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2feff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8.png)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以确保该中心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康复医疗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康复医疗中心的所有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设备、配件和环境。
2. 建筑物标准2.1 建筑物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并满足康复医疗中心的特殊需求。
2.2 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条件,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2.3 建筑物内应设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进出。
3. 设备标准3.1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以支持各种康复治疗。
3.2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3 康复设备应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并能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
4. 配件标准4.1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舒适的床铺、座椅和辅助设备,以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
4.2 配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4.3 康复辅助设备应具备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5. 环境标准5.1 康复医疗中心应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5.2 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5.3 环境应提供舒适、安静的氛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
6. 安全标准6.1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以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6.2 康复设施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标准,设有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6.3 康复医疗中心应采取措施,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7. 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康复医疗中心制定基础设施标准,以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康复医疗服务。
建筑物、设备、配件和环境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康复医疗中心应在实施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以上是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的文档内容。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8b0e7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8.png)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1. 引言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对于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系列必要标准,以指导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2. 建筑与设施标准-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适宜的建筑结构,以确保安全和舒适性。
- 设施应包括独立的治疗室、康复设备、康复训练区域等,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 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3. 医疗团队标准-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
- 医疗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资格和经验,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 医疗团队应定期接受持续教育和培训,以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4. 康复服务标准-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 康复服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 康复服务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5. 数据管理标准-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以记录和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治疗效果。
- 数据管理系统应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 康复医疗中心应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以改进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6. 合规标准- 康复医疗中心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合规经营。
- 康复医疗中心应及时更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持合规性。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内部合规机制,包括合规培训、合规检查等。
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的指导。
在建设和运营康复医疗中心时,应遵循本文档所述的标准,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4cea7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4.png)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一、前言为了规范我国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中心。
二、总体要求1. 康复医疗中心应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需求。
2.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先进的医疗设施、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3. 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促进康复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三、基本条件1.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独立的医疗机构法人资格。
2. 康复医疗中心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床位规模和专业技术人员。
3.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4.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四、设施设备1.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完善的康复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评定设备、康复治疗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等。
2.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良好的环境设施,满足康复医疗需求,如无障碍通道、康复花园等。
3.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五、专业技术人员1. 康复医疗中心应拥有一支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
2. 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3.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激励制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六、医疗服务1.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全面、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康复医疗中心应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实施精准康复。
3. 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
七、质量管理1.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康复医疗服务质量。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e56e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3.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一、概述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是为了规范我国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等相关法规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中心。
二、基本要求2.1 选址与规划康复医疗中心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利于康复治疗的地方。
同时,应充分考虑周边配套设施,如医疗、交通、生活等,以确保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便利。
2.2 建设用地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要求,并满足业务发展和拓展需要。
用地面积应根据床位数、业务范围和发展规划确定。
2.3 建筑设计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设计应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方便患者及残疾人士使用。
同时,应考虑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4 功能布局康复医疗中心的功能布局应合理,分为康复治疗区、医疗辅助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等。
各区域之间应便于联系,又要保证一定的独立性。
2.5 医疗设备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医疗设备,包括康复评定设备、康复治疗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等。
设备应选用先进、安全、可靠的产品。
2.6 信息化建设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包括医疗信息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康复评定系统等。
同时,应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
2.7 医疗安全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并执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主要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药品安全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灭菌管理等方面。
三、床位设置康复医疗中心的床位设置应根据其功能、规模和服务需求确定。
康复床位与医疗床位之比不应小于1:1。
四、人员配置康复医疗中心应配置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主要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药剂人员等。
同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管理制度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等。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6486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4.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建设标准,以确保康复医疗中心的正常运营和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康复医疗中心,并试行执行。
2. 建设要求康复医疗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地理位置:选择离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点,以方便患者和家属的访问。
- 建筑面积:确保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面积满足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空间要求。
- 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康复医疗设备和器材,包括但不限于康复治疗设备、运动器械、辅助设备等。
- 环境卫生:保持康复医疗中心的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安全措施: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康复医疗中心的安全,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防控、医疗废物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3. 人员要求康复医疗中心在人员配置上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医疗团队:组建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以提供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
