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实验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检验;考点1 气体的制取、收集;(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2、NO 只能排水)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考点2气体的验满: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考点3 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1(2)气体的干燥(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考点4常见气体的制取(二氧化碳、氧气与氢气制取的比较) 氧气(O 2)氢气(H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或2H 2O 22H 2O+O 2↑)Zn+H 2SO 4ZnSO 4+H 2↑CaCO 或稀石灰石或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HCl)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来源学科网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考点5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1.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不能减少被净化的气体的量。
2.顺序:气体的发生装置——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丿/」、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 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装置气体性质举例优缺点适用于固+液不加热C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Q)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收集气体较纯,够干燥但含有水蒸气不瓶D 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氧气(0)二氧化碳(CQ)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实验题(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实验

第三章、实验题(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实验要点:1、①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②针对要点1进行制备和收集其他气体的迁移运用。
2、装置的设计流程(从左到右):发生---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3、注意的几个问题:气体纯度检验;加热顺序的先后;安全装置;装置改进问题考点梳理:1、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氧气(O2) 二氧化碳(CO 2) 氢气(H 2) 药品 ①装置A ②装置B 反应原理 ① ② ③实 验 装 置A 、固固加热型B 、固液不需加热型固液不需加热型 固液不需加热型 装置特点 固固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①试管口略向 倾斜。
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 处③导气管伸入试管不宜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 ①长颈漏斗下端口要插入 ,防 止 ②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
③不需酒精灯 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 何时收集收集原理和方法 ①向 排空气法(O 2的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水法收集到的干燥。
②排 法(O 2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纯净。
只能用 法收集(CO 2密度 空气, 于水) ①向 排空气法(H 2的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②排 法(H 2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检验方法验满 方法 ① 排空气法收集的: ②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收集还可以采用如下装置:(请思考:收集原理分别是什么?气体如何进出?)2、装置气密性检查: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后装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①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固固加热型制气的发生装置)②将导管连接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数分钟后,水柱不会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选择和气体收集方法。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橡皮塞、铁架台、酒精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锌粒、稀硫酸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MnO₂△ 2KCl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①固体加热型装置: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②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除杂

澄清的石灰水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A B C D E F
考虑因素:
(1)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2)收集气体的性质(溶解性、密 度、能否与水、氧气反应等)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1、气体的制取—— ①发生装置
制取气体(1)发生装置
单元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
中 考 热 点
气体的制取
考 点 扫 描
•掌握实验室制取O2、CO2的方法(包括 所需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 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 路,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和方法。
•常见各种气体的性质
气
体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 水和 氯化钠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 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碳酸钠; 猜想二:只有氢氧化钙; 猜想三: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氢氧化钠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若只有上面三种情况,同学们想用实验来 验证上述猜想,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 完整。
Cu
盐酸+大理石 AgNO3溶液 浓硫酸 NaOH溶液
Na2O2固体
A
B
C
D
E
F
综合演练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 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 装置序号)
(1)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
学方程式 ;
(1)组长让大家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写出仪器的名 称,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其中名 称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 是 。 (3)某同学想用右图装置制取CO2,组长指出,这 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才能淹没漏斗的下管口,起到 液封的作用。张兵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 加在右图装置上,既解决了液封的问题,又可以 减少酸的用量.请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应该放置的 位置
初中化学_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学历案——中考专题复习【内容出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初三初四化学》专题复习【中考要求】:考点是:O2、H2、CO2三种气体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药品的选择、制取装置的选择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确定或排序、气体净化、干燥及收集装置的确定或选择,通过对三种气体制备时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的分析解决其他类似情况下气体的制取(如CH4、NH3、H2S等),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变形或转换。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是化学实验的主要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化学实验关键内容。
