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04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GB11556-1994 :A、区GB11565-1989:B区GB11562-1994:前方视野GB/T13053-1991:脚踏板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3.2设计硬点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4.1整车的外廓尺寸;4.2轴距和前、后轮距;4.3前悬和后悬长度;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4.8前簧中心距;4.9后簧中心距;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4.12前簧作用长度;4.13后簧作用长度;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5.1参数确定原则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7)对方案进行评审;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6.1整车长度方面尺寸确定(1)在总布置设计中,整车长度是重要的一个参数,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长度、轴距,保证车内有与该级别的车相适应的乘坐空间,合理地布置各大总成,减小外廓尺寸。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前言为提供整车线束布置方法和合格判定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整车线束布置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整车线束的布置原则以及降噪处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M1类汽车整车线束布置。

2、整车线束布置环境划分2.1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干湿区划分,可分为:干区、湿区。

2.2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温度区划分,可分为:高温区、低温区。

2.3一般整车线束布置区域呈复合特征,整车布置区域一般可分为:高温湿区、低温干区、低温湿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

图13、整车线束基本构成3.1、车用线束组成车用线束由接插件、电线、胶带、固定卡、线束保护套(如:护线盒、橡胶波纹管等)等部件组成,线束包含一条主线束和多条分支线束,成枝状分布,如图1所示。

43521图21—接插件2—固定卡3—橡胶波纹管及堵盖4—护线盒5—电线3.2、整车线束基本组成图3整车主线束一般按照线束所处的位置,如发动机舱、驾驶舱、底盘、顶蓬、车门、行李箱等位置将线束大致划分为:4、整车线束布置要求4.1、整车线束布置外观要求4.1.1、机舱线束要尽量布置到看不到的地方,线束颜色尽量采用不显眼的颜色并与周围环境颜色融合。

4.1.2、机舱线束尽量成束布置(集合配线),在不能成束布置时,多线束走线时尽量平行走线,线束间的间隙应均匀,尽量不走斜线,避免空中飞线。

4.1.3、车内线束必须有效隐藏,不能有任何可见线束。

4.2、整车线束布置总体要求4.2.1、线束布置对本体特征要求4.2.2、线束布置一般要求4.2.2.1、尽量避免线束通过法兰边、翻边、金属过孔或者尖锐物旁边,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4.2.2.2、尽量避免线束与运动部件捆扎在一起布置,如无法避免时必须保留运动余量,余量长度为:部件运动行程+20mm。

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指南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上为“十”、向下为“—”,该线标记为z。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难线(面),即x 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十”,该线标记为x。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 坐标线,向左为“十”、向有为“—”,该线标记为y。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车身系统布置)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车身系统布置)

1154–车电身子结电构器系统
-8-
14.2.2碰撞安全要求:
1.前碰安全简述
车辆100%正面碰撞传力路径
车辆40%正面碰撞传力路径
从上图可以看出,碰撞过程中随着碰撞力地传导,车身前部结构逐步变形溃散从而能量被吸收。
S1区域结构相对较软,在发生轻微碰撞中可以有效控制车体的侵入性,同时也是高速碰撞中的主要 吸能结构之一。S2区域结构刚性相对S1区域结构较大,是压溃区域,也是高速碰撞中的主要吸能 区域,在碰撞过程中与S1区域的压溃表现形式一样是渐进的折叠压溃式,这样压溃形式具有很好的 能量吸收效果。S3和S4区域是第二压溃区域,在碰撞过程中要求具有良好的刚度,为渐进折叠压 溃区域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平台,确保乘员舱的安全性。且在S1到S2区域车辆加速度逐渐增加, 在S2区域到达第一个峰值;在S2到S3区域车身结构刚度较大,并布置有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刚性部 件,车辆加速度又急剧增大,达到第二个峰值,最后车辆慢慢停止。
编制 :
更新日期 :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前舱布置 设计指南
总布置 @ A-前舱 零部件布置校核 部分
CH-VI-PL-EB-GUIDELINE-P2-001
1154–车电身子结电构器系统
-6-
3.前水箱横梁总成 一.动力总成初步布置完成后,根据冷却风扇到发动机(排气后排)间隙大于25mm、(排气前排)间 隙大于50mm要求布置冷却风扇、散热器,从而可以布置水箱上、下横梁。
前保横梁前端到前挡板的距离L1为952mm,动力总成X方向 的长度L2为596mm。 a=0.5*v2/s=0.5*13.892/0.9*0.356=30.72g(试验后前挡板无侵入量)
3.动力总成相关安全尺寸的建议值如下来表所示。

