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合集下载

整车总布置设计

整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主要内容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¾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¾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性能相关项目布置油耗燃料箱容量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¾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¾整车总布置流程:¾整车坐标系:GB/T19234-2003¾整车总布置基准: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2)前轮中心线;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5)前轮垂直线¾整车总布置图:¾整车总布置图:二、汽车前舱总布置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2)发动机附件布置:进气系(空滤器、进气管)、排气系(前管、催化器)、冷却系(水箱,冷却液罐)、供油系(油泵、燃油滤清器、管路)等3)制动总泵、离合器总泵布置。

4)管路布置:冷却、空调、动力转向、制动、燃料等5)线束布置:电器线束、控制拉线等6)其它布置:ECU、冷凝器、蓄电池、ABS控制器、继电器盒、清洗液罐、动力转向液罐等7)前仓布置校核的内容间隙、传动轴跳动等¾准备工作:•前舱车身数模;•动力总成数模: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附件数模:水箱、风扇、前舱内已经固定的部件;•底盘件数模:副车架、转向机、控制臂、前横梁、轮胎等。

汽车总布置形式PPT课件

汽车总布置形式PPT课件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有没有缺点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前置前驱的设计会将引擎、变速箱等重量最重的汽车组件 全部集中在车头前方,造成车子“头重脚轻”、前后轴配 重悬殊,对操控表现不利,尤其是在高速过弯的时候,车 头重量太高,车尾的后轮缺乏重压、容易漂浮,不容易高 速而流畅地过弯,为了多少平衡这些先天上的缺失,因此 前驱车款常常可以看见将重量较高的电瓶移至后座椅内、 或是行李厢内的安排;同时,在转向特性上,工程师们也 会刻意将前驱车款调校成比较明显的转向不足,以便及早 让驾驶人有所警觉而放慢车速过弯。
前置后驱(FR)
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 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中。FR的优点 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 较平衡,操控稳定性较好。缺点是:传动 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坐舱的 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前置前驱(FF)
FF是现代小、中型轿车普遍采用的布置方 案。FF的优点是:降低了车厢地台,操控 性有明显的转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侧滑 的能力也比FR强。缺点是:上坡时驱动轮 附着力会减小;前轮由于驱动兼转向,导 致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
想要增加车室乘坐空间,前置引擎、前轮驱动是最佳方式, 因为采前轮驱动的规划,可以把引擎前横置、而且不一定 要摆在最中央(因为无需借助贯穿车室底部中央的传动轴 来传输动力到后轮轴),因此车头引擎室的规划弹性最大, 可以把空间大幅节省下来给乘客室,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 市面上的轿车十有八九都是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设计。
第三种原本是最传统、但现在却日益稀少的前置引擎、后 轮驱动车款,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得到仅次于中置引擎的 前后轴配重,再加上驱动轮在后方,因此只要驾驶技巧够 好,就可以练出漂亮的横滑移甚至是剧烈的甩尾过弯,对 讲究车辆操控性的人来说,后轮驱动车款永远比前驱车有 更高的吸引力。

