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本文作为“怀人散文”典范的意义。

2. 了解本文自然、灵动的笔致生动再现人物风貌的成就。

3. 从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看对学问、友情、生活应有的态度。

二、教学要点

1. 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2. 轻松、平实的写作态度和灵动、自然的笔法。

3. 俗雅相融的语言特色。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1939年到1946年秋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求学于昆明,其间师从沈从文学习写作,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1946年秋到1948年初流寓于上海,1948年春到北京,后随军南下,在武汉短期工作,于1950年回到北京,1951年曾短期到江西省进贤县参加土改,先后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当过文艺刊物《说说唱唱》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到张家口长城外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下放劳动。1962年初调回北京京剧团当编剧,写过著名的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等。80年代起恢复小说创作,同时写了不少散文作品。1997年逝世。汪曾祺的散文创作,主要集中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结集的作品有《晚饭花集》、《蒲桥集》、《汪曾祺文集》等。

汪曾祺作品集录要

汪曾祺《蒲桥集》(散文集),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汪曾祺《榆树村杂记》(散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版。

《汪曾祺文集》(小说卷、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四、文本详析

本文以自然、灵动的笔致生动地再现了金岳霖先生这位学者极富魅力的风貌。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作者曾经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说,沈从文、金岳霖和他们的一些其他朋友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作者笔下的金岳霖先生,就是具有这样气质和性格特征的人,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文章写金先生因为眼睛有病,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还有一副一白一黑的眼镜,从中见出主人公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的性格;文章同时提到闻、朱二先生的衣着,一方面显示了联大教授物质条件的困窘,一方面也为说明联大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环境,联大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而不为物累的脱俗则是一致的。

文章写金先生的授课和提问、与学生讨论问题,从中见出他的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以及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文章写金先生回答学生为什么要研究“枯燥”的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一下子就凸显了这位大哲学家的治学境界。学问在他那里,已不是谋生所需,不是求取名利的工具,更不是故弄玄虚的手段,而是与其性情完全一致,融入其人生的精神力量。写他的“好学生”王浩在课堂上受金先生的特别器重和其后来的成就,显示了金先生在治学上的平等精神和他学术的影响。写他爱看小说、对小说和哲学的关系有自己的看法,则表现了他的文学修养和独特见解。

文章写金先生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养大斗鸡,与孩子们比赛大梨、大石榴,

生动刻画了他的天真和生活上的情趣。写他请客纪念林徽因的生日,给他为世所盛传的对朋友一往情深、历久不变的故事加上了极为感人的一笔。而写他晚年以80 岁高龄深居简出却又被要求接触社会,不得已只好坐平板三轮车转王府井,除了让人看到他天真任情的一面,也十分含蓄地披露了金先生作为“旧知识分子”的代表,无法继续其专门的学术研究,而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人群中踽踽独行的寂寞姿态与心境。

可见,在作者笔下,金岳霖的性格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他如何治学、如何处世,他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人生,他怎样对待朋友、学生,怎样对待爱情,他的童心与率真,机智与幽默,他的认真与执著,他的任情和无奈。如果阅读本文,仅得了一个有趣的“怪”教授的印象,那是颇为肤浅的。作者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可挖掘、可体味的东西其实很多。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发出自然由衷的景慕和赞叹。

作者曾在西南联大学习,有过难忘的经历,对沈从文、金岳霖等联大教授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一读作者的其他散文便知。但在本篇中,这位也已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回忆他所景仰和感怀的前辈时,语气却是平淡的,没有流露出大喜大悲的感情,没有常见的抒情、感叹,似乎只是想记述一些“有意思”的轶事。但越是熟读本文,越是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就越会感到并不这样简单。一遍遍读,会慢慢体味出,在本文所呈现的平淡的语气中,蕴藏着作者对所追忆者的醇厚的感情。这感情的基调是景慕和赞叹。在作者心目中,西南联大那些“很有趣”的教授,是一代风流的代表。所谓“有趣”,不仅指他们时有出人意表、令人莞尔的言行,更是指他们是有很高很醇正的精神修养、人文趣味和人生境界的一群,堪称风华绝代,不可再得,随着这一代人的殒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岳霖先生是这一代人的代表,虽然他的个性特征很突出,他的一些言行当然不会与人相同,但作者实际上视他为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那不可复现的人格风范。作者曾亲炙这些前辈师长,对其嘉言懿行记忆犹新,几十年后予以重温,恍如隔世,感慨遥深,景仰追慕,赞之叹之。其景仰赞扬,自是一种肯定,而其慕其叹,都包含了一种对已逝的人格风范之难再得的叹惋。文章以“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结束,不是随便一说的。为什么许多教授都应该写?因为他们与金岳霖具有一样的气质,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一群杰出者;为什么要好好地写一写?因为追忆他们的事迹,就是缅怀一种精神,就是再现一个令人神往的境界,使后来人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庶几遗范长存,精神重光。

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是轻松和随便,平淡。

作者对所写的对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础。而作者又有一种正常而难得的轻松的心态,既不忘所记述的人是自己尊敬的师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和境界,又不忘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而且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人;只要忠实记录他的言行,就写出了有性格的形象,不必有什么避忌,不必去刻意拔高、雕琢,那样反而会写走了样,会歪曲所写的对象。因为他们本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心机,少俗虑,就是率真,就是自然。心态轻松,文章写得也就轻松。其在文章中的表现,则首先是“随便”。作者不刻意经营,似乎是想到哪写到哪,思路灵动,如行云流水,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可不止;但这种“随便”其实是有讲究的,作者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其次,是平淡。表露于外的感情平淡,这一点前已述及;流贯于全文的语气也是平淡的,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大事渲染;语句平实,像口语一样朴素而富有表现力,于其中偶尔穿插一些文言词语,竟是俗雅相彰,臻于化境。由于作者对人生有精细的观察和过人的记忆,于是在轻松、随便、平淡的笔墨中,在简短的篇幅中,就写活了一个有独特风采的人物。

二是章法灵活,文笔生动。

上文讲的“随便”,其实也就意味着文章结构和笔法的灵活、灵动。这首先缘于作者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