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数学(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高考专题突破四+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1|·|CD1|
2 4·
4=21,
又0°<θ≤90°,∴θ=60°,
∴直线AB1与CD1所成的角为60°.故选C.
命题点2 求线面角 例2 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120°,A1A=4,C1C=1,AB=BC=B1B=2.
(1)证明:AB1⊥平面A1B1C1;
大一轮复习讲义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 几何问题
题型一 多维探究 空间角的求法
命题点1 求线线角 例1 (2019·湖北知名示范高中联合质检)若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A1AC=∠BAC=60°,平面A1ACC1⊥平面ABC,AA1=AC=AB,则异面
2 直线AC1与A1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4___.
M→A1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A1=AC=AB=2,则 A(1,0,0),B(0, 3,0),A1(0,0, 3),C1(-2,0, 3),
所以A→C1=(-3,0, 3),A→1B=(0, 3,- 3),
所以 cos〈A→C1,A→1B〉=2
SI WEI SHENG HUA
(1)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两个思路:①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 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②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 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2)若直线 l 与平面 α 的夹角为 θ,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l 与平面 α 的法向量 n 的夹角为 β,则 θ=π2-β 或 θ=β-π2,故有 sin θ=|cos β|=||ll·||nn||.
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
跟踪训练1 (2020·邵阳模拟)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体积为
则直线AB1与CD1所成的角为
A.30°
B.45°
3,AB=1,
√C.60°
D.90°
解析 ∵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的体积为 3,AB=1,∴AA1= 3,
(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
方法一 解 取BC的中点G,连结EG,GF,则EGFA1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A1E⊥平面ABC,故A1E⊥EG, 所以平行四边形EGFA1为矩形. 连结A1G交EF于O,由(1)得BC⊥平面EGFA1,则平面A1BC⊥平面EGFA1, 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 则∠EOG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 AC=4,则在 Rt△A1EG 中,A1E=2 3,EG= 3.
-3 3×
=- 6
42,
故异面直线
AC1

A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4.
方法二 如图,在平面ABC,平面A1B1C1中分别取点D, D1,连结BD,CD,B1D1,C1D1,使得四边形ABDC, A1B1D1C1为平行四边形,连结DD1,BD1, 则AB=C1D1,且AB∥C1D1,所以AC1∥BD1, 故∠A1BD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C1与A1B所成的角. 连结A1D1,过点A1作A1M⊥AC于点M,连结BM, 设AA1=2,由∠A1AM=∠BAC=60°, 得 AM=1,BM= 3,A1M= 3,
得 cos∠C1A1B1= 742,sin∠C1A1B1= 77,
所以 C1D=
3,故
sin∠C1AD=CAC1D1 =
39 13 .
因此直线
AC1
与பைடு நூலகம்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方法二 解 设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为θ. 由(1)可知A→C1=(0,2 3,1),A→B=(1, 3,0),B→B1=(0,0,2).
设平面A1BC的法向量为n=(x,y,z).
B→C·n=0, 由A→1C·n=0,
得y--
3x+y=0, 3z=0.
取 n=(1, 3,1),

