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20170301142145)

合集下载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指南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上为“十”、向下为“—”,该线标记为z。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难线(面),即x 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十”,该线标记为x。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 坐标线,向左为“十”、向有为“—”,该线标记为y。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汽车的总体布置

汽车的总体布置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坐标线,向上为“十”、向下为“—”,该线标记为。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难线(面),即f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十”,该线标记为。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坐标线,向左为“十”、向有为“—”,该线标记为。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 定义汽车总布置是指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 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与安装位置能否满足整车空间尺寸的 要求,使其在安全性、拆装便利性以及与人体的关系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协调 可靠,达到最优结果。

二、整车布置基准线 工作步骤如下图I■■ ■■初步参数确定绘制总布置草图校核总布置方案整车布置基准线注:1.均应在汽车营群雄窸下进行之母图时应将汽耳前融荏左侧■1车库上平面线纵粱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粱的上缘面在侧(前) 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z 坐标线,向上为“ +”、向下为“-”。

有些客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 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 °〜1.5 ° ,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 速时,客厢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 地面画成斜的。

| 2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即 z 坐标线, 向前为“-”,向后为“ +”。

3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曲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 作为横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即 y 坐标线,向左为“ +”、自右为“-”, 4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 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踏板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 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形式发动机昼矍驱动形式载客量装或量基准线/面确定同图的零线确定整车方式方和标注 酬定正负要求和琴数的 整车工况 是再合 结构尺寸三、各部件的布置各部件的布置主要包括传动、转向、悬挂、制动等,下面来一一看看:11、传动系的布置由于电动机、无极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电动机位置确定后,包括电动机、无极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汽车总体设计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汽车设计过程(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6)汽车总布置设计;(7)总成设计;(8)试制、试验、定型。

2.整车型式的选择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2)轴数和驱动型式;(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4)轮胎的选择。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车辆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范涵盖了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安全性能、环境表现等方面,以保证汽车在所有方面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达到安全性能、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的要求。

首先,汽车设计规范要求外观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保证乘坐舒适性和操作便捷性。

车身外形应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和噪音。

同时,要遵循品牌识别和设计风格,确保每款车都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

其次,汽车的结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车身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

底盘设计要合理布置零部件,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稳定性和操控性。

安全性能是汽车设计规范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

主动安全要求车辆具备良好的操控性和制动性能,以便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被动安全要求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减少乘员伤害。

这包括安全气囊、防护结构、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的合理设计和配置。

另外,环保性能也是汽车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汽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

汽车设计规范要求车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清洁动力,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轻量化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保要求,通过采用轻量材料和结构设计的优化,降低汽车的油耗,减少能源消耗。

除了以上方面的规范,汽车设计还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噪音振动、耐久性、可维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汽车设计规范的严谨和细致,不仅对于车辆制造商来说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对驾驶安全和舒适性的保障。

总之,汽车设计规范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指导标准,它涵盖了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安全性能、环境表现等方面。

通过遵从这些规范,车辆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保障驾驶安全、舒适性和环保性能。

同时,在不断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汽车设计规范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2.2 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 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 4×2 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 4×2 前驱动式 结构。对于一般总重小于 19t 的汽车,都采用 4×2 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 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
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
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 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 (2)轴距和前、后轮距; (3)前悬和后悬长度; (4)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 (8)变速器头档速比(2 种)和档位数; (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 (10)最高车速; (11)最大爬坡度; (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 (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 (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15)前簧中心距; (16)后簧中心距; (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19)前簧作用长度; (20)后簧作用长度; (21)前簧非悬架质量; (22)后簧非悬架质量; (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 0.9~1.0,以免超载。轿车、轻型客车及 轻 型 货 车 的 车 速 高 、轮 胎 受 动 负 荷 大 ,故 它 们 的 轮 胎 负 荷 系 数 应 接 近 下 限 ; 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 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 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 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 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试验表明:轮胎超载 20%时,其寿命将 下降 30%左右。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

