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筛选试验方法和应用

合集下载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质量控制方法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质量控制方法

外形 、 术 参 数 ) 还 要 在 元 器 件 进 厂 时 的质 量 认 技 、 证 、 量检 测方 面做 严 格 的控 制 。本 文重 点 阐述 元 质
器件 进厂 时 的 电参 数 的检 测 和 二 次 筛 选 过 程 中 的 工艺 质量 控制 。
收 稿 日期 :0 0年 5月 7 日, 回 日期 :0 0年 6月 1 21 修 21 0日
择 相应 的高质量 等级的元器件 。 元 器 件 的二次 筛选 一般 由整机 研 制单 位 、 机 整 生产单 位 ( 或委 托元 器 件厂 ) 进行 , 目的是 为 了 来 其
产品进行 全数 检 验 的非 破 坏 性试 验 , 过按 照一 定 通
的程序施 加环 境 应 力 , 发 出产 品潜 在 的设 计 和 制 激 造缺 陷 , 以便 剔 除早 期失 效产 品 , 降低失 效 率 。元 器 件 的筛选 一般应 由元器件 生产 方按 照军 用 电子元 器
( in s tma in Re e rh I siue a y n a g 2 2 0 ) Ja g uAu o to s a c n t t ,I n u g n 2 O 6 t i
Abs rc Th e o d r ce nn s a mp ra ts p o tp o e sfrr l b l yo lcrn cc mp n n s& d vc s ta t esc n ay s re ig i n i o tn u p r r c s o ei it fee to i o o e t a i e ie b fr n tlig o h ah n .Th a i c n e to eo d r ce nn fee to i c mp n n s& d vc si e c ie n eo eisal nt em c ie n eb sc o c p fs c n a ysr e igo lcr nc o o e t e ie d s rb d i s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实现军事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是高水平、高可靠的军用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微电子器件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就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着重就军用电子元器件选型和使用过程中的采购、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以及失效分析进行探讨,列出了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准则以及全过程流程图。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基础部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且不能再分割的电路基本单元。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品种众多,因此它们的性能、可靠性等参数对整个军用电子产品的系统性能、可靠性、寿命周期等技术指标的影响极大。

所以正确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是提高军用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主要由设计和制造工作来保证,这是元器件生产厂的任务。

但是国内外失效分析资料表明,有近一半的元器件失效并非由于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于使用者对元器件的选择不当或使用有误造成的。

因此为了保证军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加以严格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顾名思义,元器件可分为元件和器件2大类。

元件中有电阻、电容、电感、继电器和开关等;器件可分为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以及电真空器件等。

表1为元器件分类表。

2、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指元器件装机使用之前,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供需双方的技术协议,在制造、检验及筛选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等级。

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等级就越高。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GJB7243-2011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GJB7243-2011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电子元器件筛选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是剔除早期失效元器件、及时发现假冒翻新元器件的有效手段。

电子元器件筛选是通过⼀系列短期环境应力加速试验及测试技术,对整批电子元器件进行全批次非破坏性试验,挑选出具有特性的合格元器件或判定批次产品是否合格接收,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

广电计量布局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业务领域,可为用户提供电子元器件测试、评估、质量保证的成套方案,覆盖各种电子元器件筛选检测项目,剔除不合格元器件,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服务覆盖电性能测试、寿命/老化/老炼试验、环境/机械应力试验及其它检测项目。

元器件筛选的目的:1.剔除早起失效产品。

2.提高产品批次使用的可靠性。

元器件筛选的特点:1.筛选试验为非破坏性试验。

2.不改变元器件固有失效机理和固有可靠性。

3.对批次产品进行100%筛选。

4.筛选等级由元器件预期工作条件和使用寿命决定。

二次筛选测试项目:1.检查筛选:显微镜检查、红外线非破坏检查、X射线非破坏性检查。

2.密封性筛选:液浸检漏、氦质谱检漏、放射性示踪检漏、湿度试验。

3.环境应⼒筛选:振动、冲击、离⼼加速度、温度冲击、综合应⼒。

元器件筛选覆盖范围:元件类:电阻、电容、电感、敏感元件、磁性元件、滤波器、晶体振荡器。

器件类:光电耦合器、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机电类:继电器、开关。

线缆类:连接器、电线电缆。

我们的设备能力:1.老炼需要的设备:集成电路高温动态老炼系统、混合集成电路高温动态老炼系统、电源模块高温老炼检测系统、分立器件综合老炼检测系统、分立器件间歇寿命试验系统、电容器高温老炼检测系统、继电器低电平寿命筛选系统、电容高温反偏老炼系统、二极管恒流老炼系统。

2.电测试需要的设备:阻抗分析仪、高阻计、耐压测试仪、半导体参数分析仪高精度图示仪、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频谱分析仪。

3.目检、外观检查需要设备:光学显微镜、金相显微镜。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质量控制措施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质量控制措施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在电力电子设备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电子元器件。

