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焦虑抑郁障碍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免疫功能变化及护理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原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X射线引导下将冠状动脉扩张,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畅通无阻的技术。

该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2、介入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PTCA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血管处,扩张球囊以扩张血管;支架置入术是在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通过导管送至狭窄的血管处,释放支架以支撑血管。

3、介入治疗优势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

许多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心绞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1、康复训练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恢复运动量,以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过度运动。

2、药物管理严格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确保药物效果。

3、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三、临床效果评估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冠心病介入治疗将会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简便的方向发展。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并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口服抗焦虑抑郁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1.焦虑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发生率为31%%。

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抑郁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冠心病相关症状,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疗效。

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术后日常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症;心理干预护理冠心病PCI手术,本质上是一种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性的治疗,可以有效舒塞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

用这种手术可以防止手术出现的对患者身体更大的损害,让患者心肌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完善。

以其疗效快、时间短、低风险等优点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

医学在迈入本世纪后,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代医学治疗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物医疗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生-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医疗模式。

其中现代医学尤为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疗中的重大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相当高,尤其会影响冠心病预后[1]。

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症的概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多数集中在40%,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有学者认为焦虑抑郁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并冠心病患者被认为是焦虑抑郁症的易患人群。

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后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探究。

并验证心理护理是否对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起着明显的医疗护理作用。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往往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1. 焦虑和恐惧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

这些情绪主要源于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和对治疗结果的担忧。

他们担心手术风险、治疗效果、术后恢复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

2. 抑郁和消沉一些患者在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会出现抑郁和消沉的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对生活的悲观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

3. 自卑和自妒一些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会产生自卑和自妒情绪。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加不幸,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自卑和自妒的情绪。

二、心理护理1. 科学解释对于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

他们可以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风险和效果,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2. 情绪疏导对于患者的抑郁和消沉情绪,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情绪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

他们可以采取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过程,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自卑和自妒情绪,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调整心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患者的家人和社会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拾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尽快走出心理困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

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

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越来越成熟,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和健康教育护理,以保障身体健康。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进行探讨。

一、患者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

介入手术后,患者往往会有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

健康教育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树立信心,纾解恐惧情绪。

医护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二、生活习惯指导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从而保护心脏健康。

需要合理饮食,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尽量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材;要戒烟限酒,尽量远离二手烟,避免烟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脏和身体的恢复。

三、药物使用指导介入治疗后,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维持心血管健康。

健康教育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指导,让他们明白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更改或停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需要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例如出现药物过敏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并咨询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定期复诊检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以监测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复诊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复诊检查的周期和项目。

患者要按时前往医院复诊,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还需教育患者注意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五、家庭护理指导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照料。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介入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心理反应。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首先,由于介入治疗需要插管和注射药物,患者往往会因为害怕疼痛、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害怕死亡等因素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感、低血压等副作用,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些都会让患者感到恐惧。

最后,由于疾病的困扰和治疗的负担,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产生消极态度。

针对这些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的过程、效果、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帮助患者减轻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其次,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关注和安慰,减轻不适感,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勇气。

最后,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情绪,同时建议患者得到心理咨询和支持。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应当延伸到康复期。

在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以维持治疗效果和预防再次发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因治疗过程的繁琐、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对疾病的恐惧等原因,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并与家人互动,增强社交支持力度,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心理不良反应的发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如何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如何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如何护理冠心病介入疗法是利用血管内导管对狭窄或阻塞的冠脉进行疏通,以提高心肌血供。

介入治疗是当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但治疗后仍需要精心护理患者。

以下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该注意的患者护理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手术本身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的心理状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及时交流,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慰藉。

例如,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和康复经验,让患者了解手术效果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此外,医护人员还要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疼痛和不适,及时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2 饮食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预防再次发病。

首先,患者应该重视对体重的控制,避免过度肥胖,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快餐、甜点等,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不仅有助于增加饱腹感,而且可以控制饮食量,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患者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维持。

同时,患者还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再次发病的风险。

此外,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者应该少吃高盐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建议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有益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干预研究摘要:目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干预后的效果探究。

方法:运用抑郁自评测量表(SDS)对一段期间内医院的105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分析。

将105名患者打乱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48名患者,进行干预组57名患者。

干预组在进行手术之前的两天和手术之后的第七天至第十天、三个月、半年、一年以及两年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的评价和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并且在相同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和评价。