传动轴跳动较核
传动轴随后轮跳动时的运动关系
O2
γ1
A
γ2
传动轴跳动 A2
A1 后轮跳动
传动轴随车轮跳动校核图
钢板弹簧A1跳动中心
传动轴A-A2
O2
E
A1
θmax
A
O1
传动轴A2跳动中心
A2
E’
fd –动挠度 fc-静挠度 △f-反跳
校核:
E”
车轮跳动
①传动轴上下极限位置及其最大摆角θmax
②传动轴夹角及其变化γmax,γ满载 ,γ空载 , γ1 =γ2?
总布置草图绘制
(满载状态)
画总布置基准线-总布置坐标系
车身与驾驶区布置 货车车箱布置
动力总成(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布置 驱动桥-传动轴布置
转向-悬架布置
制动系布置
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等附件布置
一、整车布置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
基准线-坐标系画法?
前轮中心线
X∥地面线
O
车架上平面线*
汽车中心线
运动校核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转向轮跳动和转向过程中与翼子板、转向杆系之间运动关系; 2、传动轴随后轮跳动时的运动关系; 3、转向杆系与悬架导向机构(转向轮)运动协调 4、后轮跳动时与翼子板间的相对关系; 5、制动时前轴的扭转所产生的转向干涉,防止产生制动跑偏; 6、驾驶区各种操纵机构的运动轨迹: 7、可翻转的驾驶室翻转时:
L
后悬Lr
货车货箱布置-影响汽车总体尺寸、轴荷分配、质心高度与货
物装卸方便性、安全性等。
Lr
△L
hP

总体尺寸较核图-货车

H
αF
LF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肖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支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00 (轻型货车绍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为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为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绍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羽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至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昌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为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手册

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手册

汽车总体设计1. 概述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① 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② 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③ 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汽车的车身总布置设计是指汽车在整个车身上的各个部位的布置和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要考虑到车辆的外观和结构上的安全性、实用性以及空气动力学等因素,同时还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以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

车头是整个车身的前部,它与车身连接并容纳发动机、散热器等主要零部件。

车头的设计和布置对于整体外观的美观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车头设计要考虑到保险杠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前大灯、雾灯等前照明设备的布置。

同时,在车头部分还要考虑到发动机的散热和进气系统等因素,以确保发动机能够正常工作。

车身是整个车身的主要部分,它位于车头和车尾之间,分为前车门、后车门和车门间的侧面。

车身的设计和布置对于车辆的乘坐空间和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车身布置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车身的稳定性和刚性,以及车窗的布局和尺寸。

此外,车身设计还要兼顾车辆整体的比例和线条美感,以提高车辆的外观和品质感。

车尾是整个车身的后部,它与车身连接并容纳后灯、尾翼等主要零部件。

车尾的设计和布置对于整体外观的协调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车尾设计要考虑到保险杠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后大灯、制动灯等后照明设备的布置。

同时,在车尾部分还要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减小和后视镜的角度,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

除了上述主要部分外,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还包括车窗、车顶、车轮等部分的布置和设计。

车窗的设计要考虑到采光和视野的问题,以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

车顶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体外观和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车身的刚性和安全性。

车轮的布置要考虑到驱动方式和悬挂系统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行驶平稳性。

总之,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外观、结构、安全性、实用性等多个因素的过程。

它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以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操控性。

同时,它还要考虑到空气动力学性能,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具有良好外观、优越性能和安全性的汽车。

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要

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要

1/71第四章汽车总布置设计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2/71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Ø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3/71Ø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4/71Ø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空气动力性能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发动机冷却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机动性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 NVH 性能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操纵稳定性质心位置、轮胎尺寸制动性能燃料箱容量油耗性能相关项目布置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 ;悬架、轮胎的布置 ;座椅布置 ;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 ;载货空间的布置 ;燃料箱、备胎的布置 ; 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布置的项目布置的内容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5/71Ø整车总布置流程 :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坐标系:GB/T 19234-2003 6/71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基准: 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 2)前轮中心线; 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 5)前轮垂直线 7/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图: 8/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图: 9/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二、汽车前舱总布置 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一”,该线标记为z。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前为“一”,向后为“+”,该线标记为x。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 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一”,该线标记为y。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汽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
乘员长时间的驾驶和乘座而不疲劳;乘员在空间上感觉宽敞、舒适 而不压抑;
人机界面的科学基础是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学研究的是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考虑身体结构和尺寸及姿态的不同, 同时考虑身高增长趋势:一部车可能用20年,而人体身高每10年增加约15mm。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13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整车质量 整车姿态 安全
使用人群
现象:全世界人体尺寸的增长 5-7岁 的儿童每十年长高15mm,增重0.5kg 青少年每十年长高25mm,增重2kg 成年人每十年长高10mm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整车质量 整车姿态 安全
整车质量
人机界面的选择是在身高范围内涵盖大部分产品使用目标人群(如95% 的目标人群),而不是适合全部目标人群
4
整车姿态 安全
总布置开发作用
整车零部件、系统装配的集成,确保 它们的装配性、空间间隙和功能安全
实现功能参数的最佳空间利用(法律 法规、碰撞、人机界面、功能、制造 性、装配、售后和回收)并考虑消费 者的利益
22
整车尺寸
长度、高度:参考SAE
宽度:参考SAE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整车质量 整车姿态 安全
23
整车尺寸
整车尺寸级别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整车质量 整车姿态 安全
24
整车质量分配
动力总成的布置影响整车质量分 配
11
目录 概念 开发作用 开展条件 工作步骤 里程碑 人群 人体尺寸 整车尺寸 整车质量 整车姿态 安全