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设备被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场所及生活场景中,电子元器件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基于此种背景,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二次筛选,保证各种设备安装应用的元器件质量稳定,已经成为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明确提出了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目标,对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筛选;质量控制引言元器件二次筛选(补充筛选)指的是在元器件制造厂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元器件使用单位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的再次筛选。

元器件生产厂家出厂前进行的筛选称为成品筛选或一次筛选。

元器件的“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的目的和实验方法基本相同。

二次筛选是现行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管控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元器件批合格率、质量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二次筛选淘汰由于制造缺陷造成的早期失效产品,提高器件整批使用可靠性。

本文重点论述元器件二次筛选中常见的筛选试验方法及筛选项目的确定、二次筛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元器件入所时的电参数测试。

1.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分析电子元器件筛选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检测实验,主要目的是检验产品的各种性能,剔除早期失效的元器件产品,或者将一部分具有运行隐患的电子元器件筛选出来,避免电子元器件质量问题影响设备的运行与使用。

电子元器件的筛选试验,就是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在具有一定环境应力的空间中,激发出产品的潜在制造缺陷,发现产品的设计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失效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概率[1]。

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筛选规范,根据合同内容,明确电子元器件的规范标准,以此完成筛选工作。

电子元器件筛选可以细化分为一次筛选与二次筛选,其中二次筛选的目的是提升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可靠性与合格率。

二次筛选就是建立在一次筛选基础上,利用相应的二次筛选方法进行试验,而影响二次筛选的因素主要是电子元器件的产品质量与产品设计的科学性。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缺点
病毒引入细胞,可能会对细胞 的生命活动产生一定的干扰 有一定毒性,对某些细胞(如 卵细胞)不适用 无(已被广泛应用,细胞融合 的重要技术手段)
4.融合过程 在各种方法的促融合作用下,细胞质膜出现黏连、破裂和融合, 进而发生细胞质融合和细胞核融合,最终形成杂种细胞。
为什么未灭活的病毒不 能作为诱导剂?
生产实验动物和转基因动物、拯救濒危动物、保护动物资源都具有 一定的应用价值。
1.在畜牧业生产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 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的繁育。
2.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增加动物数量 的工作也已经初见成效。
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20世纪初,一个美国生物学家从蛙胚中分离出一些神经组织,将 这些神经组织和分散的单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置于青蛙淋巴液中进 行培养,这些组织和细胞存活了数周之久。
(1)为什么从胚胎中选择细胞,这部分细胞具有什么特点? 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
(2)为什么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防止杂菌污染培养液和细胞。
(3)为什么要将组织和细胞放在淋巴液中培养? 不同分裂状态的蛙胚 模拟青蛙体内环境。
(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指从动物体内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
各种诱导融合方法的优缺点和具体实例。
3.诱导融合的方法
阅读教材66~67页动物细胞融合的内容,根据表格提示思考: 各种诱导融合方法的优缺点和具体实例。
类型
实例
生物 仙台病毒、疱疹病 方法 毒、腮腺炎病毒
化学 聚乙二醇 方法
物理 电场诱导 方法
优点
仙台病毒在细胞融 合中应用广泛 使用方便,诱导细 胞融合成功率高 对细胞伤害小,易 操作、控制和观察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及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及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及药剂筛选试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病害和虫害危害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并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及药剂筛选试验。

一、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试验1.试验目的了解不同防治次数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的防治次数。

2.试验方法选取水稻生长期间,分别进行1次、2次、3次和4次的综合防治试验,采用农药进行喷洒,观察并记录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水稻产量等数据。

3.试验结果经过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发现进行3次综合防治的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过大的影响。

4.试验结论进行3次综合防治可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是最佳的防治次数选择。

二、水稻病虫害药剂筛选试验1.试验目的筛选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方法选取常用的水稻病虫害农药进行筛选试验,利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进行药剂效果评估及安全性测定。

3.试验结果经过试验筛选,发现某某品牌的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安全性高,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

总结通过上述试验,我们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次数和药剂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找到了最佳的防治次数以及优质的防治药剂,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我们也意识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虫害形势,保障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稳定供应。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支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细集料筛选实验报告(3篇)

细集料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集料筛分试验是根据筛分原理,将不同粒径的细集料分别筛选出来,通过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得出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从而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标准套筛:孔径分别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摇筛机;- 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其他:盘子、毛刷等。

2. 材料:- 细集料样品:天然砂、石屑等;- 洁净水。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层筛(9.5mm筛)上;-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取出套筛;- 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筛号开始,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 将筛出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如此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2. 筛余量测定:-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

3. 通过量测定:- 将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进行累计,得到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出各筛孔的通过量。

4. 计算细集料颗粒级配:- 根据通过量,绘制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2. 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情况,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根据细集料的粗细程度,可以判断其适用性,如水泥混凝土用砂、沥青路面用细集料等。

六、实验结论本次细集料筛选实验,成功测定了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了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浅谈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其质量控制

