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解析题
法律逻辑学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78467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35岁,某市居民。
一日,张三在家中翻找旧物时,发现一本记载了其祖辈往事的日记。
日记中记载了张三祖辈曾经拥有一块祖传玉佩,该玉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在“文革”期间,祖辈为了保护玉佩,将其埋藏于地下。
张三在翻找旧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块玉佩。
张三对这块玉佩非常喜爱,遂决定将其收藏。
为了防止他人发现,张三将玉佩进行了简单的清洁和包装,并未对外公开。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三的朋友李四看到了这块玉佩,并得知其价值。
李四心生贪念,趁张三外出时,将玉佩盗走。
张三回家后,发现玉佩被盗,遂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李四在盗走玉佩后,将其出售给了古玩店。
古玩店老板在收购玉佩时,并未发现其来源,而是将其作为一件普通古董出售给了收藏家赵五。
赵五在得知玉佩的真实价值后,决定将其归还给张三。
二、案例分析1. 张三对玉佩的占有是否合法?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占有是指权利人对其物或者权利行使直接控制的事实。
在本案中,张三在发现玉佩后,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清洁和包装,并未对外公开,因此可以认定其对玉佩的占有是合法的。
2. 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四未经张三同意,将张三占有的玉佩盗走,侵犯了张三的财产权,因此李四的行为构成侵权。
3. 古玩店老板和赵五是否应当承担责任?(1)古玩店老板是否承担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古玩店老板在收购玉佩时,并未发现其来源,且不存在故意或过失,因此不承担责任。
(2)赵五是否承担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赵五在得知玉佩的真实价值后,选择将玉佩归还给张三,并未侵害张三的合法权益,因此不承担责任。
4. 张三的“善意”侵权问题在本案中,张三在发现玉佩后,并未对外公开,而是将其作为个人收藏。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3f23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c.png)
第1篇案件背景: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受害人王某报案称,其家中被盗,价值约10万元的财物被窃。
经过侦查,警方锁定嫌疑人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张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不久,便再次作案。
警方在张某的住处找到了部分被盗财物,但张某拒不承认盗窃行为。
案件陷入僵局。
案件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逻辑学问题主要包括证据的证明力、嫌疑人张某的辩解是否成立以及法律适用的正确性。
一、证据的证明力1.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本案中,警方在张某住处找到的部分被盗财物可以作为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可能包括目击证人、监控录像等,但本案中并未提及。
因此,警方需要通过间接证据来证明张某的犯罪事实。
2. 证据的合法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合法取得。
在本案中,警方在张某住处找到的财物是否合法取得,需要进一步调查。
如果证据取得合法,则其证明力较强;反之,则证明力较弱。
3. 证据的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在本案中,警方找到的财物与王某被盗的财物属于同一类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还需进一步调查,确认这些财物是否属于王某被盗的财物。
二、嫌疑人张某的辩解是否成立1. 张某的辩解内容张某否认盗窃行为,声称这些财物是他在合法途径下购买的。
2. 辩解的合理性张某的辩解可能存在以下合理性:(1)张某有前科,可能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编造谎言。
(2)张某可能确实购买了这些财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
(3)张某可能被栽赃陷害,有人故意陷害他。
3. 调查取证针对张某的辩解,警方需要调查以下内容:(1)张某购买这些财物的合法来源。
(2)张某是否与王某有过节,导致有人故意陷害他。
(3)张某是否可能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编造谎言。
三、法律适用的正确性1.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观故意。
(2)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3)数额较大。
在本案中,张某是否构成盗窃罪,需要根据上述要件进行判断。
法律逻辑学试题和答案解析(经典)
![法律逻辑学试题和答案解析(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3c3c27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e.png)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在"有的犯罪不是成心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成心).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根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 (2)定义过窄(3)定义用否认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2,以下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3)有S是P (4)有S不是P3,"p→q"负判断是( 4)(1) p∧g (2) p∨q(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p→g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1)可能非P (2)可能P(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根本规律的要求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7,"凡贪污罪都是成心犯;这个行为是成心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认推结论_______8,"p∨g"的等值判断(3 )_______ ______(1) p→g (2) p∨g_ _ _ _(3) p∧g (4) p→g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那么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10,当p假q假时,以下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1)p∧q (2) p∨q(3) p→q (4) p∧q三,问答题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答: 同一律的根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法律逻辑作业解析
![法律逻辑作业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674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7.png)
所以,B对象也具有c属性
该推理中的类比物是“像稀水状,呈现绿色,注射了
1605农药〞的实验用鸡蛋;需认识的对象是张父食用的鸡
蛋。
因为该实验保证了类比推理相同点必需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与推知属性的相关性,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程
度的可靠性。
8.分析说明下述比对推理的构成及其结 沦的可靠程度。
某地发现一具无头、无手足的无名女 尸。侦查人员经反复查证发现:第一,失 踪妇女孙××年龄30岁,身高150厘米,与 无名女尸年龄、身高相同;第二,据群众 反映,孙××经常穿一条与无名尸体身穿 的黑色绒裤类似的绒裤;第三,孙××的 下牙有两个小黑牙,现场提取的死者的下 颌骨也有两个小黑牙。于是,侦查人员据 此认定:无名女尸就是失踪妇女孙××。
三段论的规那么: 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相同的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认命题作前提不能得结论 5.前提中假设有一个是否认命题,那么结论必为否认命
题;假设结论为否认命题,那么前提中必然有一个否认 命题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 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
