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赏析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开篇“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静: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诗人对自己的寂寞和苍老的描写,诗人写这些诗句的时候,灵魂是在怎样的痛楚地颤抖呵。文字是苍白的,他的心如同文字般死寂,原来是他老了,头发苍白,手在颤抖,灵魂也有颤抖。于是他寄望于“身外的青春”——青年。正如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虽然《希望》是作者因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创作的,是因失望才写《希望》,实际上写的是我的失望乃至绝望。

在《希望》中我们看到,当“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但有时故意填以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

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而当我认为“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只能“一掷我身中的迟暮”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时,我其时已经处于绝望之中了。

然而,在创作《希望》的时候,诗人对他的种种顾虑,也许还不能完全理解。也许诗人是把他迟迟没有发生爱情的进一步的信息的主要原因,归结到"我大概老了"。于是,散文诗接着描写自己的衰老。真的,诗人也自认为十分衰老了。从"我的头发已经苍白"、"我的手颤抖着",诗人自然是很容易发现自

己已经老了的。然而,诗人竟然发现自己"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发现自己已经老到灵魂了,这是怎样的衰老呵!

在《野草·希望》中,鲁迅先生反复地重复这样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绝望”、“希望”与“虚妄”三者之间,鲁迅不仅表明了通常意义上关于“希望”而“虚妄”的逻辑关系,还更深刻更深邃也更鲁迅个人化的是他同样也表明了与“希望之为虚妄”相同的“绝望之为虚妄”,意为希望是不存在的,绝望也是不存在的。即在鲁迅那儿,希望同样也被认知为了一种虚妄。这种状况让人无所适从,而当我试图摆脱人生意念的束缚,以原始的生命来肉搏空虚中的暗夜的时候,竟至于发现我的面前没有“真的暗夜”。这种否定一切的思维至可能把阅读导向虚无。“虚无”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同其他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和方式。这种虚无作为一个特殊和特定的存在,是人的对象化的虚空,即人在外在世界“恶”的存在中所选择的一种丧失了现实自由后的精神存在,是虚空的抽象。而这种“虚无”在鲁迅先生那儿,则是由“绝望”与“虚妄”之为的虚无。这其中便包含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即表明“绝望”在鲁迅的精神系统中,不是最终的结果,而只是一种情感理性的、指向虚妄的

最终结果的认知态度与价值判断。因此,把“绝望”作为分析与判断鲁迅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