【 3 】 巫华熙溅 谈电子元器件 的二次筛选 【 J ] . 电子世界 , 2 0 1 4 ( 1 0 ) : 3 4 8 . 【 4 】 王小萍 . 元器件 的二 次筛选过程 中 的质 量控制叨. 电子 与封装 ,
2 0 1 6 ( 6 ) : 3 9 - 4 2 .
义, 可以从技术操作和管理两方面进行。 技术操作方面,设计部 门应根据器件等级和产
加 。对 电子元 器件 进行 二 次筛 选就 是 为 了缩短 早期
能早期失效 品的方法l 1 1 。二次筛选是使用方在采购 后根据使用要求对元器件的筛选。二次筛选是在一 次筛选不 能满足使用方质量要求或对一次筛选 不 确定等情况下进行 。为保证军工产品质量 , 应对采 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二次筛选 。我单位二筛规范多 依据各项 国军标 , 如G J B 3 6 0 A -1 9 9 6 ( 电子及 电子 元器件试验方法》 、 G J B 5 4 8 A《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

要: 军工生产 中对 电子元 器件 进行二 次 筛选 并进 行质 量控 制 , 可 以提 高批 器件使 用 可靠性和产 品的可靠
性及使用性 能, 具有 重要 意义 。主要 结合本 单位 实际情况 , 对 电子元 器件二 次 筛选及 质量控 制措 施进行 了简
要 分析。
关键 词 : 电子元器件 ; 二 次筛选 ; 质量控制
图2 则说 明了失效率与筛选时间、应力量值 的 关系。 通常元器件失效率随筛选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 随应力值在合理范围内增加而下降【 ” 。

f l
l 2
l 3
时间 . f
图 2 失效率与筛选时间、 应力量值的关系
率迅速降低 , 这一时期是产品的良好使用 阶段 ; 之后

军用元器件使用可靠性保证发展趋势探讨

军用元器件使用可靠性保证发展趋势探讨

器件使 用 可靠性 保证 的发 展趋 势是 :在元 器 件正确
选用 的基 础上 .国产 元器 件按 使用 方 的要 求 ( 使用 方 主导制 订元 器件详 细规 范 )进行 设计 、生 产 、试
验 和 质 量保 证 :进 V i 元器件全面开展 D P A;所 有
筛 选 的 目的有 3个 .即淘 汰本 身 有 缺 陷 的元 器件 : 验 证元 器 件 的 质量 等 级 :筛 去 不 符 合 使 用 要 求 的
( 细检 漏 、粗 检漏 )和 常温 终 测 、外 部 目检 。二 次
元 器 件 的 固有 质 量 与 可 靠 性 得 到 很 大 的 提 高 同
时 ,元 器件 使用 方验 收 、二次筛 选 、失效 分析 、问 题 处理 和故 障归 零工作 .也从各 个方 面推 动 了元器 件 生产 方 的技术 进步 和质 量改进 .国 内军 工单 位对 元 器件 可 靠 性 保 证 都 各 自开 始 开 展 探 索 和实 践 工 作 。作 者通 过对 国内军工 单位及 同行做法 、国 内外 元器件 可靠 性现 状 的调研 分析研 究 后认 为 .军用元
能引起 早期 失效 的方法 元 器件 的筛 选分 为 “ 一次
筛 选 ”和 “ 二次筛 选 ”两类 .元 器件 生产 方在 交付 使 用 方 前 按 元 器 件 的产 品 规 范 进 行 的 筛 选 被 称 为


到 了保 证 和增 长 军工产 品研 制 和批产 成功 .交 付
部 队形成 战斗 力 ,元器件 二 次筛选 功不 可没 。 对于 元器 件二 次筛选 .一 直 以来能 够依 据 的只 有 G J B 3 4 0 4《 电子元器件 选用管 理要求 》 。2 0 1 1 年 ,G J B 7 2 4 3《 军 用 电子元 器件筛 选技 术要 求》 发 布施 行 .该标 准规 定 了元 器 件 的筛 选方 法 、程序 和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

军用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实现军事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是高水平、高可靠的军用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微电子器件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就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着重就军用电子元器件选型和使用过程中的采购、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以及失效分析进行探讨,列出了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准则以及全过程流程图。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基础部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且不能再分割的电路基本单元。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品种众多,因此它们的性能、可靠性等参数对整个军用电子产品的系统性能、可靠性、寿命周期等技术指标的影响极大。

所以正确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是提高军用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主要由设计和制造工作来保证,这是元器件生产厂的任务。

但是国内外失效分析资料表明,有近一半的元器件失效并非由于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于使用者对元器件的选择不当或使用有误造成的。

因此为了保证军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加以严格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顾名思义,元器件可分为元件和器件2大类。

元件中有电阻、电容、电感、继电器和开关等;器件可分为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以及电真空器件等。

表1为元器件分类表。

2、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指元器件装机使用之前,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供需双方的技术协议,在制造、检验及筛选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等级。