- 培训要求:对康复医疗中心的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人员配备:根据康复医疗中心的规模和服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员数量,确保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4. 服务质量康复医疗中心需要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具体要求包括:- 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专业知识:提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以确保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治疗效果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5. 监督管理康复医疗中心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其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具体要求包括:- 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考核、质量控制、投诉处理等。
- 监督检查: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康复医疗中心的规范运营。
- 外部评估:定期接受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提高康复医疗中心的服务质量和知名度。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e018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本文档旨在为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建设提供指导,确保其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安全与设施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 康复医疗中心应设有明确的紧急疏散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能够提供准确和高质量的康复治疗。
- 所有医疗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存储、使用和处置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人员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包括康复医师、护士等,确保能够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 所有医疗人员应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病人权益保护-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病人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处理和保密。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卫生与环境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确保垃圾的安全处置。
-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以上为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版),旨在确保康复医疗中心的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服务。
请各相关单位和人员按照本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0438f7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试行)背景康复医疗中心是为了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其建设和运营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档旨在提供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以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营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为建设康复医疗中心提供一套简洁、明确的规范,以指导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中心的设施、人员和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规范内容1. 设施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规范,确保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
- 设施应满足康复治疗和护理的需要,包括专用治疗室、病房、康复设备等。
- 设施应具备无障碍通道、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应急设备。
2. 人员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和康复专家,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 所有人员应具备相关执业资质和证书,并持续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
- 中心应有足够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 服务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 中心应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护理计划,确保每位患者得到个别化的治疗和关怀。
- 中心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提供最佳的康复效果。
4. 管理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 中心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中心应建立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实施与监督本文档的规范应由康复医疗中心的管理层负责实施,确保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可对中心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中心的合规性和服务质量。
结论建设康复医疗中心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包括设施要求、人员要求、服务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文档提供了建设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规范,以指导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957559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中心。
1.3 基本原则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卫生政策和发展规划;2. 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确保质量、经济适用;3. 突出康复医疗特色,满足患者需求;4. 有利于医疗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与设计2.1 选址康复医疗中心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1. 交通便利,方便患者就医;2. 环境优美,有利于患者康复;3. 符合城市规划和卫生要求;4. 具有良好的地质和防洪条件。
2.2 规模与布局康复医疗中心规模应根据其功能、任务、服务范围和床位规模合理确定。
建筑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1. 功能分区明确,医疗区、康复区、生活区等相对独立;2. 流程合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3. 考虑无障碍设计,方便患者出行;4. 满足医疗设备安装和维护需求。
2.3 建筑设计康复医疗中心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康复医疗功能需求,满足医疗流程和患者安全;2. 考虑节能、环保、抗震、防火等要求;3. 突出人性化设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4. 兼顾医疗设施的发展和改造。
三、医疗设施与设备3.1 医疗设施康复医疗中心应配置以下基本医疗设施:1. 康复治疗室:包括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2. 康复病房:设置必要的床铺和康复设备;3. 功能检查室:如康复评定室、电生理室等;4. 医疗办公室和护士站;5. 药房、检验室、放射科等辅助科室。
3.2 医疗设备康复医疗中心应配置以下基本医疗设备:1. 康复评定设备:如肌电图机、平衡功能评定仪等;2. 康复治疗设备:如电疗设备、磁疗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等;3. 急救设备:如心脏复苏设备、氧气供应设备等;4. 常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75a282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7.png)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背景康复医疗中心是为了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而设立的专业机构。
建设一个符合基本标准的康复医疗中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为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制定一套基本标准,以确保其顺利运营并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基本标准1. 资质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合法注册和运营资质。
- 需要拥有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2. 设施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拥有适当的面积和空间,以容纳康复设备、治疗区域和病人住宿区域。
- 设施应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包括通风良好的房间、无障碍通道和紧急设备。
- 康复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康复治疗和护理-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 医疗团队应定期评估病人的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病人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4. 安全管理-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防盗和应急预案等。
- 康复设施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 医疗团队应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和员工的安全。
5. 信息管理-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病人的个人信息和治疗记录得到妥善保护。
- 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结论以上基本标准是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试行标准,旨在确保康复医疗中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时,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精选全文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919c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8.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是独立设置的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或为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基础医疗措施的基本康复诊断评定、康复医疗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中心以接收经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的患者为主。
康复医疗中心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设置的康复部门,也不包括以提供医疗康复为主的二、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设置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
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康复床。
二、专业设置(一)能够开展以功能促进及残疾评定为目的的功能评测项目,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心理-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控制功能、儿童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
(二)能够开展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等)、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医疗;骨折-脱位、截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系统疾患或损伤的康复医疗;慢性疼痛的康复医疗;儿童康复医疗;老年康复医疗;肿瘤康复医疗;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处理等专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的急救医疗措施。
(三)能够开展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如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辅助用具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磁疗、光疗、超声治疗、力学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活动训练、教育活动训练、娱乐-休闲活动训练、认知-行为作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主要生活领域训练、社会-社区-居民生活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治疗等)和康复辅具应用(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智能辅助装置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原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57d07176eeaeaad0f33049.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发布《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原文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康复医疗中心是独立设置的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或为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基础医疗措施的基本康复诊断评定、康复医疗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中心以接收经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的患者为主。