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SDS中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心理干预的干预组与进行传统治疗方式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有明显得改善。

二对照组的抑郁状况没有变化,干预组的抑郁状况低于对照组。

教育程度、不良事件影响、个人收入、住院时长等都与患者抑郁情况有关。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焦虑抑郁状况;干预引言:冠心病患者的患抑郁症的概率高于普通患者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是正常人的二到四倍。

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最为成功的治疗方式,然而冠状动脉的介入手术对于其抑郁症的发病和抑郁状况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所以,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及抑郁评分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还能降低患者抑郁状况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对此的相关报道很少。

文中对105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评分,并分组进行干预与对照,分别为57名和48名患者。

希望会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情况有所改善。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上级医院心内科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5例。

入组条件如下:1.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或已有确切证据诊断为冠心病(如心肌梗死)。

2.处于疾病的稳定期。

3.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常涉及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但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情绪和心理效应,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尤为重要。

不良情绪和心理效应通常包括焦虑、抑郁、心理压力、缩小社交范围以及社会和经济压力等方面。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心血管介入治疗通常涉及到使用导管、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等技术,这些过程可能会带来明显的身体不适和疼痛,同时患者也面临着术后恢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复杂的任务和挑战。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反应,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健康。

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者应对这些问题尤为重要。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前,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家庭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症状和发病史等信息,以便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心理援助。

同时,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宣传,帮助他们了解治疗方式、风险和预防措施等信息,减轻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患者。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促进患者复原和恢复。

在术后阶段,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做出适当的生活方式和营养改变,监督服药进行,遵循医生的指示,以减少疾病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总之,心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

在治疗前、中和后,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宣传、支持和治疗,以便他们能够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效应,尽快恢复健康。

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焦虑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焦虑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2 2 NO 3 01 2
I M E CAL GN DI TREAT MENT


冠心病介入 治疗病 人焦虑状况 分析 与护理对策
刘 陆 英
临沂 市 人 民 医 院心 内科 . 东 临 沂 山
2 60 700
【 要】目 的 调 查 冠 心 病 患 者 介 入 治 疗 前 后 的焦 虑 情 况 , 行 原 因 分 析 并 探 讨 护 理对 策 。 法 采 用 Z n 焦 虑 自评 量 表 ( S 摘 进 方 ug S ) A
teno sra o ru n cnrl r pbf ei optl(> . )teA xe vl f r oii n r n aew r s n i n w e be t ng pa do t o e r nh si P 0 5, ni yl e a e hlt us gcr ee i ic t v i o ogu o a 0 h t e t sc i g fa s tt a df rn ebteno srai opadcnrl ru (< .1. o cuinH lt u igcr cudrd c ae t t ii l iee c e e bevt ng u n o t o p 00 )C n ls o scn r n ae ol uept ns a sc f w or og P o ii s e i
n r n e v n in p te t .M e ho xe y o 80 p te t fe rut n o s c r n r ntr e ins r e y i ve b r 2 0 o a y i t r e to a in s t ds An it f1 a in sa trpec a e u o o a y i e v nt o u g r n No m e 01 t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病的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
会出现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沮丧等情况。

因此,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来源。

一方面,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复
杂的操作,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患者可能会对治疗的过程感到不安和恐惧。

另一
方面,心血管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第一,提前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
治疗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等信息,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情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恐
惧和焦虑。

第二,注重自我情绪调节。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语言,以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语言沟通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第三,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给予患
者一些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爱和关心,从而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

第四,关注术后心理问题。

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恐惧、自我怀疑等,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平
复情绪,重建信心和自信。

总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包括物理、生理和心理
护理等,既要治疗疾病,又要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生命质量。

通过对不良情绪的缓解和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治疗过程,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一类危害极大的疾病,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畸形、炎症、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肌病变或肺循环疾病等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首先是焦虑,患者因为担心手术过程的疼痛和风险,担心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情况,也担心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焦虑情绪。

其次是恐惧,很多患者对手术过程可能会感到害怕,尤其是那些首次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心存恐惧。

再次是抑郁,一些长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会感到失落和沮丧,他们担心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二、心理护理针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各种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疗法等,让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康复意志,从而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康复过程。

