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底盘设计标准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568-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 台架试验方法
QC/T 580-1999
汽车变速器安装尺寸
QC/T 29033-1991 汽车液力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方法
QC/T 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 一般道路 & 非铺装路 • 工程车辆用 • Driver 后轮
• 回转抵抗力小, 发热 低 • 横向回转抵抗力大,操作平安性良好 •震动 和 乘车感 良好 •驱动力,制动力下降
• 驱动,制动力 良好 •适宜非铺装路面 • 回转抵抗力大, 噪音大
10 传动系
对传动系统做出要求,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后桥。
4、通道圆要求:外圆直径25米,内圆10.6米 ; 5、侧滑量要求;
6、4吨以上车辆必装动力转向;
2、回正能力的要求,缺乏转向:
对于最大总质量大于6吨 的客车中性转向点的 侧向加速度小于 3m/s^2,则操稳不合 格
7、制动系
相关标准:
GB/T 5620-2002 GB 5763-1998 GB 12676-1999 GB/T 13594-2003 QC/T 80-1993 QC/T 200-1995
5、发动机
表1 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的限值
在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规定更详细: (1)、发动机应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应能由驾驶员在驾驶座位上起动,当车辆置 于:汽油发动机在不低于-5℃,柴油发动机在不低于5℃条件下,用起动机起动时, 应在三次起动中至少有一次可在5s内起动,在做重复起动试验时,每次间隔2min。 (2)、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5、3各总成布置时尽量均布,防止车体因载荷不均而偏斜。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分析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1-17T02:35:01.1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0月29期作者:张少乐[导读] 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在客车市场中,更加注重性价比,性价比具备合理性的客车是受到认可的张少乐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摘要:现阶段,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在客车市场中,更加注重性价比,性价比具备合理性的客车是受到认可的,于上世纪90年代,客车应用并不普遍,并且在旅游客车使用中,竞争类型也较为单一,其在选购客车过程中,基本是以大型旅游车辆为主。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伴随多种旅游形式出现,中等团队数量增加,多数旅行活动为确保车辆实现最大程度使用,逐渐趋向于中型客车,其车长以及座位数均比较合理,在目前发展中,逐渐成为旅游客车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措施分析,依据客车底盘不同部件,开展合理化设计措施。
关键词: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客车需求上用户的追求也逐渐凸显个性化以及定制化,因此在各个总成件的选择上,要求范围也不可同日而语,基于此,需要客车企业对自身的要求逐渐提高,与用户需求相契合,综合性分析一系列车型的系统化以及通用化特征,促使底盘位置可以具备较好的拓展性以及继承性。
在总布置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要求,促使底盘布置设计水平提升,整体客车设计质量以及投入使用的质量可获得保证,具备更加优越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客车底盘设计现状分析我国从上世纪开始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范围内,部分客车底盘设计企业在模仿技术后投入自主研制,开发出客车专用底盘,其中客车底盘的代表是6-8米的HFC6782等,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1]。
现阶段,部分大型客车底盘的技术固含量相对较高,在国内生产的客车专用底盘在发展过程中,其品种方面、质量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等均有效满足基本市场需求。
JN6111_245型双层大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己在该车型总布 置设计中的分析和计算, 对该车型的设 计原则、参数确立、总成选用、方案分析、 结构特点和其它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分 析和介绍, 以期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转向系设计也是具有低地板的双层 大客车底盘设计的难点之一, 有两个方 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处理。第一是通道宽 与最大转弯直径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低 地板 结构 要求 在前 轴处 具有 较宽 的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重型汽车% H E A V Y T R U C K 2000. 2.