14.请根据下述条件(1)、(2)、(3),解答能否 必然推出结论A和B。请分别写出其推理形式并说 明能否得出必然性结论的理由。
:
(1)如果本案是奸情杀害,那么,本案被害人 室内的财物就不会丧失;
(2)只有本案被害人室内的财物丧失,本案才 会是图财害命;
(3)经现场勘查得知:本案被害人室内的黄金、 首饰、贵重衣物以及收藏的股票、债券、存折等 有价证券均已丧失。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下有期徒刑。〞
案件的法律逻辑分析题(3篇)
![案件的法律逻辑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a40b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3月,某市某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
被害人王某(男,35岁)被杀害于家中。
经过侦查,犯罪嫌疑人张某(男,30岁)被抓获。
张某供认其因与王某有经济纠纷,怀恨在心,遂于案发当晚持刀将王某杀害。
此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事实1. 犯罪嫌疑人张某与被害人王某有经济纠纷,张某怀恨在心。
2. 案发当晚,张某携带刀具至王某家中,持刀将王某杀害。
3. 张某作案后逃离现场,次日被公安机关抓获。
4. 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三、法律逻辑分析1. 证据分析(1)张某的供述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这是直接证据。
在侦查过程中,张某的供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2)现场勘查现场勘查发现,被害人王某被刺死在家中,现场有大量血迹。
这些证据可以证明犯罪行为确实发生。
(3)张某的指纹、DNA等生物检材通过对现场生物检材的检测,确认张某的指纹、DNA与现场痕迹相符,进一步证明张某实施了犯罪行为。
2. 法律适用(1)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张某持刀杀害王某,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2)从重处罚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张某持刀杀害王某,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应当从重处罚。
(3)法定刑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应当判处死刑。
3. 刑事诉讼程序(1)立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依法立案侦查。
(2)侦查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3)起诉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4)审判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
四、结论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2篇)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e18b4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d.png)
第1篇一、案情分析1. 案件事实本案中,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合同明确约定了货物交付时间和违约责任。
然而,A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违反了合同约定。
B公司要求A公司支付违约金,但A公司认为违约金过高,不符合公平原则。
2. 法律问题(1)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2)如何判断违约金是否符合公平原则?二、法律逻辑学分析1. 违约金数额的判断(1)违约金数额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但约定的违约金应当合理。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约定的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10万元。
由于A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根据合同约定,A公司应支付违约金10万元。
(2)违约金数额的合理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比例,但约定的比例应当合理。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约定的比例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A公司认为违约金过高,不符合公平原则。
要判断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需考虑以下因素:①合同的标的额:本案中,合同标的额为100万元,违约金为10万元,占标的额的10%。
②违约行为的性质:A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属于一般违约行为。
③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本案中,A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原因。
综合以上因素,本案中违约金数额为10万元,占标的额的10%,不属于过高,符合合同法规定。
2. 违约金是否符合公平原则(1)公平原则的内涵公平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地处理合同关系,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2)违约金是否符合公平原则在本案中,A公司认为违约金过高,不符合公平原则。
然而,根据上述分析,违约金数额为10万元,占标的额的10%,不属于过高。
同时,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A公司应当遵守合同约定。
法律逻辑学中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中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d635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方购买乙方生产的100台电脑,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交货期为2019年12月31日,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照约定支付了全部货款。
然而,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电脑。
2020年1月5日,甲方收到乙方交付的电脑,但发现电脑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甲方与乙方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方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乙方是否构成违约?2. 甲方能否要求乙方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3. 如何确定乙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三、法律逻辑分析1. 乙方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付电脑,已构成违约。
2. 甲方能否要求乙方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3. 如何确定乙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1)退还货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解除合同。
”本案中,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付电脑,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退还货款。
(2)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乙方违约导致甲方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①电脑市场价值损失:根据市场行情,甲方可向乙方主张退还货款100万元。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的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48b20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付款方式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定金。