因此,它是历年中考化学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内容,题型多样,份量大,有时还往往与其他气体或物质的性质综合在一起出现在综合实验题中【复习目标】: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选择,学会判断其它气体的制取装置选择。
2、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学会选择其它气体的收集方法。
3、通过对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制取时要注意的事项。
【评价任务】1、完成自我评价1,检测自己对目标一的掌握情况2、完成自我评价2,检测自己对目标二的掌握情况3、完成自我评价3,检测自己对目标三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资源建议1、规律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是中考考试的重点内容。
中考常在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中考查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干燥与净化、气体的检验与验满、多功能瓶的使用方法、分析装置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等,分值较高。
在复习时要熟记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装置特征和适用范围。
2、本节课的学习流程:3、重点:通过对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制取时要注意的事项。
4、难点:气体制备的操作步骤,气体净化以及干燥装置的选择【学习过程】【引入】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硫化氢气体,那么首先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复习一、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1、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设计原则:、决定反应装置基本类型:(1)、(2)、(1)固固型,发生装置选哪个?(2)固液型,发生装置选哪个?【评价测试一】1、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考专题----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设计

中考专题----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种类2、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制取气体的药品、原理、条件、性质等来判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科学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2、掌握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教学难点:多功能集气瓶的探究与拓展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实验仪器、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4人一组教师小结:1、选择合适的药品2、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3、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4、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二、知识回顾与强化1、初中常见气体---氧气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写出结果、组装对应装置(1)、药品选择(2)、反应原理方程(3)、气体制取装置(4)、检验方法2、初中常见气体---二氧化碳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写出结果、组装对应装置(1)、药品选择(2)、反应原理方程(3)、气体制取装置(4)、检验方法3、初中常见气体---氢气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写出结果、组装对应装置(1)、药品选择(2)、反应原理方程(3)、气体制取装置(4)、检验方法三、讨论:收集气体以前,你应考虑气体的那些相关性质?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写出结果教师小结:1、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分析: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瓶口向下排空气法2、气体是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分析:如果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不易溶于水等则用排水法,否则不用(图片展示—两种收集方法)四、知识归纳整理1、制取气体的两大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条件需要加热)(2)、固体+液体----气体(条件不需加热)2、收集气体装置(1)排水法(2) 排空气法拓展:如果某气体有毒应怎样收集?活动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结果教师小结:(图片展示)五、我的收获: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首先研究该气体的反应原理、药品、反应条件等来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2、根据该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来确定收集方法六、小试牛刀,让我练练:习题七、知识小结:八、板书设计:中考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1、制取气体的两大装置(1)、固体+固体----气体(条件需要加热)(2)、固体+液体----气体(条件不需加热)2、收集气体装置(1)排水法(2) 排空气法九、回味反思: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基本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熟练选择装置等。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及优缺点收集气体时,应注意收集装置的选择。
对于不易溶于水或氧气(O2)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气法收集,这样可以保证气体的纯度,但是可能含有一定的水蒸气。
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采用向下排气法,这样可以保证气体较干燥,但是纯度不高。
如果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上排气法,这样可以保证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收集装置的注意事项包括:收集装置的选择应根据气体性质来确定;在收集气体时,应注意保证装置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在收集气体后,应及时关闭导管,避免空气进入装置。
收集装置的优缺点主要在于纯度和干燥度的高低,以及是否容易添加液体药品。
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装置:可以选择C、D、E或F,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使用H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 H2O。
验满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瓶内已充满CO2,否则说明CO2没有收集满。
注意事项:不选用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与酸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不选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不选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支持燃也不能燃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2O;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CO2 + H2O → H2CO3 △ H2CO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加热溶液后H2O + CO2↑(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入活性炭后溶液变无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会转化成一氧化碳CO2 + C(高温)→2CO。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物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对于理解气体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氢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氢气是化学中常用的气体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与收集: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金属 + 酸→ 相应的盐 + 氢气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M + 2H2O → 2MOH + H2↑3. 醋酸法:将氢氧化铝与醋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CH3COOH → Al(CH3COO)3 + 3H2↑氢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铁瓶下水法:将铁瓶完全倒置在水中,开口向下,先充满氢气,再浸没水中收集氢气。