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等级就越高。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二次筛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次筛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次筛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王瑜【摘要】二次筛选不同于一次筛选,是使用方根据特定要求参考有关标准,结合项目的需要进行的筛选.对于进口器件,有关标准的选择尤为重要.随意加严条件的过度筛选不但起不到甄别产品的作用,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因此,二次筛选的条件把关、过程控制至关重要.二次筛选是电子元器件在装机使用前可靠性的重要保障过程,文章叙述了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的基本概念,重点对二次筛选过程中的条件确认、筛选工序(老炼和电参数测试)及管理方面进行了阐述.【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年(卷),期】2016(016)012【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质量控制【作者】王瑜【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307元器件的二次筛选或可靠性筛选,是在元器件制造厂商进行工艺筛选的基础上,整机研制和生产单位为了满足整机系统对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按标准规定或技术条件要求的筛选条件,由整机研制或生产单位委托元器件厂进行的筛选。

一般将元器件制造好后进行的出厂筛选称为第一次筛选。

而整机科研和生产单位为了满足整机系统对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对元器件按照验收流程和标准进行的第二次合格性和可靠性筛选,称为元器件二次筛选。

元器件的“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的目的与试验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二次筛选”是在“一次筛选”的基础上裁剪而成的。

“二次筛选”只能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不能提高其固有可靠性。

因此,在选择元器件时,还是应根据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选择相应的高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元器件的二次筛选,其目的是为了淘汰由于制造缺陷造成的早期失效产品,保证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确保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所以对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二次筛选主要适用于下列4种情况的元器件:(1)元器件生产方未进行“一次筛选”,或使用方对“一次筛选”的项目和应力未具体了解;(2)元器件生产方已进行“一次筛选”,但是“一次筛选”的项目或应力还不能满足使用方对元器件的质量要求;(3)在元器件的产品规范中未作具体规定、元器件生产方也不具备筛选条件的特殊筛选项目;(4)对元器件生产方是否已按合同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一次筛选”或对承制“一次筛选”的有效性有疑问因而需要进行验证的元器件。

G418筛选实验

G418筛选实验

G418筛选实验相关问题点击次数:1011 作者:guodengjun12 zhaolifei sandy99等发表于:2008-08-06 23:39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来源:丁香园问:G418筛选预实验用未转染的细胞做,选10-14天内细胞死亡的最小浓度,然后将更高一级别的浓度应用于转染的细胞,是这样吗?答:G418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依不同浓度,对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或杀伤作用,而拟转染的质粒上带有G4 18的药代酶,能降解G418,从而使细胞获得对G418的耐药性。

也就是说转染后的细胞可以耐受G418,而未转染成功的细胞不能耐受G418,因而被杀灭或抑制。

通过G418筛选体系,使得未转染成功的细胞比例不断减少,转染成功的细胞比例不断增高。

如果G418浓度太高则会杀伤所有的细胞,如果G418浓度太低则没有什么毒性,两种情况都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G418筛选预实验则是先用未转染的细胞做,选14天内细胞死亡的最小浓度应用于转染的细胞,因为不同的细胞对G418的耐受性也不一样,这样的目的是找一个实验细胞能耐受G418的工作浓度,从而为筛选转染的细胞打下基础,因为这种浓度只能抑制未转染的细胞,而不抑制转染成功的细胞的!从而起到筛选作用。