然而,在货物交付时,甲公司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乙公司协商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定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定金?三、法律逻辑学分析1. 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甲公司主张乙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从合同法的规定可以推导出,如果乙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则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因此,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2. 乙公司是否应当返还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
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当事人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定金;对方接受定金的,视为该方已经履行合同。
在本案中,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定金。
根据法律逻辑学中的归纳推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甲公司已经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定金;(2)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存在违约行为;(3)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支付定金。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18d94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c.png)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题目一:概念辨析1.请解释法律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法律逻辑学是对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法律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规则的形式逻辑和实际逻辑,法律推理的规则和方法,法律论证的过程等。
研究对象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条文等法律规范性规定。
2.请解释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之间的关系。
法律逻辑学与法学逻辑学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学科。
法学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学中的逻辑问题,包括法律语言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推理的逻辑规律等;而法律逻辑学主要研究法律规则及其逻辑关系等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
因此,法律逻辑学是法学逻辑学的一个具体应用领域。
题目二:逻辑推理1.在法律论证过程中,为什么要运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在法律论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推理能够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法律规则或事实出发,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法律规则的适用性以及解决法律争议等问题。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可以使法律论证的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并提高论证的效力和说服力。
2.请解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已知的个别案例或事实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例如,某一法院审理了几起相似案件,都是基于某一法律条文进行判决,从这些具体的案例中可以归纳出该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和规则。
演绎推理是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利用已知的普遍规律或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
例如,已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饮酒”,某甲被发现饮酒,那么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即该甲违反了法律规定。
题目三:逻辑谬误1.什么是逻辑谬误?请列举并解释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
以下是5种常见的逻辑谬误:–陷阱问题:利用一种错误的推理方式来误导他人,例如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库(3篇)
![法律逻辑学案件分析题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166f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6.png)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法律逻辑学的定义?A. 研究法律规范和案件的法律学科B. 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法律学科C. 研究法律证据和证明的法律学科D. 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法律学科答案:B2. 下列哪项是法律推理的类型?A. 事实推理B. 规范推理C. 价值推理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项是演绎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A4. 下列哪项是归纳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C5. 下列哪项是类比推理的公式?A.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B.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C. 结论→ 小前提→ 大前提D.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答案:B二、判断题1. 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案件的法律学科。
()答案:错误2. 法律推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推导出结论的过程。
()答案:正确3.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答案:正确4.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答案:正确5.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
()答案:正确三、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某甲与某乙因合同纠纷诉至法院。
甲主张乙未履行合同义务,乙则辩称自己已履行合同。
甲提交了乙未履行合同的证据,乙提交了履行合同的证据。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乙未履行合同,判决乙胜诉。
请分析以下问题:(1)甲提交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2)乙提交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3)法院的判决是否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答案:(1)甲提交的证据不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
因为甲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乙未履行合同,未能构成完整的证明链条。
(2)乙提交的证据符合法律逻辑学的要求。
法律逻辑推理分析案例题(3篇)
![法律逻辑推理分析案例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e6f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e.png)
四、启示
本案提醒我们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把握案件事实,确保案件定性准确。
2. 依法适用法律规范,确保案件处理合法。
3. 加强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案件办理水平。
4. 强化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3篇
一、案件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如下: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案中,张某挥动手中的木棍击打村委会领导,导致其头部受伤,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故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法律逻辑推理分析
