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
外交调整
西 方 古 代 政 治 文 明
希腊雅典 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 主政治产 生的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 社会条件 ——城邦 人文条件 ——公民
奠基 ——梭伦改革(内容和作用) 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 卓尔不群 的雅典 顶峰 ——伯里克利改革(表现)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罗马法的概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制定和实施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必修一)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至五) 中国古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制 制度史(一) 度史(二至三) 阻碍近代政治制度 发展的因素 封建制度 新 中 国 民主革命 初 期 太 辛 新 的 平 亥 民 政 天 革 主 治 国 命 主 建 义 设 革 命 中国现代政治制 度史(四至五) 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 (专题六至八) 当 今 西方古代政 西方近现代 世 治文明(六) 政治文明 界 (七至八) 政 治 近 社 格 古 古 代 会 局 希 罗 西 主 的 腊 马 方 义 新 的 的 多 民 道 时 民 法 极 主 路 期 主 律 化 政 的 的 政 趋 治 探 外 治 势 的 索 交 专 确 与 题 立 实 雅 九 与 践 典 发 展
全民族抗战
共产党 军队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建立敌后根据地 平型关大捷(最早)、 百团大战 全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 1944年反攻 1945年七大,指明方向
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
1938年10月,攻占武汉、 广州(进入相持阶段)
1945年8月15日,投降 日军侵华罪行 4、 胜利原因 5、 意义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受封对象
评价
P7
有利于扩张疆域和政治稳定 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诸侯兼 并,周天子削弱,分封制瓦解
定义 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P7
嫡长子继承制
大小宗关系
P7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
1、发展过程
秦 汉 隋唐 (统一) 建立 完善 加强
3、一届人大(1954,北京) P74-75
主要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
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P75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 P75-76 政治协商制度 次会议通过政协章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宪法确认
P76-77
中央机构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P10 三省六部制 P14
地方机构
郡县制 州刺史 P10 P14
选官制度
察举制P15

元 明 顶峰 清 行省制度(腹里、宣政院) 省—路—府—州—县 P16 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 设内阁(明成祖) 以司礼监牵制内阁 P18-19 设军机处和密折制(雍正) P19-20 分封制 官员世袭 郡县制 中央任免 官僚政治 中央垂直管理 消极影响 (后期) 科 举 制 P16
过程 P59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2月 清政府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政权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临时约法》 性质—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1912年 意义—在法律上否定了,确立了 地位 —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内容 性质 评价 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人民获得一些权利 意义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1979《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方针确立
1981叶剑英发表谈话—阐明统一后对台政策
80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实践
P87-88 香港、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进展 P89
新 中 国 外 交 政 策 的 基 本 原 则 : 独 立 自 主 和 平 外 交
时期
阶段特征 外交政策 成熟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1842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商品输出) 领事裁判权 航行权
〃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 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 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 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
三个教训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
走向成熟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进行长征 遵义会议(1935) 独立自主-马克思原理妥善处理自己的问题 标志中共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及意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 爱 国 将 领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 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 略斗争,表现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甲午战争(1894-1895) 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丁汝昌 刘步蟾 邓世昌 林永升 叶祖珪 P33 邱逢甲 徐 骧 刘永福 P35
八国联军侵华(900-1901)
义和团运动
意 义
意 义 失 败 原 因 根 本
开始标志 二次会议
全面夺权 (上海—全国)
建立“革命委员会”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组织路线转折—拨乱反正 决定改革开放 建国以来最深远的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辟 进入改革开放和政治建设新时代
民主政 治破坏
一元化体制, 是国家政治 体制建设的 重大倒退 人大、政协等 制度被破坏
意 义
五、祖国统一 制度创新 — 一国两制 P85-86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P32
李鸿章“避 清政府 战保船”政 拒绝支 策,导致北 持反割 洋舰队覆灭 台斗争 P34 P35 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说明了反侵略的同时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民主革命)
三、抗日战争 1、原因 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局部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 P64-65 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掌握革命和 武装领导权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国民党发动五次围剿, P65-66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与中国国情结合,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 P66-67