医护人员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亲切、耐心和细心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关爱,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中介入治疗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接受介入治疗。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床上排尿训练,以适应术后需要。

二、术中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观察病情变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术后护理1、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还应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2、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四、出院指导1、遵医嘱用药:出院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定期复查: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总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需要从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术后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并尽快恢复健康。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研究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的变化及心理干预措施对PCI术后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住甘肃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70例。

PCI组为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入选36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5~74(53.0±18.2)岁。

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暂时可无需接受PCI治疗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6~75(62.1±10.5)岁。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阶段,则是将PCI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8例)和非干预组(18例)。

所有患者于PCI术前1-3d和术后1-3d,PCI后4w,患者复查时先后填写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心理干预阶段非干预组患者按PCI术后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托他汀钙等)治疗。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再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依据《医学心理学》),来探讨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变及干预的效果。

结果1 PCI组病人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的病人严重。

2对照组病人术后焦虑评分稍低于较术前,但抑郁评分无显著改变;PCI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

3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结论1.PCI 治疗的病人比未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有显著的焦虑抑郁表现。

2.PCI治疗的病人其郁焦虑和抑情绪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3.对PCI治疗后的病人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但对改善抑郁状态无显著的效果。

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me o o a y a t r r a e h a in o g tu r ia l l, h y t m e v . n f o t ft e t c n q e t etme i s o t e s e o h v , h e ntc r n r re y t e t d t e p te t t e p c i c ly i t e s mp o h a y I r n h e h i u h i s h r , a i rt a e t ed — t l o
s o d n s c l g c l r b e a  ̄o . n o d r t o l t h u s n r r d c sp te tspan, d p e o ii ey s oud t h a u e p n e t p y hoo ia o l m n us I r e o c mp e et e n r i g wo k, e u e a in ’ i we a o td p s t l h l o t e me s f . p v

o ac lrdsaei fetd tep y h lgc l at ro eo s e iu ie ss I ee ty a ste tdt e( v s ua ies safce h s c oo ia co n fmo ts ro sdsa e. nr cn e r ra e h PCI e h oo yao gwih tee r f )tc n lg In t h me — g n y me ia r a me tc o re isi v l e n n e sn l t r l d v l p d mo e a d mo ea ea s n b tt e e r e c d c lte t e c d c l e t n r wn a t re o v me t u c a i g y ma u ey, e eo e r n r r lo ma y, u h me g n y me i r a — t n a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生后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运用心理治疗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脉造影检查的10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5±7.5)岁,冠状动脉造影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

同时选取65例在我院体检的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

女28例,平均年龄(63±5.9)岁。

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严重不配合检查者。

1.2方法1.2.1评估工具及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患者逐条解释,让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之后独立完成,其后有评定人员校对,矛盾处重新询问并加以校正。

首先对入选的人群进行测评、对比分析。

1.2.2 心理护理方法1.2.2.1集体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冠心病医学知识及预防措施,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

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

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怨天尤人。

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其心理个性特征表现为两种,①外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为有雄心壮志,抱负很大,敢于承担责任,办事效率高,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有压力,缺乏耐心等。

②内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思想情感不易暴露,常常逃避矛盾,过于自我保护,比较固执、耿直、多疑、自卑及有不安全感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情绪障碍及护理干预研究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情绪障碍及护理干预研究
DOI 1 . 9 9 j is . 6 29 5 . 0 0 2 . 2 :0 3 6 /.s n 1 7 — 4 5 2 1 . 2 0 2 ’
中 图分 类号 : 5 3 3 R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5 ( 0 0 2 — 4 80 1 7—4 5 2 1 )22 7—2
【 要 】 目的 了解 冠 状 动脉 介 入 治 疗 患者 术 前 焦虑 、 郁 情 绪发 生情 况 , 定有 针 对 性 的有 效 的 心 理 干预 措 摘 抑 制 施 。方 法 选 择 1 7 择 期 行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患 者 , 用焦 虑 量 袁 ( AS 、 郁 量 表 ( D ) 查 , 与 同期 住 院 患 6例 采 S )抑 S S调 并 者 比较 , 了解 患 者 焦虑 、 郁情 绪发 生情 况及 影 响 因素 , 定综 合 性 心 理 干 预 措 施 并观 察 心 理 干预 对 焦虑 、 郁情 绪 抑 制 抑
t r e in t r py, a a n e f c ie a d t r e e e s r st nt r n h r a m e y hoog c ly. eh- e v nto he a nd m keup a fe tv n a g t d m a u e o i e ve e t e t e t ntps c l ia l M t
检验医学与临床 21 1 00年 1月第 7 卷第 2 期 2
Lb a
i! ! ! !: : : !! ! ! ! ! :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患 者 情 绪 障 碍 及 护 理 干 预 研 究
奚 丹( 庆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 Nhomakorabea 医院心 内科 重 40 1) 0 0 6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良情绪的表现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不良情绪的表现1.焦虑和恐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这种焦虑和恐惧主要来自对手术的恐惧、对手术后身体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2.抑郁和沮丧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产生抑郁和沮丧情绪。

