,每个分层的厚度约2~3m,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每个分层进行回采。
一般是按照自上而下逐层开采,个别也有自下而上逐层开采的。
当自上而下逐层开采时,上一分层开采后,下一分层是在上分层垮落的顶板下进行的,为确保下分层回采安全,上分层必须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
目前多采用在分层间铺设金属网,作为下一分层开采的“假顶”。
下分层开采在“假顶”保护下作业,称为下行分层开采。
有的矿区为了进行地面保护,或在特易自燃的特厚煤层条件下采用了上行充填开采,如水砂充填、风力充填等,称为上行分层开采。
分层开采的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长期应用的1种采煤方法,具有设备投资少、一次采高小、瓦斯治理技术相对成熟、上露岩层及地表可以实现缓慢下沉等。
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①采准巷道系统复杂,巷道掘进率高,巷道的掘进与维护费用高;②上分层开采时要铺设人工假顶,增加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和生产成本;③对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的适应性差;④煤层厚度变化时容易丢煤;⑤单产低、效率低,尤其是特厚煤层的开采更是如此。
浅埋煤层下分层矿山压力显现分析

浅埋煤层下分层矿山压力显现分析摘要:本文以神华李家壕煤矿为依托,该矿属于属典型的浅埋薄基岩厚表土煤层群,主采煤层为2-2煤和3-1煤,文章结合复合关键层结构破断特征和破断公式,根据12108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分析得出下分层3-1煤层工作面来压时步距较小,历时较短,来压时动载显现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浅埋煤层复合关键层矿山压力下分层神华李家壕煤矿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1~3°,地质构造简单。
煤层埋深在80m~400m之间;该矿表土的风化剥蚀作用非常强烈,表土风化带深度一般20-30m左右,属典型的浅埋薄基岩厚表土煤层群。
李家豪矿投产初期需要600万t/年才能达产,因此需要2-2煤和3-1煤同采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2-2中煤层可采厚度平均2.02m,3-1煤层自然厚度平均3.86m,煤层间存在两层关键层。
3-1煤首采工作面为12108工作面,采用单一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综合机械化俯斜开采的采煤方法。
1、关键层同步断裂的理论分析2-2煤层已采而且煤层间有复合关键层结构,煤层群开采时煤层间岩体存在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硬岩层,该硬岩层力学性质较强、厚度较大并足以形成岩块间铰接结构;若两关键层岩性相似、距离较近时将发生同步破断,岩性差异较大、距离较远时将发生不同步破断。
当煤层间存在两层关键层的时候,两个关键层可能同步断裂,也可能不同步断裂。
当两个关键层符合下面的公式时,可以判定为同步断裂;当不符合该公式时,两个关键层不同时断裂。
影响两个关键同步断裂的主要因素是:(1)关键层厚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2)基岩的厚度、重量。
(3)风积沙厚度。
2、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下煤层12108工作面现场数据分析:刚开始矿压显现并不明显,工作面推进至约13m-16m时支架工作阻力明显增大,可知工作面直接顶垮落造成小范围来压。
当工作面推进至25m时支架工作阻力较前一次更加明显,可判定为12108工作面初次来压,加切眼宽度7.6m,其步距为33m左右,增压系数约为1.8,来压过程中工作面部分出现轻微片帮现象,并未影响到工作面正常生产,能够满足工作面快速推进的要求。
厚冲积层浅埋深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与围岩控制

厚冲积层浅埋深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基本规律与围岩控制[摘要]我们通过对厚冲积层浅埋深综放采场矿压规律的研究,并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取得了满意的安全与生产效益。
【关键词】综放;采场;动压系数;大结构;岩梁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采面的综采、综放技术被逐渐推广应用。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综采、综放技术已呈几何级数式的发展,这就必然带来管理上的深化。
顶板管理本就是煤矿现场管理的一大重点之一,回采面的顶板管理直接影响回采的安全与产量。
综采、综放技术被推广应用后,推进速度大大提高,矿井产量成数倍增长。
顶板管理更是一大不可稍有疏忽的课题。
但因地质条件不同,具体管理也随之有所差异。
具体原因是由顶板本身的地质条件及对顶板管理的不同而引起的。
对于山西省离石市大沟煤矿的具体管理具体如下。
一、概况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煤层名称:5层煤;水平名称:+820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工作面名称:1503综放面(走向长—1200m;倾向长—120m;面积—144000m2);地面标高:+940m~+955m;井下标高:+765~+778m。
地面位置:切眼位于雒家庄村以西处;切眼轨顺侧位于小南湖村正西600m 处;设计停采线轨顺侧位于大马厂村正西450m处。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1503综放面位于一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一采区第三个采煤工作面。
东南邻原1502工作面,东北起切眼,以采区煤柱为界与敖则塔煤矿相邻;西南至设计停采线。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上方及塌陷影响范围内,回采后对矿区村庄、道路及山体稳定性均有影响。
2、煤层及顶底板(1)煤层该面所采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厚度5.5~5.8m,平均5.65m,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硬度f=2~3;煤层结构较简单,含l~2层夹矸,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大部为泥岩、砂质泥岩。
该煤层倾角较小,倾角60~80,属近水平开采。
5号主采煤层埋深为90m 左右,属浅埋深煤层。