汽车各大总成的设计规范

汽车各大总成的设计规范

汽车是一个多学科、社会化的产品,汽车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只有好的社会背景作为载体。

汽车行业才能得到正常有序的发展。

因而国家已出台了包括汽车政策与产品发展重点、产品认证、产业组织政策、产品技术政策、投资金融政策、外资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国产化及相关工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从汽车设计本身而言,汽车是一个集机电、人机工程、美学、制造工艺为一体的多学科的产品。

同时汽车本身又因地域、功能的不同而多样化。

因而汽车技术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

1、整车方案设计整车的方案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因而作为整车方案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整车方案,首先必须了解所开发的车型是一个什么用途的车型。

该类车型的技术要求及规模成本。

不同用途的车辆的技术要求及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设计思想。

整车方案设计主要从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舒适性、维修成本及方便性来考虑。

当然。

汽车的各项性能是不能同时满足的,不同车辆追求的性能不同。

经济型轿车追求的是成本价格及使用费用。

其更多地追求经济性,不会追求动力性.因而其对应的发动机要求较小,排量不大于2 L,功率在5 0 kW左右,其动力性不会好,随之的传动系统也就比较经济,其主要用于家庭、出租车,其最高车速不大于130 km/h。

对于豪华轿车。

由于其更多地追求动力性、制动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因而其采用大功率的发动机,排量不小于3 L,功率为100 kW左右。

其最高车速不小于180 km/h,因而随之而来的其他系统能力也将相应的加强,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一步地提高。

同时不同地区标准也不同。

例如:欧洲其高速公路上的车辆的车速大于200 km/h。

其市内轿车的速度也不小于140 km/h,其豪华程度也不同。

.对于客车也不同,城市公交客车其最高车速为80 km/h,其行驶车速为60 km/h,其追求经济性及一挡、二挡的加速性,其比功率为12 kW/t;而旅游客车最高车速为12 0 km/h,其行驶车速为100 km/h。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总布置规范

