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在内科临床治验举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在内科临床治验举隅
发表时间:2015-10-16T09:16:35.2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作者:聂永丽[导读]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医院疑难杂症专家门诊本文介绍了灵活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慢性乙型肝炎、尿道综合症等四则验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聂永丽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中医院疑难杂症专家门诊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本文介绍了灵活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慢性乙型肝炎、尿道综合症等四则验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内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7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19-01 补中益气汤,首先见于金元医家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中》,系东垣先生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义制定。本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橘皮、炙甘草组成,其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劳倦内伤,中焦脾胃之气虚弱,生化乏源,机体功能衰退,甚至脏气陷而不举,临床表现为面白,短气,头晕目眩,语声低怯,疲怠乏力,或见寒热,自汗,少食,腹
胀,便溏,久泻,久痢,小便频数,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自成脐腹以下重坠等症。舌质淡或舌胖,边有齿印,脉象细弱或濡细。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历来被推崇为调理脾胃的代表方。现将本人在内科疾病方面应用介绍如下。
1 冠心病
李某,女,58岁,干部。于2000年5月14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前区憋闷2年,加重一周。2年前因过劳而致胸闷、气短,阵发性心前区憋闷,经心电图等理化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经常服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药。近1周症状加重而来诊。症见:阵发性心前区憋闷,伴气短、汗出、乏力、胸闷、纳呆。舌质淡胖有淤斑,脉细。中医诊断:胸痹;症机概要:中气亏虚,血脉瘀阻;治则:益气养心,活血通痹;处方:党参30g,黄芪25g,当归20g,陈皮15g,白术10g,丹参30g,川芎15g,郁金15g,桃仁10g,红花15g,元胡15g,徐长卿15g,甘草10g。水煎服,10剂后心前区憋闷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续服12剂,诸症皆除,仅偶有胸闷感。嘱其继续服补中益气丸,3个月后,能上班工作。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病。辨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并存。该患者年事已高,脏腑已衰,心脾气虚,气血运行失畅,属气虚血淤之候。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加上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标本兼顾,难疾乃愈。
2 高血压
刘某,男,49岁,2001年3月10日初诊。其患高血压十余年,常感头痛头晕,长期服用降压之西药及中药平肝潜阳之剂,症状时缓时剧,终难根治。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头昏痛,语音低,气短懒言,口干夜甚,大便干,纳呆,舌质嫩暗红,少苔,脉细弱。中医诊断:头痛(中气下陷证);证机概要:中气亏虚,清阳不升,久病挟瘀;治则:升举阳气,佐以痛络行淤;处方:党参15g,黄芪2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柴胡各5g,白术10g,川芎12g,元胡15g,桃仁10g,僵蚕10g。水煎服,每日1剂。3天后复诊,头晕痛减轻。再服上方加减治疗近2月,血压恢复正常,头昏痛消,纳增,嘱间服补中益气丸半年,追访二年,病情一直稳定。
按语:患者病久中气亏虚,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痛头晕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且“久痛入络”,气虚夹瘀,故前医叠进平肝潜阳终不见效。更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合川芎、元胡、桃仁、僵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证合拍,故获显著效果。
3 慢性乙型肝炎
任某,男,21岁,学生。患乙型肝炎1年余,屡用中、西药治疗,病情反复不已,每复查肝功能反复无常。于1998年7月20日来院就诊时,面色萎黄,头昏乏力,神疲倦怠,形体消瘦,值盛夏之季绒衣不脱,脘腹作胀,大便溏薄,日行二三次,舌质薄白微腻,舌质偏淡,脉细弱。查肝功能:黄疸指数6u,麝浊12u,谷丙转氨酶196u,HBsHg(+),HBcHg(+)。阅以前病历,所用药均系黄芩、龙胆草、山栀、菌陈、生大黄、白花蛇舌草等苦寒通下之品,已达半年。经分析综合判断为肝脾同病。中诊:胃痛;证机概要:肝失疏泄,脾气虚弱,中阳受损;治则:补中健脾,益气温阳;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各15g,党参20g,当归10g,升麻、柴胡各6g,机壳15g,炮姜6g,焦附片6g,茵陈20g,薏苡仁12g。上药水煎服5剂,复诊时畏寒已减,胃纳亦增,大便溏,但日行一次,药合病机,守原方继服10剂,再诊时大便成形,诸症均减,仍守原方减附片6g加砂仁3g,连服20剂后诸症均解,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
按语:“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治肝病当配伍健脾之品。本病反复不已,是由肝病传脾,土雍侮木,互为因果,加之前治苦寒之品用之太过损伤脾阳,经调整治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而获效,说明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4 尿道综合症
方某,女,48岁,2003年2月8日初诊。尿频、尿急,伴尿道灼热半月。尿常规多次检查均为阴性,服用清热消炎的中西药无效,病情日渐加重。诊时患者语音低微,面色萎黄,纳差神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大便干燥。西医诊断:尿道综合症;中医诊断:淋证(气淋);症机概要: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治则:益气升陷,温阳化气;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麦冬、白芍、白术、柴胡各15g,升麻、炙甘草、桂枝、陈皮各10g,党参30g。水煎服,5剂药后,诸症大减,大便通畅,饮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面色始有红润。药已中病,守方加减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尿道综合症属中医学“淋证”范畴。本案患者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膀胱气化无力,与补中益气汤证病机相符。《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认为中气亏虚,清气难升,浊气难降,故小便不利。《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认为“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益气承载其水也。”方中加桂枝温阳化气,麦冬、白芍阴柔缓急。全方共奏补中益气、温阳化气之功,使清气上升,浊阴自降,小便自利,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