JW-4型接触网作业车设计

JW-4型接触网作业车设计

文章编号:1674-9146(2016)12-0093-03襄樊金鹰轨道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了新一代标准化JW-4型接触网作业车,主要适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设备的安装、维修及日常检查、保养,也可兼作牵引车辆。

该重型轨道车采用了电喷发动机和国外原装进口的液力机械变速器,除起步档位和倒档外,还有高低2个档区的8个前进档位,气助力操纵,其发动机功率大,变速箱档位多,牵引特性良好。

转向架采用两轴焊接转向架结构,轴箱采用拉杆定位方式,整车具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1]。

1整车结构及主要部件JW-4型接触网维修作业车主要由动力及传动系统、走行部、电气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及液压升降回转作业平台、随车起重机(选装)、检测装置(选装)等组成,符合GB 146.1—19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有关规定。

车内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设计一定的生活设施设备。

图1为JW-4型接触网维修作业车整车结构与外形。

JW-4型接触网维修作业车动力充足,单机最大运行速度110km ·h -1,线路轨距1435mm ,车辆轴距2400mm ,轴列式1A-A1,车轮直径840mm ,车钩中心高度(距轨面)(880±10)mm ,整备重量约36t ,外形尺寸(长×宽×高)13600×3055×4650mm 。

制动方式为空气制动及驻车制动,采用机车JZ-7G型空气制动机,具有“停车制动”和“作业制动”功能,与液力机械变速器配套可在平台上控制车辆运行及停止。

挡位开关控制设置了中间“停”位,避免误操作;折臂吊机加装高空作业斗,扩展了作业车的功能。

2整车技术特点2.1动力及传动系统动力及传动系统由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万向节传动轴、固定轴、换向分动箱、车轴齿轮箱等部件组成。

发动机是整车的动力来源,传动箱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调整后输送到齿轮箱上,最终作用在驱动轮上。

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由水散热JW-4型接触网作业车设计王辉收稿日期:2016-10-11;修回日期:2016-11-15作者简介:王辉(1983-),男,甘肃庆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研究,E -m ail :289037764@q q.co m 。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02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02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5年8月21日发布2015年10月22日实施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设计准则 (2)3.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2)3.1.1应满足以下标准 (2)3.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3.2.2性能要求 (2)3.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2)3.4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3)4. 布置要求 (3)4.1车身总布置的原则 (3)4.2车身总布置的方法 (6)4.3车身总布置的内容 (6)4.4 车身总布置的设计流程 (7)4.5 车身总布置要求 (8)5. 结构设计要求 (9)5.1系列化设计要求 (9)5.2通用化设计要求 (10)5.3 标准化设计要求 (10)前言为使本公司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车身总布置设计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身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本规范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关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的设计准则、布置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及制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纯电动汽车新产品开发时的车身总布置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含目录)

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含目录)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JY·P·0034·A1--2004归口部门:研究院文件版本号: A1 页码: 1/40文件编号: YJY·P ·0034·A1-2004文件名称:整车总布置设计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前言为使本公司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整车总布置设计指导书。

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整车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整车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04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室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总布置目录第1章概述 (5)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6)1.2 总体设计硬点 (6)1.3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待调整) (7)第2章总布置设计的准备 (8)2.1 市场调研 (8)2.2 样车分析 (9)2.3 制定设计目标 (9)第3章整车型式的选择 (9)3.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10)3.3 驾驶室的型式 (10)3.4 轮胎的选型 (10)第4章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4.1 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 (11)4.2 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 (11)4.3 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 (12)4.4 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13)4.4.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3)4.4.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3)4.4.3 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14)第5章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 (14)5.1 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确定 (14)5.2 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5)第6章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 (16)6.1 车身总布置设计 (16)6.2 发动机总布置设计 (16)6.3 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 (17)第7章 整车总布置图绘制 (17)7.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18)7.2总布置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20)第8章各总成的布置 (21)8.1 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 (21)8.2 驾驶室的布置 (22)8.3 悬架布置 (23)8.4 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23)8.5 转向系的布置 (24)8.6 制动系的布置 (25)8.7 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26)8.8 操纵系统的布置 (27)第9章主要总成硬点概述 (27)9.1整车设计基准 (27)9.2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 (27)9.2.1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27)9.2.2动力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及设计硬点 (28)9.2.3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29)9.3底盘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30)9.3.1悬架车轮系统 (30)9.3.2转向系统 (31)9.3.4制动系统 (31)9.3.5电气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32)9.3.6空调系统 (33)9.3.7附件 (34)9.4总结 (34)第10章运动校核 (34)10.1 轮胎运动校核 (35)10.2 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校核 (35)10.3 传动轴跳动校核 (35)第11章整车设计计算(待加!) (36)第12章悬架系统特性分析(待加!) (36)第13章整车强制法规 (36)第14章总体人员与计划 (38)14.1人员与时间需求 (38)14.2总体所开发时间计划(待加) (40)第1章 概 述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新车型开发的第一道工序,而新车型总体方案的确定是总布置设计的第一步。