道, 以方便乘员乘坐; 另一方面, 为提高 操纵灵活性, 又希望有较小的最大转弯 直径, 从这一点讲又希望车架前端外宽 尽可能的窄, 以保证转向的要求。第二 是地 板高 度与 转向 运动 干涉 之间 的矛 盾: 对于双层客车希望尽可能降低地板 高度, 以满足客车总高及车体内高度的 要求, 同时由于转向直拉杆和钢板弹簧 容易造成运动干涉, 希望转向直拉杆前 端在 高度 方面 尽可 能接 近前 板簧 前端 卷耳中心。
( 2)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 贯彻 ∀ 三化#要求。
( 3) 充分考虑可靠性。大客车对安全 性的要求很高且不易维修, 大客车底盘 的可靠性对客车来说非常重要。该底盘 在总成选用、零件设计和结构处理等方 面, 都必须保证可靠性要求。
( 4) 尽可能地采用通用件。大客车是 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 专用件太多, 特 别是专用铸锻件, 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和 生产周期。过多的采用拼焊件, 对质量、 可靠性、加工误差等方面的控制带来困 难。该车型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利用重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汽车的驱动形式有4×2、4×4、6×2、6×4、6×6、8×4、8×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汽车驱动轮数。乘用车和总质量小些的商用车,多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形式。故在本车设计中采用4×2驱动形式。
1.4.2设计目标
通过对底盘总布置的设计,合理选用各总成,合理装配,使底盘各总成更加合理高效可靠的工作,减少簧载质量,提高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综合性能。最高车速在110km/h,最大爬坡度28%,耗油少的代表性中型旅游客车。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出现了鼎盛的局面,综合市场和各方面因素来看:中型旅游客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出行的一个重要代步工具。如此的巨大需求也给中型旅游客车底盘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本设计说明书根据社会消费需求,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汽车整体外形来实现底盘总布置的最优化。合理选择底盘各总成的形式,对底盘进行合理布置,保证底盘各总成运动协调,操纵轻便,拆装方便,接近性好以及与车身的完美配合,以实现整车的优良的总体性能。特别注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验算。并用Auto—CAD制图来反映底盘的合理布置。优化中型旅游客车底盘的总布置,提高品质、性能和经济性。给驾驶员带来可靠的操纵性、安全性,给乘员带来乘坐的舒适性。在这次长达两月的毕业设计中,使我对旅游客车的底盘总布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前 言
1.1旅游客车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行业。l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仅18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旅游创汇2.63亿美元,排名世界4l位;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2008年是中国的旅游业最辉煌的一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791万人次,是1978年的93倍,其中外国人1472万人次,是1978年的64倍,旅游创汇达到204亿美元,是1978年的78倍,占2008年全国服务贸易创汇总额397亿美元的51%。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5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年GDP的5.44%。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版)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单位姓名⽇期单位姓名⽇期编制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批准⽬录1 范围 (2)2 规范性⽂件引⽤ (2)3 术语和定义 (3)4 设计准则 (3)1 范围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于我公司6--12⽶的⼤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件引⽤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法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压制动装置压⼒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空⽓弹簧橡胶⽓囊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法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299-2000 汽车动⼒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 301-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技术条件QC/T 302-1999 汽车动⼒转向动⼒缸台架试验⽅法QC/T 303-1999 汽车动⼒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法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470-1999 汽车⾃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法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系列及技术条件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法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法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法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法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法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法3 术语和定义上述标准中确⽴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于本标准。
