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 《孟子》三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 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你是如何认识的?
人物一:孟子的这一主张,说明不管是战争还 是治国都要顺应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特定历史 发展阶段中的远见卓识,对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 鉴意义。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这个思想的根本
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君主的统治,所以也不可避 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威武:威胁暴力。
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 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 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字词释义
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女”同“汝”,你 )
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 古义: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生命 ) 与民由之( 古义:遵循;今义:介词,从 )
文体知识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 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 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 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 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 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 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 “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 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前者是后者的 必要条件,环环相扣,所以不能颠倒。
本文结尾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深化全文 主旨? 对比论证。将“失道者”与“得道者” 进行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 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22 《孟子》三章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 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2. 把握课文层层推理、结构严谨的论证过程,体会 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难点)
3. 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正道、经磨难对 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重点)
文章所论述的成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 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 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 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 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 贱”“威武”是三种假设的情况,其有一定的偶 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应置于最后。
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 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坚,坚固。利,锋利。
弃城而逃。委,放 弃。去,离开。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 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河的险要。
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能做到这 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贫贱是任何 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 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在贫贱中 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寂寞,在一 切困难面前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这样 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 向邪恶的势力低头。只有坚持 个人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 变压力为动力,进而拥有光明 的前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宜于做某事的 自然气候条件。
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
地理优势。
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外城。在城外加 筑的一道城墙。
围。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这。
城墙。
护城河。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板书设计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 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助,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道寡助 类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仁 政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
合作探究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文作者是如 何来证明他的观点的?
一词多义
妾妇之道也( 法则,规律 )

不得志,独行其道( 道路 )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者,……也”表判断 ) 省略句: 以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主语“大丈夫”)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 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 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
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 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 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 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 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 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 精练准确。《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天下不能靠
武器的锐利。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
正道,即行仁政。
极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同“叛”,背叛。
到。 与自己有血缘或 婚姻关系的人。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 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夫环而攻之(代词,它,指“三里之城”)

寡助之至( 动词,到 )
亲戚之所畔(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 子的独立性
天时不如地利( 形容词,有利 )

兵革非不坚利也( 形容词,锋利,锐利 )
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句有什 么作用? 第一句提出观点,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 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用顶真的修辞手 法突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这里 的“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 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作者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在直接反驳景春的观点后,紧接着“立”,
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第一,要讲仁 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 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义准则;第三,富贵、贫贱、威 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这三条都做到,才有资格叫作“大丈夫”。
“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几句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小城四面 被围,攻方又拥有“天时”这一有利条件,却 不能取胜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地利” 重于“天时”的论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有什么作用? 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 颠倒?
作者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 以战争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以进攻一方为 例,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规模来看,指的 是小国家,强大的军队包围一个小国,即使围而不 攻,被包围着也一定是坚持不住的,然而却没能使
小国屈服,这是因为小国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这就是 “天时不如地利”。接着又从防守一方来论述。城高, 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多,完全可以长期坚守, 然而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军心不稳,内部不 团结。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各种客观因 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即“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板书设计
wk.baidu.com
景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树靶子)
富 贵 不 能 孟子 淫
以“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
张仪不是大丈夫(批驳) 坚持“仁、礼、义” 坚守自己的道义准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树 标 准 )
是 大 丈 夫
大 丈 夫
威武不能屈”
合作探究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 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富贵还是来之不易的,要倍加 珍惜。有些人富裕了起来,就被财 富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 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做出很多为富 不仁的事情。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字词释义
通假字 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
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 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七里之郭(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 助词,的 )
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文中还运用 了一些骈句,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句式整齐,音韵 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富贵不能淫
字词注音
公孙衍( yǎn ) 不能淫( yín )
丈夫之冠( ɡuàn)
富贵不能淫
指有大志、
真正, 有作为、有
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写作特色
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作者从战争的角度出发,思路从点到面,
由个别到一般,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骈散结合,节奏感强。 文章多次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气势,而
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 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个 双重否定句构成的排比句式,意在说明防御者占有 极为有利的条件,结果他们仍不得不“委而去之”,
写作特色
1.构思精巧,思路清晰。
文章表明孟子的“大丈夫之道”采用问答 的形式,先由景春提出问题,然后孟子回答, 一问一答,在问答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 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受更加深刻。同时,又 把“妾妇之道”与“大丈夫”的准则对比,从 而突出观点。
确实。 气节的男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横家,曾在秦国为相, 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 又曾佩五国相印。 横以服从秦国。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 天下太平。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亲给以训导。 告诫。 命,教导、训诲。
这里指 夫家。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谨慎。 这里指丈夫。
准则,标准。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人物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 也不能完全依赖“人和”。靠人和的理论更适用于 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要想打胜仗,也必须具备先进的国防军事力量。
人物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中 国儒家的思想对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有一定借鉴意 义。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一些发达国家 仍处于支配地位,但霸权主义已经江河日下,合乎 道义正在成为处理一些国际关系的准则。
背景链接
本课三篇文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 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生活 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
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 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 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 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 操守。形容意志坚定。
惑乱,迷惑。这 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 屈服。这里是使动
是使动用法。
用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