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公债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题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计算、画图、配对、简答、案例分析
一、名词解释:
公债: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公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各公共部门已公共信用的方式举借的各类债务。
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为筹措战争或其他经费,采用征税还是发行公债的影响都是等价的。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公债挤出效应: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门的资金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低,债券未来价格下跌,因此人们采取不再购买或卖出已有债券来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需求弹性无穷大,货币政策失效。
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印刷货币,货币创造来弥补财政赤字,但货币创造带来的通货膨胀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减少持币者实际财富,政府财富增加。政府制造的通货膨胀就像税收一样,使政府可控资源增加而公众可
控资源减少。同时,通货膨胀还使政府负担的公债贬值。这实质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对所有货币持有
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
公债幻觉:指消费者持有公债时,误认为自己的实际资产(财富)增加了,因而增加即期消费的一种经济现象。
公债负担:指公债的发行及其偿还给经济主体引致的各种经济损失以及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效应。
公债风险: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之下,公债运行的实际结果与公债政策主体的主管预期之间发生偏离,并对财政经济活动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公债危机:是因政府丧失债务信用,出现债务违约行为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损害性影响。
减税公债:在政府每期实行平行预算并假定每期支出和税收不变的条件下,政府决定保持龚公子支出不变,同时削减税收,则意味着出现预算赤字,此时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的行为,为减税公债。
二、思考题
1.简要评述西方和我国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公债观点。
公债无害论:詹姆斯-斯图亚特,卡尔-迪策尔
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休谟
公债中立论:约翰-雷姆赛-麦卡库洛赫,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瓦格纳阿道夫
公债有益论:凯恩斯公债负担论:詹姆斯-M-布坎南
马建忠:第一个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
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集大成者
马演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
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
哈罗德-多马:第一个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罗伯特-索洛:长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理论
保罗-罗默:罗默模型
新增长理论:保罗罗默《报酬递增和长期增长》、《内生技术进步》,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
2.分析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差异及其差异背后的主要原因。
1)主要差异
①公债的经济影响是有害还是有益?
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基本属于乖哦那个摘有害论,但其中的约翰-S-穆勒开始提出和赞成在过剩限制资本的前提下发行公债。而卡尔-迪策耳,凯恩斯学派等则属于公债有益论。另外,瓦格纳,梁启超等则属于公债中性论。
②公债是否会产生代际负担?
凯恩斯学派认为通常不会造成下带人负担,勒纳认为外债会成为下代人的负担而内债则不会。然而詹姆斯-M-布坎南则提出公债负担论,内债外债均会造成代际负担。
③公债与税收是否存在本质区别?
李嘉图提出税收与公债等价定理,梁启超也认为二者无异,但凯恩斯学派则认为二者有本质区别。
2)原因分析
①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
不同的公债理论都是基于不同时代背景提出的,因此其分析结论往往适应于不同特殊的时代。在此角度来说,
所以公债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亚当斯密——政府君主铺张浪费,将公债用于战争费用——公债有害论
凯恩斯——经济大萧条,公债筹资刺激消费需求并使经济复苏——公债有益论
马寅初——中国人大多数已为牛马生活——内债不可行外债优先性
②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背后有严格限制条件或前提
不同公债理论背后都有严格的公债理论假设,不同假设下产生的理想世界不同且都不是现实世界。因此不同假设必然产生不同公债观点。
3.公债负担、公债负担的适度性的理论分析。
1)公债负担的适度性
公债负担适度规模指既能保证政府按期还本付息,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规模,具体来说就是指边际债务负担(成本)与边际债务收益相一致时决定的公债规模。
主要有举债成本(MC表示公债边际成本),和举债收益(MB表示公债边际收益)决定的,MC与MB之间差额表示公债净收益额。根据图分析:
1.当公债规模〈Q1,举债总收益大于总成本,MB〉MC,净效益为正
2.当公债规模〉Q1,举债总收益小于总成本,MB〈MC,净效益为负
3.当公债规模=Q*,净效益为最大值,此时MC与MB斜率一致,
由上述可知,当公债规模小于特定临界值Q1时,政府公债规模处于适度状态,最适度规模水平则为Q*点处,当公债规模小=大于特定临界值Q1时,政府公债规模过大,效益降低。
2)公债规模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闲置资源存量,国家资产总量,国际收支情况,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公债发行与可能以及公众牺牲程度等。
具体的,国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纬来公债偿付能力,可供公债吸收的居民储蓄余额等。
4.衡量公债规模适度性的指标(4个)
①公债依存度=政府但那概念公债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比重或比率——反映政府财政指出对公债收入依赖程度
②公债负担率=公债余额/当年GDP的比重或比率——反映一国经济总量对未偿付公债的总体负担能力
③公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比重或比率——反映政府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
④居民负担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居民储蓄余额比重或比率
5.分析我国是否存在公债风险和公债危机问题。
1)公债风险
由于我国的公债规模大量客观存在,因此我势必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债风险。因此在我国,与公债风险有无的问题相比,公债风险的大小问题更具争议。
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负担及其风险问题,存在普遍负债,债务多余,管理失控,风险显现等特点。据同统计,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庞大,而对于或有显性债务规模,目前尚无确定的统计数据,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财政应该承担的隐形担保责任比较模糊。另外,中国的干部征集考核机制也助推了地方基层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的形成。
虽然由于许多公共数据不透明不真实等问题,许多债务规模估计往往都是粗略和不完全的,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我国真是的公债负担率比我国显性直接债务负担率要高得多,即我国公债整体或综合风险较大。
2)公债危机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我国显性债务风险较低,但综合债务风险较高,有债务风险而无债务危机,但必须具备债务风险意识,构建债务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
但事实上,若以科勒的公债危机定义为评价基准,则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公债危机的境地,即我国存在局部的公债危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债务国模不仅普遍较大,而且增速较快。至今为止危机尚未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通过卖地取得巨额收入来在偿还债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危机的爆发,但是这必然只是应拆东墙补西墙,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时,地方政府的公债偿还缺口将无力填补,债务危机或许就会爆发。
特别是现在乡镇政府失信问题严重,乡镇政府欠账现象普遍,政府公信力日渐减弱,这也是公债危机爆发的前兆。
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存在局部的、地方性的公债危机问题,这种公债危机在总体上虽然还处于可控的范围,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已然处于是空的境地,并对地区政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6.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
当代负担论:当代人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其实际收入减少或消费能力下降,同时又向政府纳税以偿还政府债