总布置规范

通过剖切后轴,这个断 面体现了行李箱和后悬 架系统。其他的一些系 统比如排气系统、备胎 系统也包含在内。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简介 坐标系建立 SAEJ183
布置图建立在一个三维网格中,网格的间距为100mm,这个三维网格贯穿车辆整个开发过程。 这XYZ的三维网格是水平、纵向、横向三个相交平面组成。用这三维网格作为CAD电脑三维数 据设计和油泥模型之间的参考坐标。车辆零部件的位置和断面也在这个网格参考坐标系内。
例如在侧视图AA断面中,车辆的外轮廓线体现在Y0中心线上。经过乘员中心线和头部的轮廓 线也体现在断面里。头部侧向空间也在后视图断面中精确表现出来。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简介 AA断面
侧视图上这个断面剖切在车身和乘员的中心线。其他的零部件显示在最初的总布置的布置图中。
BB断面
通过剖切前轮轴和发动机的断面,这个断面通常用来帮助设计在引擎盖和挡泥板下前悬架和引擎 的布置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简介
系统
每个布置都由相同的系统组成(下例系统)。根据功能目标,每个系统是按车辆大的功 能目标划分,同时,请注意每个零部件组成不同的系统布置在空间包络内,这些包络要 考虑到零部件的运动包络,生产公差,间隙,隔热,维修和安装空间。
整车总布置工作内容简介
车辆种类和市场划分
在早期设计过程中应该清楚设计车型的市场划分,频繁地设计各种功能概念草图和分析 满足多个市场需求。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确定市场划分和车辆种类,这样有助于设计团队集 中力量向着明确的方向开发。为了项目的蓝图,在构想阶段和市场划分联系起来后消费者的 需求可能只是唯一要考虑的事情了。后一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团队打破惯例,联想到某一新 的车辆类型。
3、前悬高度 前悬应该与162mm高的停车石保留间隙。10度的进入角(车辆满载的时候)是 乘用车的推荐值。非道路车辆进入角要大于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发动机附件布置: 5.1 空滤器: 尽量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一侧,便于管路最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在另一侧。 5.2 油箱: 尽量布置与发动机输油泵同侧并靠近发动机,便于输油管路走向。 5.3 蓄电池: 尽量靠近发动机启动机,电源线尽量最短。
6、自卸系统布置: 6.1 套筒式油缸; 6.1.1 油缸运动时与后桥或传动轴的间隙应大于 30mm 6.1.2 油缸的行程校核 6.1.3 静止状态油缸与货厢横梁是否存在干涉 6.2 工程顶式: 6.2.1 静止状态油缸、三角臂与车架横梁、货厢横梁、变速箱、手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6.2.2 运动过程中,三角臂与货厢地板的最小间隙 6.2.3 校刻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死点 6.2.4 在同样的举升力下,优化各点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 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 保险杠的间隙。 1.2 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 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 有至少 30mm 间隙。
2.1.3 前减振器行程:
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阻尼力的减振器,并校核减振器行程,保证板簧在下 跳和上跳到极限状态时,仍有足够的行程。 2.2 车架与地面夹角: 空载:不宜超过 2° 设计满载:推荐 1°-1.5 ° 超载:可有小的负夹角 (即稍有 ”塌屁股 ”)
2.3 后悬架: 2.3.1 后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 a.后桥板簧托至后轴中心高度差: b.后钢板弹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 c.后悬架动挠度: fd=(0.7-1.0)fc 不平路面取上限 (, 铁碰铁、缓冲块压缩 2/3 或 1/2, 根据缓冲块结构定,原则同前悬架)(悬架静挠度的范围: fc=50-110mm ; fc2=(0.7-0.9)fc1 ,设计载质量偏大者取上限) f.货厢地板离地高: ( 1)原则上尽量降低,以利于装货,提高整车稳定性。 ( 2)保证车轮的跳动空间。 对于长途运输或北方山区使用的货车还需要留出装防滑 链的空间。
7、主要间隙控制汇总:
序号 内 容
1
散热器与车身地板或发动机盖板之间间隙
2
发动机最高点与车身地板或发动机盖板之间间隙
3
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风罩周边间隙
发动机曲轴皮带轮与散热器风罩间隙 4
5
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水室、散热芯前后间隙
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发动机下部与前桥横拉杆间 6

7
左前轮右转最大角度时,直拉杆与轮胎间隙
d.后板簧断面宽度尺寸:由悬架设计人员确定,也可参考同类车型确定。
e.后板簧中心距:由上述结构参数限制、确定。通常希望尽量加大该尺寸来有效地
提高后悬架的侧倾刚度, 控制转弯时车厢侧倾角不致过大, 一般要求在 0.4g 侧向加
速度时车厢侧倾角不大于 4°,但另一方面将减小不足转向趋势。(验算:横向稳定
1.2 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 a. 左右后轮胎外宽:通常要小于车厢地板外宽 泥板。
40mm 以上。否则,要加后车轮挡
b.双胎中心距: (采用后双胎可增加不足转向趋势)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且要考
虑加大轮胎的可能性。
c.后轮胎与板簧的最小间隙:轻型货车一般不小于 30mm ,(与国内同类车型比照
验证其合理性)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 前轮距:
Hale Waihona Puke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
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 )
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 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
≥ 20
≥ 20
≥ 15
≥ 20



≥ 20



≥ 15
≥ 30
≥ 25
≥ 10 ≥ 50 ≥ 40 ≥ 40 ≥ 40 ≥ 60 ≥ 40 ≥ 60 ≥ 30 ≥ 30 ≥ 40
后悬架铁碰铁状态时,举升油缸与传动轴、后桥间 25