2. 水位移法:将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水平玻璃管排出,用倾斜的玻璃板遮挡,使氢气顶替水而充满整个试管。
3. 风仓法:用饱和盐水溶液盛装氢气。
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气体,在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1.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2. 高锰酸钾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2KOH + 3O2↑ + 2MnO23. 硝酸分解法: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3 → 2NO2↑ + O2↑ + H2O氧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充满水法:将反应生成的氧气充满到气体收集瓶中,将瓶口插入水中,再用胶塞封紧。
2. 球状气体收集法:将氧气收集于球形容器中,用橡胶膜密封瓶口。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课件 教学课件

二、气体的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的 气体
O2 H2
O2 CO2
H2
选择的 依据
难溶于水且不与
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探究: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试回答: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什么样的收集装置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氧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锌粉、烧杯、试管、水槽、火柴、燃烧木条。
3. 实验步骤:(1)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4. 实验原理: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H2),同时也生成硫酸锌(ZnSO4)。
氢气是比较容易燃烧的气体,在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时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H2O)。
燃烧反应的产物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同时生成氧气(O2)。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以使燃烧更旺盛。
(2)氧气可以用火柴点燃,同时可以使其他物质燃烧。
(3)氧气无色、无味、无毒。
二、氢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氢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锌片、烧杯、试管、水槽、火柴。
3. 实验步骤:(1)将锌片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4. 实验原理: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H2),同时也生成氯化锌(ZnCl2)。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烧的气体。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氢气是一种易燃烧的气体,可以用火柴点燃。
(2)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且有足够的点火源时可能发生爆炸。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2. 实验材料:大理石粉、烧杯、试管、水槽、白醋酸。
3. 实验步骤:(1)将大理石粉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白醋酸。
(3)用试管倒置法收集气体。
(4)用试管内的气体灭掉火焰。
4. 实验原理:大理石粉与白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时也生成水和柠檬酸盐。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具有扑灭火焰的作用。
四、氨气的制取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一、物理性质
补充:1、加压降温后,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固态CO2称为干冰,易升华。
二、化学性质
三、制法
1、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3、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加热KMnO4或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谐音—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谐音—庄):装入药品(如果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把导管堵塞)。
(3)定:固定装置(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一定要先预热,然后使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5)收: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
(6)离(谐音—利):导管撤离水槽。
(7)熄(谐音—息):熄灭酒精灯。
最后两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
6、验满
四、用途
五、其它
1、气体的鉴别
2、气体除杂。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共20张)

B.H2、CO2、CO D.H2、CH4、CO
第五页,共21页。
习题2.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难溶溶于于水,密度 比(m空ìd气ù)的比略空大气的能略与大空,气能中与的空氧气气中(y的ǎ氧ng气q迅ì)迅速速(反m反应ìd 生成NO2气体。应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ù的) 收
集方法是A( )
(2)假设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B、C、E装置
吸收是完全的。若样品为10g,完全反应后,E装E置装的置质
的量增质加量了增2加.7了g2,.7则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zhuāng
_______8__0_____。
ì)
(3%)若(2)中实验所得数据是BB、、CC装装置置颠颠倒倒后
测出的,那么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际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
如氧体气的、密一氧度化明碳显、(一m氧ín化g氮x等iǎ。n)小于空气,则
可用 收集. 第三页,共21页。
倾斜 (qīng xié)
液封
A
B
C
D
E
第四页,共21页。
习题1.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 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zuì jiā)收集方法,这
样的一组是(D )
A.H2、O2、CO2 C.CH4、O2、CO2
端通入
②若用排空气(kōngqì)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
端通入
③若用排水法收集 CO 时,瓶内先装满水,
CO气体从____端通入;
④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来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
端通入;
❖
❖a ①若b 用排空气(kōngqì)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端 通入;
❖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装置连接顺序的确定规律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知识要点详解在初中化学中,主要应掌握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
可以从制备所需仪器、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验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即:研究反应原理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
通过对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总结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
2.设计装置的依据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而确定的。
确定收集装置的原则——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气体发生装置: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
如用H2O2和MnO2制O2、用锌粒与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