煤矿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

当代化工研究£QModem Chemical R esearch 2021•门技术应用与研究煤矿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康明富(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045000)摘耍:由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煤层自然条件的差异,煤层开采处理中采用的工作程序和开采方法有很大差异。
为了有效实现科学有效的采矿治理目标,需要在采矿技术的实施顺序和时空层次上实现合理规范的设计目标.研究重点是厚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在开采中厚煤层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开采技术,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煤层本身的分布特点,有利于达到科学有效的开采目的。
关键询:煤矿;中层煤层;开采技术中罔分典&:TD823文献标识码:AMining Technology of Medium Thick Coal Seam in Coal MineKang Mingfii(Shouyang Kaiyuan Mining Co.,Ltd.,%ngmei Group,Shanxi,045000)Abstracts Due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 echanical equip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conditions of c oed seams,the working p rocedures and mining methods used in coal seam mining are quite differ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ining governance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f irstly achieve 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 design goals in the implementation sequence and time-space level of m ining technology.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ck coal seam mining technology.In the process of m ining medium and thick coal seam,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in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J ully utilized,and m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 oal seam itself,which i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ining p urposes.Key words:coal mine;middle coal seam;mining technology〔引台能源是保障社会运行的基本物质保障,长期稳定地供应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埋特厚风积沙下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

浅埋特厚风积沙下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
采用了现场观测研究、实验室相似模拟研究和理论等研究方法,提出了浅埋特厚风积沙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顶板控制途径,并在现场实施,取得了高产高效效果。
技术要点
1.提出了控制顶板全厚度切落的支架工作阻力,为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依据。
2.提出了煤层顶板某一岩层成为关键层还要满足来压强度条件,即y2y1;修正了关键层破断岩块回转端角接触面高度计算公式。
3.组合关键层是地面厚松散层浅埋煤层的独有特点。
给出了组合关键层相关参数计算公式:组合关键层弹性模量、载荷和极限跨距等计算公式。
4.给出的组合关键层失稳类型判断曲线曲线,纠正了已往断裂岩块(柱)滑落失稳与回转变形失稳判断曲线的错误。
5.证明地表厚松散层浅埋煤层组合关键层自身始终不能形成三铰拱式平衡,只有当工作面支架有足够支护阻力时,借助外力组合关键层破断岩柱才能形成三铰拱平衡.这是该条件下支架阻力设计为什么大的根据。
6.提出了浅埋特厚风积沙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顶板控制途径,并在现场实施,实现了高产高效目标。
应用情况及前景
我国毛乌素沙漠下2000多亿吨煤炭都属于特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顶板切落威胁。
本课题是我国首次对这种赋存条件煤层顶板控制较系统的研究,其提出的组合关键层判断公式揭示了覆岩全厚破坏运动、采高、直接顶厚度、松散层厚度等与切落强度的关系,这为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依据,并指导各类浅埋煤层高产高效矿井的顶板控制问题。
关于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的研究

关于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的研究【摘要】新的煤矿开采形式和开采技术不断为我们的开采技术教育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在煤矿开采的教学中要根据开采的顺序、时间和空间做出合安排。
本文就对我国中厚煤层开采技术的教育做研究,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中厚煤层开采技术的培养。
【关键词】中层煤层;开采专业;教学方法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对我国煤炭开采专业的教育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不断加强煤炭开采技术的培训,培养出合格的煤炭开采人才。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巨大(世界第三位),经济增长速度快,各种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甚远等,必然导致对能源的迫切需求。
