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历史人教版: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 行改革。 (2)内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 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A.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B.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B [“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 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 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 表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 B 项正确;A、C、D 三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影响和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 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 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 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 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 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影响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 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 洲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戊戌变法 (1)时间:1898 年。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有为、梁启超维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 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 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 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 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 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 分)
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 渐有名无实。1791 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 用。(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 的原因。(6 分)
(3)内容 ①政治上: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 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 生计。 ②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 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
③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 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 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译书局。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判断“改革的结局”的方法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 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 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 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2)内容 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3.(2019·江门一模)(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登国元年(386),在鲜卑贵族的拥戴下,拓跋珪复建代国, 建年号登国,天兴元年(398)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初期的国 家组织是一种鲜卑与华夏的混合体。针对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中 “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 品等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太和二十三
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 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 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4)影响:是一次变法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 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经典例析] 1.(2019·海南卷.24)(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 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 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 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 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 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
府极度不满”等信息,并结合明治维新前中下级武士的社会处境回 答。第(2)问结合材料“西乡隆盛……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 府构成严重威胁”“对政府极度不满”“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 士阶级逐渐消亡”等信息回答。
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 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 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 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 取胜的意义。(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作用,结合材料“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 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 重威胁”这一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下级武士被 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 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作用及废 除 原 因 。 第 (1) 问 , 主 要 结 合 材 料 中 关 键 词 句 “ 传 统 议 事 决 策 方 式”“处理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处理重大军政事物”来 进行归纳。第(2)问,要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 的大趋势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简单说,君主专制强化,省略议政, 君主独裁。
3.王安石变法 (1)时间:1069 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 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 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 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 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答案] (1)作用:延续北方民族政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团 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
(2)原因: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
2.(2019·全国Ⅱ卷)(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 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 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 30 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 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
年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 化了官品的等级。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 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 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陈长琦《官品的起源》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时期和北魏孝文帝时官品制度的区别。(6 分)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 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 的改革之路。
[综合检测] 1.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 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 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官品制度改革的 历史意义。(9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以等级差别的形式, 叙 列 担 任 公 卿 至 于 郎 吏 这 些 官 职 所 需 要 的 人 品 等 级 ”“( 北 魏 孝 文 帝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 等信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 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 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评价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认识 (1)评价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 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 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 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规律性认识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 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 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 治魄力。
答案:(1)区别:魏晋时期:官品是官员担任官职的人品等级, 即按等级差别、出身作为官品的标准;北魏孝文帝时期:官品更加 细化;由人品转变为官阶。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 本主义。
[深化拓展] 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 (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D [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 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 运行机制改革,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 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 B 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 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 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 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