康复医疗中心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设置的康复部门,也不包括以提供医疗康复为主的二、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设置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
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康复床。
二、专业设置(一)能够开展以功能促进及残疾评定为目的的功能评测项目,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心理-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控制功能、儿童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
(二)能够开展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等)、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医疗;骨折-脱位、截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系统疾患或损伤的康复医疗;慢性疼痛的康复医疗;儿童康复医疗;老年康复医疗;肿瘤康复医疗;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处理等专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的急救医疗措施。
(三)能够开展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如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辅助用具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磁疗、光疗、超声治疗、力学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活动训练、教育活动训练、娱乐-休闲活动训练、认知-行为作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主要生活领域训练、社会-社区-居民生活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治疗等)和康复辅具应用(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智能辅助装置等)。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d2b82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7.png)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1. 总则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必要标准(试行)是为了规范我国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康复医疗需求而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中心。
2. 建设规模与选址2.1 建设规模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康复医疗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康复医疗中心床位数应按照当地康复医疗需求进行配置,原则上不少于 100 张。
2.2 选址要求康复医疗中心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要求,交通便利,便于患者就诊。
同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因素。
3. 设施设备配置康复医疗中心应配置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满足康复医疗需求。
设施设备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3.1 基本设施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设施:- 病房楼、门诊楼、医技楼等基础设施;- 必要的康复治疗设备,如康复训练设备、物理治疗设备、作业治疗设备等;- 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 消防、安全保卫和监控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3.2 特殊设施设备根据康复医疗中心的功能和业务需求,可配置以下特殊设施设备:- 高端康复治疗设备,如机器人辅助康复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设备等;- 康复护理设备,如床上康复训练设备、康复护理机器人等;- 康复评估和训练系统,如认知康复评估系统、步态分析系统等;- 无障碍设施,如坡道、电梯、无障碍厕所等。
4. 医疗服务与专业技术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包括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等。
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4.1 专业技术人员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等。
同时,应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2 医疗服务内容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以下医疗服务内容:- 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方式,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等;-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心理咨询: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a0cb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7.png)
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背景康复医疗中心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建立的机构。
它为患有各种疾病和残疾的个体提供康复治疗和支持。
建设康复医疗中心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标准,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建设基本标准1. 合规性要求: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法规和建筑规范等。
建设前应进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 专业人员: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
这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
3. 设施和设备:康复医疗中心需要提供适合康复治疗的设施和设备。
这包括诊断设备、康复训练设备、辅助设备和辅助工具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和方案。
治疗计划应综合考虑医学、康复、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5. 信息管理系统: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和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等。
这样可以方便记录和管理患者的治疗记录、医疗信息和康复进展等,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6. 质量控制和评估: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可以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评估等方式来实现,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患者权益保护:康复医疗中心应重视患者权益的保护,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意见。
中心应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参与度。
总结建设康复医疗中心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标准,包括合规性要求、专业人员、设施和设备、康复治疗计划、信息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和评估,以及患者权益保护等。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康复医疗中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满足社会对康复需求的不断增长。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d245b8216fc700abb68fc9b.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是独立设置的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或为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基础医疗措施的基本康复诊断评定、康复医疗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中心以接收经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的患者为主。
康复医疗中心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设置的康复部门,也不包括以提供医疗康复为主的二、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设置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
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康复床。
二、专业设置(一)能够开展以功能促进及残疾评定为目的的功能评测项目,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心理-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控制功能、儿童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
(二)能够开展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等)、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医疗;骨折-脱位、截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系统疾患或损伤的康复医疗;慢性疼痛的康复医疗;儿童康复医疗;老年康复医疗;肿瘤康复医疗;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处理等专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的急救医疗措施。
(三)能够开展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如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辅助用具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磁疗、光疗、超声治疗、力学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活动训练、教育活动训练、娱乐-休闲活动训练、认知-行为作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主要生活领域训练、社会-社区-居民生活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治疗等)和康复辅具应用(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智能辅助装置等)。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a56ef3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5.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建设规范(试行)1. 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康复医疗中心的基本建设要求,以提供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本规范适用于康复医疗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 建筑设计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当地建筑安全标准。
- 建筑布局应合理,各功能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并提供便捷的通行路径。
- 康复医疗中心应设有适当数量和规格的病房、诊室、手术室、康复训练区等功能区域,并满足相关卫生设施要求。
- 建筑材料和装修应符合卫生要求,易清洁、防滑、防火等。
3. 设备设施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康复训练设备,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 医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功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 康复训练设备应具备多样性和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疾病和康复阶段的需求。
- 康复医疗中心应设有应急设备和设施,以应对突发状况,并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 环境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保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确保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噪音和辐射等污染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康复医疗中心应提供舒适的等候区、休息区和餐饮区,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良好的就诊体验。
- 康复医疗中心应设置便利的停车场和无障碍通道,方便患者和家属的出行。