建议你再多查找一下国内外相关文献,实验动手之前一定要明白其原理,要不然会很盲目,充分的准备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问:第二次筛选要怎么做?答:第二次筛选就是将转染好的细胞接种培养后,向培养液中加入G418以杀伤或抑制其中的未转染成功的细胞,因为不管转染效率多么高,都不可能是100%,所以要通过G418筛选体系(或者其他筛选体系)来筛掉那些没有成功转染的细胞,此时加入G418的浓度可以略高于你第一次预实验时摸索出来的“最小有效浓度”,实验中可以再根据细胞生长情况进行浓度的调整!问:第二次筛选是经过第一次筛选以后,已经筛选出一部分转染细胞了,但是因为有些细胞还是会丢失目的基因所以要得到稳定表达的细胞还要进行2-3次筛选,这时候还是用原来预实验的浓度,还是要再提高一个浓度?答:你要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判断一下细胞转染的效率,也就是转染成功的细胞的比例,再根据情况选用或高或低的浓度!转染成功的细胞的比例越高,则加入G418的浓度就可以越低。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总共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第一次筛选的原理与方法: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第一次筛选的关键..普遍采用的HAT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第二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免疫过程中;由于采用连续注射抗原的方法;且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形成相对应的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因此;从小鼠脾脏中取出的效应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不同的;经HAT培养液筛选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也存在差异;所以必须从杂交瘤细胞群中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预定抗原快定簇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通常采用有限稀释克隆细胞的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一孔含一个或几个杂交瘤细胞理论上30%的孔中细胞数为0时;才能保证有些孔中是单个细胞;再由这些单细胞克隆生长;最终选出分泌预定特异抗体的杂交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原理: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过程:1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多采用纯系 Balb/c小鼠..免疫的方法取决于所用抗原的性质..免疫方法同一般血清的制备;也可采用脾内直接免疫法..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在融合前;骨髓瘤细胞应经过含8-AG的培养基筛选;防止细胞发生突变恢复HGPRT的活性恢复HGPRT的活性的细胞不能在含8-AG的培养基中存活..骨髓瘤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融合前24h换液一次;使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3细胞融合的关键: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4阳性克隆的筛选应尽早进行..通常在融合后10天作第一次检测;过早容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方法应灵敏、准确、而且简便快速..具体应用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以及所需单克隆抗体的功能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RIA法、 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等..其中ELISA法最简便;RIA法最准确..阳性克隆的筛选应进行多次;均阳性时才确定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5克隆化克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克隆化应尽早进行并反复筛选..这是因为初期的杂交瘤细胞是不稳定的;有丢失染色体的倾向..反复克隆化后可获得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1显微操作法:在显微镜下取单细胞;然后进行单细胞培养..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低;故不常用..2有限稀释法:将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用培养液作一定的稀释后;按每孔1个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细胞增值后成为单克隆细胞系..第一次克隆化时加一定量的饲养细胞..由于第一次克隆化生长的细胞不能保证单克隆化;所以为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需经2~3次的再克隆才成..应该注意的是;每次克隆化过程中所有有意义的细胞都应冷冻保存;以便重复检查;避免丢失有意义的细胞..3软琼脂法:将杂交瘤细胞稀释到一定密度;然后与琼脂混悬..在琼脂中的细胞不能自由移动;彼此互不相混;从而达到单细胞培养的目的..但此法不如有限稀释法好..4荧光激光细胞分类法:用抗原包被的荧光乳胶微球标记杂交瘤细胞;然后根据抗原与杂交瘤细胞结合的特异性选出细胞;并进行单细胞培养..6细胞的冻存与复苏7大规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增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该法需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最普遍采用的是小鼠腹腔接种法..选用BALB/c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的腹水产生;每只小鼠可收集5~10ml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40ml..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达数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摘要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两次提到筛选问题;对于两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始终是一些人的困惑;那么两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到底是什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提到了筛选;对于两次筛选中的目的和方法许多人也存在疑惑;那么到底是如何筛选的呢现总结如下:第一次筛选: 首先在效应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应该先弄清楚;一可能的情况有:1 效应B淋巴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的融合2 效应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杂交瘤细胞3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瘤瘤细胞4 单个骨髓瘤细胞5 单个效应B淋巴细胞二筛选的目的————获得杂交瘤细胞三筛选的方法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完成;即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其中氨基喋呤可阻断DNA合成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阻断后;依靠应急途径即在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TK胸苷激酶作用下;利用胸腺嘧啶和次黄嘌呤合成DNA;缺少其中一种;DNA 合成不能发生..用于杂交的骨髓瘤细胞系均由经有毒药物诱导而成选择产生的代谢缺陷型细胞;细胞内均无TK或HGPRT;所以单个或融合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将死亡..B细胞虽然有HGPRT和TK;但在体外通常培养条件下;尤其是在单个细胞环境下难于长期存活和增殖传代..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繁殖..所以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出杂交瘤细胞;但虽然都是杂交瘤细胞;但可能是同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基刺激产生的..所以产生抗体是不纯的..如果不进一步提纯;这样得到的是多克隆抗体..所以就有了第二次筛选..第二次筛选:要想获得单克隆抗体;所以必须得到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一个细胞群; 由这样的细胞群产生的抗体才是真正意义的单克隆抗体..一筛选的目的筛选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簇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得到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一个细胞群并且能产生所需抗体二筛选的方法1、分离单个细胞置入多孔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培养2、检测每孔细胞是否产生所注射抗原的抗体即教材插图中提到的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所以筛选的条件是两层意思:单个细胞单孔培养保证每个孔中的细胞在产生抗体时是针对同一抗原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产生的的;但每个孔中细胞却不一定都能产生抗体;把那些不产生抗体的细胞淘汰;对能分泌针对抗原某一决定簇抗体的阳性细胞选择下来继续克隆;从而保证大量的生产所需抗体..3、对选择下来的细胞进行克隆方法有两种:一种可以在体外培养;一种可以一直到小鼠腹腔中增殖;即可从中提取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质量控制探讨

