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 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 68.39/68.49)

或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ICD9CM-3: 68.2904/68.25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2020年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实务》考前练习试题A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A1型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1、某患儿,出生1天,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入暖箱治疗。该新生儿室的湿度波动范围应为( )。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E.60~70% 2、贯穿于护理活动全过程的是( )。 A.护理活动和护理诊断 B.护理诊断和护理汁划 C.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 D.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价 E.护理评估和护理评价 3、杵状指出现在( )。 A.法洛四联症 B.室间隔缺损 C.房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肺动脉狭窄 4、属于临时医嘱的是( )。 A .病危 B .转科 C .一级护理 D .流质饮食 E .氧气吸人 5、小儿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E.生殖系统 6、下列关于护患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护患关系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B 、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 C 、护患关系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 D 、护患关系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专业性互动关系 E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活动中形成的 7、老年人血管变化的特点是( )。 A.脉压降低 B.收缩压升高 C.主动脉壁变薄 D.周围动脉壁变薄 E.血管软化程度增加 8、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应使用的容器是( )。 A 、干燥试管 B 、抗凝试管 C 、血培养瓶 D 、乳酸钠试管 E 、液状石蜡试管 9、小儿误食老鼠药磷化锌中毒后用什么溶液洗胃( )。 A.高锰酸钾 B.硫酸铜 C.盐水 D.醋酸 E.过氧化氢 10、一位年轻的未婚妇女因子宫出血过多住院。患者主诉子宫出血与她的月经有关,去年就发生过几次。医生按照其主诉施行相应的治疗。一位正在妇科实习的护士和患者很谈得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一次聊天中谈及病情时,患者说自己是因为服用了流产药物而造成的出血不止,并要求这位护士为她保密。根据上述描述,实习护士应该( )。 A .遵守保密原则,不将患者真情告诉医生 B .因为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应该保密 C .拒绝为她保密的要求 D .为了患者的治疗,应该说服患者将真实情况告诉医生,但一定要为患者保密 E .了解病因、病史是医生的事,与护士无关,所以,应尊重患者的决定 11、潘女士,根据需要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前备皮范围应为( )。 A. 上至脐部,两侧至腋中线,下达大腿上1/3处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作者:————————————————————————————————日期: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管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经腹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病史:月经紊乱、尿频、排便困难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CT或盆腔核磁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化验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时间:≦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ABO+RH) 2.尿常规 3.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腹部超声检查 10.TCT 1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 12.其他:据需要选择,如肿瘤系列(CA125、HCG 等) (七)抗生素用药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性用药时间5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硬联合麻醉或连 续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术中冰冻(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生素(见前);维生素C、B6(3天); 黄芪等补气扶正注射液(3天);健脾理气中药(2~6 天);对症治疗用药(必要时)。 (十)出院标准: 1.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2016年最新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与治疗标准流程图

子宫平滑肌瘤(2016版) 一、子宫平滑肌瘤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900) 行经腹/经阴道/经腹腔镜下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2.体征: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900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

宫颈癌临床路径

宫颈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宫颈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2期-Ⅱa期 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ICD-9-CM-3:68.6 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病史: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阴道流血等。 2.妇科检查提示。 3.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手术方式: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或经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2期-Ⅱa期(肿瘤>4cm,已完成术前辅助治疗者)。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胸部X片,心电图,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血SCC或血CA125等),腹盆腔CT或MRI,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宫颈癌放射治疗标准流程纲要.doc

宫颈癌放射治疗(2016年版)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 宫颈癌Ⅰ - Ⅳ期选择放射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C53.902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8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肿瘤标记物(血 SCCA 、血 CA125 等); (5)心电图、胸片; (6)盆腔增强 CT 或 MRI 扫描; (7)腹部超声检查; (8)盆腔定位 CT。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 +D 二聚体; (2)ECT 或 PET-CT 检查; (3)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六)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

(七)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2.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3.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盆腔 CT。 3.腹部 B 超。 (九)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 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病情变化或放疗并发症无法继续放射治疗。 二、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宫颈癌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8 天

子宫平滑肌瘤(经宫腔镜黏膜下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经宫腔镜黏膜下肌瘤 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经宫腔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宫腔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ICD-9-CM-3:68.2901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贫血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 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粘膜下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腔内肿物,考虑子宫粘膜下肌瘤可能; (2)月经过多、继发中、重度贫血; (3)肌瘤生长较快; (4)单个肌瘤最大直径≥3cm;