毕业设计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82084b5b307e87101f696f4.png)
毕业设计(论文)大型豪华旅游客车底盘总体设计摘要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客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在于底盘技术。
所以客车底盘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客车技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基础。
本文是一篇关于旅游客车底盘的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的总布置和一些客车的性能参数。
底盘总布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
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
不同用途、不同使用条件的客车对其底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旅游客车主要向高舒适性,低噪声,低振动,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旅游客车,底盘总布置,动力性,燃油经济性THE LAYOUT DESIGN OFLARGE LUXURY TOURIST BUS CHASSISABSTRACTMotor vehicle chas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 ,it can support and installate the engine and its components,format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car and accept the engine’s driving force, make the vehicle core technology of Passenger Vehicle Manufacturing is chassis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level of bus chassis is the basis of bus technology, it will develop and progress when the chassis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raise.This passage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tourist bus chassis design , mainly on the bus chassis layout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u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Chassis layout including the engine,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so o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ncluding power, fuel economy, and so bus chassis requirements vary from different uses and different high comfort, low noise, low vibration, high security is the tourist bus’s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 Tourist bus, The general layout of chassis, drivability ,Fuel economy目录前言 (1)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3)汽车形式的选择 (3)轴数 (3)驱动形式 (3)布置形式 (4)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5)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6)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7)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9)第2章底盘各总成的选型 (13)发动机的选择 (13)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14)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4)离合器的选择 (17)离合器形式的选择 (17)离合器操纵机构的选择 (18)变速器总成的选择 (19)驱动桥总成的选择 (20)前轴和转向系的选择 (21)制动系统的选择 (22)悬架的选择 (23)车架的选择 (24)车轮和轮胎的选择 (24)发电机 (24)第3章底盘各总成布置分析 (25)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布置 (25)驱动桥的布置 (25)转向系的布置 (26)悬架的布置 (26)制动系的布置 (26)第4章底盘布局对汽车性能影响计算分析 (27)动力性分析 (27)的确定 (27)汽车最高车速amax各挡动力因数的确定 (29)最大爬坡度的计算 (31)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32)制动性分析 (33)操纵性分析 (34)平顺性分析 (34)第5章结论与展望 (35)谢辞 (35)参考文献 (36)前言国内客车底盘总布置的发展及现状客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在于底盘技术。
长途大客车总布置设计

长途大客车总布置设计(总4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二○一二届毕业设计长途大客车总布置设计学院:汽车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姓名:白新龙学号: 29指导教师:张平完成时间:2010年6月15日二〇一二年六月摘要长途大客车日益在人们生活中凸显其重要性,而总布置是其他设计的前提条件,宏观操控全局。
本设计参考市场同类客车及国家相关标准,对汽车的造型内饰等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基本尺寸工艺,构建了长途客车的基本结构及外形,并对驾驶员视野进行了校核,根据客车行驶条件及生产要求,选择了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桥等部件,按相关要求对质心、轴荷分配及动力性进行了计算,根据长途大中型客车相关法规和人体工程学,对大客车驾驶区进行布置和乘客区座椅进布置设计,在车身布置中利用人体样板和眼椭圆对驾驶区中的操纵件和座椅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