汽车工程学-图文-1-7 汽车总体布置

汽车工程学-图文-1-7 汽车总体布置

A”
a
向前为“-”, 向后为“+” ;0x
O1 Rr1 地面线Ⅰ
汽车中心线:横向尺寸的基准线。
A
向右为“-”, 向左为“+” 。0y
L
地面线:标注车高、货台高度、接
B’
B”
b
O2 Rr2
B
近角、离去角和离地间隙的尺寸的基准线
前轮垂直线: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
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2019/9/19
2
0号图纸尺寸: 841*1189 一般加长不加宽 主视图:汽车行驶的侧面 俯视图:汽车顶盖 左视图:汽车车头(可以从对称面分别画汽车前后视图) 右视图:汽车尾部 网格线:400mm一格,用4X,8X,12X,16X……表示.
②总布置图格式
2019/9/19
4
2019/9/19
1.7 汽车总布置草图及各部件布置
基准线 基准线画法 各总成布置 汽车总布置计算
2019/9/19
1
基准线
车架上平面线:垂直方向尺寸的基
准线。向上为“+”, 向下为“-”;
O
但当车架上表面是复杂面时,也可
Ⅴ 前轮垂直线Ⅱ
以用车身地板主平面作基准线;0z
前轮中心线:纵向尺寸的基准线。 Ⅳ A’
5
2019/9/19
6
2019/9/19
7
2019/9/19
8
2019/9/19
9
室布置 货厢布置 客厢布置
制动系布置 转向系布置 悬架布置 其他总成布置 空调布置
2019/9/19
10
1.发动机布置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汽车整车开发过程是一个包含造型设计(包含油泥模型设计)、总布置设计、车身设计、底盘设计、内饰和附件设计以及试制和试验等内容的复杂工作,这些设计过程尽管在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但是也重叠进行,并行工作。

总布置设计师,高屋建瓴地站在整车开发的起点,全盘控制和协调整个汽车产品开发过程,是汽车设计的关键。

只有把握整车开发的各个过程和内容,采用并行工程的思想积极组织和协调整个项目组成员,才能如质如量地完成设计任务。

并行工程能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力争使产品开发能够一次获得成功。

它战在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高度,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带来的部门分割和封闭的观念,强调参与者协同工作的效应,重构产品开发过程。

而总布置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这种协同工作和整合工作的组织作用,统领其他部门。

在汽车开发整体流程中,总布置持续整个过程。

作为汽车设计全过程的协调和监控机制,它逐渐确定设计硬点,直至最后的精确装配,保证所有车身和底盘以及内饰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从汽车造型效果图设计开始,总布置就必须针对客户提出的需求,收集竞争车型,提供汽车造型的总体设计参数,如总长、总宽、总高、轴距、轮距、车轮大小、接近角、离去角。

造型师则按照相关信息进行造型效果图的制作。

当效果图评审通过后,便开始油泥模型的制作。

通常油泥模型师除了要参考造型效果图和与造型师进行交流外,还必须严格遵守来自总布置设计的关键线图或胶带图。

而胶带图和关键线图均是利用上述总体参数,并参考同类车型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完成的总体参数控制线图,它是油泥模型师用来制作卡板,实现模型总体参数控制的重要工具。

油泥模型评审通过后,就可以进行车身的逆向和结构设计了。

与此同时,底盘工作也已经开始。

要追求快速开发的效率,自然是利用已有的底盘平台进行变型设计。

总布置根据整车的要求,对底盘零部件空间的位置和形状提出要求,并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匹配。

汽车设计总布置

汽车设计总布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并进行运动校核。 3 . 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保证主要性能指
标的实现。 4. 协调各种矛盾。
二、汽车开发程序
1.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 a、调查分析:社会调查
使用调查 生产调查
b、市场预测及形体设计
市场预测 形体设计
分析市场容量的大小,最经济的生产纲 领、生 产方式,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以及 有关法规的规定。 美术效果图和制作油泥模型
发动机后置后 桥驱动大客车优点 明显。目前,这种 布置形式的大客车 得到广泛应用。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
(3)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
特点
a、轴荷分配合理;
b、传动轴的长度短; c、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并且座椅布置不会受
发动机的限制; d、乘客车门能布置在前轴之前等。
应用
于旅游大 客车
缺点
a、发动机必须用水平对置式的,且布置在地板下部, 给检修发动机带来困难;
5)本车拟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2.技术设计阶段
汽车各部件的设计全面展开,总体设计师 的工作:
a、协调总成与整车和总成与总成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 b、将各总成设计结果反映到整车校对图上进行校对,
进行“图面装配”; c、运动校核 ; d、性能的精确计算; f、编制包括整车明细表和技术条件在内的整车技术文件 。
特点: d、客厢内地板比较平整 ;
e、乘客座椅能够布置在舒适区内; f、爬坡能力强; g、汽车轴距短,机动性能好。
主要缺点:
应用: 较少
a、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倾向; b、前轮附着力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
稳定性;
c、行李箱在前部,行李箱空间不够大; d、操纵机构复杂; f、变形困难。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2.2 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 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 4×2 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 4×2 前驱动式 结构。对于一般总重小于 19t 的汽车,都采用 4×2 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 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
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
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 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 (2)轴距和前、后轮距; (3)前悬和后悬长度; (4)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 (8)变速器头档速比(2 种)和档位数; (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 (10)最高车速; (11)最大爬坡度; (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 (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 (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15)前簧中心距; (16)后簧中心距; (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19)前簧作用长度; (20)后簧作用长度; (21)前簧非悬架质量; (22)后簧非悬架质量; (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 0.9~1.0,以免超载。轿车、轻型客车及 轻 型 货 车 的 车 速 高 、轮 胎 受 动 负 荷 大 ,故 它 们 的 轮 胎 负 荷 系 数 应 接 近 下 限 ; 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 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 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 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 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试验表明:轮胎超载 20%时,其寿命将 下降 30%左右。