5. 安全管理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安全设备,如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 康复医疗中心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文档管理要求-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文档管理制度,确保各类文档的合规性和可查性。
- 康复医疗中心的各类文档应按照规定的存档期限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
7. 总则本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安全。
各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并加强对规范的宣传和培训。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准则(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准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ef1775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3.png)
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准则(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准则(试行)一、引言为了规范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康复医疗中心。
二、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
2. 功能完善:康复医疗中心应具备完整的康复医疗功能,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
3. 专业协同: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资源,提供综合康复服务。
4. 技术先进:康复医疗中心应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康复技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5. 环境适宜: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应考虑康复环境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康复氛围。
三、建设标准1. 场地要求:康复医疗中心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便于患者就诊的地点。
占地面积应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并根据康复医疗中心规模合理配置。
2. 建筑布局:康复医疗中心建筑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和保暖条件。
内部布局应合理,功能区域清晰,便于患者流动。
3. 设施设备: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满足康复医疗需求的设施设备,包括康复评定设备、康复治疗设备、康复训练设备等。
4. 信息系统: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四、人才队伍建设1. 专业结构:康复医疗中心应拥有一支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等,并保持合理的比例。
2. 培训与引进:康复医疗中心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康复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人才激励: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五、服务质量1. 康复评定:康复医疗中心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康复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2. 康复治疗:康复医疗中心应根据康复评定结果,采用适当的康复治疗手段,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9bbbcd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4.png)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试行)1. 引言康复医疗中心作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建设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适用于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为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建设目标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目标:- 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 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遵循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原则;- 具有良好的功能布局和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 建设内容3.1 场地选择与规划- 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易于出入的地点;- 应考虑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如医疗设施、交通设施等;- 场地面积应满足康复医疗中心功能需求,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扩展;- 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分,包括康复治疗区、康复训练区、行政管理区等。
3.2 建筑设计- 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 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便捷的通行设施;- 应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应设置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3 设施设备- 应配备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满足各类康复治疗需求;- 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紧急呼叫系统等;- 应提供舒适的休息和等候区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3.4 人力资源- 应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康复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等;- 应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5 服务与管理- 应制定完善的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康复医疗服务的规范运行;- 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系统,保障患者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应提供优质的服务,关注患者的舒适和满意度;- 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提供康复教育和指导。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7b35c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b.png)
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试行)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康复医疗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以确保医疗中心的设施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提供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
本标准适用于康复医疗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 设施要求2.1 建筑物和房间布局建筑物和房间布局2.1.1 康复医疗中心的建筑物应符合建筑法规和相关建筑标准。
2.1.2 各功能区域(如诊疗区、康复区、护理区等)应有明确的划分,且布局科学合理,便于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流动和操作。
2.1.3 房间内的门、走廊和操作区域应保持宽敞,以便于患者和医疗人员的进出和移动。
2.2 设备和工具设备和工具2.2.1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适用于康复治疗的现代化设备和工具,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2.2 设备和工具应定期维护、保养,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2.3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管理规范,确保医疗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
2.3 卫生和安全卫生和安全2.3.1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卫生和消毒计划,确保医疗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2.3.2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2.3.3 康复医疗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可用。
2.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2.4.1 康复医疗中心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4.2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和改善措施,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无污染。
2.4.3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
3. 标准实施和监督3.1 康复医疗中心应制定标准实施方案,并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标准。
3.2 康复医疗中心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 康复医疗中心应做好相关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标准实施的可追溯性和有效性。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25d13c6c8d376eeaeaa31a1.png)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是独立设置的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或为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基础医疗措施的基本康复诊断评定、康复医疗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中心以接收经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的患者为主。
康复医疗中心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设置的康复部门,也不包括以提供医疗康复为主的二、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设置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的,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
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康复床。
二、专业设置(一)能够开展以功能促进及残疾评定为目的的功能评测项目,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心理-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控制功能、儿童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
(二)能够开展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等)、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医疗;骨折-脱位、截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系统疾患或损伤的康复医疗;慢性疼痛的康复医疗;儿童康复医疗;老年康复医疗;肿瘤康复医疗;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的康复处理等专业中的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的急救医疗措施。
(三)能够开展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如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辅助用具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磁疗、光疗、超声治疗、力学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活动训练、教育活动训练、娱乐-休闲活动训练、认知-行为作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主要生活领域训练、社会-社区-居民生活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治疗等)和康复辅具应用(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智能辅助装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康复医疗中心就是独立设置得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或为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辅以基础医疗措施得基本康复诊断评定、康复医疗与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回归家庭与社会得医疗机构。
康复医疗中心以接收经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功能仍需要缓慢恢复或进一步稳定,虽不需要大量医疗护理照顾,但又不宜直接回归家庭得患者为主。
康复医疗中心不包括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得康复部门,也不包括以提供医疗康复为主得二、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设置
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得,设置住院康复床位总数20张以上.
