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轩医学普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岐轩医学普及系列—
脉
法
篇
北京岐轩堂中医药技术研究院
2010-3-4
缘起
每每念及国粹中医之沦丧,无不欲怆然而涕下;每每闻及取缔中医之叫嚣,无不欲愤然而冲冠;每每睹及热爱中医者无力之挣扎,无不欲长叹而痛心;每每顾及中医之士迷惑而狂热,无不欲忧心如焚而蠢然欲动。
中医之困境实为中医之机遇,中医之发展不在于政策之倾斜,不在于政府资金之投入,而在于中医自身理法体系之完善,而在于中医之士克己之短,完善自我。
大道至深至难,中医至玄至奥;大道至简至易,中医却不能深入浅出。故闻及德国教授满晰博言及中医之发展,心中慨然而称是;每读《伤寒》仲景圣‚驰竟浮华‛之慨叹,无不痛心当今之世亦如此!
故发大誓愿,邀岐轩之士同聚一堂,共谋中医之大业,历数年之艰辛而斗志更坚。人常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医之大业不成乃天之意,吾辈不谋则吾辈之罪过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歧轩之士终得化开迷雾而悟岐轩奥旨为简易之一言,至此方信‚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之说。
简易之法,人人可学,学即能用,用即显功。真是得一言者得万卷,失一言者失万卷,以此一言贯穿万卷,万卷亦皆珠玑。
岐轩之人虽得之而不敢私密之,私密之则身在其中,在其中则难识庐山真面目。无私度人,广为传播,必积无量之功德,获超然物外之胸怀,而能得识庐山真面目,此亦即教学相长之理也,也是中医发展之必须!
故为求中医之振兴,为救含灵之苦,为求岐轩之恩泽广沐众生,岐轩之人决意不谋私利,昭《内经》密旨于天下,彰岐轩之慈悲于众生!
炎黄医道天下雄,医者佛心救含灵;
我辈匹夫拳拳意,振兴国粹当其冲。
清杰居士
岐轩医学体系说明
1 岐轩脉法
脉法提高班、脉法高级班内容
岐轩脉法高级版内容—脉法辨阴阳12图、诊法实战技巧、脉法实战案例精解、传统28脉象精解、脉-症-证合参法要、常见病的脉象特征。
2 岐轩用药法象
在《雷公炮制药性赋》中云:升降浮沉之辨,豁然贯通始可以为医而司人命也。《岐轩脉法》以辨升降出入为主,必然有与之相应的‚靶向用药‛。在《岐轩用药法象》中主要讲授⑴靶向用药⑵阴阳用药⑶从脉诊的角度,对经方中气机阴阳的把握和运用的阐释。
3 岐轩导引推拿法
本法是以根据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及螺旋周期运动规律整理出的旋推太极法为主,配合导引调气法,在‚岐轩脉法‛的指导下,以平衡阴阳为目的的推拿方法。
4 岐轩导引用药法
我们根据古人的养生经验整理出一套动作,不同的动作会打开不同的的经脉,这与我们靶向用药法相呼应,在患者服用药物半小时后,配合相应的动作,即可实现迅速调和阴阳的目的,提高了药物的疗效,缩短了疗程。
5岐轩养生术
本法是以《内经》法理为指导的养生术,包括三调心法、八段心法和愈病导引心法,皆遵《内经》阴阳之旨,并与《岐轩脉法》相呼应,以脉法辨其阴阳之不和,以三调和导引之法调其阴阳和合如一,以达到却病延寿之功。
6 遁甲流注针法
本法是根据《内经九宫八风篇》和古代术数奇门遁甲,结合针灸临床整理出的一套针灸方法,可准确推算人体气血之流注,选穴少,刺法独特,每个穴位又可按天地人三个层次,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进行针刺,调气之速如立竿见影。
7 遁甲脉法
本脉法是跳出阴阳平衡观念,从另外的层次对人体生命加以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脉诊准确把握。
8 疑难病、常见病特效疗法如天灸通脉法,天龙正脊汤的临床运用,糖尿病的中医疗法等。
第一篇引言
《黄帝内经》中云:色脉者,上师所秘。神医扁鹊的名著《难经》之八十一难有22难之多都是在论述脉诊。徐春甫在《古天医通》中也说:‚脉为医之关键‛。自古以来,所有卓有成绩的大医们无不精通脉诊,在他们出色的临床中脉诊起着一决成败的关键一环。
一些大医感慨曰‚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旧唐书〃方伎传〃许胤宗》;‚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南宋刘开《刘三点脉诀》,‚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一些大医由此总结曰‚医者意也‛,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学习中医要有悟性和天赋,大文豪苏东坡也感慨说:学书纸费,学医人费!可谓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
角!
在张仲景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脉诊被逐渐淡化的现象,仲景圣感叹曰:‚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目前之中医临床更是如此,
脉诊已成了医生和患者被怀疑和抛弃的对象!
目前多数人传习之脉法以‚脉象‛为学习之重点,与《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已大相径庭。名医柯琴叹曰:‚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此仲景所云:‘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仲景立法,只在脉之体用上推求,不在脉之名目上分疏。‛
脉诊在中医临床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无可取代,不懂脉法则如盲人摸象,全国著名老中医赵恩俭教授在《中医脉诊学》中曾经预言:‚今后脉诊,很可能是发展中医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脉法实际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述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缺少明确和容易把握的尺度;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脉象得出离不开指法,很少有人阐释指法之巧;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不懂的脉症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误区四: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不能准确的贯穿诊脉全过程,下手先求脉象,不能做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误区五:中医理论的基石‚气‛不能在诊脉过程中当作诊察对象被把握。不能建立以‚气一元论‛为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误区六:
古今医家对脉象之描述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统一,学习时不能体察医家之本意,故而让人莫衷一是。
《岐轩脉法》取法于《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旨,以诊法为枢要,直指其本;以脉名为纲目,而表里贯通,脉法秘要尽皆融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