由于我国能源条件的特殊性,煤炭在一次能源开采和消费中,一直保持在70%左右。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这一特点在今后50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煤炭资源开采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与产量中,厚煤层均占45%左右,因此研究与实施先进的厚煤层开采技术在煤炭开采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厚煤层开采主要是采用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开采(采高≥3.5m),其中分层开采是一种传统的厚煤层开采方法,在我国应用时间最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放顶煤开采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欧洲引入我国一种关于煤层的开采方法,后来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10年来大采高开采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这与我国当前的内外支架、采煤机等煤机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整个系统的完善有很大关系。
1.大采高开采技术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采高开采技术的发展,对于大采高技术的培训业日尽完善,大采高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但是大采高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不足,大采高的工作面基本顶压更为剧烈,局部冒顶和煤壁片帮现象更为严重。
为此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时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加强煤壁片帮的防治以减少冒顶事故;控制初采高度有利于开切眼中进行大采高液压支架、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安装;防止液压支架的倾倒和下滑,除了采用一般的防倒、防滑措施外,还要严格控制采高,对工作面的液压支架进行锚固。
厚矿层开采技术及实施要点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厚矿层开采技术及实施要点何天京(窑街煤电集团山丹县长山子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张掖 734100)摘 要: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矿产资源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开采和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厚矿层开采技术的应用,就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这种技术在矿层开采中有着积极作用。
厚矿层的开采主要采用分层方法,其工艺复杂、分层多,且存在采掘关系紧张、作业成本高等问题,难以使厚矿层发挥出自身资源优势,是不利于矿企的发展的。
而将厚矿层开采技术引入,可以实现一次采全高的整层开采。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厚矿层开采技术及实施要点,以对该项开采技术进一步掌握,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的能源开采。
关键词:厚矿层;开采技术;实施要点中图分类号:TD853.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7-0048-2Mining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ing Points of Thick SeamHE Tian-jing(Yaojie Coal and Electricity Group Shandan County Changshanzi Coal Mine Co., Ltd., Zhangye 734100,China)Abstract: In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mineral resources are the main component, and thei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ick seam min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mining. Thick seam mining mainly adopts layering method, which has complex technology, multiple layers, tense mining relationship and high operating cost.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thick seam play its own resource advantag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enterprises. By introducing the technology of thick seam mining, the whole seam mining with full height can be realized at one tim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mining technology of thick seam and the key points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grasp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realize high-yield, high-efficiency and safe energy exploitation.Keywords: Thick seam; Mining technology; Implementing key points矿产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以及重要原料,其开采技术一直是一项重要问题,我国综放开采技术已具备一定先进性,有效保障了能源开采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薄基岩浅埋深特厚煤层开采防灭火技术研究