《汽车设计总布置》课件

《汽车设计总布置》课件
后制动系统
后制动系统通常采用盘式或鼓式制动器,根据车辆类型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动器类型。
制动系统组件
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制动助力器、主缸、制动管路、制动钳、制动盘/鼓等部件,共同协作完成制动功能。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ESC) 通过传感器监控车速、方向盘转角、车身侧倾等信息,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控制制动系统,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盘、转向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节等组成,其布置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和四轮转向。
转向系统的布置需要考虑转向性能、操纵稳定性、转向灵活性、转向舒适性等因素,以确保汽车的转向安全和操控性能。
制动系统布置
前制动系统
前制动系统通常采用盘式制动器,提供更强的制动能力,满足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制动需求。
可接近性
维修人员能够方便地接近需要维修的部件,例如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等。
诊断性
方便诊断故障,例如通过故障码、传感器数据等,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标准化
部件标准化,易于更换和维修,减少库存和采购成本。
整车生产性设计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可靠性设计方法
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仿真。
FMEA 通过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帮助工程师采取措施降低故障风险。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验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整车维修性设计
易拆卸性
维修时需要拆卸部件,确保拆卸方便快捷,减少维修时间和人工成本。
车身尺寸直接影响汽车的内部空间、外形美观、气动性能以及整车重量等。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精心整理总布置设计指南目录1.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2.如何确定前悬3.离地间隙4.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5.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6.驾驶员前方能见度7.内后视镜设计指南8.9.10.H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7.28.29.303132.驻车制动手柄33.组合仪表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1.范围方向盘,H点和踏板位置建立在所开发汽车的基础之上。

它们表示方向盘,H点和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定义如何设计与H点和方向盘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的踏板位置。

3.设计基本程序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1)油门/刹车/离合器位置*SgRP(座椅参考点):H点单位:mm踏板间距踏板高度差分类 C B *1)A *2)A-B B-C 油门-刹车刹车-离合器设计指南70-80 40-50 最小165 60-70 70-80 30-40 0-5 注:*1)右置:最小155;*2)右置:同样概念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2)与H点和方向盘紧密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AHP(油门踪点)θ1:1°-2°(正常:1.5°)*1①②注:尺寸注:*1设计指南1.1-1)1-2)*前悬离地间隙1.介绍做一条可满足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的地平线。

2.定义2.1俯冲姿态-前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前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后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后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2最低压缩位置姿态-后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后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前车轮处于回弹位置-前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4最低压缩位置-设计载荷条件下悬架弹簧压缩到最低时的长度2.5回弹位置-轮胎悬空时悬架弹簧的延伸长度2.6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俯冲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姿态间隙线+加速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间隙线-A-C-D:回弹2.7-2.83.3-1--通过角:3-2------飞轮/-油箱:3-3-最好任何部件都不要布置在最低压缩位置以下。