国民政府 被推翻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建立—曲折—转折—发展
P72-73
一、建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9 北平) ——代人大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新中国的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代宪法
《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成立 P73 国家性质 内容 权力机关 ——各级人大 公民权利义务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中 国 封 列强入侵 建 社 反侵略 会 政 治 维护国 抗 制 家主权 日 度 的斗争 战 争
内政 政 治 建 设 的 曲 折 转 折 和 新 时 期 的 政 治 建 设
外交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外 交 关 系 的 突 破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王族子弟 功臣 先代贵族 主要封国 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大 特点 ——分封制 封国的权利义务 互 为 表 里 P6 (鲁燕晋、齐、宋陈) 权利 封国内世袭统治权 义务 朝贡、军赋、力役
条 约 内 容 P27 其他在 华权益 P27 对中国 影响 P28
租地权
传教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主权完整 践踏我国人民生存权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 掠夺、毁坏中华文明文化遗产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半殖程度大大加深
二、维护主权的斗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的全部法律。 ——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起源 (从形式上分) 《十二铜表法》 ——成文法诞生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罗马建国至公元前3世纪 (从范围上分)
罗马人的 法律
万民法: 公元前3世纪至罗马帝国灭亡 作用: 维护奴隶主统治 影响: 泽披后世
高度成熟的标志:西塞罗的自然法精神 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宪法 P60
P61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不同
旧 民主主义革命
新 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登上舞台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P62 2、找准目标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P63 三次挫折 3、找到方法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被镇压 P63-64
明清时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
一.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 P26 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要 甲午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 (尤其是日本)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马关条约》 1895 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岛、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 政治借款和投资 开矿 修建铁路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辛丑条约》 1901
二、曲折 P80-81
文革(1966—1976)
导火线 一篇文章
三、转折 P8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思想路线转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转折—工作重心转移 内 容
四、发展 P83
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初步构想 1982年五届五次人大修 改宪法—提出根本任务 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是比较完善的宪 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 邦总章程。 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九届二次人大通 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写入宪法。
八 股 取 士 P16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P10
4、评价
积极作用 (前期和中期)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开拓疆域
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权力高度集中,加速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贵族政治
地方自主管理
3、演变特点 地方自主性削弱,中央集权强化 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正 面 战 场
组织淞沪、太原、徐 州(台儿庄战役-最大)、 武汉、枣宜(张自忠牺 牲)等会战
片面抗战路线,失利 1945年反攻,受降仪式
敌 后 战 场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背景 P57-58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同盟会 (1905年,东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 —全国响应 首都 国旗 元首 宪法 性质
国际形势
具体外交政策
重大外交活动
意义 展示大国作用 为国内建设赢 得安定的国际 环境
国际形势 有所缓和
50年代 中期
走向国际 舞台
民族解放 运动高涨
和平共处 参加日内瓦会议 P97-98 五项原则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 (内容) 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与印度、缅甸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P98 等领国处理边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境问题时提出) (参加第一次没有帝国主 P96-97 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重返联 合国
70年代
重大突破
1971,26届联大 重返的原因 P100-101 打破外交困境 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国际地位提高 P102-103 (外交突破的关键) 有利世界和平 中日关系正常化 P103-104 多边外交 两极格局 向多极化 趋势发展 和平发展 成为主题 不结盟政策 P106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P107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 有利于推动建立 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合理公正的国际 区域合作 政治经济新秩序 建立过程 上海合作组织 特点 P109
②20-30年代经济危机 ③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局部抗战 抗日力量走向团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民众 一二〃九运动 爱国将领 西安事变 蒋介石 被迫放弃不 抵抗政策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初步 建立)
3、全面侵华
国民党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