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体收集装置: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1)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2)药品廉价易得;(3)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4)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5)气体尽量纯净;(6)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止污染。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它在许多化学实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备和收集各种气体,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1. 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多种实验和产业中。
制备氧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氧化金属。
例如,将过量的过氧化氢(H2O2)滴加到铁粉中,生成氧气和水蒸气的反应:2H2O2 + Fe → 2H2O + O2↑氧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
在水中倒置一个带有漏斗的试管,并用水密封。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试管底部的导管逐渐通入氧气,氧气会聚集在试管中,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封闭的气泡。
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也是许多实验中常用的气体之一。
最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酸和碳酸盐之间的反应。
例如,将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 + Na2CO3 → CO2↑ + H2O + NaCl二氧化碳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气体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气体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充满瓶中。
3. 氢气(H2)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臭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实验中。
制备氢气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例如,将稀有氢酸(HCl)与锌(Zn)反应,会产生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氢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氢气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氢气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氢气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氢气迅速充满瓶中。
4. 氯气(Cl2)氯气是一种绿黄色的有毒气体,在实验中需要特殊的注意。
制备氯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酸和次氯酸钠(NaClO)之间的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和原理,还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气体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工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与训练]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与训练]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c7bdfdd702d276a200292ee1.png)
第19讲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知识要点】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气体装置药品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氧A-1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MnO22KClO3MnO2∆2KCl+3O2↑A-2 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B-1B-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2H2O2MnO22H2O+O2↑二氧化碳B-1B-2石灰石与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氢气B-3B-4锌与稀硫酸Zn+H2SO4==ZnSO4+H2↑A.固体+固体,加热装置A-1 装置A-2B.固体+液体,常温反应装置B-1 装置B-2 装置B-3 装置B-4 2.气体收集根据气体性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
气体性质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或不溶于水)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方法和装置置图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举例收集氢气、甲烷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收集氢气、氧气、甲烷【试题精析】1.(2011年广州)实验室常用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气体。
右面是两种简易的排空气集气装置,用编号填空:(1)实验室收集CO2选用__________,收集O2选用__________。
(2)如果要收集SO2应选用__________,收集CH4应选用__________。
分析: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比较的结果,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本题所给的四种气体中CO2、O2、SO2的密度都比空气密度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CH4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1)A A(2)A B2.(2014年广州)甲、乙两个装置均可用于证明SO2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在水面下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收集一瓶SO2,按乙装置组装仪器,打开活塞K,向长颈漏斗加水至如图位置,关闭活塞K,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B a
b
c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日期:7月11 日 姓名:
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固)]
[固+液]
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 2)
氢气(H 2)
二氧化碳(CO 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 4)或双氧水(H 2O 2)和二氧化锰(MnO 2)
锌粒(Zn )和盐酸(HCl )或稀硫酸(H 2SO 4)
石灰石(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HCl )
反应原理
2KMnO 4
== K 2MnO 4+MnO 2
+O 2↑
或
2H 2O 2==== 2H 2O+O 2↑
Zn+H 2SO 4=ZnSO 4+
H 2↑
Zn+2HCl=ZnCl 2+H 2
↑
CaCO 3+2HCl=CaCl 2
+H 2
O+C O 2↑
MnO 2
练习
一、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
(1)高锰酸钾应选用装置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应选用装置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应选用装置
2、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
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4、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5、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
(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
(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7、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
8、氧气的用途:、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
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
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
①固体+固体→ 气体(需要加热)
②固体+ 液体→ 气体(不需要加热)
③固体+ 液体→ 气体(需要加热
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
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
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 气体(不需要加热)
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5)操作步骤:
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6)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②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