汽车总布置设计报告

汽车总布置设计报告

汽车总布置设计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介绍一款全新的汽车总布置设计。

通过对汽车内外部布局的优化和合理设计,提供驾乘者舒适的空间和良好的视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行车效率。

内部布置设计驾驶舱驾驶舱是汽车内部布置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驾驶者的舒适感和操控性。

我们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了符合人体曲线的驾驶座椅,并设置了多项可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驶者需求。

此外,驾驶舱还内置了具有高分辨率的液晶仪表盘和触摸屏显示器,以提供直观且个性化的驾驶信息和娱乐功能。

通过科技化的界面设计,驾驶者可以方便地操作各种车辆功能,从而提高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客舱空间为了提供乘客舒适的空间,我们的设计在客舱空间的布置上注重了可调节性和灵活性。

后排座椅支持多种倾斜角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乘客需求。

此外,客舱还配备了多个储物空间和杯架,方便乘客放置个人物品和饮料。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我们采用了折叠式后排座椅设计,使得后备箱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当需要载运大件物品时,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后排座椅平整折叠,从而扩展后备箱容量。

舒适性和娱乐性为了提供乘坐汽车时的舒适性和娱乐性,我们的设计中加入了多项功能。

首先,座椅采用了舒适的材质,并具有加热和通风功能,以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季节。

其次,我们还为乘客提供了后排娱乐系统,包括内置显示屏和耳机插孔。

乘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显示屏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等娱乐内容,从而享受愉快的旅程。

外部布置设计外观设计汽车的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和体现品牌特点的重要部分。

我们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流线型和动感的外观轮廓,以提高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视觉吸引力。

采用了大胆而富有辨识度的前脸设计,结合细长的头灯和运动感强烈的车身曲线,使整体造型更具动感和现代感。

同时,我们注重细节处理,打造高质感的车身面料和镀铬饰条,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外观品质。

照明系统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能见度,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照明系统。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图5-26 备胎和油箱在轿车车身中的位置 a) 备胎装在油箱冲压的凹坑里 b) 油箱置于侧壁中 c) 油箱置于后座靠背后 d) 备胎垂直地靠在行李箱的侧壁上 e) 备胎靠在后壁上 f) 油箱置于前围板上
之前 g) 备胎置于发动机罩下面,油箱置于后面 h) 备胎置于发动机上方,油箱置于
后面
图5-27 轿车行李箱的布置
(1)顶盖轮廓线的确定
图5-23 车顶盖轮廓线的确定
(2)车身横截面
1)圆柱形的(图5-25a),其法向断面在中间是大半径的圆弧,而两 端是小半径的圆弧。 2)圆锥形的(图5-25b),由圆锥形表面形成,有时在中部用圆柱形 表面。 3)圆球形的(图5-25c),在顶端和在侧壁呈圆球形。
Ⅰ—门锁
七、安全带位置
1)腰带在车体上的固定点位置,如图5-28所示。 2)肩带固定点位置应在图5-28所示的阴影线范围内。
七、安全带位置
图5-28 安全带的固定位置
八、轿车客厢内的通风
1)打开前三角窗,使空气流入。 2)从前围上盖板直接导入。 3)从车头部引出较长的管子把空气导入。 4)在进风道中加放风扇,强制性地把新鲜空气吸入车内。 5)从发动机罩后部开口,再通过前围流入车内。 1)在负压较大的前支柱上开口。 2)在后行李箱罩与盖板之间的间隙里设置空气排出口。 3)在后三角窗后面的车体上。 4)在车门和后支柱之间的间隙中设置空气排出口。 5)将空气排出口设置在顶盖的后端。 6)在后围上盖板上开口。 7)在后翼子板后部开口。
第五章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车身总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性能要求 轿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货车驾驶室及货箱设计
第一节 车身总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性能要 求