大致估算了风窗玻璃,最后对车身附件进行了设计,大致完成了此总布置。
通过这次设计了解了一辆汽车设计的严肃性及艰巨性,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关键字:长途客车,人体样板,车身布置,计算,设计ABSTRACTTouring bus in people's life increasingly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and it's the premise of other macroother design layout ,controled the global. This design reference market similar buses and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ars, the modelling of the interior design, make sure the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basic size coach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appearance, and checks the vision to the driver, according to passenger cars driving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choose the engine, transmission and clutch and other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related requirements on centroid, shaft jose allocation an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long distance large and medium-sized buses with human body engineer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 area decorate area layout design, in seat into the body is decorated in using the human body model and the eye of driving the elliptical seat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manipulation of pieces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Roughly calculated the window, wind to body accessories model the final design, substantially completed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This design understand a car design and arduous, the seriousness of the will to my later work period instruction function.KEY WORDS :touring bus,body model,layout ,calculate,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 (5)车身总布置的设计原则 (5)车身总布置的设计内容 (5)第二章国内外客车行业现状及形势分析 (7)国外大中型客车行业技术特点 (7)欧洲客车行业形势 (7)美洲客车行业形势 (5)我国客车行业的现状 (10)现代客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12)第三章车身总布置设计 (14)汽车车身总布置的主要方法 (14)车身坐标系的确定 (14)车身总体尺寸及车身结构的设计 (13)车身总体尺寸 (16)车身结构设计 (17)车身内部尺寸的设计 (18)驾驶区布置及尺寸的确定 (18)乘客区的布置及确定 (22)主要总成及附件 (25)第四章整车性能计算 (26)整车整备质量、满载质量、质心位置及轴荷分配计算 (26)整车参数 (28)第五章动力性的确定 (32)汽车驱动力 (32)汽车行驶阻力 (33)汽车行驶加速度 (33)汽车爬坡度 (33)第六章驾驶员视野校核计算 (37)概述 (37)眼椭圆的样板制作 (33)眼椭圆样板在车身视图上的位置的确定 (39)结论 (41)致谢 (43)参考文献 (43)第一章绪论长途大客车日益在人们生活中凸显其重要性,而总布置是其他设计的前提条件,宏观操控全局。
三类底盘设计规范

三类底盘设计规范目录目录 (II)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底盘总布置图设计规范 . (2)1.1 标准制定 (2)1.2 范围 (2)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4 术语和定义 (2)1.5 项目要求 (2)1.5.1 图幅和比例 (2)1.5.2 坐标系和基准线(面) (3)1.5.3辅助坐标系和辅助基准线 (3)1.5.4视图布置和阶段分类 (4)1.5.5尺寸和参数标注 (4)1.5.6 接近角/离去角 (5)1.5.7 接近角/离去角 (5)1.5.8 车架尺寸和参数 (5)1.5.9悬架尺寸和参数 (5)1.5.10 前后桥定位参数 (5)1.5.11 轮胎尺寸和参数 (6)1.5.12 底盘驾驶区尺寸和参数 (6)1.5.13 动力总成定位尺寸和参数 (6)1.6 总成布置视图表达 (6)1.7 发布 (7)1.7.1 底盘总布置方案草图 (7)1.7.2 底盘总布置装配图 (7)1.7.3 底盘销售功能图 (7)第二章车架设计规范 (8)2.1 标准制定 (8)2.2 范围 (8)2.3 引用标准 (8)2.4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8)2.5 设计准则 (8)2.6 布置要求 (9)2.7 结构设计要求 (9)2.7.1模块化设计要求 (9)2.7.2标准化结构、零部件 (10)2.7.3数据表达要求 (15)2.8 材料选用要求 (17)2.9 性能设计要求 (17)2.10.1评审的时机和方法 (17)2.10.2评审的项目和依据 (17)2.11 装车质量特性 (17)2.11.1验收的质量特性项目和试验规范 (17)2.11.2接收和拒收的准则 (18)2.12 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 (18)2.13 制图要求 (18)第三章发动机附件设计规范 (19)3.1 标准制定 (19)3.2 发动机及悬置的选择安装 (19)3.2.1 动力匹配 (19)3.2.2 发动机悬置设计 (19)3.2.3 发电机选择 (20)3.3 进气系统 (20)3.3.1 进气系统功能 (20)3.3.2 进气系统组成 (20)3.3.3 进气系统设计要点 (20)3.4 