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及质量控制探讨

2 电子元 器件二次 筛选 的质量 控制
21 元 器 件 的质 量 责 任控 制 .
1 电子 元器件 的二 次筛选
具 有高可 靠性 的 电子 元器件 是通 过设计 并 生产 出来 的 ,
但 是 再 好 的 生产 控 制 程 序 和 生 产 工 艺 也 无 法 避 免 质 电子 元器 件 的生 产 水 平 , 我 与研 制 产 品 的 使 用 要 22 进行高效率 的失效分 析工作 . 随 着 电子 技 术 的 飞 快 发 展 、 子 元 器 件 的 生 产 环 节 越 来 电 目与 应 力 要 求 不 可 能 完 全 满 足 产 品 研 制 的 需 要 , 电 子 元器 越 复 杂 , 而 同时 对 质 量 的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因此 一 项 全 新 的 分析
李鹏程 , 晓 东 杨
( 西 华 达 科技 有 限公 司 , 西 西安 7 0 6 陕 陕 10 5)
摘 要 : 次 筛选 是 电 子 元 器件 使 用 效 果 的 重 要 保 障 步 骤 , 多 二 从
用 过 程 中 出现 问题 隐 患 或 引发 失 效 问 题 。
另 外 , 器 件 固 有 的 可 靠 性 , 在 设计 与 生 产 过 程 中 已经 元 是 能 改 善 生 产 批 次 固有 的可 靠 性 。 在 对 电子 元器 件 进 行 筛 选 时 应 注 意 以 下 几 个 问题 : 是 应 进 行 百 分 之 百 的 筛 选 , 能最 大 一 才 限 度 地 提 出 某 些 存 在 实 效 隐 患 的 元 器 件 ; 是 要 根 据 产 品 的 二
品可靠性 的保证具有 重要意义。
析 , 筛 选 及 调 试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不 合 格 元 器 件 进 行 失 效 分析 , 对

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指南

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指南

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指南一、前言元器件二次筛选是电子产品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的是为了保证元器件的品质,同时降低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本试验指南介绍了元器件二次筛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生产企业更好地实施元器件二次筛选,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二、试验方法1.试验设备(1) 电源设备:可输出可调电压和电流的电源设备。

(2) 示波器:能够测量元器件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数字存储示波器。

(3) 多用表:可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多用表。

2.试验材料和工具(1) 元器件样品。

(2) 焊锡。

(3) 镊子、剪刀、扁嘴钳等工具。

(4) 多芯线。

(5) 静电防护手套、静电防护垫等材料。

3.试验步骤将采购来的元器件进行初筛,剔除掉瑕疵、损坏或参数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然后进行二次筛选。

(2) 电学参数测试将元器件连接到电源和示波器等设备上,测试其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某些元器件,还需要进行电容、电阻、电感等参数的测量。

测试结果应记录在试验数据表中。

(3) 外观和尺寸检查对于体积较大的元器件,要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确保其外观无损坏、变形、污垢等现象,尺寸符合要求。

(4) 焊接试验将元器件进行焊接试验,检查其焊点质量和焊接可靠性。

焊接试验应模拟实际的生产环境,例如使用不同厚度的焊锡、不同温度的焊接温度等条件,以保证焊接质量可靠。

(5) 保质期测试将元器件置于常温、高温、低温等环境中,测试其存放期限。

测试时应记录元器件的存放时间、温度等参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元器件的保质期。

(6) 静电防护试验对于容易受到静电干扰的元器件,要进行静电防护试验,评估其静电干扰抗性。

如果元器件在试验中出现异常现象,应进行原因分析和排查。

静电防护试验要在静电防护环境下进行,并配合使用静电防护手套、静电防护垫等材料。

三、结论通过元器件二次筛选试验,可以确定元器件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单克隆抗体制备两次筛选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两次筛选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两次筛选的原理一、引言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筛选,而为了获得更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通常需要进行两次筛选。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两次筛选的原理及其意义。

二、第一次筛选原理第一次筛选是为了从混合的抗体群体中筛选出特异性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筛选的关键是对目标抗原进行免疫反应,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和检测抗体。

1. 免疫反应: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目标抗原免疫到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方式可以是免疫原注射或者抗原与适当的载体融合,然后注射到动物体内。

2. 分离抗体:在免疫反应完成后,可以从动物体内采集到血清或者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抗体。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步骤,如离心、过滤、层析等,将目标抗原特异性较高的抗体分离出来。

3. 检测抗体:得到抗体后,需要进行检测以确定其特异性。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情况来评估抗体的特异性。

三、第二次筛选原理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包含多个亲和力和特异性不同的抗体。

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从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抗体中筛选出特异性和亲和力更高的单克隆抗体。

1. 单克隆化:将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抗体进行单克隆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杂交瘤技术和限制稀释法。

杂交瘤技术是将抗体产生的B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进而筛选出单克隆抗体。

限制稀释法是将抗体稀释到一定程度,使得每个孔只有一个抗体分子,然后进行培养,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2. 亲和度筛选:通过亲和层析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选择亲和度更高的抗体。

亲和层析是将抗体与亲和基质结合,然后通过洗脱的方式分离出亲和度较高的抗体。

这一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四、意义与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两次筛选的原理可以提高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使得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产品的二次筛选试验影响分析