(5)保守治疗失败; (6)可疑恶变可能;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粪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肺部CT; 8. 三维超声检查或MRI检查;双下肢B超;心脏、颈动脉B超(年龄为40周岁以上必须查,40周岁以下酌情); 9.宫颈涂片(TCT或CCT)和宫颈HPV病毒学;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49宫颈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宫颈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经腹外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1期,可具备直接手术指征。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9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方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1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胸部X片或胸部CT,心电图。 (5)宫颈HPV检测 (6)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7)宫颈分泌物培养 (8)盆腔MRI或CT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CIN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妇科)

CIN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CIN Ⅲ(ICD-10:D06.9 M8077/2) 拟行LEEP宫颈锥切术(67.3202-67.3203)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可无症状,或仅阴道排液增多,接触性出血;阴道镜(或直视)下活检病理示“CINⅢ”。 2.体征:宫颈光滑,或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 3.辅助检查:阴道镜(或直视)下活检病理示“CINⅢ”。 三、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的依据: 1.阴道镜(或直视)下活检病理示CINⅢ,断明确;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正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CIN Ⅲ(ICD-10:D06.9 M8077/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BCA)+ 凝血4项(PATF); 2.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3.大便常规+OB; 4.STD+BV; 5.住院生化; 6.血型鉴定; 7.免疫四项; 8.心电图; 9.B超(盆腔); 10.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性激素六项、胸部正侧位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可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必要时选择第一、二代头孢类。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必要时);局部用碘仿纱或其它止血药物(必要时);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必要时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 2.术后用药:药物治疗可为口服用药; 3.预防性抗菌药物:可不用,必要时用第一、二代头孢; 4.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於48小时; 5.如术前病理提示可疑浸润,或临床怀疑浸润癌的可留院等病理。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体温正常; 3.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 4.阴道流血不多; 5.如已有病理,排除宫颈浸润癌。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血多,需要留院处理; 4.术后病理诊断宫颈浸润癌,则予出径,按宫颈癌处理。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月经紊乱等; 2. 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经中医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及家属拒绝保守治疗要求手术,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可疑恶变。 2. 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 术前检查齐全; 4. 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输血:必要时;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

宫颈癌临床路径

宫颈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宫颈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2期-Ⅱa期 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ICD-9-CM-3:68.6 /68.7/40.3/4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病史: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阴道流血等。 2.妇科检查提示。 3.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手术方式: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或经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2期-Ⅱa期(肿瘤>4cm,已完成术前辅助治疗者)。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胸部X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血SCC或血CA125等),盆腔CT或MRI,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紊乱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 (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有压迫症状; (4)可疑恶变。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月经紊乱;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协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10周妊娠子宫 2)月经过多 3)继发贫血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正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C6; 4.血APTT+PT; 5.血HIV; 6.血HCV; 7.血RPR; 8.血乙肝五项; 9.心电图; 10.胸片; 11.B超; 12.TCT或CCT; 1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腰、硬外、联合麻醉;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它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6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拆线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生活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6=宫颈癌(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宫颈癌(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1期,可具备直接手术指征。 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方式: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1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胸部X片或胸部CT,心电图。 (5)宫颈HPV检测 (6)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7)宫颈分泌物培养 (8)盆腔MRI或CT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产科产褥感染护理临床路径