1. 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属于犯罪行为。同时,张某的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2. 法律适用与推理过程
(1)根据案件事实,张某的行为属于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符合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
(2)根据法律规范,妨害公务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在推理过程中,首先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然后根据法律规范确定犯罪类型,最后确定应当追究的刑事责任。
案件的法律逻辑分析题(3篇)
![案件的法律逻辑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1e9d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发生一起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张某于某日凌晨时分,持刀闯入市民李某家中,抢走李某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经调查,张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于两年前刑满释放。
本次抢劫案发生后,李某和张某因财产损失问题产生纠纷,李某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赔偿损失。
二、案件事实1. 张某于某日凌晨时分,持刀闯入李某家中。
2. 张某在李某家中抢走现金人民币五千元及金项链一条。
3. 张某在被公安机关抓获时,身上携带被盗现金和金项链。
4. 张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于两年前刑满释放。
三、法律逻辑分析1. 犯罪构成分析(1)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a. 非法占有目的:张某持刀闯入李某家中,抢走李某的财物,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b. 强行劫取财物:张某持刀闯入李某家中,采用暴力手段抢走李某的财物,符合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c. 公私财物:李某的现金和金项链属于公私财物。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2)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a. 非法占有目的:张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b. 秘密窃取财物:张某曾以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符合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
c. 公私财物:张某曾窃取的财物属于公私财物。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法律适用分析(1)抢劫罪的刑罚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张某抢劫李某财物的情节,应当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盗窃罪的刑罚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逻辑学案例题及答案(3篇)
![法律逻辑学案例题及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defb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第1篇甲、乙两人系邻居,因房屋相邻权问题产生纠纷。
甲认为乙在其房屋旁边新建的围墙过高,遮挡了其采光,影响到了甲的居住环境。
乙则认为围墙高度合理,未侵犯甲的采光权。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拆除过高围墙。
问题:1. 请根据法律逻辑学原理,分析甲乙双方的主张。
2.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如何运用法律逻辑学方法进行推理?3. 请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法律逻辑学原理,给出法院判决的合理依据。
答案:一、甲乙双方的主张分析1. 甲的主张:甲认为乙在其房屋旁边新建的围墙过高,遮挡了其采光,影响到了甲的居住环境。
甲的主张基于以下法律逻辑学原理:(1)事实主张:甲主张乙新建的围墙过高,这是甲所观察到的事实。
(2)法律关系主张:甲主张乙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采光权,即甲认为乙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
(3)法律后果主张:甲要求乙拆除过高围墙,以消除侵害,恢复自己的采光权。
2. 乙的主张:乙认为围墙高度合理,未侵犯甲的采光权。
乙的主张基于以下法律逻辑学原理:(1)事实主张:乙主张围墙高度合理,这是乙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2)法律关系主张:乙认为甲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即乙认为甲的采光权未受到侵犯。
(3)法律后果主张:乙反对甲的诉讼请求,即乙认为无需拆除围墙。
二、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律逻辑学方法1. 分析事实:法院应审查甲乙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如现场测量报告、照片等,以确定围墙的实际高度是否过高。
2. 分析法律关系:法院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判断乙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甲的采光权。
3. 运用法律逻辑学推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运用法律逻辑学方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对案件进行推理。
三、法院判决的合理依据1. 事实依据:法院应认定围墙的实际高度是否过高,如经测量,围墙高度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则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采光权。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法律逻辑学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逻辑学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19af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8.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设备采购合同,约定甲方购买乙方生产的某型号设备50台,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2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交货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60天内,甲方应在收到货物验收合格后10日内支付全部货款。
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照约定支付了50%的预付款,即100万元。
然而,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设备。
甲方多次与乙方沟通,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但乙方以各种理由推脱,未能及时交付设备。
在等待乙公司交付设备的过程中,甲方因设备未能按时到位,导致生产线停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甲方在等待乙公司交付设备期间,又得知乙公司已经将部分设备销售给了其他客户。
甲方认为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了违约,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甲方因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法律问题1.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如果乙公司构成违约,甲方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哪些违约责任?3. 法院应如何审理此案?三、案例分析(一)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交货时间为合同签订之日起60天内,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设备,已经构成违约。