《汽车设计总布置》课件

《汽车设计总布置》课件

人体工程学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 的需求,如不同身高、体型和年龄的 人群,以确保设计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
人体工程学设计包括座椅设计、仪表 板布置、门把手设计等,旨在提高驾 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空间优化设计
空间优化设计:空间优化设计是 汽车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 一,主要关注车内空间的合理利
性能匹配与优化包括发动机匹配、悬挂系统设计、轮胎选择等,旨在提高汽车的整 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性能匹配与优化还需要考虑不同车型的需求,如跑车、家用车和商用车等,以满足 不同车型的性能需求和特点。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
1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是汽 车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关注汽车 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性能试验
对样车进行各种性能试 验,如道路试验、台架 试验等,以验证设计的
有效性。
结构验证
对样车进行严格的耐久 性和安全性试验,如碰 撞试验、腐蚀试验等, 以确保满足法规和用户
要求。
03
汽车设计总布置关键技术
人体工程学设计
人体工程学设计:人体工程学是汽车 设计总布置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 关注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
《汽车设计总布置》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汽车设计总布置概述 • 汽车设计总布置流程 • 汽车设计总布置关键技术 • 汽车设计总布置案例分析 • 汽车设计总布置未来发展趋势
01
汽车设计总布置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汽车设计总布置是指在汽车产品设计过程中,对车辆整体及 各子系统、部件的尺寸、结构、功能、工艺、成本等进行全 面的权衡与协调,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过程。

汽车总布置-总布置图

汽车总布置-总布置图

总布置图1 各视图要素
2 尺寸标注
3 设计硬点
4 设计说明
5 一般规范
1)整车总布置二维图一般绘制在大小为A0的图纸上,视图绘制的比例一般为1:10,也可根据整车尺寸按绘图标准尺寸选取。

2)线型:
●整车可见轮廓线和棱线——粗实线
●内部零部件的轮廓线和棱线——细实线
●不可见轮廓线和棱线——虚线
●剖切平面迹线——细点划线
●轴线和对称中心线——细点划线
●假想轮廓线和运动轮廓线——双点划线
●尺寸界线和分界线——细实线
3)文字:
●视图的名称:7mm;
●尺寸标注:4mm;
●标题栏中的字体,如无特别规定,优先选择以下字高值(必要时可选用适当的字高):
文件名:7mm
文件代号:5mm
材料代号:5mm
其他:3.5mm
●数字和字母的宽高比(Aspect Ratio):0.68
●字符间距(Space factor):0.50。

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

汽车总体布置完结篇

减振器应尽量布置成垂直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效行 程和减少偏差。若空间不允许,也可斜置。布置时应注意下 支点的离地高度,后减振器的上支点不应高出车架上表面太 高(不应超过80mm),以免影响改装车的装配和布置。
注意减振器上下行程的分配,不能发生上下顶死现象。
九.制动系布置
制动踏板的位置
更靠近驾驶员,且制动踏板操纵轻便。
传力杆件
运动无干涉和死角,不能车轮跳动时自行制动。
制动管路布置
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者完全束在一起; 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 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下翼上;(积水)
十、踏板的布置
离合器踏板 制动踏板 油门踏板
在离合器踏板左侧,应当留出离合 器不工作时可以放下左脚的空间。
可根据装载质量和所运货物的不同来选取
货厢底板的高:一般此高度离地面1.0~1.4m
3)轿车的内部布置
轿车车身的内部布置尺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大型客车车身内部布置尺寸
大型客车多为平头式;
特点: 驾驶员乘坐姿势与长头车相比更为直立;
座椅较高,转向盘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小。
标准: 驾驶区布置
乘客区布置
GB/T13053-91(客车驾驶区尺寸) GB/T13055-91(客车乘客区尺寸)
(4)蓄电池的布置
布置
蓄电池与起动机应位于同侧; 缩短线路; 还要考虑拆装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
十二.车身内部布置
1)、货车驾驶室的布置
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野要求
标准:GB/T11563 《载货 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
货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驾驶室轮廓指其内侧表面)
人体样板 (第95百分位的A=460mm