≥ 30


26
备胎与气刹后桥气管间隙
≥ 30



自卸车型货厢翻转最大角度时, 货厢各部位与备胎、
3.1.5 发动机与车身地板的间隙: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上。水平方向的间隙要适当加大,保证发动机晃动时有 20mm 间隙。
30mm 以
3.1.6 发动机与车架纵梁及板簧的间隙:应保证最小间隙 25mm 以上。
3.1.7 发动机左右位置:
a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中心线同汽车的纵向中心线一致。
3.1.2 发动机与水箱的前后距离:发动机风扇前端与水箱散热芯距离大于
50mm 。
3.1.3 发动机与水箱的上下距离: 最理想的是将风扇的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想重和
或偏上 20~30mm 。
3.1.4 发动机油底壳或曲轴带轮与前轴或横拉杆的间隙: 在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 之
间的最小间隙应大于 15mm ,并且发动机油底壳不能比前轴低。
27 牌照支架间隙
≥ 30
驾驶室前翻车型,驾驶室翻转最大时前围各部件、
28
灯具与车架、保险杠间隙
≥ 10
29
货厢锁止拉杆与尾灯板、后防护栏间隙
≥ 20
30
里程表软轴与消声器间隙
≥ 60
四、整车受力分析、计算 1 计算整车的最大承载能力 a. 该车的主要用途和同类车型用户的经常载质量。可参考项目建议书确定。 b. 货箱容积:可以按 2000kg/m3 比重计算货箱的最大装载质量 . c. 轮胎负荷能力计算(要考虑车速对负荷的影响):希望前后轮胎负荷均匀,负 荷率在 90%-100% 之间。后轮胎最大负荷率一般不得大于 120% d. 前桥的最大负荷能力(初步经验计算和类比分析) e. 后桥的最大负荷能力(初步经验计算和类比分析) f. 车架强度、刚度计算(初步经验计算和类比分析) g. 悬架的承载能力计算 注:为确保超载后整车系统的安全性,要使悬架设计承载能力适当小于车架和车桥 的设计承载能力。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 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 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30mm 以上。 2.2 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 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 60mm 。 2.2.2 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 GB7258 规定:载质量为 1 吨及 1 吨以上的货车、农 用车为 70-100mm )
2.3.2 后悬架参数确定: a 后钢板弹簧伸直长: b 后钢板弹簧前倾角: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根据具体车型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后 单胎车型要大于后双胎车型;微型车要大于轻型车。 c 后簧后吊耳长度(满载状态下吊耳夹角: 5°左右)
3、发动机及动力线的布置:
3.1 发动机的布置:
3.1.1 发动机的后倾角:一般不大于 4°,也可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倾角数值。
三、底盘总布置:
1、 车架宽度的确定: 1.1 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 a.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b. 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 满足以下要求: ( 1) 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 25mm 以上的间隙。 ( 2) 操纵机构的布置。 ( 3) 发动机维修接近性。 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
2 传动系统的受力分析 a.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b.离合器的后备系数 c.变速器的最大允许输入扭距 d.传动轴的扭转强度校核 e.后桥最大允许输入扭距 3 转向系统的强度校核 ,如转向球销、转向节臂、转向臂等。 a.转向器强度校核 b. 转向操纵力计算:(要符合 GB7258 要求的不大于 245N 的切向力)
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 R 点至顶棚的距离: ≥ 910 2、 R 点至地板的距离: 370±130 3、 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 ≥ 500 4、 R 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 750~850 (气制动 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 100 ) 5、 背角: 5~28° 6、 足角: 87~95° 7、 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 ≥ 100(轻型货车 ≥ 80) 8、 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 ≤ 40 9、 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 90±5 10 、 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 ≥ 80 11 、 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 ≥ 600 12 、 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 ≥ 350 13 、 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 ≥ 160 14 、 离合、制动踏板行程: ≤ 200 15 、 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 ≥ 80 16 、 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 ≥ 110 17 、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 ≥ 100 18 、 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 50~150 19 、 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 ≥ 60 20 、 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 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 ≥ 50
性;对转向性能的影响分析)
f .后板簧、后骑马螺栓与车架间隙:静态间隙一般为 干涉。
30mm 左右,动态校核不能有
g.车架外宽(后部):希望后部车架外宽尺寸大一些,以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