(二)甲方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的违约责任1. 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比例,甲方可以要求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2.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甲方因乙公司违约导致生产线停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可以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
3. 请求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另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e2d3bd1a37f111f1855b96.png)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及解析一、填空题1、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犯罪集团”属于( 集合)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不正当防卫”是( 否定)概念。
3、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联合国”与“美国”具有( 全异)关系;“植物”与“昆虫”具有( 全异)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 真包含于(种属))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 交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 全同(同一) )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有( 全异)关系。
4、“西安人”(a)与“在西安工作的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的逻辑方法,由( 被定义项)、( 定义项)和( 定义联项)这三部分组成。
6、“法官是宣讲国家法律的嘴巴”这一语句,若被视为“法官”这一概念的实质定义,则违反了( 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规则,犯了(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7、从明确概念的角度看,“人文书店的书很多,有工具书、教学辅导书、辞典、期刊、杂志及励志方面的书、体育报刊、电脑方面的书刊等”。
这一议论作为划分违反了( “同一次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和“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相互构成全异关系”)的规则,犯了(“多标准划分”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任一正确的划分,所划分出的任一概念与被划分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必须是( 真包含于(或“种属”) )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书不可不读”中的“书”是( ①)。
①单独概念②普遍概念③属性概念④复合概念2、“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一概念是( ④)。
①否定概念②简单概念③单独概念④普遍概念3、若A的部分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则概念A就是概念B的( ①)。
①属概念②种概念③交叉概念④矛盾概念4、“中国”(a)、“西安市”(b)、“西安理工大学”(c),这三个概念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②)。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f7604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1.png)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法律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法律条文的制定B. 法律条文的解释C. 法律推理的方法D. 法律案例的分析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逻辑学中的基本推理形式?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溯因推理D. 统计推理答案:D3. 在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推理的判断标准?A. 形式正确B. 内容真实C. 结论必然D. 逻辑一致答案:B4. 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演绎推理的特点?A. 必然性B. 有效性C. 可靠性D. 创造性5. 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归纳推理的特点?A. 必然性B. 有效性C. 可靠性D. 创造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法律逻辑学中的推理类型包括哪些?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溯因推理D. 类比推理E. 统计推理答案:ABCD7. 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推理的有效性?A. 推理的形式B. 推理的内容C. 推理的前提D. 推理的结论E. 推理的过程答案:ABC8. 在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些是推理的基本原则?A. 同一律B. 矛盾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答案:ABCD9. 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些是推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A. 偷换概念B. 以偏概全C. 因果倒置D. 循环论证E. 无关前提答案:ABCDE10. 法律逻辑学中,以下哪些是推理的有效性判断方法?A. 形式有效性检验B. 内容有效性检验C. 结构有效性检验D. 逻辑一致性检验E. 实证检验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法律逻辑学中的推理过程必须遵循逻辑规则。
(对)12. 法律逻辑学中的推理结论可以是任意的,不受前提的约束。
(错)13. 法律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是必然推理。
(对)14. 法律逻辑学中的溯因推理是一种从结果推导原因的推理方式。
(对)15. 法律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逻辑学》一、填空1、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3、若一个推理正确,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有效。
4、根据简单真值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必然P与可能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可能P与可能非P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I PM(A)SS(I)P二、简答1、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被告是罪犯”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有的罪犯是被告;(2)并非所有被告不是罪犯;(3)有的非被告不是罪犯。
例(1)可以推出:用换位法:SIP→PIS;例(2)可以推出: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SIP→并非SEP例(3)不能推出:因为此判断用符号来看是:非SOP,而SIP是不能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推出非SOP来的。
2、“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这个合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所以这个合同不是无效合同。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大项P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3、“如果不充分掌握证据,那么就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某法院司法人员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所以,是他们没有充分掌握证据。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只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才能成为国家干部;某甲未成为国家干部,所以,某甲没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5、“甲、乙两人对同一个刑事案件进行分析,两人所得结论不同。
甲说,或者你分析判断有误,或者我分析有误。
后来乙发现自己的分析有漏洞,甲说,既然你错了,那么可以肯定是我分析对了。