排气系统 (22)3.4.1 排气系统功能 (22)3.4.2 排气系统组成 (22)3.4.3 排气系统设计 (22)3.4.4 排气系统阻力计算 (23)3.5 冷却系统 (24)3.5.1 术语和定义 (24)3.5.2 冷却相关性能参数 (27)3.5.3 冷却系统总布置和提高进风系数 (27)3.5.4 护风罩的设计 (29)3.5.5 散热器的选择 (29)3.5.6 风扇的选择 (31)3.5.7 膨胀水箱的选择 (32)3.5.8 冷却液的正确使用: (33)第四章行驶系统设计规范 (35)4.1 标准制定 (35)4.2范围 (35)4.3规范性引用文件 (35)4.4术语和定义 (35)4.5行驶系设计 (36)4.5.1 设计流程 (36)4.5.2 转向系设计 (36)4.5.3 前桥的选择 (36)4.5.4 后桥的选择 (37)4.5.5 悬架设计 (38)第五章传动系统设计规范 (40)5.2 变速系统匹配设计 (40)5.3 离合器设计匹配 (41)5.3.1 客车底盘常用干式离合器分类及特点 (41)5.3.2 离合器选型与安装 (42)5.3.3 离合器操纵系统匹配计算 (42)5.4 传动轴匹配设计 (43)5.4.1 定义 (43)5.4.2 传动轴匹配设计 (43)5.4.3 传动轴布置 (45)5.4.4 传动轴伸缩量校核 (47)5.4.5 传动轴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7)第六章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49)6.1 标准制定 (49)6.2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流程 (49)6.3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 (49)6.3.1 制动系统原理图 (49)6.3.1储气筒阀及附件选型 (49)6.3.2 管路布置 (50)第一章底盘总布置图设计规范1.1 标准制定1.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三类底盘总布置图设计的基本要素。
大中型客车底盘设计标准

大中型客车底盘设计标准引言大中型客车底盘是指用于运输乘客的车辆底部结构。
其设计标准对于确保乘客的安全、舒适以及车辆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中型客车底盘的设计标准,包括底盘结构、底盘参数、性能指标等内容。
底盘结构大中型客车底盘的结构应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载车体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底盘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悬挂系统前悬挂系统起到支撑车辆前部重量、吸收震动和提供悬挂姿态控制的作用。
常见的前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应根据车辆的使用条件和载荷要求进行选择。
后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主要起到支撑车辆后部重量和减震的作用。
常见的后悬挂系统包括多片弹簧、气囊弹簧和空气悬挂等形式,设计时需要考虑车辆的负荷情况和舒适性要求。
底盘横梁底盘横梁是底盘的主要承载结构,通常由钢材制成。
横梁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小重量,以提高燃油经济性。
副车架副车架是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车身、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副车架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担荷载并提供车辆的稳定性。
底盘参数大中型客车底盘的设计参数对于保证车辆的稳定性、行驶性能和操控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底盘参数:轴距轴距是指前后轴之间的距离,是影响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的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较长的轴距会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但也会增加转弯半径。
前后轮距前后轮距是指左右两个前轮或后轮之间的距离。
前后轮距的选择应根据车辆的使用条件、操控性要求和行驶稳定性来确定。
接地间隙接地间隙是指车辆底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适当的接地间隙可以提高车辆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总重总重是指车辆的整体重量,包括底盘和车体。
总重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和操控性。
前悬挂行程前悬挂行程是指前轮上下移动的最大距离。
较长的前悬挂行程可以提高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后悬挂行程后悬挂行程是指后轮上下移动的最大距离。
较长的后悬挂行程可以提高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大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上

大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上城市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上半部分)目录一.概述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1.车架2.前后桥3.前后桥悬架系统4.轮胎5.转向系统6.制动系统7.底盘自动集中润滑系统一.概述本稿所涉及的车型是传统城市客车。
车辆主要实施动力系统及其附件系统更改、增加动力电池系统和动力系统电控系统等;所牵涉的其它相关系统,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基本型的继承性为原则,进行设计更改或重新设计。
整车造型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改进。
以下内容只涉及除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电池、电控)以外的以底盘为主的系统设计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所有相关的设计人员应通过了解设计概念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将特殊要求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