汽车车身总布置与外形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与外形设计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座椅布置及造型
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节装置装在座垫骨架 和地板之间。前、后方向的调节量一般在90~140mm之间, 大多不大于120mm;上、下调节范围一般在30~60mm之间。 靠背倾角装置装在座垫骨架与靠背骨架之间。它的调节 范围不仅限于驾驶姿势的要求(3度~8度),而且应可适 应乘客从坐姿到睡眠的状态(6度~65度)。在整体座椅 倾斜角可调的结构中,座椅底面和水平面间的夹角的变 化范围为5度~10度。当人的脊椎与垂直面的角度为28度时 座椅的布置与造型如下:
前视图 俯视图
座椅
座椅布置
座椅与方向盘、人体、地板之间的布置 需将后排座椅与轮罩部分挖空
轮胎布置及造型
表2 轮胎设计参数
转向角角度 转向轮的内转向角为31°,外转向角为35°
车轮造型
人机工程学应用
人机工程学应用
人机工程学应用
室内人体模型布置图
人机工程学应用
室内人体模型布置图
车身造型
设计任务
中型轿车汽车车身总布置造型 方案论证
方案论证
车身总布置及造型设计方案论证
人机工程校核 车身外部布置与造型 汽车总布置
方案论证
宝马335i基本参数
发动机性能曲线
直列六缸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爬坡度
动力特性
性能曲线
驱动力
加速度
车身总布置图(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二维部分)
车身总布置图
座椅布置
(1)由Alias建模的座椅,导出座椅二维图的前、后、左、 右 视图再在CAD中布置座椅的位置。在根据座椅在二维图上 表示的XYZ坐标综合位置,转接到在Alias中布置其三围空 间位置。 (2)其中座椅二维布置需要与地板、方向盘、人 体等因素相协调后,得出比较理想的座椅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总体设计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汽车设计过程(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6)汽车总布置设计;(7)总成设计;(8)试制、试验、定型。

2.整车型式的选择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2)轴数和驱动型式;(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4)轮胎的选择。

2.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对于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在现代汽车上主要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用其它燃料或其它种类的发动机,可根据车型的需要进行选取。

发动机的型式有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等。

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

因此要根据具体车型的使用条件和布置上的结构需要,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式的发动机。

2.2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4×2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4×2前驱动式结构。

对于一般总重小于 19t的汽车,都采用4×2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公路使用,是—种典型的、成熟的结构型式。

随着汽车载重量的增加,各相关总成也要相应的加大,汽车的自重也要增加,这样会造成4×2式的汽车单轴的负荷增加,以致于超过公路、桥梁所规定的承载限值(公路允许单轴负荷为13t,双后轴负荷为24t)。

为解决此矛盾,一般采用增加汽车轴数的办法来减少单轴的负荷,如从4×2变成6×2、6×4、8×4,如果想增加驱动能力,提高越野通过性能,可以采用4×4、6×6、8×8等增加前驱动型式的结构,同时也可提高载重量。

采用增加轴数的办法,可以提高载重量而不增加单轴负荷,同时还不会增加车箱底板的离地高度,提高通用化、系列化水平,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

所以汽车厂家多年来一直都采用这种办法变型出更多品种的汽车。

6×2式结构可以由单前轴、单后驱动桥和后支承轴组成,也可由双前轴和单后驱动桥组成,这主要取决于布置需求和轴荷分配。

但应尽量不采用双前轴式结构,因为这样会使前转向系统复杂,转向沉重或增加转向助力系统,增加成本和影响操作。

2.3车头、驾驶室的型式车头、驾驶室的型式是汽车的最主要的型式之一。

其选择主要决定于用户的要求、安全性、维修保养的方便性和生产条件等因素。

车头的型式如长头、平头、凸头等都各有其优缺点。

车头、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也可组成不同的布置结构,形成不同风格的整车外形,使轴荷分配、轴距、转弯直径等发生变化。