sin
θ=|cos〈E→F,n〉|=
→ |EF·n| →
=45.
|EF|·|n|
因此,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
命题点3 求二面角 例3 (2020·连云港模拟)如图,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 SA⊥平 面ABCD,E,F分别为AD,SC的中点,EF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1)证明:EF为异面直线AD与SC的公垂线;
证明 连结AC,BD交于点G,连结EG,FG.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E,F分别是AD,SC的中点, 所以EG∥CD,且FG∥SA. 又SA⊥平面ABCD, 所以GF⊥平面ABCD,所以GF⊥AD. 又AD⊥GE,GE∩GF=G,GE,GF⊂平面GEF, 所以AD⊥平面GEF,所以AD⊥EF. 因为EF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所以∠FEG=45°, 从而GE=GF,所以SA=AB.
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平面A1ACC1∩平面ABC=AC,A1M⊂平面A1ACC1, 所以A1M⊥平面ABC,又BM⊂平面ABC,
所以 A1M⊥BM,所以 A1B= 6,
在菱形 A1ACC1 中,可求得 AC1=2 3=BD1,
同理,在菱形 A1B1D1C1 中,求得 A1D1=2 3, 所以 cos∠A1BD1=A1B22+AB1BD·B21-D1A1D21=62+61×2-2 132= 42,
方法一 证明 由AB=2,AA1=4,BB1=2,AA1⊥AB,BB1⊥AB, 得 AB1=A1B1=2 2, 所以 A1B21+AB21=AA12,故 AB1⊥A1B1. 由BC=2,BB1=2,CC1=1,BB1⊥BC,CC1⊥BC, 得 B1C1= 5. 由 AB=BC=2,∠ABC=120°,得 AC=2 3. 由 CC1⊥AC,得 AC1= 13, 所以 AB12+B1C21=AC12,故 AB1⊥B1C1.
所以异面直线
AC1 与
A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4.
思维升华
SI WEI SHENG HUA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
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1,v2. ③代入公式|cos〈v1,v2〉|=||vv11·||vv22|| 求解. (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θ∈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当异 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
解析 方法一 令M为AC的中点,连结MB,MA1, 由题意知△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M⊥AC, 同理,A1M⊥AC, 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平面A1ACC1∩平面ABC=AC,BM⊂平面ABC, 所以BM⊥平面A1ACC1, 因为A1M⊂平面A1ACC1,所以BM⊥A1M,
→→ 所以 AC,BM,A1M 两两垂直,以 M 为原点,MA,MB,
3,1). 因此A→B1=(1, 3,2),A→1B1=(1, 3,-2),A→1C1=(0,2 3,-3). 由A→B1·A→1B1=0,得 AB1⊥A1B1. 由A→B1·A→1C1=0,得 AB1⊥A1C1.
又A1B1∩A1C1=A1,A1B1,A1C1⊂平面A1B1C1, 所以AB1⊥平面A1B1C1.
取SB的中点H,连结AH,FH,则由F,H分别为SC,SB的中点, 得 FH∥BC∥AE,HF=AE=12BC, 从而四边形AEFH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AH. 又由SA=AB,知AH⊥SB. 又SA⊥BC,AB⊥BC,SA∩AB=A,SA,AB⊂平面SAB, 所以BC⊥平面SAB,所以AH⊥BC. 又SB∩BC=B,SB,BC⊂平面SBC,所以AH⊥平面SBC. 所以EF⊥平面SBC,又SC⊂平面SBC,所以EF⊥SC. 综上知EF为异面直线AD与SC的公垂线.
(2)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方法一 解 如图,过点C1作C1D⊥A1B1,交直线A1B1于点D, 连结AD.
由AB1⊥平面A1B1C1,得平面A1B1C1⊥平面ABB1. 由C1D⊥A1B1,平面A1B1C1∩平面ABB1=A1B1,C1D⊂平面 A1B1C1,得C1D⊥平面ABB1. 所以∠C1AD即为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 由 B1C1= 5,A1B1=2 2,A1C1= 21,
由于 O 为 A1G 的中点,故 EO=OG=A12G= 215, 所以 cos∠EOG=EO2+2EOOG·O2-GEG2=53. 因此,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方法二 解 设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为θ. 由(1)可得B→C=(- 3,1,0),A→1C=(0,2,-2 3).
(2)若 EF=12BC,求二面角 B-SC-D 的余弦值.
解 因为 EF=21BC,设 BC=2,则 EF=1,从而 GE=GF= 22, 所以 SA=AB= 2,
以A为坐标原点,AB,AD,AS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 2,0,0),D(0,2,0),S(0,0, 2),C( 2,2,0), 设从平而面S→CS=BC( 的2,一2个,法-向量2),为Bn→C1==((x01,,2,0y)1.,z1),则nn11··SB→→CC==00,, 即2y21x=1+0,2y1- 2z1=0, 令 z1=1,从而得 n1=(1,0,1).
以D为原点,DA所在直线为x轴,DC所在直线为y轴,DD1所在 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1,0,0),B1(1,1, 3),C(0,1,0),D1(0,0, 3), A→B1=(0,1, 3),C→D1=(0,-1, 3) ,
设直线AB1与CD1所成的角为θ,
→→

cos
θ=
|AB1·CD1| →→
设平面ABB1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由nn··AB→→BB= 1=00,,
得2x+ z=03,y=0, 可取 n=(- 3,1,0).

所以
sin
θ=|cos〈A→C1,n〉|=|A→C1·n|=
39 13 .
|AC1||n|
因此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思维升华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1ACC1⊥平面ABC, ∠ABC=90°,∠BAC=30°,A1A=A1C=AC,E,F分别是AC,A1B1的中点.
(1)证明:EF⊥BC;
方法一 证明 如图,连结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 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平面A1ACC1∩ 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则A1E⊥BC. 又因为A1F∥AB,∠ABC=90°,故BC⊥A1F, 又A1E,A1F⊂平面A1EF,A1E∩A1F=A1, 所以BC⊥平面A1EF. 又EF⊂平面A1EF,因此EF⊥BC.
同理,可求得平面 S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2=(0,1, 2).
设二面角B-SC-D的平面角为θ,
从而 cos θ=|nn11·||nn22|=
2 2·
= 3
3 3.
由图知,二面角B-SC-D为钝角,
又因为A1B1∩B1C1=B1,A1B1,B1C1⊂平面A1B1C1, 所以AB1⊥平面A1B1C1.
方法二 证明 如图,以AC的中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C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0,- 3,0),B(1,0,0),A1(0,- 3,4),B1(1,0,2),C1(0,
方法二 证明 连结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 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 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 如图,以E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EA1为y,z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 AC=4,则 A1(0,0,2 3),B( 3,1,0),B1( 3,3,2 3),F 23,32,2 3, C(0,2,0). 因此,E→F= 23,23,2 3,B→C=(- 3,1,0). 由E→F·B→C=0 得 EF⊥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