薄基岩浅埋深特厚煤层开采防灭火技术研究摘要: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而采空区遗煤之所以会出现自燃,主要原因就是采空区内的空气环境中含有一定的氧,且采空区内煤体呈破碎堆积状态,这就为煤炭氧化蓄热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当煤层处于薄基岩、浅埋深赋存条件,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地表裂隙漏风更是为采空区遗煤自燃提供了重要的氧气来源,加大了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的概率,给矿井防灭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浅埋深;地表漏风;自燃;防灭火1 概述麻地梁煤矿采用斜井、分组巷道开拓布置方式。
工业场地内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个井筒。
其中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矿井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
目前矿井正在回采的507综采放顶煤首采工作面走向长度2760m,倾向长度250m;煤层厚度3.5~15.6m,平均煤厚为10.34m,属特厚煤层;工作面标高+981.7~+1131m,其对应地表为黄土高原,标高+1173.0~+1322.0m,以黄土梁、峁、沟为主,树枝状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地表无水体,无基岩出露,工作面煤层距地表86~260m。
507工作面回采的5号煤层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42天。
507综放工作面自2019年6月15日开始回采,至今已有一年时间,期间由于当地政策及其它客观因素影响,工作面有过两次较长时间的停采。
我们根据本工作面浅埋深、薄基岩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列有针对性的防治自燃发火措施,目前工作面各项监测指标正常,未出现自然发火征兆。
下面就本工作面采取的防治自然发火措施进行介绍。
2 工作面自然发火隐患分析2.1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分析(1)开采5#煤属特厚Ⅰ类容易自燃、低变阶、高挥发分长焰煤层,自然发火期短(最短42天),自身属性决定其采空区遗煤更易发生低温氧化。
(2)507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强度大、冒落空间高,可能出现的遗煤较多,使得采空区遗煤自燃环境危险性增加。
浅埋厚基岩坚硬顶板煤层初采强来压原理分析

浅埋厚基岩坚硬顶板煤层初采强来压原理分析张书敬;张亮;解兴智【摘要】针对浅埋厚基岩坚硬顶板煤层初采期容易出现大面积悬顶、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矿压显现异常剧烈问题,以神府矿区石窑店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岩石力学实验、钻孔窥视对顶板岩层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该类顶板初采期的致灾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直接顶整体性强、强度大,其初次垮落歩距大且呈大面积垮落特征,这是初采期间容易出现飓风灾害的原因;由于上位基本顶承担大部分上覆岩层载荷,其破断距只承担自身载荷的下位基本顶破断距,导致砂岩基本顶同时破断,破断后形成的厚岩块三铰拱结构稳定性差,当工作面回采到岩梁前端断裂线位置时即发生滑落失稳,给工作面支架带来巨大冲击,这是导致浅埋厚基岩坚硬顶板煤层初采期容易产生灾害的原因。
%A large area of hanging roof and strong underground pressure behavior easily occurred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mining shallow-buried coal-seam under thick basement and hard roof. Applying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 bore-hole imaging to analyzing roof strata structure, roof disaster mechanism in initial mining was research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were showed as follows. Immediate roof had high integrality and strength and its first caving pace was large, and this was the cause of typhoon disaster easily occurring in initial mining. Most of overlying strata load was bear by upper-basic roof and broken pace of lower-basic roof resulted into sandstone basic roof simultaneously breaking. Stability of three-hinged arch structure after breaking was bad. When mining face reached the location of front breaking line, slidinginstability occurred and brought large impact on powered support, which was the cause of roof disaster in initial mining shallow-buried coal-seam under thick basement and hard roof.【期刊名称】《煤矿开采》【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98-102)【关键词】浅埋厚基岩;坚硬顶板;致灾机理;初采强来压【作者】张书敬;张亮;解兴智【作者单位】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2.1国内学者将浅埋煤层划分为2种:典型浅埋深煤层和非典型浅埋煤层。
大采深厚风积沙覆盖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大采深厚风积沙覆盖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摘要:门克庆煤矿目前主采3-1煤层。