整车开发总布置规范

整车开发总布置规范

整车开发总布置流程及内容
团队ISO9001:2000质量方针: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团队ISO9001:2000质量目标:坚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整车部工程师职责:1、负责整车设计造型阶段伴随分析
2、负责整车设计人机工程校核
3、负责整车设计法律法规校核分析
4、负责整车设计车身总布置分析
5、负责整车设计底盘总布置分析
6、负责整车设计发动机舱总布置分析
7、负责整车设计总布置图绘制
8、负责整车设计DMU分析
总布置流程:
CLICK 附1:HERE
CLICK 附2:HERE
附1.1
整车设计项目造型伴随检查内容—外造型
附1.2
整车设计项目造型伴随检查内容—内造型
附2:法规校核清单。

JW-4型接触网作业车设计

JW-4型接触网作业车设计
表 1 发 动 机 主 要 技术 参 数 发 动 机
收 稿 日期 : 2 0 l 6 — 1 0 一 l 1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l 1 — 1 5
作者简介 : 王
辉( 1 9 8 3 一) , 男, 甘肃庆 阳人 , 工程 师, 主要从 事机 械设计研 究. E - ma i l : 2 8 9 ( ) 3 7 7 6 4 @q q . c o i n
关键词 : 接 触 网作 业 车 ; 整 车结 构 ; 整 车技 术特 点 ; 整车设计; 铁 道 维 护
中图分类号 : U 2 2 6 . 5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DOl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9 1 4 6 . 2 0 I 6 . 1 2 . 0 9 3
科掖御舒与生产
2 0 1 6 :  ̄ - 1 2月 总 扇 、驱 动装 置及 水 管 路 等 组成 。 喷水冷 式 柴油 发动 机 ,其燃 油 供 给系 统采 用 电子 控 制单元 (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n t r o l U n i t ,E C U)进 行 控 制 , 该 发 动机 大修 里 程数 最 高可 达 8 0万 k m,该发 动 机 可根据 要 求安装 低 温起 动 系统 。该 发 动机 额定 功 率 为2 1 6 k W ,符 合 相 关 的排 放 标 准 ,发 动 机 功 率 由 动力 传动 效率 、运 行 速度 、启 动性 能 等具 体工 况 决 定 。表 l为发动 机 主要 技术 参数 。
档 位 和 倒 档 外 。还 有 高 低 2个 档 区 的 8个 前 进 档 位 ,气 助 力操 纵 ,其 发 动 机 功 率 大 .变 速 箱 档 位 多 ,牵 引特性 良好 。转 向架 采用 两轴 焊接 转 向架结 构 ,轴箱 采用 拉 杆定 位方 式 ,整 车 具有 良好 的 运行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 有限公司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20100000000发20100000000 实施布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一木既述 (2)二整车设计基准 (2)1-1整车坐标系 (2)1.2整车设计状态 (2)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四结束语 (9)概述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尖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 )、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1.1整车坐标系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XRFxxxx公司Q/XRF-J004-2015Xxx整车布置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xxxx公司发布目录一概述 (2)二电动机和蓄电池的选择 (2)2.1 蓄电池的选择 (2)2.2 电动机的选择 (3)2.3 电动机的布置方案 (5)三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6)3.1 车架上的平面线 (6)3.2前车中心线 (6)3.3汽车中心线 (6)3.4 地面线 (6)3.5前轮垂直线 (6)四各部件布置 (7)4.1传动系布置 (7)4.2转向装置布置 (7)4.3悬挂系统的布置 (8)4.4制动系统的布置 (9)五车身内部布置 (9)5.1确定驾驶员座椅 (9)5.1视野校核---眼椭圆 (11)5.3操纵和踏板的布置 (13)5.4 仪表板的布置 (14)5.5乘客区座椅的布置 (15)六车载充电器、快慢充电口的位置 (15)一概述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整车开发项目工作的基础,并贯穿整车开发始终。