对使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2.1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2.4轮胎的选择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据之一,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而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用条件、轮胎的静负荷、轮胎的额定负荷以及汽车的行驶速度。

当然还应考虑与动力—传动系参数的匹配以及对整车尺寸参数(例如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总高等)的影响。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0.9~1.0,以免超载。

轿车、轻型客车及轻型货车的车速高、轮胎受动负荷大,故它们的轮胎负荷系数应接近下限;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

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 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

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

试验表明:轮胎超载20%时,其寿命将下降30%左右。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及其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

采用高强度尼龙帘布轮胎可使轮胎的额定负荷大大提高,从而使轮胎直径尺寸也大为缩小。

例如装载量4t的载货汽车在20世纪50年代多用的9.00—20轮胎早已被8.25—20;7.50—20甚至8.25—16等更小尺寸的轮胎所取代。

越野汽车为了提高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能力常采用胎面较宽、直径较大、具有越野花纹的超低压轮胎。

山区使用的汽车制动频繁,制动鼓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应大一些,以便散热,故应采用轮辋尺寸较大的轮胎。

轿车都采用直径较小、断面形状扁平的宽轮辋低压轮胎,以便降低质心高度,改善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性、轮胎的附着性能并保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我国各种汽车的轮胎和轮辋的规格及其额定负荷可查相应的国家标准。

轿车轮胎标准见GB 2978—82;货车和客车的轮胎规格详见国标GB 516—82。

货车的后轮装双胎时,比单胎使用时的负荷可增加10%~15%。

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总布置设计人员应初步确定以下各种参数,作为整车和总成的原始数据和工作目标。

在整车的方案(车头、驾驶室的型式、发动机的种类,整车初步的外廓尺寸、主要布置参数和布置草图)初步确定之后,整车设计人员通过图面工作和计算、初步确定如下目标参数:(1)汽车主要尺寸参数(2)汽车质量参数(3)主要性能参数(4)汽车的机动性参数(5)估算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其对应的转速。

(6)变速器的头档速比和档位数,和驱动桥的主减速比。

3.1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确定车头,驾驶室的型式,以及同发动机、前轴(轮)的相互布置关系后,绘制布置总布置草图,并在此基础上布置各大总成。

(1)车架和车箱;(2)后簧、后桥和车轮;(3)前簧、前轴和车轮;(4)传动系;(5)转向机构及拉杆系统,并确定前轮转角和进行转弯直径的计算;(6)布置油箱、电瓶、消声器、贮气简、及备胎等其它总成。

完成整车总布置草图后,整车的外廓尺寸及相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已基本确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2)轴距和前、后轮距;(3)前悬和后悬长度;(4)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8)变速器头档速比(2种)和档位数;(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10)最高车速;(11)最大爬坡度;(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15)前簧中心距;(16)后簧中心距;(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19)前簧作用长度;(20)后簧作用长度;(21)前簧非悬架质量;(22)后簧非悬架质量;(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等。

图3.1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轴距的选择要考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轴距短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

但轴距过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

因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响。

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求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在整车选型初期,可根据要求及驾驶室布置尺寸初步确定轴距:R J H L S L L L +++=式中,L H ——货箱长度可根据汽车的装载质量、载货长度来确定,或参考同类型、同装载量汽车的货厢长度和装载面积来初步确定;L J——前轮中心至驾驶室后壁的距离,它与布置方案选择有关,在该布置方案选定后,可通过对驾驶室、发动机和前轴的初步布置或参考同型、同类布置的汽车的这一尺寸初步确定;S——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间隙,一般取50~100mm;L R——后悬尺寸,可根据道路条件或参考同类型汽车初步确定。

轴距的最终确定应通过总布置和相应的计算来完成,其中包括检查最小转弯半径和万向节传动的夹角是否过大,轴荷分配是否合理,乘坐是否舒适以及能否满足整车总体设计的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