不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得,可以不设住院康复病床.但应设置不少于10张得日间康复床.
二、专业设置
(一)能够开展以功能促进及残疾评定为目得得功能评测项目,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心理-精神功能、吞咽功能、二便控制功能、儿童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个体活动能力与社会参与
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
(二)能够开展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等)、脊柱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得康复医疗;骨折-脱位、截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骨—关节系统疾患或损伤得康复医疗;慢性疼痛得康复医疗;儿童康复医疗;老年康复医疗;肿瘤康复医疗;中医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治疗等)以及一些明显功能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挛缩、关节挛缩、异位骨化、神经源性膀胱与肠道等)稳定期或后遗症期得康复处理等专业中得一种或多种康复医疗服务,并能够开展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关得急救医疗措施。
(三)能够开展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如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辅助用具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磁疗、光疗、超声治疗、力学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活动训练、教育活动训练、娱乐-休闲活动训练、认知-行为作业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主要生活领域训练、社会-社区—居民生活训练、社会适应性训练等)、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治疗、构音障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治疗等)与康复辅具应用(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自助具、智能辅助装置等)。
(四)设置康复床位超过30张得康复医疗中心,可提供亚专科康复服务。
设置康复住院床位与只设置门诊康复医疗
床位得康复医疗中心,均可提供日间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与家庭康复医疗指导。
(五)能够提供满足所开展康复医疗服务需要得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药事、营养与消毒供应等保障服务。
其中,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与消毒供应服务等项目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
三、人员配置
(一)设置住院康复床位得,应按每床至少配备0、5人得标准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康复治疗师与护士比例不低于1:2:3。
未设置住院床位得,至少应配备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不少于1名,康复治疗师不少于2名.
护理员得数量,由康复医疗中心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二)提供两种或以上专业康复医疗服务得,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名康复医师或具有本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得医师。
设置药剂、检验、辅助检查与消毒供应部门得,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非康复专业得临床或中医类别得医师、康复治疗师应具有6个月以上、护士应具有3个月以上在综合医疗机构康复部门或者二、三级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或接受培训得经历;技师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护理员应接受过医疗机构或专业机构得系统培训。
(四)有条件得康复医疗中心应至少聘有1名全职或兼
职精神心理专业人员,保证每周提供不少于1天得精神心理康复服务。
(五)所有医护人员、护理员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六)配备质量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人员。
四、基本设施
(一)康复医疗业务用房至少应当设有接诊接待(包括入院准备)、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与生活辅助等功能区域。
其中,康复训练区总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提供住院康复医疗服务得,还应当设有住院康复病区。
(二)设置住院康复床位得,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未设置住院康复床位得,康复医疗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三)整体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并符合消防、安全保卫、应急疏散与防跌倒、防坠床、防自残(自杀)、防走失、防伤人等功能要求.
五、基本设备
(一)常规设备:参照一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
(二)专科设备
根据所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得专业设置,配备满足开展业务需要得专科设备.
1、康复评定:根据所提供康复功能评定,配备相应得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评定与作业评定等设备.
2、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与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3、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光疗、超声波治疗、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
4、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设备。
5、中医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配置具备信息报送、传输与自动化办公功能得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备与功能相适应得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医疗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与所在区域相关要求。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一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诊疗业务需要得其她设备。
六、管理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
职责,施行由国家发布或认可得诊疗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规章制度至少包括患者登记制度、医疗文书管理制度、患者安全制度、患者抢救与转诊制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医疗服务标准、住院康复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药品耗材管理制度、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得应急预案以及消防制度.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得学习与培训,并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