合理的总布置设计是保障整车设计质量的基础,总布置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设计的安全、舒适和性能,并能统筹设计方向,大大推进整车开发项目进度。

二电动机和蓄电池的选择纯电动汽车的组成如图2-1所示。

纯电动汽车主要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电力驱动系统、能源系统和辅助系统。

电力驱动子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机、接卸传动装置。

能源子雄包括能源及能量管理系统。

辅助系统包括助力转向单元、温控单元和辅助动力供给单元等。

图中,双线表示机械连接,粗线表示电气连接,细线表示控制链接。

每根线上的箭头表示电能或者控制信息的流向。

图2-1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2.1蓄电池的选择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源,要求其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满足车辆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需要,还应具有与车辆使用寿命相当的循环寿命、高效率、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及免维护性。

可用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归类为铅酸电池、镍基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钠β电池和常温锂电池等。

在众多电池中,三元锂电池由于它超长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大流快速充放电、耐高温、大容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动力电池的佼佼者,表2-1为三元锂电池。

表2-1三元锂电池2.2电动机的选择纯电动汽车是利用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实现驱动的。

电机的种类多、用途广、功率覆盖面非常大。

车辆行驶的路面工况比较复杂,所以作为纯电动汽车用的电机的功率必须要适应这种复杂的工况要求。

其性能要求有:(1)较大的启动转矩来保证纯电动汽车的良好的起步和加速性能;(2)较宽的功率范围,保证纯电动汽车具有高速行驶能力,电机过载系数应达到2-3倍;(3)较大范围的调速功能,在低速是具有较大的转矩,在高速时具有较高的功率,能够根据驾驶员对加速踏板的控制,随机调整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相应的驱动力;(4)电机的外形尺寸要求尽可能小,质量尽可能轻;(5)电机的可靠性好,耐温和耐潮性能强,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运行时噪音低,维修方便。

驱动电机的性能直接决定着驱动系统性能。

根据其使用环境与使用频率的不同,形式也不同。

不同形式的电机其特点也不一样。

目前电动车电机普遍采用永磁直流电机。

所谓永磁电机,是指电机线圈采用永磁体激磁,不采用线圈激磁的方式。

这样就省去了激磁线圈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提高了电机机电转换效率,这对使用车载有限能源的电动车来讲,可以降低行驶电流,延长续行里程。

电动车电机按照电机的通电形式来分,可分为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两大类;按照电机总成的机械结构来分,一般分为“有齿”(电机转速高,需要经过齿轮减速)和“无齿”(电机扭矩输出不经过任何减速)两大类。

综上所述,此设计初步选用永磁电动机。

由于永磁电动机在效率、功率密度和低速转矩方面的突出优点,使他非常适合应用于多电机独立驱动,所以使用永磁同步电动机。

表2-2 电机的各项参数2.3电动机的布置方案在电动汽车的布置方案中,一种是采用单个电动机驱动车轮,另一种是采用多个电动机一起单独驱动每个车轮。

单个电动机的结构的优点是:由于只用一个电机,他能最大限度的减小相应的体积、质量及成本。

多个电动机结构能减小单个电动机的电流和功率的额定值,并能均衡电动机的尺寸和质量。

而本次设计是使用单个电动机驱动车轮。

机械连接电气连接图为驱动工况工作模式三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兄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变线)、正负方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3.1 车架上平面线纵粱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粱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z 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线标记为0z 。

有些客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客厢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画成斜的。

3.2 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自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该线标记为0y 。

3.3 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曲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自尺寸的基准线(面)。

即y 坐标线,向左为“+”、自右为“-”,该线标记为0x 。

3.4 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踏板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3.5 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四 各部件的布置4.1 传动系的布置由于电动机、无极变速器装成一体,所以在电动机位置确定后,包括电动机、无极变速器在内的动力总成位置也随之而定。