产品的二次筛选试验影响分析

真正“ 军标” 级的 , 常都是 中低档产 品, 通 而且往
往假 冒伪 劣居 多 , 更 加难 以保 证 进 口元 器 件 的 就
现二次筛选使产品的常、 、 高 低温三种温度下的测 试参数都产生了漂移 , 为了定量分析影响 , 借用了
工 序 能力指 数 C k的概念 , 文 的 C k不 是 用来 p 该 p
质量和可靠性 , 因此对元器件 的二次筛选在我 国
就是 必需 的 。
计算成品率 的, 而是表示参数 的集 中程度。C k p 越大表明参数集 中程度越高。其漂移和分布图分
别 如下 : 2 l 常温 参数漂 移 。
二次筛选不能剔 除产品所有 的缺陷 , 不可 能 提高产 品的质量等级 , 不能改善产品的批质量, 反 而会降低产品的寿命。因为电子产品 自从被制造 出来 , 其寿命就已经 固定 了, 二次筛选 的应力会使 产品生命能力加速消耗 , 从而会使产 品的使 用寿
的影 响 , 表 1 见 。
降低说明参数分布有劣化的倾向, 抗漂移的能力 言 , 二次筛选对一批产品的参数造成了一定程度
降低。对高温参数的影响较常温和低温较大。
二次筛选使得一批产品的常温参数的分布进

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 对二 次筛选对产 品参数影 响
步集中在规范 的中心值附近 , 并且参数 比筛选
分布 图
l 前 言
由于我 国的元器 件 的质量 和可靠 性往 往达 不 到高 可靠 的要 求 , 是从 国外 进 口 的器件 也 不 是 就
(一 0C) 4  ̄ 和高 温 (+ 0 ) 5 % 的测试 。 该参 数 的详 细 规 范 规定 上 下 限是 7 7 。2~8 . 7, 6 平均值 是 82 。 。6 对 二次 筛选 前后 的测 试 数 据 进行 了分 析 , 发

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分析

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分析

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分析摘要:电子元件的老炼二次筛是保障装备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而二次筛查若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则可能导致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此,本文就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1电子元器件老炼筛选方法1.1老炼筛选重要概述在当前大量的老炼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发现,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呈现的元器件故障缺陷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暴露出来,而时间的变化曲线通常呈一个“浴盆”曲线形状。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过程就如同人类的死亡率曲线,即人类的死亡率在婴幼期和老年期死亡率较高,而青壮年期的死亡率较低,且相对稳定。

而电子元器件在早期使用过程中失效的频率高而随后技术下降,使用中期,失效的频率成为“偶然”失效率,呈最低或是近似于不变的状态。

且使用后期,电子元器件达到使用损耗严重期,则其产品的使用损耗失效率会急速提升。

其中,早期失效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元器件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而偶然失效期元器件失效率稳定的原因则是由于多种不确定应力作用冲击造成的随机冲击,属于偶然性失效;而后期失效率增高的原因是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老化、磨损、耗损、疲劳等多种物理变化而造成的必然性失效。

基于此,电子元器件的老炼筛选方法则是有效避免电子元器件早期失效率升高的重要方法,即通过老炼筛选方法将电子元器件中固有的缺陷在老炼试验中暴露出来,避免元器件的质量受到影响,有效降低元器件的故障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1.2温度循环筛选方法温度循环老炼筛选方法需要考虑4个环境因素,即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变化率以及循环次数。

(1)最高温度。

温度循环老炼筛选试验在测试元器件质量时,其所有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元器件所有构件材料的最高温度中的最低值。