产科产褥感染护理临床路径

相关知识点: 1.产褥感染: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 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2.产褥病率: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间隔时间4小时,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可见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含义不同。虽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产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如泌尿系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3.恶露观察: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故名。含有大量血液(又名血性恶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镜下尖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 血性恶露持续3-4天,出血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镜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ml-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4.产褥感染途径:(1)外源性感染:指外界病原体进入产道所致的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消毒不严或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及产妇临 产前性生活等途径侵入机体。(2)内源性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内源性感染更重要,因为不仅可导致产褥感染,而且还能通过胎盘、胎膜、羊水间接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死胎等。 5.产褥感染确定病原体的方法:通过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窿穿刺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需作血培养和厌氧菌培养。病原 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病原体的方法。 6. 产褥感染临床表现: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产褥早期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脱水,但在2~3日低热后突然出现高热, 应考虑感染可能。由于感染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依感染发生部位分为会阴、阴道、宫颈、腹部伤口、子宫切口局部感染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腹膜炎,血栓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等。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分娩时由于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而招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下坠,脓性分泌物刺激激尿道口出现尿痛、尿频。伤口处感染,缝线陷入肿胀组织内,针孔流脓。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日后导致阴道黏连甚至闭锁。若向深部蔓延,可播散达子宫旁组织,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 宫颈癌Ⅰ-Ⅳ期选择放射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C53.902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5)心电图、胸片; (6)盆腔增强CT或MRI扫描; (7)腹部超声检查; (8)盆腔定位CT。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D二聚体; (2)ECT或PET-CT检查; (3)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六)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 (七)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2.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3.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盆腔CT。

3.腹部B超。 (九)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病情变化或放疗并发症无法继续放射治疗。

专业实务常考题1048

最新专业实务常考题 单选题 1、患者,女,21岁。在校大学生。因急性腹痛就诊,诊断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拟急诊手术。患者要求医护人员不要将真实情况告知同学,体现了患者的 A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 B参与治疗的权利 C选择诊疗方式的权利 D知情同意权 E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的权利 单选题 2、属于甲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艾滋病 C脊髓灰质炎 D狂犬病 E黑热病 单选题 3、患儿,男,8岁。双眼睑浮肿、尿少3天,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查体:双下肢水肿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7g/L,尿蛋白定性(+++)。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无需卧床休息 B长期无盐饮食 C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D高蛋白饮食 E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应注意测量尿量和血压 单选题 诊断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因急性腹痛就诊,在校大学生,岁,21女,患者,、

4. 拟急诊手术。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情及预后,体现了护理人员的 A保证患者权益的义务 B及时救治患者的义务 C维护患者治疗安全的义务 D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E认真执行医嘱的义务 单选题 5、患者女,68岁,2个月前因脑血栓形成致左侧肢体偏瘫入院治疗。现社区护士定期进行家庭访视:血压维持在145/95mmHg左右,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肌力好,皮肤完整性好,语言表达部分障碍,目前基本卧病在床。最适合该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形式是 A使用利血平降血压 B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 C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 D立即卧床休息 E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 单选题 6、患者,男,68岁。与家人争吵时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急诊以“急性脑出血”收入院。护士在监测患者病情时,应该注意观察以下哪种并发症的先兆表现 A高血压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C脑动脉硬化 D先天性脑动脉瘤 ETIA 单选题 7、患者,女性,25岁,5天前不慎被生锈的铁钉刺伤足底,自行包扎处理。12护士向患小时前患者出现头痛、烦躁、张口困难、颈项强直。诊断为破伤风。.者介绍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的目的是 A解除痉挛 B预防并发症 C中和已经结合的毒素 D中和游离毒素 E镇静、止痛

宫颈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腹膜后临床路径

宫颈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腹膜后 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2期-Ⅱa期,已行术前放、化疗准备,可具备直接手术指征。或Ia1期伴有脉管浸润。 行经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ICD-9-CM-3:68.41002)+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手术方式:广泛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或经腹腔镜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2.FIGO分期:Ⅰa2期-Ⅱa期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胸部X片或胸部CT,心电图。 (5)宫颈HPV检测 (6)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7)宫颈分泌物培养 (8)盆腔MRI或CT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

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子宫颈癌 2.姑息化疗:有复发和/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或反射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4.影像学提示或组织学诊断肿瘤复发或转移。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C53.901 2.复发和/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3.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如大出血、子宫直肠瘘等。 4.当患者并存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病情评估 (1)腹部增强CT,腹、盆腔超声,胸部X线或CT; (2)有关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必要时);

2.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心电图; (4)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3.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腹、盆腔磁共振(MRI); (2)腔镜检查:如阴道镜、直肠镜; (3)ECT或PET-CT检查; (4)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KPS评分60分,或EGCO评分0~2分); 2.排除化疗禁忌症。 (七)化疗方案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 (九)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需针对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和潜在脏器功能损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肝、止吐、水化、抑酸、预防过敏、止泻、升白细胞及血小板、贫血治疗等。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完整word版)临床路径总结,推荐文档

霸州市第三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小结 我院于2012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

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 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