这种情绪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康复的难度。

3.愤怒和不满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可能会因为治疗的疼痛、长时间的床上休息、医院环境等各种原因产生愤怒和不满情绪。

这种情绪会影响患者与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对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建立信任关系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耐心的倾听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2.积极宣传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积极宣传治疗的效果,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必要性和好处,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3.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调解,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4.注重家庭支持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期间,家庭支持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家庭情况,给予家属必要的护理指导和情绪支持,让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5.关注心理健康在术后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1.心理咨询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是指各种引起心脏和血管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病在当前社会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由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性操作,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甚至担心治疗失败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心血管病本身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因患病而感到沮丧和抑郁。

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恐惧使得他们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心理护理措施来进行干预和帮助。

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安慰,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疾病宣传教育,给予患者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团队,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抗压能力。

除了以上的心理护理措施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自信,增强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使得他们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面对疾病。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常见的治疗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然而,这种治疗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因此,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护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患者的不良情绪1. 焦虑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手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

患者常常会担心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的可能性,甚至会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2. 抑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待在医院中,脱离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孤独、无助和无聊,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患者还可能会因为病情的不断变化和恶化而心情低落。

3. 恐惧患者在接受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会面临着术前和术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恐惧情绪。

患者可能会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

二、心理护理1. 提供信息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 关注患者的情绪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患者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温馨的服务和关爱等方法,缓解患者的情绪。

3. 加强社交支持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护理人员可以加强患者的社交支持,鼓励亲友陪伴,组织患者进行休闲活动和参与康复训练等,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的关怀和支持。

4.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信念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积极面对治疗,树立正确的信念,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制定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情绪。