3-1煤层平均埋深692m,且上覆厚风积沙。
井下煤炭资源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表现出自身特有的规律。
为此,以门可庆煤矿11-3102工作面为例,在工作面上方对应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地表移动进行了多剖面线观测。
实测发现地表移动具有如下规律:地表下沉系数较小;受相邻工作面重复采动影响,最大下沉值出现在了两个工作面隔离煤柱正上方。
通过理论分析发现11-3102工作面埋深大,上覆岩层中存在两层关键层,上位关键层未发生破断,地表沉陷类型为缓慢性沉陷类型,是产生这些特殊规律的主要原因。
研究成果为后续岩层控制及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合理设置可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厚风积沙;地表移动变形;规律1引言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后,其周围岩土体应力平衡被破坏,致使应力重新分布,周围岩土体发生移动变形,地表产生沉陷[1-2]。
当岩土体内应力重新达到新的平衡时,地表沉陷稳定[3-5]。
在该过程中,地下开采为因,覆岩为介质,地表沉陷为果。
由于地下开采工艺和顶板管理方法不一、岩土体介质的岩性、厚度、层组等分布迥异,致使地表沉陷具有很大的差异性[6-8]。
作为岩土体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散层介质根据其物质成因、物质组成、物质结构及物质物理力学性质等,可划分为沙土介质、粉土介质和黏土介质三大类[9]。
三类土体介质物理化学力学性质差异很大。
其中沙土介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后形成的原生矿物,颗粒粗糙,密度小,渗透能力强,孔隙率大。
另外,沙土介质内内聚力很小甚至没有,所有沙土介质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擦力[10-12]。
而门克庆煤矿上方地表被大范围的厚风积沙层所覆盖,且所采煤层较厚,属于典型的大采深厚风积沙覆盖矿区,其开采后地表沉陷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为此,论文以门克庆煤矿11-3102工作面为例进行大采深厚风积沙覆盖区地表岩移规律的实测研究。
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井工开采矿井地表岩移规律揭示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开采矿压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2T16:48:31.1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薛文伟[导读] 隆德煤矿1-1煤层为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现开采101综采工作面为1-1煤层首采工作面
中国华电煤业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 719302 摘要:隆德煤矿1-1煤层为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现开采101综采工作面为1-1煤层首采工作面,隆德煤矿引用德国MARCO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软件Xalz,开展了开采矿压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对回采工作面支架压力进行监测记录,并分析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初采期间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合理改善支护方式,以便于为相邻工作面的初采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及参考依据,可有效的指导生产。
关键词:风积沙;中厚煤层;开采;矿压技术;电液控制;
引言:
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简称隆德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榆林市神木县大保当镇管辖。
地理坐标在北纬38°43′57″-38°47′39″,东经109°58′07″-110°03′05″之间。
整合区由7个拐点连线为界圈定,为一长约6.3-8.4km、宽约2.4-3.1km的西北东南向近似长方形,面积20.46km2。
隆德煤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以沙丘沙地为主,地表基本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设计可采煤层为1-1煤、2-2煤,现开采煤层为1-1煤层,赋存于延安组第Ⅴ段顶部,在井田东北部、北部受直罗组冲刷剥蚀,可采区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西南部边界附近。
可采面积7.801km2,为大部可采煤层,根据钻孔资料,井田内见煤点8个,均为中厚煤点。
总厚度0-2.68m,平均厚度1.93m,可采煤层厚度1.50-2.15m,平均1.73m,属中厚煤层。
煤层有东北部厚西南部薄的,厚度变化较小。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埋深一般为92.91-153.23m,平均129.04m,西北部埋藏较深,东南部埋藏较浅,煤层底板标高1096-1061m。
该煤层为中厚煤层,大部可采(被直罗组剥蚀,覆煤面积内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煤类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一、研究背景
(一)、工程背景
1-1煤埋深一般为92.91-153.23m,平均129.04m,101综采工作面是我矿1-1煤首采工作面,位于1-1煤辅运大巷西侧,工作面推进长度2529米,工作面长度288.9米,综采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全部垮落式管理顶板。
煤层厚度1.4~2.0m,平均1.88m,属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区域顶部含夹矸1层,主要为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煤层直接顶为4.2~12.5m厚的细粒砂岩和粉砂岩,老顶为5.5~13m厚的细-中粒砂岩。