”请问甲的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6、同时断定“甲是盗窃犯并且是抢劫犯”和“或者甲不是盗窃犯,或者甲不是抢劫犯”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了什么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假、假、假,一个是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假、真、真、真,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三、表解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
B、没贪污,却犯了罪。
如果设“贪污”为P;设“犯罪”为q,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P∧q。
代入真值判定二者是否具有等值关系:P q 非p P←q 并非P←q 非p∧q 真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真假假真真假假以上真值表的情况表明:等值。
2、请列出联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的判断的真值表。
P q p∧q P要么q 当且仅当P,则q真真真假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假真一、填空1、在三段论的第四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谓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3、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值为假,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的值一定是真的,而后件q的值一定是假的。
4、根据简单规范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禁止P与允许非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必须P与允许非P之间是矛盾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E)PS(A)MS E P二、简答1、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并非有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无神论者;(2)所有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3)有的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
例(1)可以推出:是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推理,前提是:SAP,结论是:并非SOP,两者是矛盾关系。
例(2)不能推出:这是换位法,从SAP不能推出PAS,因为P在前提中不周,而在结论中周延了。
例(3)可能推出:这是换位法,从SAP可能推出PIS。
2、“火灾的发生或者是自然起火,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现已了解到,这次火灾中确实发生过自然起火,所以,人为因素可以排除。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3、“诈骗行为是违法行为,李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所以,李某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大项P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4、“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李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充当法庭证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5、“如果被告是故意犯罪,那么,应受到刑罚处罚。
某甲不是故意犯罪,所以,某甲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滞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前件式,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6、同时断定“甲和乙都不是犯罪”和“或者甲是罪犯,或者乙是罪犯。
”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了什么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非p∧非q,真值情况是:假、假、假、真,一个是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真、真、假,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三、表解题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如果背熟了逻辑规则,就能解决逻辑问题。
B、背熟了逻辑规则,但不能解决逻辑问题。
如果设“背熟了逻辑规则”为P;设“能解决逻辑问题”为q;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p∧-q。
代入真值判定二者是否具有等值关系:P q 非q p→q 并非p→q p∧-q真真假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假真真假假以上真值表的情况表明:等值。
2、请列出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且q P或者q 当且仅当P,则q真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假真一、填空1、在“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罪犯”这一判断中,从项的周延性方面看,“犯罪嫌疑人”是周延的,“罪犯”是不周延的。
2、性质判断AEIO中,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I,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是O。
3、如果一个必然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 一定是假的,而后件q一定是真的。
4、运用假言易位推理,由“如果甲是罪犯,那么乙也是罪犯”,可以推出p→q由“只q←p;有具备作案时间,才能作案”,可以推出。
q←pp→q。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O P(M)A(S)S O P二、简答1、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司法干部是贪污腐败分子”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有的贪污腐败分子是司法干部(2)并非所有的司法干部都不是贪污腐败分子(3)有的非司法干部不是贪污腐败分子例(1)可以推出:用换位法:前提是SIP,而结论是PIS,从SIP可以推出PIS;例(2)可以推出: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前提是SIP,而结论是并非SEP,根据矛盾关系,可以推出。
例(3)不能推出:因为此判断用符号来看是:非SOP,而SIP是不能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推出非SOP来的。
2、“凶手是到过案发现场的,嫌疑人某甲是到过案发现场的,所以嫌疑人某甲是凶手无疑。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中项M在前提中两次不周延,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3、“只有精通法律,才能做好律师工作‘小李精通法律,所以,小李能做好律师工作。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前件式,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4、“这个审判结论错误的案件,或者是因为依据的法律条文有误,或者是因为遗漏了某些证据。
这个审判结论错误的案件是因为依据的法律条文有误,所以,不是因为遗漏了某些证据。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5、同时断定“如果遵守法纪,那么是一个合格的好公民”与“某人遵守法纪但不是合格的好公民”这两个判断的同真或同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假、真、真,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非q,真值情况是:假、真、假、假,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6、“如果司法机关不公正执法,那么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某地司法机关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该地的司法机关一定不公正执法。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三、表解题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只有李某犯罪,王某才犯罪。
B、李某不犯罪但王某犯罪。
如果设“李某犯罪”为P;设“王某犯罪”为q,如何用真值表判定二者关系?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非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