驱动桥的位置取决于驱动轮的位置,同时为了使左右半轴通用,差速器壳体中心线应与汽车中心线重合。

为满足万向节传动轴两端夹角相等,而且在满载静止时不大于4°、最大不得大于7°的要求,常将后桥主减速器的轴自上翘起。

而在轿车布置中,在侧视图上常将传动轴布置成U 形方案,见图2。

这样做可降低传动轴轴线的离地高度,有利于减小客厢地板凸包高度和保证后排中间座椅座垫处有足够的厚度。

在绘出传动轴最高轮廓线之后,根据凸包与中间传动轴之间的最小间隙般应在10--15mm 来确定地板凸包线位置。

对于高地板客车,传动轴布置比较自由,尽量减小各段传动轴夹角即可。

图2 传动轴布置4.2转向装置的布置(1)转向盘的位置转自盘位于驾驶员座椅前方,为保证驾驶员能舒适地进行转向操作,应注意转向盘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并以取得转目盘前部盲区距离最小为佳,同时转向盘叉不应当影响驾驶员观察仪表,还要照顾到转向盘周围(如风挡玻璃等)有足够的空间。

(2)转向器的位置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时,为了避免悬架运动与转向机构运动出现不协调现象,应该将转自器布置在前钢板弹簧跳动中心附近,即前钢板弹簧前支架偏后不多的位置处。

因转目器固定在车架上,其轴线常与转向盘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为此用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将它们连接起来。

此时因万向节连接的轴不在一个平面,在正面撞车时这对防止转向盘后移伤及驾驶员有利。

长头车一般用两个万向节,平头车不用或用一个万向节的居多。

如果转向盘与转向器之间通过一根刚性轴直接连接时,转向盘相对驾驶员在纵向平面内偏斜一个角度,这既导致操作不便,又会因转向传动轴在俯视图上自前斜插而影响踏板的布置和驾驶员腿部的操纵动作。

为此,要求转向轴在水平面内与汽车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5°。

转向摇臂与纵拉杆和转向节臂与纵拉杆之间的夹角,在中间位置时应尽可能布置成接近直角,以保证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图3 转向轮胎包络(3)转向盘的要求转向盘应操纵轻便,转动灵活、可靠,无卡滞现象,驾驶员应感觉有良好的路感,转向盘自由转动量不大于300;转向轮转向后能自动回正,使车辆具有稳定的直线行驶能力;车轮及横、直拉杆与其它部件无干涉、碰擦;动力转向可靠轻便(当动力转向失效时,转向系统应能准确实现转向和具有控制车辆的能力);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况。

转向系基本性能的要求应符合GB 17675的规定。

4.3悬挂系统的布置客、货车的前、后悬架多采用纵置半椭圆形钢板弹簧。

为了满足转向轮偏转所需要的空间,常将前钢板弹簧布置在纵梁下面。

钢板弹簧前端通过弹簧销和支架与车架连接,而后端用吊耳和支架与车架相连。

这样布置有利于缓和来自路面的冲击。

同时,为了满足主销后倾角的要求,客车的前钢板弹簧应布置成前高后低状。

后钢板弹簧布置在车架与车轮之间,应注意钢板弹簧上的U形螺栓和固定弹簧的螺栓与车架之间应当有足够的间隙。

减振器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立状,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

空间不允许时才布置成斜置。

4.4 制动系布置踩下制动踏板所需要的力,比踩下油门踏板要大得多,因此制动踏板应布置在更靠近驾驶员处,并且还要做到脚制动踏板和手制动操纵轻便。

应检查杆件运动时有无干涉和死角,更不应当在车轮跳动时自行制动。

布置制动管路要注意安全可靠、整齐美观。

在一条管路上,当两个固定点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要采用软管过渡。

平行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或者完全束在起,交叉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同时注意不要将管子布置在车架纵梁内侧下翼上,以免由于积水使其腐蚀。

五车身内部布置5.1确定驾驶员座椅驾驶员座椅与操纵机构的相对对化置关系称为驾驶员位置( driving position)。

在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时,重要的一环就是确定驾驶员位置,确定坐在驾驶员座椅的人与汽车操纵机构之问的位置关系,它是汽车人体程学的基础。

在行使过程中油门踏板是经常需要踩的,驾驶员总是脚放在其上,油门踏板与地板的支点几乎总是与驾驶员脚后跟点相一致,人体程学上将此点作为人体的踵点(A.H.P);人体身躯干与大腿活动的饺接点定义为胯点(H.P)。

踵点(A.H.P)和胯点(H.P)是人机工程定义的基准点。

H.P以及方向盘中心W,相对A.H.P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距离hex,he,WI,wiz,及体腿角γ、座椅靠背角β、方向盘倾角α等尺寸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按人体工程学上的某些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