系统概念给出的是依据法规、国标要求以及相应整车技术规范而形成的框架类描述和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必须在后续开发工作中得到响应,并且可能应个别特殊要求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1. 车架车架采用传统成熟的三段式整体结构,适应不同的系统安装要求,做相应的结构变动和设计调整,同时力求结构可靠和轻量化相结合,以满足底盘配置和可靠性要求。
结构型式参加下图:主要尺寸参数——总长度(m):TBD最大宽度(m):TBD前悬(m):TBD轴距(m):TBD后悬(m):TBD2. 前后桥2.1 前桥前桥总成采用两级落差前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1) 额定负荷:7500Kg;(2) 轮距:2101mm,空气弹簧支座中心距:1180mm;(3)主销孔基准与空气弹簧支座安装平面参考距离:75mm;空气弹簧支座安装平面与前轴中部工字梁上平面参考距离:130mm;(4)前轴定位系数:前轮外倾角0°、主销内倾角8°、主销后倾角3.5°、前轮前束0~1.5mm;(5)最大转角:内轮为55°,外轮为相应值;(6)转向节臂回转半径:R263.3mm;(7)适用轮辋:8.25×22.5(8)适用轮胎:11R22.5-16PR、295/80R22.5(9)制动器规格:盘式制动器22.5″结构型式参见下图2.2 后桥后桥总成采用13吨级后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1) 额定负荷:13000kg(2) 轮距:1860mm(3) 空气弹簧托梁中心距:980mm(4) 适用轮辋:8.25×22.5;(5) 适用轮胎:11R22.5-16PR(10米级)、295/80R22.5(12米级)(6) 制动器规格:Φ410×220。
客车底盘系统的布置及设计

客车底盘系统的布置及设计---客车行业经过较长期的发展,车型品种已较为丰富,特别是6~7m和10m左右的客车非常普遍,12m级的大客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总成、配套件的局限,使得7.5~8m长度范围内、座位数在28~33左右的客车,特别是档次较高的客车几乎还是空白,而此种车型机动性强、实载率高、经济性好,很适合各种客运业的需要。
为此,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经过反复调研客运市场和客车生产厂家,根据现有条件,于1996年3月提出了“JT6770型高级客车技术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呈报交通部立项作为“九五”衙点科技项目,并银快得到了批准、实施。
该项目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设计,湖南长沙客车厂参加部分设计并负责制工作。
目前长沙客车厂正在加紧进行该底盘、车身的试制工作。
下面就将该项目中的底盘开发设计部分作一简要阐述。
1底盘整车主要技术要求(1)客车总长7 665mm;|(2)客车整备质量≤4 600kg;(3)客车满载总质量≤6 800kg;(4)12~15kW/t;(5)最高车速>100km/h;(6)25%;.(7)制动距离(制动初速度:30km/h)≤8m;(8)1 000~15 000kcal/h;(9)暖风机制热量:1 000~13 000kcal/h;(10)要有容积为1m3左右的行李舱;(11)其他性能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最终要使开发的JT6770型客车底盘整体性能达到高级客车底盘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为了使研制出来的客车底盘既要有较高的档次,又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适中的价格,在客车底盘开发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原则:(1)采用成熟的技术,对国内已引进或研制成功的、批量生产的、满足该底盘要求的总成、部件、零件择优选用;(2)力求安全、可靠、节能、防腐、防锈,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主要技术指标填补国内空白;(3)设计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三化要求,噪声、排放等性能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某公司产品研究院二○一九年六月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
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
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4、3传动轴跳动图。
4、4钢板弹簧与纵拉杆运动轨迹校核图。
5 总布置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5、1应尽量考虑与我厂原有车型的通用性,尽量少投入胎膜具。
5、2应考虑系列化问题,如多种动力总成、空调等。
客车底盘设计常用标准

客车底盘设计常用标准1. 引言客车底盘设计是客车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底盘是客车的基础结构,直接影响着客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行驶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为了保证客车底盘的设计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客车底盘设计标准。
2. ISO 6683ISO 6683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定的关于汽车底盘设计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底盘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何尺寸、材料、装配要求等方面。
通过遵循ISO 6683标准,可以确保客车底盘的基本设计质量。
2.1 底盘几何尺寸ISO 6683规定了底盘的几何尺寸范围,包括车身长度、车轴距、前悬长度、后悬长度等指标。
这些尺寸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底盘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2.2 材料要求ISO 6683要求底盘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道路上的各种力和振动。
常见的底盘材料包括钢材和铝合金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客车的使用环境和车辆总重量等因素。
2.3 装配要求ISO 6683还规定了底盘的装配要求,包括底盘组件的安装顺序、连接方式、紧固件的选择等。
合理的装配可以确保底盘的结构完整和稳定。
3. GB 7258GB 7258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汽车底盘设计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涉及汽车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3.1 安全性要求GB 7258规定了客车底盘在碰撞和侧翻等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性要求。