顶板为实现安全回采,压力分析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101综采面为1-1煤首采工作面,没有过去顶板压力的分析资料,如果采用人工记录分析,将会导致分析不及时、不准确,且比较繁琐,工作量太大,不利于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引进一种矿山压力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分析矿压规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确保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安全。
(二)、过去综采面矿压监测系统缺点隆德煤矿过去以2-2煤201综采工作面为例,综采面共安装176台液压支架,为了保障安全回采,深入分析工作面矿山压力规律,考察支架的工作性能,201工作面共计安装18个由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支架工作阻力在线监测仪,分别安装在18个支架上(分别为4#、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通过采场矿压显现现场观测,研究回采后工作面支撑压力分布规律,确定工作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大小及其强度。
本套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隆德煤矿综采面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以下缺点: 1.顶板动态每隔10架安装一台在线监测仪,比较分散,不能全部反应出所有支架的工作性能,不利于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支架密封等。
2.顶板动态观测设备采用电池进行供电,需不定期对电池进行更换,如果管理疏漏一点,将会导致部分数据缺失,矿压分析报告不全面。
3.在线监测仪需要单独安装线路,且在支架上要独立固定,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支架操作或人员通过时易出现设备损坏、掉落等事故。
4.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运行不稳定,需要厂家派专人在现场维护,维护费用较高。
二、德国MARCO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软件Xalz在隆德煤矿的实践与应用
(一)初次来压之前 1.101工作面从初采开始,至11月14日中班,工作面推进56.4m,支架压力一直保持在25~30Mpa。
(二)初次来压
1.11月18日早班生产至12:00停机后,工作面累计推进8
2.2m,45~135架支架压力突然增大至40Mpa以上;11月18日中班至19日夜班,30~130架压力一直保持在35~40Mpa左右。
(三)周期来压
1.11月20日中班22:00,工作面累计推进97.2m,40~140架支架压力出现小幅度增长,约在34~40Mpa,如图6所示;11月21日早班接班停机后,压力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直至14:00开机后,支架压力才恢复至30Mpa左右。
分析:根据上述图表数据,暂时基本可以判定工作面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为8m,持续来压8m。
根据以上方法,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生产过程中再次经历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为6.2m,持续来压4m。
因此根据数据分析,基本可以判定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7.1m,持续来压6m。
整体来看中部压力较大,机头、机尾压力比较弱,需加强中部架管理,提高初撑力,但支架末阻力基本上没有超过40兆帕的压力,说明本套支架完全符合顶板支护要求,减少煤壁片帮及冒顶隐患,确保顶板支护安全。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确定101首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82.2m,综合分析2017年11月份的所有压力数据及压力色谱分谱图分析,周期来压步距基本在6~8m范围内。
三、德国MARCO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软件Xalz在隆德煤矿的实施效果
通过德国MARCO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软件Xalz在隆德煤矿1-1煤101首采工作面的首次应用,主要通过对回采工作面支架压力进行在线监测记录,并分析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初采期间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有效指导生产,该软件在隆德煤矿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应用软件Xalz可以实时监测每一台支架的压力情况,可全面反映出综采工作面支架的工作性能,论证支架设计参数是否合理,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电液控系统内自备一套应用软件Xalz,能实时显示压力分布色谱图,可持续不间断的掌握顶板动态,可随时在综采控制台、地面调度室进行实时显示,便于监测、维护。
3.应用软件Xalz将计算机监测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合为一体,实现了复杂环境条件下采场矿山压力运移规律等的在线监测,对可能的顶板灾害进行预测预警。
4.德国MARCO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应用软件Xalz系统运行比较稳定,不需要厂家派专人在现场维护,维护费用较低。
5.应用软件Xalz压力分布色谱图,可把每天的压力情况通过CAD软件连起来,使整个工作面压力直观、明了,便于顶板压力分析研究。
结论:
综上所述,隆德煤矿在厚风积沙浅埋深中厚煤层开采矿压技术的研究,准确掌握了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了解的支架循环末阻力,有效的指导了现场生产,隆德公司后期将联合德国MARCO公司技术人员,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应用,并推介到华电集团内部其它兄弟单位,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毛叶陶.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特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