并且需要考虑元器件各组件产品技术条件所规定的最高温度值。

(2)最低温度。

温度循环老炼筛选试验所测试的元器件组件测试环境不得低于元器件构件组成材料的最低额定温度中的最高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中, 搅拌均匀后 , 每次从 中抽取出一个号签 ,
第O 第 期 3 2 卷
篓 溅
瓣萎
3 7
假 如抽 到 3 l 、83 、5 5 、87 、5 9 ; 、2 1 、64 、7 6 、8 8 、8 于是 就 把这 l 0个对 应 的产 品拿 出来 做 为样本 。
所 有试 验项 目完成 后 , 清点好 数量 交 出。
箱、 颗粒碰撞设备、 恒加设备、 检漏设备、 其它相关
试 验的设备 、 用于老炼试验 的老炼板 、 稳压 电源 、 测 试台、 示波器 、 万用表 、 其它有关测量 的仪器 。
2 4 二次筛 选试验 的试验样 品 .
24 1 元 器 件需 要 10 进 行 二 次 筛 选 的 .. 0%
样品, 是一次筛选后的全部合格 品。元器件 的一 次筛选 , 国军标规定 必须 10 0 %进行 筛选试 验。 元器件的二次筛选 , 由使用方根据实际需要 白行 决定 样 品的数量 。 24 2 部分元器件需要进行二次筛选试验 , .. 试验样品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常用的两种 抽样方式为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 A 简单随机抽样 : ) 一个总体含 N个个体 , 从 中逐个不放 回地抽取 n 个个体作为样本( ≤N , n )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 相等 , 这种抽样 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它适用于总 体中个数不多的样品抽样。例如从 1 0 0个样品里
( )在第一段用简单 随机抽样确定第 1 3 个个 体编号 II ) ( ≤K ;
( )将 I 4 加上 间 隔 K得 到第 2个个 体编 号 ( I +K)再加 上 K得 到 第 3个 个 体 编 号 ( +2 , , I K) 依 次进行 下去 , 直到 获取 整个样 本 。 例如从 10 00个样 品里抽 出 1 个 样本 , 0 操作步 骤 : 1开始对 10 样 品进 行 编 号 , 成 l 从 00个 分 O个 部分 K= / N n=10/0=10 假 设 在第 一 段 用 简 00 1 0 , 单 随机 抽样抽 出第 9个个体 , 在第 二 步 骤 : 1开 始对 10个 样 从 0 品进行 编号 , 号码写 在号签 上 , 号签放 在一个 把 将
失效元器件或者经筛选后的元器件失效率达不到
要 求 。另外 , 一次筛 选试 验带有普 遍性 , 由于使 用 方 的特 殊使用 环 境要 消除 特 定失 效 模式 , 而 就 从 要 进行 有针对 性 的 二 次筛 选试 验 , 过 二次筛选 通
二 次筛选试 验 的 目的 , 剔 除 生产 中因 材 料 是 或 工艺 的不完 善而存 在缺 陷的早期 失效产 品 。通 常施 加较 大 的温 度应 力 、 电应 力 、 学应 力 , 速 力 加
l 引 言
电子元器 件性 能 的好 坏 、 可靠 性 的 高低 直 接 影 响到 其所在 系 统 的性 能 和 可靠 性 , 电子 元器 件
项目
适用于总体中个数较多的样品抽样 。操作步骤: ( )先将总体的 N个个体编号 ; 1 ( )确定分段 间隔 K 对编号 进行分段 , 2 , 当
N n 整数 时 , K=N n /是 取 /;
3 11 温 度循 环试 验 ..
本试验是测定器件承受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 的能力 , 以及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交替变化对器
第3 0卷第 2期 21 0 2年 6月



V0 . O N0 2 _ 3 1 .
J cHE l NGD
L TO U NGXUN
Jn 2 l u .0 2
二 次 筛 选 试 验 方 法 和 应 用
王 俊 祥
( 北方 通用 电子集 团有 限公 司微 电子 部 蚌 埠 2 34 ) 302
B 系统抽样 : ) 也称等距离抽样 , 将总体 N分
成 均衡 的 n个 部分 , 然后 按 照预先 定 出的规则 , 从 每一部 分抽取 一 个 个 体 , 到 所需 要 的样 本 。它 得
3 二次筛选试验与一次筛选试验的比较
3 1 二 次筛 选试 验 与 一 次 筛选 试 验 的 主 要试 验 .
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 。
2 筛选 试验
2 1 “ 筛” 二 筛” . 一 和“
元器件制造好后进行的出厂筛选为第一次筛选
叫做 “ 一筛”而整 机科 研 和生 产单位为 了满足 系统 ;
对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 , 对元器件按照有关标准进 行的第二次合格性和可靠性筛选叫做“ 二筛” 。 2 2 二 次筛 选试 验 的 目的 .
件 的影 响 。样 品 的安放 位置应 不妨 碍样 品 四周空 气 的流 动 。当需 要 特 殊地 安 放 样 品 时 , 作 具 体 应 规 定 。样 品应 在 规定 的条件下 连续 完成规 定 的循 环 次数 。必 须 无 中 断 地 完 成 , 能算 一 次 循 环 。 才 在 完成 规定 的试 验循 环 总 次 数期 间 , 了进 行 器 为
各种 失效模 式进 行 的试验 , 以剔 除 不合 格 或 者存 在缺 陷 的电子元 器件 。 二次 筛选能 够 提 高元 器 件 的使 用 可靠 性 , 是 电子元器 件装机 前可 靠性 的重要 保障 。二 次筛选 试验 之所 以得 到 大家 的认 可 和重 视 , 因为 一 次 是 筛选 试验 存在施 加 应 力 不够 大 , 足 以 淘汰 早期 不
缺陷产品的淘汰 , 减少器件在使用中的失效比例,
提 高批 产品 的可靠性 。 23 二次筛选 试验 的设 备、 . 仪器 主要 的试验设 备 、 仪器 : 高温试验箱 、 低温 试验
的可靠性保障十分重要。具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 器件是通过设计并生产 出来 的, 但是再好的生产 控制程 序 和工 艺 也避免 不 了质 量 问题 的存 在 。一 次筛选试验和二次筛选试验就是针对电子元器件

要 二次筛选试验不同于一次筛选试验, 它是使用方根据特定要求参考有关标准, 结合项 目的
需要 进行 的 筛选试验 。二 次 筛选试验 和一 次 筛选 试验 一样 , 需要 明确 试验 标 准和 试验 规 范 。随 意加 严
条件的过度筛选不但起不到甄别缺陷产品的作用, 还会带来其它不 良 后果。 关键词 筛选试验 二次筛选 固有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