例如,底盘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底部受损或燃烧。
此外,底盘上的关键部件(如刹车系统和悬挂系统)必须满足相应的安全性能标准。
3.2 环境保护要求GB 7258还要求客车底盘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例如,底盘排放的废气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排放标准。
此外,在底盘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4. JIS D 0002JIS D 0002是日本工业标准化组织确定的有关汽车底盘设计的标准。
该标准结合了国际经验和汽车行业的实践,为客车底盘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客车底盘设计★★★

客车底盘设计★★★客车底盘是客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性能、安全性和寿命。
因此,对于客车底盘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精良制造,以确保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耐用性和安全性。
一、客车底盘的结构客车底盘通常由车架、悬架、动力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胎五个部分组成。
车架是客车底盘的支撑结构,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部连接车头,后部连接驱动桥和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是支撑客车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缓冲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车辆的稳定性。
动力传动系统是客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驱动桥,驱动后轮转动,使车辆前进。
制动系统是保证客车行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油压制动和机械制动两种,其中油压制动又分为气液式制动和液力式制动。
轮胎是客车底盘的重要部分,直接与道路接触,负责承受车辆的重量和行驶的冲击力。
二、客车底盘的设计要点1、稳定性:客车底盘的稳定性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通过减小重心高度、延长轴距和加强车架刚性等方式来提高底盘的稳定性,从而使车辆能够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等情况下保持稳定。
2、可靠性:客车底盘的可靠性是其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整个底盘系统的各个部件需要进行尺寸、强度、材料、制造和安装等方面的合理设计,以确保其在使用中不易出现故障和损坏,从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3、安全性:客车底盘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客车底盘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乘客和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包括制动系统的设置、车架的强度、轮胎的选择和悬挂系统的优化等方面。
4、经济性:客车底盘的经济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以确保客车底盘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三、客车底盘的制造工艺客车底盘的制造工艺包括五大部分:车架制作、悬挂系统制作、动力传动系统制作、制动系统制作和轮胎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单位姓名日期单位姓名日期编制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审核技术研发部技术研发部批准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3 术语和定义 (3)4 设计准则 (3)1 范围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详参相应的标准。
4.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4.2.1 底盘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大型客车整车设计即客车的总体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整车型式、结构和尺寸;(2)确定整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初选各总成的结构型式、尺寸和性能;(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4.2.2 大型客车主要参数的选择4.2.2.1 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1)轴距轴距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2)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改变汽车轮距B会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角度、最小转弯直径等因素。
受汽车总宽不得超过2500mm(11m以上客车总宽不得超过2550mm)的限制,轮距不宜过大。
但在选定的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在确定后轮距时,应考虑能布置下电机等动力总成,考虑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及它们之间应留的必要间隙。
为此,轮距宽度应在规定的轮距,例如确定前轮距B1=2040mm,后轮距B2=1860mm。
(3)前悬L F和后悬L R前悬尺寸影响汽车通过性、碰撞安全性、驾驶员视野。
在前悬这段尺寸内要布置下保险杠、转向器,平头车为了方便上、下车,前、后悬的尺寸应保证在布置下上述总成、部件的同时尽可能短些。
大型客车后悬长度一般不得超过轴距的65%,绝对值不大于3500mm 。
例如前悬2100mm ,后悬3230mm 。
4.2.2.2 主要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的质量参数包括整车整备质量 m 、载客量、装备质量、质量系数 m η、汽车总质量a m 、轴荷分配等。