总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目的] 讨 伴 焦虑 抑 郁 障 碍 冠 心 痛 介 入 治 疗 病 人 免 疫 功 能 变 化 及 其 护 理 。[ 法] 用 Z n [ 探 方 采 u g抑 郁 自评 量 表 (DS 、 虑 自评 S )焦 量 表 ( AS 对 2 1例 拟 接 受 冠 脉 介 入 治 疗 的 冠 心 痛 病人 进 行 焦 虑 抑 郁 障 碍调 查评 分 。 对伴 或 不伴 焦虑 抑 郁 障碍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病 S ) 0
疗病人免 疫功能有影 响,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发送病人 的焦虑抑郁障碍和免疫功能。
关 奠 词 : 心 痛 I 入 治 疗 ; 虑 , 郁 } 疫 I 理 冠 介 焦 抑 免 护 中 圈分 类号 :435 R 7. 文 献 标 识 码 : d i l. 99j s .09 69.013.2 c o :O36/ i n10 — 432 1.303 .s 文 章 编 号 :09 69 (011C一 09 0 10 — 4321)1 36 — 2
2 0 年 1 一 2 o 年 1 选 取 在 我 院 心 内 科 病 房 住 院 的 6 08 月 o9 2月 O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进行 研究 , 以期达 到指导 护理工作 者高
度 重 视 这 些 病 人 的心 理 干 预 , 除 病人 不 良 U 对 疾 病 的影 响 。 消 理
现介绍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李素娟
Li uu n ja S
( n r lH o ptlo b o lI d s r o a yo e a a e ia o p, n n 4 8 0 i a Ge e a s ia fHe i a n u ty C mp n fH n n Co l C Ch m c l Gr u He a 5 0 0 Chn )
1 1 一般 资 料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病 人 ( 心 病 组 ) 0例 , 3 . 冠 6 男 7 例, 2 女 3例 , 龄 5 ~ 7 ( 8 3岁 士 i . 岁 ) 年 1岁 2岁 5. 01 。根 据 介 入 治 疗 前 病 人 是 否 伴 焦 虑 抑 郁 障 碍 分 为 障 碍 组 、 障碍 组 , 选 取 无 另 同期 年 龄 及 性 别 匹 配 的 3 例 健 康 成 人 作 为 对 照 组 ; 碍 组 病 人 O 障
人 应 用 流 式 细胞 仪检 测 和 免 疫 学检 测技 术 , 测 病 人 的 免 疫 功 能 。 同时 于 术 前 ld 2d和 术 后 7d 1 检 ~ ~ 0 d以 及 术后 3个 月 、 6个 月 、
1 月 给 予 心 理 干 预 , 察 心理 干预 对 病 人 免 疫 功 能的 影 响 。[ 果] 2个 观 结 术后 干 预 组 的 抑 郁 障 碍 较 对 照 组 有 明显 改 善 ( D S S评 分 分 别
护理研究 21 年 1 01 1月第 2 第 1 期 下 旬 版 ( 5卷 1 总第 3 7 ) 7期
பைடு நூலகம்
伴 焦 虑 抑 郁 障碍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病 人 免 疫 功 能 变 化 及 护 理
I mmu o o c u c i al a g fpe c t n o s c o ar n e v to n l gi al n ton f ch n e o r u a e u or n y it r en i n pa i t o p a e i x e y— d r s i n dior er n u sn ar fi t en s c m l t d w t an i t — ep e s o s d s a d n r i g c e o t i c h
心理指导 。
慢性疾病 的困扰 、 繁的社会生 活事件 以及各种 治疗对病 人心 频
理 的影 响- 。焦 虑 抑 郁 障 碍 对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病 人 自身 免 疫 状 】 ]
态 的影响 的研究 国内报道 较少 , 探讨焦虑 抑郁 障碍与冠心 病介 入治疗 的关 系十分必 要 , 为病人 的康 复护 理措施 提供 依 据。 可
慢 性 疾 病 伴 发 心 理 障 碍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 常 把 其 归 因 子 通
病人的家庭经济状况 、 家庭背景 、 生活背景 、 文化程度 、 性格等差 异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心理疏 导 , 采取个别交流 、 同心理安 不
慰 方 法 疏 导 病 人 , 其 能 正 确 对 待 疾 病 , 合 治 疗 , 一 切 可 能 让 配 尽 调 动 病 人 的 积 极 心 理 因 素 , 服 消 极 心 理 因 素 。③ 分 散 病 人 注 克 意 力 , 病 人 心 理 上 的 安 慰 和 支 持 , 散 其 心 理 压 力 , 导 病 人 给 分 引 听 音 乐 , 读 报 纸 、 志 } 接 受 介 入 治 疗 的 病 人 尽 可 能 安 排 在 阅 杂 将 同一 病 房 , 其 了解 病 情 , 互交 流 , 造 和 谐 的 气 氛 , 使 相 营 以淡 化 住 院 病 人 角 色 。④ 根 据 病 人 的 社 会 背 景 , 求 社 会 支 持 。指 导 与 寻 病 人 有 关 亲 友 、 属 单 位 及 其 他 相 关 人 员 对 病 人 进 行 心 理 疏 导 所 来 减 轻 病 人 焦 虑 、 郁 情 绪 , 轻 压 力 。 非 心 理 干 预 组 : 进 行 抑 减 不
为 3 . 4分 土4 2 65 .5分 、6 1 4 . 7分 士6 4 . 2分 , 00 ) 对 照 组 术 后 抑 郁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术 前 ( D P< . 1 , S S评 分 分 别 为 4 . 4分 ±6 2 65 . 5分 、
7 . 6分 土6 7 34 . 3分 , P<O 0 ) 干预 组 出 院后 1 .1 , 2个 月 内再 住 院 、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 明 显 低 于对 照 组 , 活 质 量 提 高 明 显 高 于对 照 心 生 组 。 焦 虑抑 郁 障碍 冠 心病 病 人 与 自身免 疫 球 蛋 白 呈正 相 关 。干 预 后 病 人 免 疫 功 能 明显 改 善 。[ 结论 ] 虑抑 郁 障碍 对 冠心 痛 介 入 治 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