(1)整车整备质量 m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对汽车的制造成本和燃油经济性有影响。
(2)载客量(客车载客量)又称“客车的额定容量”。
客车一次允许运载的最大乘客人数。
对小型客车和长途客车,由坐位或卧位数目决定,对市区公共汽车则由坐位数和可站立人数之和决定。
(3)汽车的总质量汽车的总质量a m 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客车的总质量a m 由整备质量 m 、乘员和驾驶员质量以及行李质量三部分构成。
其中,乘员和驾驶员每人质量按65kg 计,于是有:nn m m a α++=65 (2-1)式中,n 为包括驾驶员在内的载客数;α为行李数,但公交客车不设有行李箱,于是行李数0=α,则由(2-1)得出:n m m a 65+= (2-2)(4)轴荷分配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它对汽车的牵引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使用性能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汽车的布置型式对轴荷分配影响较大,后置电机后轮驱动的客车满载时后轴负荷最好不超过59%,否则,会导致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而使操纵性变坏。
根据国际标准:大型客车一般采用4×2后轮驱动双胎平头,满载时前轴载荷在30%~35%之间,后轴载荷65%~70%之间;空载前轴载荷在48%~54%之间,后轴载荷在46%~52%之间。
这里只考虑最大总质量轴荷的分配,故前轴取5500kg,站占最大总质量的34.3%;后轴载荷取10500kg 占最大总质量的65.7%。
在确定汽车的轴荷分配时,还要考虑汽车的静态方向稳定性和动态方向稳定性。
根据理论分析,汽车质心位置到汽车中性转向点的距离s 对汽车的静态方向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距离可由下式计算得到:aa a C C L C L s 2112-=式中1L ,2L —分别为汽车质心离前、后轴的距离。
1L 和2L 取决于轴荷分配,L G G L 11=,LG G L 22=; 1a C —前轮的轮胎侧偏刚度之和,N/rad ; 2a C —后轮的轮胎侧偏刚度之和,N/rad ;aC —汽车全部轮胎的总侧偏刚度之和,N/rad ;当s<0时,亦即当L 2Ca 1-L 1Ca 2<0时,汽车质心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汽车静态的方向稳定性较好。
反之,当s>0时,汽车具有过度转向特性。
此时存在着一个临界车速,低于此车速时,汽车的行驶时稳定的,高于此车速时,则汽车就不能稳定行驶。
在汽车设计时一般希望汽车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为此,要很好地匹配上述参数,使L 2Ca 1-L 1Ca 2<0汽车动态方向稳定性的条件是112212212≥⎪⎪⎭⎫ ⎝⎛-+=+L v C L C L gGKv a a式中,K —稳定性因素; V —汽车车速,m/s ; L —轴距,m 。
4.2.2.3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1) 动力性参数汽车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max a u 、加速时间t 、上坡能力、比功率和比转矩等。
1)最高车速汽车在平直的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瞬间车速,称为最高车速。
应根据客车本身用途确定,如公交客车需限速69km/h ,公路客车或商务车最高车速一般超过100km 。
2)加速时间t汽车在平直的良好路面上,从原地起步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去的时间,称为加速时间。
3)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坡度阻力系数max i 来表示汽车的爬坡能力。
通常要求客车能克服%25坡度,即25.0=i 。
如图示,最大爬坡度αtan =÷=S h i4)比功率b P 和比转矩b T比功率是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如速度性能和加速性能的综合指标,比转矩则反映了汽车的比牵引力或牵引能力。
为了保证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适应性,有些国家对汽车的比功率值有所规定。
比功率b P 是汽车所装电机的标定最大功率max e P 与汽车最大总质量a m 之比,即a eb m P P /max =。
比功率大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较比功率小的汽车好。
比转矩b T 是汽车所装电机的最大转矩max e T 与汽车总质量a m 之比,即a eb m T T /max =。
它能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
(2)汽车最小转弯直径min D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的直径,称为汽车最小转弯直径min D 。
大型客车的车辆总长m L a 7.1210≤≤时,最小转弯直径m D 24min ≤。
(3)通过性几何参数底盘设计要确定的通过性几何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min h 、接近角1γ、离去角2γ等。
(4)制动性参数汽车制动性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期驻车制动的能力。
故在选择制动器时应满足表4-1的制动性能要求。
表-1 路试检验行车制动和应急制动性能要求车辆类型行车制动应机制动制动初车速)(1-⋅hkm制动距离mFMDD2sm⋅试车道路宽度m踏板力N制动初车速)(1-⋅hkm制动距离mFMDD2sm⋅操纵力N轻型客车满载50≤22≥5.4 2.5 ≤70030≤18≥2.6手600脚7004.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4.3.1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电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布置方案。
4.3.2整车布置的基准线确定整车的零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在汽车满载时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者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翼面在侧视图上的投影线。
它作为标注垂直尺寸的基准线,向上为“+”、向下为“-”,该线标记为z/0。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它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向前为“-”,向后为“+”,该线标记为x/0。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